董卓大驚,急聚眾將商議。
溫侯呂布挺身出說道:
“父親勿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
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
卓大喜說道:“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
言未絕,呂布背後一人高聲出說道:
“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
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卓視之,其人身長九尺,
虎體狼腰,豹頭猿臂;
關西人也,姓華,名雄。
卓聞言大喜,加為驍騎校尉。
撥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軫、趙岑星夜赴關迎敵。
眾諸侯內有濟北相鮑信,尋思孫堅既為前部,
怕他奪了頭功,暗撥其弟鮑忠,
先將馬步軍三千,徑抄小路,
直到關下搦戰。
華雄引鐵騎五百,
飛下關來,大喝:
“賊將休走!”
鮑忠急待退,被華雄手起刀落,
斬於馬下,生擒將校極多。
華雄遣人齎鮑忠首級來相府報捷,卓加雄為都督。
卻說孫堅引四將直至關前。那四將?
第一個,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謀,使一條鐵脊蛇矛;
第二個,姓黃,名蓋,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鐵鞭;
第三個,姓韓,名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也,使一口大刀;
第四個,姓祖,名茂,字大榮,吳郡富春人也,使雙刀。
孫堅披爛銀鎧,裹赤幘,橫古錠刀,騎花鬃馬,
指關上而罵說道:“助惡匹夫,何不早降!”
華雄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
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
鬥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死於馬下。
堅揮軍直殺至關前,關上矢石如雨。
孫堅引兵回至梁東屯住,使人於袁紹處報捷,就於袁術處催糧。
或說術說道:“孫堅乃江東猛虎;
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
今不與糧,彼軍必散。”
術聽之,不發糧草。孫堅軍缺食,
軍中自亂,細作報上關來。
李肅為華雄謀說道:
“今夜我引一軍從小路下關,
襲孫堅寨後,將軍擊其前寨,堅可擒矣。”
雄從之,傳令軍士飽餐,乘夜下關。
是夜月白風清。到堅寨時,已是半夜,鼓噪直進。
堅慌忙披掛上馬,正遇華雄。
兩馬相交,鬥不數合,後麵李肅軍到,
竟天價放起火來。堅軍亂竄。
眾將各自混戰,止有祖茂跟定孫堅,突圍而走。
背後華雄追來。堅取箭,連放兩箭,皆被華雄躲過。
再放第三箭時,因用力太猛,
拽折了鵲畫弓,隻得棄弓縱馬而奔。
祖茂說道:“主公頭上赤幘射目,
為賊所識認。可脫幘與某戴之。”
堅就脫幘換茂盔,分兩路而走。
雄軍隻望赤幘者追趕,堅乃從小路得脫。
祖茂被華雄追急,將赤幘掛於人家燒不盡的庭柱上,
卻入樹林潛躲。
華雄軍於月下遙見赤幘,四麵圍定,不敢近前。
用箭射之,方知是計,遂向前取了赤幘。
祖茂於林後殺出,揮雙刀欲劈華雄;
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殺至天明,雄方引兵上關。
程普、黃蓋、韓當都來尋見孫堅,再收拾軍馬屯紮。
堅為折了祖茂,傷感不已,星夜遣人報知袁紹。
紹大驚說道:“不想孫文台敗於華雄之手!”
便聚眾諸侯商議。
眾人都到,隻有公孫公孫瓚後至,紹請入帳列坐。
紹說道:“前日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
殺身喪命,折了許多軍士;
今者孫文台又敗於華雄:
挫動銳氣,為之奈何?”
諸侯並皆不語。
紹舉目遍視,見公孫公孫瓚背後立著三人,
容貌異常,都在那裏冷笑。
紹問說道:“公孫太守背後何人?”
公孫瓚呼劉備出說道:“此吾自幼同舍兄弟,
平原令劉備是也。”
曹操說道:“莫非破黃巾劉劉備乎?”
公孫瓚說道:“然。”
即令劉劉備拜見。
公孫瓚將劉備功勞,並其出身,細說一遍。
紹說道:“既是漢室宗派,取坐來。”
命坐。備遜謝。
紹說道:“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
劉備乃坐於末位,關、張叉手侍立於後。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
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
紹說道:“誰敢去戰?”
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說道:
“小將願往。”
紹喜,便著俞涉出馬。
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
眾大驚。太守韓馥說道:
“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
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
眾皆失色。
紹說道:“可惜吾上將顏良、文醜未至!
