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宮,謹身殿。


    “都送過去了嗎。”


    “回稟陛下,都送過去了,想必現在應該到了。”


    ......


    “東家,東家。”


    朱英頓時睜開眼睛,雖然在京師悠閑的日子已經呆了許久,但十年以來,刻在骨子裏的警覺,已經形成了本能。


    “張伯,可是有什麽事情發生。”


    朱英看了看外麵,天還未亮,張伯正站在自己的床邊,於是沉聲問道。


    雖然有些疑惑,目前京師對他來說,還有什麽危險可言。


    “東家,外麵來了幾位錦衣衛。”張伯有些無奈的說道。


    對於東家的身份,張伯自然是有所了解,像是老爺子過來的排場,幾乎都說明了一切。


    今日天還未破曉,大門就有人敲門,張伯連忙過去查看。


    原來是數位錦衣衛到訪,說是要見東家。


    “錦衣衛,他們來做什麽。”朱英下意識的問道。


    “東家,我也不知,說是見了你才能說。不過我看他們好像是帶了個大木箱子,應當是送什麽東西吧。”


    張伯回憶了一下,然後說道。


    “送什麽老爺子這麽早給我送什麽東西。”


    朱英有些鬱悶,不過他也沒賴床的習慣,起身更衣,便朝著外麵走去。


    院子裏,三名錦衣衛正在恭候。


    “朱公子。”


    看到朱英過來,連忙抱拳作揖。


    錦衣衛送完東西後,就直接離開了。


    朱英也沒急著打開箱子,先是拿到書房後,這才打開。


    “好家夥。”


    朱英打開箱子後,看著裏麵疊放的大幾十本奏章,瞬間就懵逼了。


    這是幾個意思,讓我清早起來批閱奏章


    看了看還未亮的天色,一片漆黑,現在應該是淩晨五點吧。


    .......


    朱元璋在謹身殿,聽到劉和的回答,整個人都不由笑出聲來。


    “咱這個大孫,過於備懶。從今天起呀,也該是為咱分擔一部分事情了。”


    “要學著適應嘛,這要是日後當了皇帝,就像是大孫自個說的,連著幾個月不上朝咋辦”


    “早些開始熟悉,才是好事。”


    朱元璋笑著說道,而後對劉和再次吩咐道:“劉和。”


    “臣在。”


    “日後殿閣那邊送來的奏疏,就不忙著先送到咱這裏,往大孫那邊送過去,等大孫批閱完,再來送給咱看。”


    “臣遵旨。”


    朱元璋交代完後,就拿起一本史記開始看起來,看的正是秦朝的史記。


    朱元璋是頭一次當皇帝,還是自己打下來的江上。


    之前也沒經驗,也不存在哪個人過來教他怎樣去當皇帝。


    打仗和治理國家,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所以朱元璋也隻能摸著石頭過河。


    自從大明建國以來,朱元璋看得最多的便是曾經朝代的一些規章製度,還有條陳。


    在朱元璋的書案旁邊,還放有白紙,當看到精妙的地方,他還會用白紙記起。


    去除槽粕,取其精華,大明的製度就是這般來的。


    尤其是上一次聊到倭國的事情,所以朱元璋讓太監整理了比較跟倭國有關的書籍,開始去了解倭國的一些情況。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既然決定了倭國,那就要做好準備。


    不打無準備之仗,曾經奪取天下每次打仗前,朱元璋也會盡力去收集對手的信息,然後心中琢磨對策。


    就在朱元璋看得津津有味的時候。


    劉和過來稟告:“陛下,允炆殿下求見。”


    被打斷的時候,朱元璋微微皺眉,不過聽到朱允炆求見,有些奇怪,道:“讓他進來。”


    謹身殿門口的朱允炆,得到太監通傳,連忙進入。


    哪怕他現在被定位太孫,身為皇孫,想要和皇爺爺見麵,也是需要得到準許才行。


    “皇爺爺。”


    進門口,朱允炆作揖問好。


    看到朱允炆,朱元璋放下手中書籍,笑著說道:“馬上就要早朝了,這個時候來找咱,可是有什麽話想說。還是有什麽不懂的地方。”


    朱允炆拱手作揖,道:“孫兒想稟告皇爺爺,最近宮中到處流傳著關於孝陵的傳言。”


    “孝陵乃皇家陵墓,卻被人肆意討論,因此孫兒特意過來稟告,想請示皇爺爺示下。”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爍著精光。


    今日的朱允炆,讓他有些刮目相看,若不是昨日得到了劉和的匯報,朱元璋還真認為,這是朱允炆內心中的想法。


    隻是低著頭的朱允炆,目光也在閃動,他明知道皇爺爺肯定知曉了他昨夜裏的話,但卻依然這般講述。


    顯然就是想來探一下底。


    “孝陵流言的事情,你就別管了。咱心裏清楚著,你便是好好讀書就行了。”


    朱元璋隨口說道。


    為大孫造勢這種事情,肯定是愈演愈烈更好。


    對於孫兒允炆的想法,其實朱元璋也察覺到了,不過他沒有在乎,這件事遲早也會知道的。


    多一些心裏準備也是不錯。


    朱允炆聽到這話,心中自然就肯定了,看來跟自己猜測沒錯。


    朱元璋勉勵幾句後,就讓朱允炆退下,準備待會的早朝。


    “蔣瓛,記得叮囑一下大孫,那些給他送過去的奏章,咱今天下午要看到。”


    “臣遵旨。”


    ........


