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無形幽默,團結人心
俘獲人心的溝通藝術. 作者:泉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人際交往中的困窘,麵對生意場上毀約失言的尷尬,麵對求人辦事時的難堪,麵對伴侶吵鬧,情人、戀人的不悅與拒絕,熟人朋友的刁難,上級領導的批評與指責…怎麽辦?是歎聲歎氣還是驅寒為暖、巧言相悅?這時你應該想到一種快樂的法寶――幽默,它會在你的生活中濺起快活的漣漪。
幽默是笑的夥伴,會幽默的人,走到哪裏就會把笑聲帶到那裏。能給人帶去笑聲的人,自然是十分受歡迎的人。那麽,我們怎樣才能學會說幽默的話呢?
善於遠近聯想
一件平常不起眼的事,到了幽默家眼中,就能顯示出滑稽可笑的成份來。而一般人可能就缺少這種眼光,區別就在於你有沒有幽默思維,是否善於遠近聯想。
我們來看下麵幾則故事。
俄羅斯有一位著名的醜角叫杜羅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間休息的時候,一個很傲慢的觀眾走到他的身邊,譏諷地問道:“醜角先生,觀眾對你非常歡迎吧?”
“還好。”
“要想在馬戲班中受到歡迎,醜角是不是就必須具有一張愚蠢而又醜怪的臉蛋呢?”
“確實如此。”杜羅夫回答說,“如果我能生一張像先生您那樣的臉蛋的話,我準能拿到雙薪。”
這位傲慢觀眾的臉蛋,同杜羅夫能否拿雙薪,本是無絲毫內在的聯係,但幽默的杜羅夫卻巧妙地把它們牽扯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幽默感,對這位傲慢的觀眾進行了反擊。
一天,湯姆的老板在圓桌會議上氣急敗壞地大叫:“這次促銷如果又泡湯了,我要把你們一個個扔進海裏喂鯊魚……”這時,湯姆衣冠楚楚地站起來,轉身欲走,老板了:“你要去哪裏?”原先是要去洗手間的湯姆即興改口說:“學遊泳!”眾人大笑,緊張的氣氛馬下緩和下來,老板也笑了:“你這混小子!你以為我真的忍心把你們扔進海裏……”
湯姆使用的就是即興發揮幽默術。實際上他腦中進行了一係列快速的思維活動:假定扔海裏是真――喂鯊魚要死――怕死――學遊泳。也許是怕淹死,也許是怕被鯊魚吃掉,但學遊泳對逃避這兩種危險肯定有用。他的這句話之所以能引得眾人大笑,有幽默味,就在於他的超常聯想功夫。
和尚見讀書人中舉光彩照人,他也去試一試。考官出一聯:“孔聖人三千弟子下場去。”
和尚忙應道:“如來佛五百羅漢上西天。”考官又出一聯:“子曰:克己複禮。”
和尚低頭一想:“佛道:回頭是岸。”考官火了,喝道:“旗鼓。”
和尚趕快高聲道:“木魚。”
考官忍耐不住了:“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和尚以為考完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考官喊道:“快滾。”
和尚忙謝:“善哉。”
這則幽默是典型的職業輻射法,用和尚自己熟悉的詞語去對儒家經,對比而出人意料。以職業性質而養成的職業意識產生遠近聯想,極富幽默味道。
善於無中生有
它是指在人際交往中,借用一個毫不存在的理由,迷惑對方,會說幽默話的人,常無中生有地找一些惜口,讓對方信以為真。無中生有包括兩方麵的意思:一是完全捏造一些事實,二是將一些毫不相關的事實硬性聯係起來,創造一種假象關係。我們來看下麵幾位是怎樣通過無中生有產生幽默效果的。
有一天,李老頭花六元錢買了一條圍巾,而鄰居一位姑娘卻隻花了三元錢。於是李老頭轉身去找那個擺攤的小青年。
“喂,你剛才賣給姑娘才三元,而賣給我是六元,你這是什麽道理?”
“因為她是我的親戚。”
李老頭一聽,二話不說,又拿起一條圍巾就走。小青年緊追上前:“你怎麽不付錢就走?”
“因為咱們是親戚,我是那姑娘的爸爸呀!”
