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


    這也,太長了吧


    怎麽就不能是三天呢。


    老爺子這是不懂風情。


    朱英內心吐槽。


    誰還不想娶老婆呢,好歹現在也算是穩定了,娶老婆這種事情,不應該是你逼著我來,然後我就假裝推脫不過,這才勉強接受嗎。


    在朱英的心中,其實關於太孫妃也沒什麽人選可言。


    這老爺子也沒介紹幾個給我認識,我能選誰啊。


    思來想去,也就隻有葉月清了。


    至於趙香熙,陳慕月,這些都是外族女子,可以為側妃,自然不可能為正室的。


    當然,在朱英的心中,並沒有徐妙錦這個選項。


    好歹也是帶著前世的記憶,這種剛滿十四歲的,真沒什麽想法,雖然現在行情不同,可在思想上,朱英表示自己還是很有道德觀念的。


    “爺爺,既然你都下諭旨了,那這事孫兒也隻能加緊辦了。”朱英的語氣中,透著非常強烈的無奈。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乖孫,這才是懂事,咱明日就跟寧妃著重說一下,讓她可以開始準備了,讓欽天監那邊選個就近的黃道吉日,早些把婚事給辦了。”


    朱英不想在這個方麵多聊,馬上開始轉移話題:“爺爺,現如今眾位叔叔那裏已經敲定了,目前來說,三叔跟四叔的藩國,定在倭國,孫兒想著,讓七叔也過去,三足鼎立,也易平衡。”


    臨時加一個藩王去倭國,其實是朱英在晚宴的時候,突然有的想法。


    在此之前,本來隻有燕王朱棣和晉王朱棡。


    在看到眾位藩王的時候,朱英覺得若是隻有兩人,本身有積怨,又遠離京師,時間一長,很有可能忍不住開幹火拚。


    這不符合朱英的目的,畢竟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於教化。


    添加一個齊王朱榑過去,在關鍵時刻還可以充當調劑。


    從心底裏來說,朱英更多的認為,論長久來說,可能朱棣要比朱棡會更強。


    畢竟永樂大帝的名頭,也不是白扯的。


    “其他不能海外封國的在大明內從官,你就不擔心他們胡作非為,影響到嗎,還是說這話隻是一個幌子,大孫隻是想先穩住。”


    朱元璋開口問道。


    能打仗,渴望建功立國的,都給派到大明之外去了,對於這一點,朱元璋還是覺得不錯。


    雖然他是這些藩王的父親,但他更加在乎的是嫡係子嗣的傳承。


    雖然朱樉,朱棡,朱棣,包括朱楨,朱博這幾個兒子,在軍事天賦上很出色,後麵也有朱權。


    但按照總量來說,終歸是屬於少數。


    更多的在天資上,還是比較普通。


    對於這些子孫的安排,朱元璋想就此在大孫這裏得到一個答案。


    朱英也沒有遲疑,直接回道;“自然是真的,或者親王的身份會給他們帶來很多便利,但在孫兒看來,這也是應該是,怎麽說都是一家人,這點便利肯定要給的。”


    “不過在治理上,孫兒還是會安排人員監察,或者說更大的監察力度,若是荼毒百姓,魚肉鄉裏,那肯定不行,便就在內帑領取一份俸祿,安心做個閑散的富貴王爺吧。”


    “孫兒這邊的群英商會,按照目前的情況和走向,會在以後積累非常多的錢財,孫兒想在宗人府裏,專門成立一個股份,作為往後,所有皇室子孫的福利。”


    “同時也給予每個皇室成員,按照等級身份,給予一部分的數額,可以在冠禮之後,按照屬於自己的一份財物。”


    “往後冊封的藩王,也可以有一定的錢財,用來招募士兵,謀士,去遠方開設自己的藩國。”


    “爺爺放心,孫兒並非是冷血之人,很多東西也並不是說做在表麵上,會好好的照顧好咱們老朱家的。”


    朱英心中明白老爺子的忌憚,當然這種忌憚在朱英看來,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所謂皇家無情,在曆來的王朝中,無數血淋淋的事實案例在先,加上大孫這麽個情況,朱元璋的擔心,還真不是多餘的。


    “大孫既然如此說了,咱也就放心了,大孫,你要記住,或許整個皇家這麽多人,會有那麽幾個孽種,但不見得都是如此。”


    “咱們老朱家祖上數代,都是土裏刨食的農民,到咱這裏,遇到中原王朝前所未有之大變,咱運氣好,得了這中原天下。”


    “可打江山易,守江山難,這蒙元一朝,開朝時多麽強大,控弦之士號稱百萬,清掃天下諸國,然建國不到百年,便就支離破碎,可見在治理天下上,是有多麽的艱難。”


