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妙玉身世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回家 作者:迷糊又無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媵(音同硬),就是送的意思。
所以媵妾,其實就是娶一送一。
娶的那個,是正妻。
送的那個,自然就是媵妾。
一般來說,媵妾都是和正妻一起嫁過去。
算是陪嫁的一部分。
不過。
馮家因為人丁單薄,隻馮一博一個。
急需傳嗣。
可黛玉年紀又小,還要再等四、五年才及笄。
李孟氏便和林如海才商定,讓妙玉先進門為妾。
這算是特事特辦,一切為傳嗣香火。
“說來,這孩子也是個苦命的。”
提起妙玉,林如海似有頗多感慨。
“這些年我虧欠她頗多,黛玉還不知有這個庶姐,卻也一樣虧欠她不少。”
“林姑娘不知道”
見馮一博一臉疑惑。
再加上,林如海今日原本就想把妙玉的事交待一番。
聞言便直接講述起來。
“妙玉她娘是我在金陵讀書時買的侍妾,後來隨我回老家時,有了身子,就留在了姑蘇。”
怪道妙玉不是金陵人,卻是金陵十二釵之一。
莫非是因她母親
馮一博不禁聯想。
金陵十二釵,按理說都與金陵或多或少有著關聯。
就如寶釵本就是金陵薛家的女兒。
而黛玉則是金陵賈家女兒所生。
王熙鳳、李紈、秦可卿等,更不用多提。
都和寶釵一樣,本就生在金陵。
“再後來我和你嬸娘成親,有了黛玉。”
林如海可能是想到自己大婚,和黛玉出生之事。
臉上不禁浮現一點笑容。
但馬上又轉為哀愁。
“但因黛玉自小多病,為她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
大魏是有這個風俗的。
無論佛廟道館,都收納有錢人家買的替身兒。
一來為寺觀增添人口,二來還會有不菲的酬金,和持續的香火錢。
“當時便有人提議說,要讓她親入空門才好,但你嬸娘卻是如何也舍不得。”
黛玉何嚐不是被捧在手心長大的
這話一出,馮一博隻覺更加憐惜她了。
本來是在父母愛護下長大,現在卻寄人籬下。
不過溺愛孩子,賈敏應該也是傳承了史太君的。
想來,黛玉在史太君那也不至真的受苦。
“後又有人提議,說讓一姐妹做她的替身,也可算是替她入了空門。”
“我就想起,還有妙玉這個女兒,正好她娘又死了,無人照應,原想接過來養著。”
想起有個女兒
正好死了
這兩句話聽得馮一博心中悚然。
要知道,林家本就人丁稀薄。
就這仨瓜倆棗的,林如海還能忘了
足可見其對庶女的薄情。
給他生過女兒的侍妾死了,他還道“正好”。
足可見其對妾室的薄情。
“於是就去信,安排她在祖墳旁邊的家廟中,隨我姐姐帶發修行。”
“有我姐姐照應,也自不會虧了她去。”
林家的祖墳,在風水極佳的姑蘇玄墓山。
玄墓山下還有家廟鎮壓風水,名為蟠香寺。
裏麵的主持,正是林如海的庶姐。
因丈夫死了,又無兒無女。
篤信佛道的她,便了捐些錢,在一個廟裏出家了。
這和捐官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林如海知道後,派人把她請回家廟裏修行。
一應吃用都由林家支應,以盡姐弟之情。
對自己庶女涼薄,對庶姐卻又極盡親情。
對妾室涼薄至極,死了都說“正好”。
對正妻又至死不渝,連續弦都不願。
人性的複雜,在林如海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她六歲時,為黛玉入了空門,如今十六歲,又要為了黛玉作媵。”
說到這裏,林如海難得麵露慚色,歎道:
“說來,我和黛玉都虧欠她很多。”
頓了頓,卻一臉希冀的看著馮一博,道:
“所以,一博你可莫要把她當一般妾室,慢待了去!”
額。
怎麽你虧欠的還要我彌補
雖然心中吐槽,但馮一博自然滿口答應。
畢竟兩個女兒都給了他。
“叔父放心,我定不會虧了她們姐妹!”