小青年強詞奪理,無中生有,李老頭抓住時機,如法炮製。兩個人以假對假、荒誕幽默。小青年的話是想氣李老頭,可李老頭同樣來個無中生有,針鋒相對。將姑娘和自己的關係捏造成父女關係,其荒誕性發展到極點上,可笑之處淹沒了令人惱怒之情。
某地方每年一度的征兵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一位五十多歲的老人為了實現年青時立誌參軍的理想,也想去碰碰運氣,他來到新兵報名處。
“您的年齡?……”工作人員對他的意圖大惑不解。
“我五十二了。”老人輕快地回答。
“可是,按照征兵的有關規定,你已經超過合適的年齡了。”工作人員解釋道。
“嗯!我當然知道,可是你們難道不需要人當將軍嗎?”老人反問道。
老人的行為本身是不合情理的,但是他卻善於見縫插針,“沒理找理”。他那種無理的要求是建立在這樣一種逆向推理的基礎之上的:年輕人是被征去當普通士兵的,將軍一般來說都是由年齡比較高的人來充當的,我自己年紀挺高,所以有權報名參加。
善於移花接木
通常人們在進行交流或辯論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對雙方討論的同一個概念要取得一致的含義,這在邏輯上叫做“同一律”,而移花接木,則是巧妙地偷換概念,和原來的含義相反。這樣,也能產生幽默效果。我們仍用幾個例子來說明。
一位長官到連隊巡查,正趕上士兵們吃中午飯。
“夥食怎麽樣?”長官問士兵們。
“報告長官,湯裏泥土太多。”一個多嘴的士兵回答。
“你們人伍是為了保衛國土,而不是挑剔夥食!”長官非常生氣地大聲斥責道,“難道這個道理都不懂?”
“懂,”士兵畢恭畢敬地立正,又斬釘截鐵地說,“但決不是讓我們吃掉國土。”
士兵們的夥食很快得到了改善。
“泥土”與“國土”意義相差甚遠,但士兵卻能抓住“土”這一信息,並將其生發開去,不無關聯地與國家的形勢、國土的淪喪和軍人的職責密切地結合在了一起,既體現了一個軍人對祖國的忠誠,又巧妙地達到了夥食改善的目的,同時還給枯燥無味的軍旅生活帶來了無限生趣。
有時候,移花接木還可給別人一個台階下,讓對方在開懷一笑中體悟話中的含義。
一對夫婦結婚已經有十餘年了,每個月他們都要給雙方的父母寄生活費。這件事一直由妻子承辦。可是妻子卻每個月給自己的父母寄五十元,給丈夫的父母寄二十元。丈夫一直憤怒在心,卻也不想因此而得罪妻子。
以前,丈夫每天下班,什麽事都不幹,總要先抱抱小兒子,親撫半天。可這天回家後,他見到一歲半的小兒子正在搖車裏哭,卻假裝什麽也沒看見,什麽也沒聽到。他一反常態地走到五歲女兒的身旁,把五歲的女兒伸手抱了起來。
正在做飯的妻子扭頭看到了,急忙喊道:“兒子都哭成那樣了,你怎麽還不趕緊去哄哄他?”
丈夫不緊不慢地說:“這二十元錢的,還是你來抱吧!我要抱五十塊錢的。”
聰明的丈夫風趣而又不失原則地請妻子進入了自己所預設的易位“圈套”,沒有累續長篇的發牢騷,卻弦外有音地暗示了事情的實質和自己的不滿情緒。
妻子一聽紅了臉,以後每月也給丈夫的父母寄五十元了。
幽默是笑的夥伴,會幽默的人,走到哪裏就會把笑聲帶到那裏。能給人帶去笑聲的人,自然是十分受歡迎的人。那麽,我們怎樣才能學會說幽默的話呢?
善於遠近聯想
一件平常不起眼的事,到了幽默家眼中,就能顯示出滑稽可笑的成份來。而一般人可能就缺少這種眼光,區別就在於你有沒有幽默思維,是否善於遠近聯想。
我們來看下麵幾則故事。
俄羅斯有一位著名的醜角叫杜羅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間休息的時候,一個很傲慢的觀眾走到他的身邊,譏諷地問道:“醜角先生,觀眾對你非常歡迎吧?”
“還好。”
“要想在馬戲班中受到歡迎,醜角是不是就必須具有一張愚蠢而又醜怪的臉蛋呢?”
“確實如此。”杜羅夫回答說,“如果我能生一張像先生您那樣的臉蛋的話,我準能拿到雙薪。”
這位傲慢觀眾的臉蛋,同杜羅夫能否拿雙薪,本是無絲毫內在的聯係,但幽默的杜羅夫卻巧妙地把它們牽扯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幽默感,對這位傲慢的觀眾進行了反擊。
一天,湯姆的老板在圓桌會議上氣急敗壞地大叫:“這次促銷如果又泡湯了,我要把你們一個個扔進海裏喂鯊魚……”這時,湯姆衣冠楚楚地站起來,轉身欲走,老板了:“你要去哪裏?”原先是要去洗手間的湯姆即興改口說:“學遊泳!”眾人大笑,緊張的氣氛馬下緩和下來,老板也笑了:“你這混小子!你以為我真的忍心把你們扔進海裏……”
湯姆使用的就是即興發揮幽默術。實際上他腦中進行了一係列快速的思維活動:假定扔海裏是真――喂鯊魚要死――怕死――學遊泳。也許是怕淹死,也許是怕被鯊魚吃掉,但學遊泳對逃避這兩種危險肯定有用。他的這句話之所以能引得眾人大笑,有幽默味,就在於他的超常聯想功夫。
和尚見讀書人中舉光彩照人,他也去試一試。考官出一聯:“孔聖人三千弟子下場去。”
和尚忙應道:“如來佛五百羅漢上西天。”考官又出一聯:“子曰:克己複禮。”
和尚低頭一想:“佛道:回頭是岸。”考官火了,喝道:“旗鼓。”
和尚趕快高聲道:“木魚。”
考官忍耐不住了:“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和尚以為考完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考官喊道:“快滾。”
和尚忙謝:“善哉。”
這則幽默是典型的職業輻射法,用和尚自己熟悉的詞語去對儒家經,對比而出人意料。以職業性質而養成的職業意識產生遠近聯想,極富幽默味道。
善於無中生有
它是指在人際交往中,借用一個毫不存在的理由,迷惑對方,會說幽默話的人,常無中生有地找一些惜口,讓對方信以為真。無中生有包括兩方麵的意思:一是完全捏造一些事實,二是將一些毫不相關的事實硬性聯係起來,創造一種假象關係。我們來看下麵幾位是怎樣通過無中生有產生幽默效果的。
有一天,李老頭花六元錢買了一條圍巾,而鄰居一位姑娘卻隻花了三元錢。於是李老頭轉身去找那個擺攤的小青年。
“喂,你剛才賣給姑娘才三元,而賣給我是六元,你這是什麽道理?”