    “哪朝的皇帝,不想自家的王朝千秋萬代,可縱觀古今,從來沒有說哪朝真正的做到過。”


    “國祚最長的,便就是周朝了,將近八百年。”


    “而一統天下的始皇,如此強悍的人物,不過十五年就化作雲煙消散。”


    “咱初建大明,心裏頭壯誌淩雲,開疆擴土,增大版圖,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咱逐漸的發現,大明的內部,一團亂麻。”


    “南北漢人的差異,百姓苦難的生活,還有滿懷異心的豪族鄉紳。”


    “這些事情,稍有不慎,便就是顛覆咱大明的隱患,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咱大明看似繁榮強盛,可實際上卻是外強中幹。”


    “為此,咱也隻能忙碌於朝事之中,不再想著動兵的事情。”


    朱元璋緩緩的說道,語氣之中,帶著太多的唏噓,他是趁此機會,教導自己的大孫,要如何去治理一個國家。


    也是極少的,在大孫麵前袒露自己心中的想法。


    看著大孫略帶沉思的麵孔,朱元璋微微點頭,而後繼續道:“大孫,你還年輕,這段時間以來,咱心裏頭也很清楚,在大孫的心中,有著很多的想法。”


    “咱不知道在大孫的心中,是想要打造怎樣一個大明,但是咱明白,不管是怎樣的選擇,咱爺倆的想法是一樣的,都是要讓這大明更加的昌盛。”


    “這治理國家,治理軍隊,治理官吏,就像是大孫所說,如烹小鮮。”


    “咱最擔心的是,就是在咱走後,大孫的心思會有些急切了,從而導致埋下禍患。”


    “大孫,便就趁著今日,跟爺爺說兩句心裏話,在大孫的想法中,究竟是想要讓這大明達到一個怎樣的程度。”


    這是朱元璋在內心中的擔憂。


    作為開國皇帝的朱元璋,對於自己的繼承人,可謂是太難受了。


    太差經不行,像大孫這麽優秀的,又放不下心來。


    從前各朝代的曆史中可以發現,但凡是優秀的皇帝,總是想要創造屬於自己的功績,在這史書上,留下濃厚的一筆。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就無可避免會對整個國家進行大量的改革。


    在此之後,自然是建立豐功偉業。


    有些皇帝成功了,留下浩蕩千古的威名,有些皇帝失敗了,留下無數罵名。


    這些皇帝,不管是失敗或者成功,毫無疑問,在本身上,都是極為優秀的。


    可有時候,相對平庸的皇帝,卻是讓王朝延續更長的原因。


    聽到老爺子的話,朱英沉默了。


    他想說些什麽,可欺瞞老爺子,在心中又有些不願意。


    可若是跟老爺子說,他要打這裏打那裏的,怕是老爺子也很難理解。


    思前想後,朱英緩緩開口: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一次,換朱元璋沉默了。


    他知道大孫很有想法,從諸多布局手段,對朝政製度的改革上,也可以看出其中的優秀。


    可沒想到,大孫竟是有如此遠大之抱負。


    霸秦強漢,盛唐富宋。


    在大孫的眼中,這都是要超越的存在。


    而建立巨大版圖的成吉思汗,也不過一武人。


    這意味著大孫想要打造的大明。


    在霸道上,不弱於大秦。


    在強悍上,和大漢相比。


    在昌盛上,要比肩大唐。


    在富裕上,與富宋無異。


    甚至於在版圖上,也要比成吉思汗所建立蒙元,更加的遼闊寬廣。


    這,是怎樣的一種想法。


    這,又該是一個怎樣的大明。


    這樣的王朝,不說自己,縱觀古今曆代皇帝,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吧


    朱元璋喉嚨滾動,想要說上兩句。


    可猶豫遲疑了半晌,已經不知道如何開口了。


    看著大孫堅定的眼神,朱元璋沒有任何懷疑,大孫絕對會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夜漸深。


    朱英也回了坤寧宮,準備批閱一些奏章後就歇息。


    朱元璋坐在乾清宮的院子裏。


    看著天上的明月,微微有些出神。


    一道清風吹過,劉和拿來外袍給陛下披上。


    出神許久的朱元璋,這才堪堪回過神來。


    “劉和,你說咱這個皇帝,當得如何。”朱元璋不由隨口問道。


    劉和聽著這話,連忙道:“陛下千古一帝,再造中原盛世,百姓愛戴,中外臣服,雄才大略即觀古今也是首屈一指,天下無不為之歌功頌德......”