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說道:
“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
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
丹鳳眼,臥蠶眉,麵如重棗,
聲如巨鍾,立於帳前。紹問何人。
公孫公孫瓚說道:“此劉劉備之弟關羽也。”
紹問現居何職。
公孫瓚說道:“跟隨劉劉備充馬弓手。”
帳上袁術大喝說道:
“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
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曹操急止之說道:“公路息怒。
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
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
袁紹說道:“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
曹操說道:“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
關公說道:“如不勝,請斬某頭。”
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
關公說道:“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出帳提刀,飛身上馬。
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
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
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
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
其酒尚溫。
曹操大喜。
隻見劉備背後轉出張飛,高聲大叫:
“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裏殺入關去,
活拿董卓,更待何時!”
袁術大怒,喝說道:
“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
安敢在此耀武揚威!
都與趕出帳去!”
曹操說道:“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
袁術說道:“既然公等隻重一縣令,我當告退。”
操說道:“豈可因一言而誤大事耶?”
命公孫公孫瓚且帶劉備、關、張回寨。
眾官皆散。曹操暗使人齎牛酒撫慰三人。
卻說華雄手下敗軍,報上關來。
李肅慌忙寫告急文書,申聞董卓。
董卓急聚李儒、呂布等商議。
儒說道:“今失了上將華雄,賊勢浩大。
袁紹為盟主,紹叔袁隗,現為太傅;
倘或裏應外合,深為不便,可先除之。
請丞相親領大軍,分撥剿捕。”
董卓然其說,喚李催、郭汜領兵五百,
圍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
盡皆誅絕,先將袁隗首級去關前號令。
董卓遂起兵二十萬,分為兩路而來:
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
把住汜水關,不要廝殺;
董卓自將十五萬,
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守虎牢關。
這關離洛陽五十裏。
軍馬到關,董卓令呂布領三萬軍,
去關前紮住大寨。
董卓自在關上屯住。
流星馬探聽得,報入袁紹大寨裏來。
袁紹聚眾商議。
曹操說道:“董卓屯兵虎牢,截俺諸侯中路,
今可勒兵一半迎敵。”
袁紹乃分王匡、喬瑁、鮑信、
袁遺、孫融、張楊、陶謙、公孫公孫瓚八路諸侯,
往虎牢關迎敵。
曹操引軍往來救應。
八路諸侯,各自起兵。
河內太守王匡,引兵先到。
呂布帶鐵騎三千,飛奔來迎。
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
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
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
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
身披獸麵吞頭連環鎧,
腰係勒甲玲瓏獅蠻帶;
弓箭隨身,手持畫戟,
坐下嘶風赤兔馬:
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王匡回頭問說道:“誰敢出戰?”
後麵一將,縱馬挺槍而出。
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悅。
兩馬相交,無五合,
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
挺戟直衝過來。
匡軍大敗,四散奔走。
布東西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
來救王匡,呂布方退。
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裏下寨。
隨後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
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
八路諸侯,一齊上馬。
軍分八隊,布在高岡。
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颭,先來衝陣。
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
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
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
使鐵錘飛馬而出。
呂布揮戟拍馬來迎。
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
棄錘於地而走。
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
呂布退回去了。
眾諸侯回寨商議。
曹曹操說道:
“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
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董卓易誅耳。”
正議間,呂布複引兵搦戰。
八路諸侯齊出。
公孫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
戰不數合,公孫瓚敗走。
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裏,飛走如風。
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公孫瓚後心便刺。
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須,
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
“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
呂布見了,棄了公孫公孫瓚,便戰張飛。
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
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
來夾攻呂布。
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
戰不倒呂布。
劉劉備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裏也來助戰。
這三個圍住呂布。
轉燈兒般廝殺。
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
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劉備麵上,
虛刺一戟,劉備急閃。
呂布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
三個那裏肯舍,拍馬趕來。
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
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
劉備、關、張隨後趕來。
三人直趕呂布到關下,看見關上西風飄動青羅傘蓋。
張飛大叫:“此必董董卓!追呂布有甚強處?
不如先拿董賊,便是斬草除根!”
拍馬上關,來擒董董卓。
卻說張飛拍馬趕到關下,
關上矢石如雨,不得進而回。
八路諸侯,同請玄德、關、張賀功,
使人去袁紹寨中報捷。
紹遂移檄孫堅,令其進兵。
堅引程普、黃蓋至袁術寨中相見。
堅以杖畫地曰:“董卓與我,本無仇隙。
今我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
上為國家討賊,下為將軍家門之私;
而將軍卻聽讒言,不發糧草,
致堅敗績,將軍何安?”
術惶恐無言,命斬進讒之人,以謝孫堅。
忽人報堅曰:“關上有一將,乘馬來寨中,
要見將軍。”
堅辭袁術,歸到本寨,喚來問時,
乃董卓愛將李傕。
孫堅詢問:“汝來何為?”