“因為她是我的親戚。”
李老頭一聽,二話不說,又拿起一條圍巾就走。小青年緊追上前:“你怎麽不付錢就走?”
“因為咱們是親戚,我是那姑娘的爸爸呀!”
小青年強詞奪理,無中生有,李老頭抓住時機,如法炮製。兩個人以假對假、荒誕幽默。小青年的話是想氣李老頭,可李老頭同樣來個無中生有,針鋒相對。將姑娘和自己的關係捏造成父女關係,其荒誕性發展到極點上,可笑之處淹沒了令人惱怒之情。
某地方每年一度的征兵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一位五十多歲的老人為了實現年青時立誌參軍的理想,也想去碰碰運氣,他來到新兵報名處。
“您的年齡?……”工作人員對他的意圖大惑不解。
“我五十二了。”老人輕快地回答。
“可是,按照征兵的有關規定,你已經超過合適的年齡了。”工作人員解釋道。
“嗯!我當然知道,可是你們難道不需要人當將軍嗎?”老人反問道。
老人的行為本身是不合情理的,但是他卻善於見縫插針,“沒理找理”。他那種無理的要求是建立在這樣一種逆向推理的基礎之上的:年輕人是被征去當普通士兵的,將軍一般來說都是由年齡比較高的人來充當的,我自己年紀挺高,所以有權報名參加。
善於移花接木
通常人們在進行交流或辯論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對雙方討論的同一個概念要取得一致的含義,這在邏輯上叫做“同一律”,而移花接木,則是巧妙地偷換概念,和原來的含義相反。這樣,也能產生幽默效果。我們仍用幾個例子來說明。
一位長官到連隊巡查,正趕上士兵們吃中午飯。
“夥食怎麽樣?”長官問士兵們。
“報告長官,湯裏泥土太多。”一個多嘴的士兵回答。
“你們人伍是為了保衛國土,而不是挑剔夥食!”長官非常生氣地大聲斥責道,“難道這個道理都不懂?”
“懂,”士兵畢恭畢敬地立正,又斬釘截鐵地說,“但決不是讓我們吃掉國土。”
士兵們的夥食很快得到了改善。
“泥土”與“國土”意義相差甚遠,但士兵卻能抓住“土”這一信息,並將其生發開去,不無關聯地與國家的形勢、國土的淪喪和軍人的職責密切地結合在了一起,既體現了一個軍人對祖國的忠誠,又巧妙地達到了夥食改善的目的,同時還給枯燥無味的軍旅生活帶來了無限生趣。
有時候,移花接木還可給別人一個台階下,讓對方在開懷一笑中體悟話中的含義。
一對夫婦結婚已經有十餘年了,每個月他們都要給雙方的父母寄生活費。這件事一直由妻子承辦。可是妻子卻每個月給自己的父母寄五十元,給丈夫的父母寄二十元。丈夫一直憤怒在心,卻也不想因此而得罪妻子。
以前,丈夫每天下班,什麽事都不幹,總要先抱抱小兒子,親撫半天。可這天回家後,他見到一歲半的小兒子正在搖車裏哭,卻假裝什麽也沒看見,什麽也沒聽到。他一反常態地走到五歲女兒的身旁,把五歲的女兒伸手抱了起來。
正在做飯的妻子扭頭看到了,急忙喊道:“兒子都哭成那樣了,你怎麽還不趕緊去哄哄他?”
丈夫不緊不慢地說:“這二十元錢的,還是你來抱吧!我要抱五十塊錢的。”
聰明的丈夫風趣而又不失原則地請妻子進入了自己所預設的易位“圈套”,沒有累續長篇的發牢騷,卻弦外有音地暗示了事情的實質和自己的不滿情緒。
妻子一聽紅了臉,以後每月也給丈夫的父母寄五十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