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作為一門學問,其奧妙無窮,“懂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則,“懂行”的實質就是能緊握所讚美事物的實質,不說外行話,讓別人聽起來老練、成熟,從而對你的讚美心悅誠服。


    一次,趙培鑫把唐在灶斤介紹給程硯秋大師時,誇獎道:“這是唐在灶斤,聖約翰大學的高材生,在灶斤對老生,青衣,花旦都拉得很好,近來潛心專研你的程腔,依我所聽,簡直跟周昌華拉得一模一樣。


    當時,唐在灶斤正師從周昌華學胡琴,為京戲吊嗓子,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程硯秋是京劇大師,梨園名家,如果趙培鑫沒有相當的介紹水平,這位年輕人恐怕不會引起程硯秋的注意。趙培鑫介紹得非常在行,他的術語,如“老生,青衣,花旦”用得恰當而嫻熟,顯示了自己對京戲有一定的研究,對京劇人材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具有“伯樂”的眼光,一般情況下不會看錯。特別是他說在灶斤正在潛心專研程硯秋創立的程腔,更令大師高興。


    其次,對某一行要有一定的造詣,你的讚美才會使內行人接受,並視你為知己好友。還是以唐在灶斤為例,唐在灶斤同程硯秋的談話,顯示了這位年輕人對京劇的了解和認識。


    程:“你跟昌華學胡琴?”


    唐:“嗯,跟周先生學三年了。”


    程:“學戲嗎?”


    唐:“也學。”


    程:“好(含笑點了一下頭),剛才,培鑫說你原來拉餘氵辰老生?”


    唐:“是的,他的演出是我拉的,但我喜歡拉青衣,更喜歡你的戲!”


    ……


    唐:“你的唱腔深沉,細膩、節奏感強、新穎動聽、富於變換,特別是愁戲,感情豐富,包含有豐富的內容……”


    程硯秋凝神聽著,目光漸漸變得柔合而深邃了。最後他很高興地說:“好!我們京劇必須提高,就是需要文化水平高的大學生參加進來搞。我歡迎你啊!”後來二人成為摯友。


    唐在灶斤對程硯秋的讚美,處處流露出在京劇方麵的造詣,如果他不深諳此中道理,不能對程派唱腔作出如此內行而別致的評價,程硯秋大師怎麽會輕易歡迎他?


    作為曲藝名家,程硯秋左右不乏有崇拜者,讚美之聲也不絕於耳,然而唐在灶斤在行而頗有見地的精辟分析,爽朗而文雅的分析,深深地打動了程硯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讚美別人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隻有站得高才能充分發掘出別人的優點和成就的意義,要注意考察別人的成績或長處的影響範圍,使你的讚美更加具體,貼切,從而達到出奇製勝的效果。


    這當然需要在行,需要廣博的知識和較高的素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俘獲人心的溝通藝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泉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泉林..並收藏俘獲人心的溝通藝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