李傕曰:“丞相所敬者,惟將軍耳。
今特使傕來結親:丞相有女,欲配將軍之子。”
堅大怒,叱曰:“董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
吾欲夷其九族,以謝天下,安肯與逆賊結親耶!
吾不斬汝,汝當速去,早早獻關,饒你性命!
倘若遲誤,粉骨碎身!”
李傕抱頭鼠竄,回見董卓,說孫堅如此無禮。
卓怒,問李儒。儒曰:
“溫侯新敗,兵無戰心。
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
近日街市童謠曰: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
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
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
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
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
今亦傳一十二帝。
天運合回。
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卓大喜曰:“非汝言,吾實不悟。”
遂引呂布星夜回洛陽,商議遷都。
聚文武於朝堂,
卓曰:“漢東都洛陽,二百餘年,氣數已衰。
吾觀旺氣實在長安,吾欲奉駕西幸。
汝等各宜促裝。”
司徒楊彪曰:“關中殘破零落。
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
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
望丞相監察。”
卓怒曰:“汝阻國家大計耶?”
太尉黃琬曰:“楊司徒之言是也。
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時,焚燒長安,盡為瓦礫之地;
更兼人民流移,百無一二。
今棄宮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卓曰:“關東賊起,天下播亂。長安有崤函之險;
更近隴右,木石磚瓦,克日可辦,
宮室營造,不須月餘。汝等再休亂言。”
司徒荀爽諫曰:“丞相若欲遷都,
百姓騷動不寧矣。”
卓大怒曰:“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即日罷楊彪、黃琬、荀爽為庶民。
卓出上車,隻見二人望車而揖,
視之,乃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也。
卓問有何事,毖曰:
“今聞丞相欲遷都長安,故來諫耳。”
卓大怒曰:“我始初聽你兩個,保用袁紹;
今紹已反,是汝等一黨!”
叱武士推出都門斬首。
遂下令遷都,限來日便行。
李儒曰:“今錢糧缺少,洛陽富戶極多,
可籍沒入官。但是袁紹等門下,
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貲,必得巨萬。”
卓即差鐵騎五千、遍行捉拿洛陽富戶,
共數千家,插旗頭上大書“反臣逆黨”,
盡斬於城外,取其金貲。
溫侯呂布挺身出說道:
“父親勿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
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
卓大喜說道:“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
言未絕,呂布背後一人高聲出說道:
“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
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卓視之,其人身長九尺,
虎體狼腰,豹頭猿臂;
關西人也,姓華,名雄。
卓聞言大喜,加為驍騎校尉。
撥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軫、趙岑星夜赴關迎敵。
眾諸侯內有濟北相鮑信,尋思孫堅既為前部,
怕他奪了頭功,暗撥其弟鮑忠,
先將馬步軍三千,徑抄小路,
直到關下搦戰。
華雄引鐵騎五百,
飛下關來,大喝:
“賊將休走!”
鮑忠急待退,被華雄手起刀落,
斬於馬下,生擒將校極多。
華雄遣人齎鮑忠首級來相府報捷,卓加雄為都督。
卻說孫堅引四將直至關前。那四將?
第一個,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謀,使一條鐵脊蛇矛;
第二個,姓黃,名蓋,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鐵鞭;
第三個,姓韓,名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也,使一口大刀;
第四個,姓祖,名茂,字大榮,吳郡富春人也,使雙刀。
孫堅披爛銀鎧,裹赤幘,橫古錠刀,騎花鬃馬,
指關上而罵說道:“助惡匹夫,何不早降!”
華雄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
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
鬥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死於馬下。
堅揮軍直殺至關前,關上矢石如雨。
孫堅引兵回至梁東屯住,使人於袁紹處報捷,就於袁術處催糧。
或說術說道:“孫堅乃江東猛虎;
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
今不與糧,彼軍必散。”
術聽之,不發糧草。孫堅軍缺食,
軍中自亂,細作報上關來。
李肅為華雄謀說道:
“今夜我引一軍從小路下關,
襲孫堅寨後,將軍擊其前寨,堅可擒矣。”
雄從之,傳令軍士飽餐,乘夜下關。
是夜月白風清。到堅寨時,已是半夜,鼓噪直進。
堅慌忙披掛上馬,正遇華雄。
兩馬相交,鬥不數合,後麵李肅軍到,
竟天價放起火來。堅軍亂竄。
眾將各自混戰,止有祖茂跟定孫堅,突圍而走。
背後華雄追來。堅取箭,連放兩箭,皆被華雄躲過。
再放第三箭時,因用力太猛,
拽折了鵲畫弓,隻得棄弓縱馬而奔。
祖茂說道:“主公頭上赤幘射目,
為賊所識認。可脫幘與某戴之。”
堅就脫幘換茂盔,分兩路而走。
雄軍隻望赤幘者追趕,堅乃從小路得脫。
祖茂被華雄追急,將赤幘掛於人家燒不盡的庭柱上,
卻入樹林潛躲。
華雄軍於月下遙見赤幘,四麵圍定,不敢近前。
用箭射之,方知是計,遂向前取了赤幘。
祖茂於林後殺出,揮雙刀欲劈華雄;
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殺至天明,雄方引兵上關。
程普、黃蓋、韓當都來尋見孫堅,再收拾軍馬屯紮。
堅為折了祖茂,傷感不已,星夜遣人報知袁紹。
紹大驚說道:“不想孫文台敗於華雄之手!”