    院子裏,朱英在拿到奏章之後,也不含糊,直接開始整理起來。


    順手數了一下。


    好家夥,足足八十二本,朱英頓時無語,這得看到啥時候。


    將奏章擺好,朱英正襟危坐,畢竟這是第一次看奏章,還是得隆重些才好。


    然而當他翻看第一本奏章的時候,頓時頭就大了。


    裏麵全是清一色的文言文。


    看得他極為難受,簡單翻閱一下。


    好家夥,這至少大幾千字。


    能怎麽辦呢,也隻能硬著頭皮看下去。


    隨著不斷的閱讀,一直到看到最後,朱英大概了解明白,這本奏章的內容正是對朱英曾經提出,現在正在施行的策略,以工代賑的建議。


    讓朱英感覺到最為無奈的,便是這將近五千字的內容,其中有四千字幾乎都是廢話,也就最後一千字,大概有些意義。


    朱英仔細的讀了讀那些建議,更加無語。


    簡單的點說,這位地方官員的意思,就是陛下的這個方案很好,非常好,讓很多百姓都活了下來。


    但是這樣會容易使得鄉紳的影響力變大,建議加強監察雲雲。


    “老爺子,每天看的奏章,就是這些玩意”


    朱英忍不住開始吐槽起來,這古代的皇帝,簡直不是人幹的活。


    迅速的朱英又翻閱了基本,基本上都是跟以工代賑相關的,顯然這些奏章還是朱元璋特意挑選出來的。


    但是一眼掃過去,基本上都是洋洋灑灑大幾千字,甚至上萬字。


    開頭一律都是顧左言他,到了結尾的時候,才會開始說正事。


    關鍵還是大片對於朱英來說比較晦澀的文言文。


    這完全就是數據流的攻擊。


    所幸在奏章的後麵,基本上都有殿閣大學士的批注。


    顯然老爺子目前還隻是讓朱英多多接觸適應。


    經曆過一個時辰翻閱後,朱英才看了十本。


    這個時候的朱英,哪怕身體強壯,也已然是感覺到頭昏腦漲了。


    “都不知道老爺子是怎麽堅持下來的,這完全就是拿明在肝啊,看來白話文的普及,勢在必行。”


    朱英放下奏章,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皇帝不是那麽好當的。


    這些奏章對於老爺子來說,當真就是九牛一毛,但是朱英完全不能習慣。


    自來大明後,他便一直使用白話文。


    其實在大明的日常交流中,包括一些話本中,也是以白話文為主。


    但作為一個後世人,他也從未接受過大明本土的教育。


    並不是說文言文看不懂,就是看得太累。


    這次的朱英有了經驗,再次翻閱奏章的時候,直接從後麵開始看。


    果然這樣看起來,速度就快多了。


    基本上看到廢話的開始,就知道這本奏章的內容應該是已經結束了。


    僅僅用了大半個時辰,還剩下的數十本奏章,已經上就已經被朱英看完了。


    這個時候,朱英突發奇想:“這樣看奏章的小技巧,想必老爺子應該也是已經掌握清楚了吧。”


    看完奏章後,朱英又有一些無奈。


    他不知道關於以工代賑的奏章一共有多少,但就從這八十二本的奏章情況來說,基本上都是沒有太大的意義。


    大同小異的就是一頓誇讚,多是用文言文描繪了以工代賑公布的一些景象。


    什麽鄉紳蜂擁而至,爭先恐後,一擔擔糧食送過來作為質保金。


    還有流民跪地山呼萬歲,感謝陛下活命之恩之類的。


    然而這些話,都不是朱英想看的。


    朱英想看到的內容,是想知道有多少工程被立項,其中的價格,利潤,鄉紳需要提交多少糧食作為擔保。


    提供的糧食是以陳糧為主,還是新糧為主。


    這些內容,一片空白。


    當一個後世人,真正的接觸到古代的這種政務之後,習慣了前世高效文字的解決問題,再看過來,就會感覺到真正的差距。


    朱英把奏章整理好,放置一邊,同時沉下心開始細細的思考。


    這所有的一切,都跟他想象中的區別太大。


    趁著老爺子還在,他想要大刀闊斧的進行一番改革。


    看了看天色,也差不多到了老爺子要過來,一起去火藥司的時間。


    待會他便要好好跟老爺子聊一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