    “行了行了。”朱元璋揮手打斷道。


    “你這家夥,真就是問也白問,隻知道拍咱的馬屁。”


    劉和聽著,連忙跪地磕首道:“奴婢惶恐。”


    “好啦,咱赦你無罪,算了,問你也是白問。”朱元璋擺擺手說道。


    劉和這才慢慢直起身子。


    朱元璋也不再多說,眼看夜深,現在晚上也不用批太多的奏章,便就準備朝寢宮走去。


    剛走兩步,突然一頓。


    朱元璋突然笑著反應過來:“咱突然發現,大孫這詩詞歌賦的水準,也還是不錯的嘛。”


    再次細細的品味了一番先前大孫的詩詞,隻感覺非常有韻味。


    “劉和,筆墨伺候,大孫那書法著實不行,還是咱親自給大孫寫出來。”


    自己詩作,朱元璋喜歡讓十二子朱柏來寫。


    但大孫的詩詞,朱元璋更想自己來寫。


    ......


    次日早朝過後,整個皇宮都有些沸騰起來了。


    在早朝,朱元璋宣布了最新的藩王製度。


    這也就是意味著從今天開始,所有藩王的藩地取消,大明疆域之內,不會再有藩國建立。


    唯一藩國的冊封,隻有海外。


    同時授予藩王組建內廷之權。


    為了防止藩王在組建內廷後滯留大明,規定藩王在遞交海外封國的文書後,隻能在大明最長停留三年的時間。


    超過這個時間,若是藩王還沒有離開,便取消藩王組建內廷之權,並永久剝奪其權力,不得再次組建。


    同時,放棄組建內廷的藩王,可以獲得一份來自於內帑的產業,也可選擇入仕,掌軍亦或其他。


    這則昭告一出,目前已經就藩的八位藩王自然沒什麽異議可言。


    至於其他的還未就藩的藩王,譬如住在左右順們已經封王的五位親王,就有些難以接受了。


    他們還指望著就藩離開京師,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這般一來,可什麽都沒有了。


    隻是他們連親衛都沒有,即便有意見又如何,也隻能憋著。


    一群十幾歲的少年,頂著親王的名頭,放眼四周,文臣武將們根本不會過多關注。


    反而,對於這次的改革的藩王製度,幾乎所有的文武官員都是叫好。


    主要還是以朱樉為首的這些早期的藩王,名聲太差了。


    藩地的情況,那叫一個混亂。


    就算是當地的禦史,也根本沒法對抗。


    現在好了,要禍害,就禍害大明之外去。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像是朱棣的話,心裏頭還是比較高興的,下了早朝,就拉著李景隆一起喝酒去。


    李景隆無所謂,作為皇親國戚,陛下的親外甥孫,都督府那邊去不去幹係不大。


    便就和朱棣一起,來到了燕王府中。


    “表叔,恭喜了,這次陛下的改製,想必對於表叔來說,是最為有用的吧。”


    “海外封國,那可是真正的國,甚至還授予組建內廷,以表叔的能力,想必定能開創下鼎盛基業。”


    李景隆笑著說道。


    對於燕王朱棣的很多想法,他算是比較清楚的,在北平的時候,就已經非常的明顯了。


    而在這份上,李景隆也曾不遺餘力的幫助朱棣。


    朱棣聽完,也是笑著回道:“能夠到如此境地,對於我等藩王來說,也算是一條路子了,說起來,這還得要感謝太孫殿下,這個法子,便是他提出的。”


    李景隆聞言有些詫異,道:“太孫殿下竟有如此膽氣。”


    海外封國的想法,其實是很大膽的。


    首先就牽扯到大明的大軍,占據下來後,才冊封給藩王鎮守。


    這也就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的軍隊,要留在藩國為藩王掌控。


    有了大軍的藩王,加上自己的藩國,這幾乎直接就形成軍閥割據了。


    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明軍隊打下來的疆土,也當是屬於大明,而不是藩王。


    朱棣也有些感歎道:“或許在他的心中,我等藩王所冊封的藩國,是很難對大明造成危險的。如大周分封諸侯,海外遠離大明,如此一來,也能借助我等的力量,徹底的解決倭寇患吧。”


    李景隆點點頭。


    就目前看來,海外封國對於大明來說,還是很有好處的,唯一的隱患隻是在於後世。


    或許某個時候大明垂危,被藩王入主。


    不過這些事情,是很久遠之後的事了。


    分封製的存在,自始皇一統天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沒想到今日,大明又將其恢複了。


    這很有可能,像是曾經的周朝一般,延續非常長的大明國祚。


    “景隆,明年開春出征倭國,便就是到了我再次就藩之時,目前在高麗,道衍已經有二十萬大軍配合而動,父皇這裏,按照我的估計,至少也有四十萬大軍。”


    “這般聲勢,倭國那裏無可抵擋,建藩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我知道景隆心中抱負甚大,到時候藩國百待廢興,更兼鎮壓倭人,我希望景隆可以過來幫我。”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