便聚眾諸侯商議。
眾人都到,隻有公孫公孫瓚後至,紹請入帳列坐。
紹說道:“前日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
殺身喪命,折了許多軍士;
今者孫文台又敗於華雄:
挫動銳氣,為之奈何?”
諸侯並皆不語。
紹舉目遍視,見公孫公孫瓚背後立著三人,
容貌異常,都在那裏冷笑。
紹問說道:“公孫太守背後何人?”
公孫瓚呼劉備出說道:“此吾自幼同舍兄弟,
平原令劉備是也。”
曹操說道:“莫非破黃巾劉劉備乎?”
公孫瓚說道:“然。”
即令劉劉備拜見。
公孫瓚將劉備功勞,並其出身,細說一遍。
紹說道:“既是漢室宗派,取坐來。”
命坐。備遜謝。
紹說道:“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
劉備乃坐於末位,關、張叉手侍立於後。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
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
紹說道:“誰敢去戰?”
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說道:
“小將願往。”
紹喜,便著俞涉出馬。
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
眾大驚。太守韓馥說道:
“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
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
眾皆失色。
紹說道:“可惜吾上將顏良、文醜未至!
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說道:
“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
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
丹鳳眼,臥蠶眉,麵如重棗,
聲如巨鍾,立於帳前。紹問何人。
公孫公孫瓚說道:“此劉劉備之弟關羽也。”
紹問現居何職。
公孫瓚說道:“跟隨劉劉備充馬弓手。”
帳上袁術大喝說道:
“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
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曹操急止之說道:“公路息怒。
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
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
袁紹說道:“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
曹操說道:“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
關公說道:“如不勝,請斬某頭。”
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
關公說道:“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出帳提刀,飛身上馬。
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
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
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
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
其酒尚溫。
曹操大喜。
隻見劉備背後轉出張飛,高聲大叫:
“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裏殺入關去,
活拿董卓,更待何時!”
袁術大怒,喝說道:
“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
安敢在此耀武揚威!
都與趕出帳去!”
曹操說道:“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
袁術說道:“既然公等隻重一縣令,我當告退。”
操說道:“豈可因一言而誤大事耶?”
命公孫公孫瓚且帶劉備、關、張回寨。
眾官皆散。曹操暗使人齎牛酒撫慰三人。
卻說華雄手下敗軍,報上關來。
李肅慌忙寫告急文書,申聞董卓。
董卓急聚李儒、呂布等商議。
儒說道:“今失了上將華雄,賊勢浩大。
袁紹為盟主,紹叔袁隗,現為太傅;
倘或裏應外合,深為不便,可先除之。
請丞相親領大軍,分撥剿捕。”
董卓然其說,喚李催、郭汜領兵五百,
圍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
盡皆誅絕,先將袁隗首級去關前號令。
董卓遂起兵二十萬,分為兩路而來:
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
把住汜水關,不要廝殺;
董卓自將十五萬,
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守虎牢關。
這關離洛陽五十裏。
軍馬到關,董卓令呂布領三萬軍,
去關前紮住大寨。
董卓自在關上屯住。
流星馬探聽得,報入袁紹大寨裏來。
袁紹聚眾商議。
曹操說道:“董卓屯兵虎牢,截俺諸侯中路,
今可勒兵一半迎敵。”
袁紹乃分王匡、喬瑁、鮑信、
袁遺、孫融、張楊、陶謙、公孫公孫瓚八路諸侯,
往虎牢關迎敵。
曹操引軍往來救應。
八路諸侯,各自起兵。
河內太守王匡,引兵先到。
呂布帶鐵騎三千,飛奔來迎。
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
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
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
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
身披獸麵吞頭連環鎧,
腰係勒甲玲瓏獅蠻帶;
弓箭隨身,手持畫戟,
坐下嘶風赤兔馬:
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王匡回頭問說道:“誰敢出戰?”
後麵一將,縱馬挺槍而出。
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悅。
兩馬相交,無五合,
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
挺戟直衝過來。
匡軍大敗,四散奔走。
布東西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
來救王匡,呂布方退。
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裏下寨。
隨後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
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
八路諸侯,一齊上馬。
軍分八隊,布在高岡。
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颭,先來衝陣。
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
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
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
使鐵錘飛馬而出。
呂布揮戟拍馬來迎。
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
棄錘於地而走。
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
呂布退回去了。
眾諸侯回寨商議。
曹曹操說道:
“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
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董卓易誅耳。”
正議間,呂布複引兵搦戰。
八路諸侯齊出。
公孫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
戰不數合,公孫瓚敗走。
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裏,飛走如風。
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公孫瓚後心便刺。
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須,
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
“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
呂布見了,棄了公孫公孫瓚,便戰張飛。
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
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
來夾攻呂布。
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
戰不倒呂布。
劉劉備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裏也來助戰。
這三個圍住呂布。
轉燈兒般廝殺。
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
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劉備麵上,
虛刺一戟,劉備急閃。
呂布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
三個那裏肯舍,拍馬趕來。
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
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
劉備、關、張隨後趕來。
三人直趕呂布到關下,看見關上西風飄動青羅傘蓋。
張飛大叫:“此必董董卓!追呂布有甚強處?
不如先拿董賊,便是斬草除根!”
拍馬上關,來擒董董卓。
卻說張飛拍馬趕到關下,
關上矢石如雨,不得進而回。
八路諸侯,同請玄德、關、張賀功,
使人去袁紹寨中報捷。
紹遂移檄孫堅,令其進兵。
堅引程普、黃蓋至袁術寨中相見。
堅以杖畫地曰:“董卓與我,本無仇隙。
今我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
上為國家討賊,下為將軍家門之私;
而將軍卻聽讒言,不發糧草,
致堅敗績,將軍何安?”
術惶恐無言,命斬進讒之人,以謝孫堅。
忽人報堅曰:“關上有一將,乘馬來寨中,
要見將軍。”
堅辭袁術,歸到本寨,喚來問時,
乃董卓愛將李傕。
孫堅詢問:“汝來何為?”
李傕曰:“丞相所敬者,惟將軍耳。
今特使傕來結親:丞相有女,欲配將軍之子。”
堅大怒,叱曰:“董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
吾欲夷其九族,以謝天下,安肯與逆賊結親耶!
吾不斬汝,汝當速去,早早獻關,饒你性命!
倘若遲誤,粉骨碎身!”
李傕抱頭鼠竄,回見董卓,說孫堅如此無禮。
卓怒,問李儒。儒曰:
“溫侯新敗,兵無戰心。
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
近日街市童謠曰: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
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
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
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
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
今亦傳一十二帝。
天運合回。
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卓大喜曰:“非汝言,吾實不悟。”
遂引呂布星夜回洛陽,商議遷都。
聚文武於朝堂,
卓曰:“漢東都洛陽,二百餘年,氣數已衰。
吾觀旺氣實在長安,吾欲奉駕西幸。
汝等各宜促裝。”
司徒楊彪曰:“關中殘破零落。
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
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
望丞相監察。”
卓怒曰:“汝阻國家大計耶?”
太尉黃琬曰:“楊司徒之言是也。
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時,焚燒長安,盡為瓦礫之地;
更兼人民流移,百無一二。
今棄宮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卓曰:“關東賊起,天下播亂。長安有崤函之險;
更近隴右,木石磚瓦,克日可辦,
宮室營造,不須月餘。汝等再休亂言。”
司徒荀爽諫曰:“丞相若欲遷都,
百姓騷動不寧矣。”
卓大怒曰:“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即日罷楊彪、黃琬、荀爽為庶民。
卓出上車,隻見二人望車而揖,
視之,乃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也。
卓問有何事,毖曰:
“今聞丞相欲遷都長安,故來諫耳。”
卓大怒曰:“我始初聽你兩個,保用袁紹;
今紹已反,是汝等一黨!”
叱武士推出都門斬首。
遂下令遷都,限來日便行。
李儒曰:“今錢糧缺少,洛陽富戶極多,
可籍沒入官。但是袁紹等門下,
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貲,必得巨萬。”
卓即差鐵騎五千、遍行捉拿洛陽富戶,
共數千家,插旗頭上大書“反臣逆黨”,
盡斬於城外,取其金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