林如海聞言點了點頭,又強調道:
“妙玉雖是庶女,自幼卻也隨我姐姐飽讀詩書。”
說到姐姐,林如海還露出幾分自豪。
“我敢說,以我姐姐的才華,妙玉絕不比別家嫡女差上分毫,甚至大部分都不如她。”
“我小時,就是姐姐教我讀書認字,方有我日後的探花及第。”
馮一博捧了一句:“林家書香之族,一博心向往之。”
林如海沒接馮一博的話,隻是微微一笑。
“你若是再早來幾日就好了。”
他搖了搖頭,又道:
“聽說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跡並貝葉遺文,我便以此讓我姐姐帶她去了。”
“原本我還打算,等她到了都中,便由二內兄代我做主,將她抬進馮府。”
說到這裏他不由搖了搖頭,看著馮一博,失笑道:
“可沒想到,她剛才走了沒幾日,你就回了江南。”
“看來我和她的緣分還未到吧。”
馮一博也跟著笑了,又道:“待我掃清倭寇,回得都中自能相見。”
林如海並未如馮一博所想的誇讚兩句,反而笑著道:
“這事你量力而行就好,就算一時沒什麽進展,也不會有什麽麻煩。”
馮一博頓時皺眉道:“叔父的意思是”
“你先按你想的去做就好,其他的不必知道太多。”
林如海老神在在的說了句,又笑著道:
“等該你知道的時候,自然會有人告訴你。”
“若沒人和你說,就說明你都可做得。”
雲山霧罩的點了幾句,便不再提了。
馮一博不甘心的又追問幾句。
“叔父若是知道什麽,就再提點一博幾句啊。”
“不然真捅了什麽簍子,叔父還要幫我收拾爛攤子不是”
林如海被他說的苦笑不得,隻得又提點兩句。
“江南的事涉及太多,甚至上達宮闈之中,與我這邊也有些幹係,你沒必要知道太多。”
“你隻要記住,做好自己該做的,等時機到了,沒準能收獲一樁大功。”
馮一博一聽涉及宮闈,便也不好再多問了。
隻能勉強點了點頭。
隨後翁婿倆用了飯,馮一博又留宿一晚。
第二天一早,就在碼頭搭船了官船,
直奔金陵而去。
所以媵妾,其實就是娶一送一。
娶的那個,是正妻。
送的那個,自然就是媵妾。
一般來說,媵妾都是和正妻一起嫁過去。
算是陪嫁的一部分。
不過。
馮家因為人丁單薄,隻馮一博一個。
急需傳嗣。
可黛玉年紀又小,還要再等四、五年才及笄。
李孟氏便和林如海才商定,讓妙玉先進門為妾。
這算是特事特辦,一切為傳嗣香火。
“說來,這孩子也是個苦命的。”
提起妙玉,林如海似有頗多感慨。
“這些年我虧欠她頗多,黛玉還不知有這個庶姐,卻也一樣虧欠她不少。”
“林姑娘不知道”
見馮一博一臉疑惑。
再加上,林如海今日原本就想把妙玉的事交待一番。
聞言便直接講述起來。
“妙玉她娘是我在金陵讀書時買的侍妾,後來隨我回老家時,有了身子,就留在了姑蘇。”
怪道妙玉不是金陵人,卻是金陵十二釵之一。
莫非是因她母親
馮一博不禁聯想。
金陵十二釵,按理說都與金陵或多或少有著關聯。
就如寶釵本就是金陵薛家的女兒。
而黛玉則是金陵賈家女兒所生。
王熙鳳、李紈、秦可卿等,更不用多提。
都和寶釵一樣,本就生在金陵。
“再後來我和你嬸娘成親,有了黛玉。”
林如海可能是想到自己大婚,和黛玉出生之事。
臉上不禁浮現一點笑容。
但馬上又轉為哀愁。
“但因黛玉自小多病,為她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
大魏是有這個風俗的。
無論佛廟道館,都收納有錢人家買的替身兒。
一來為寺觀增添人口,二來還會有不菲的酬金,和持續的香火錢。
“當時便有人提議說,要讓她親入空門才好,但你嬸娘卻是如何也舍不得。”
黛玉何嚐不是被捧在手心長大的
這話一出,馮一博隻覺更加憐惜她了。
本來是在父母愛護下長大,現在卻寄人籬下。
不過溺愛孩子,賈敏應該也是傳承了史太君的。
想來,黛玉在史太君那也不至真的受苦。
“後又有人提議,說讓一姐妹做她的替身,也可算是替她入了空門。”
“我就想起,還有妙玉這個女兒,正好她娘又死了,無人照應,原想接過來養著。”
想起有個女兒
正好死了
這兩句話聽得馮一博心中悚然。
要知道,林家本就人丁稀薄。
就這仨瓜倆棗的,林如海還能忘了
足可見其對庶女的薄情。
給他生過女兒的侍妾死了,他還道“正好”。
足可見其對妾室的薄情。
“於是就去信,安排她在祖墳旁邊的家廟中,隨我姐姐帶發修行。”
“有我姐姐照應,也自不會虧了她去。”
林家的祖墳,在風水極佳的姑蘇玄墓山。
玄墓山下還有家廟鎮壓風水,名為蟠香寺。
裏麵的主持,正是林如海的庶姐。
因丈夫死了,又無兒無女。
篤信佛道的她,便了捐些錢,在一個廟裏出家了。
這和捐官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林如海知道後,派人把她請回家廟裏修行。
一應吃用都由林家支應,以盡姐弟之情。
對自己庶女涼薄,對庶姐卻又極盡親情。
對妾室涼薄至極,死了都說“正好”。
對正妻又至死不渝,連續弦都不願。
人性的複雜,在林如海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她六歲時,為黛玉入了空門,如今十六歲,又要為了黛玉作媵。”
說到這裏,林如海難得麵露慚色,歎道:
“說來,我和黛玉都虧欠她很多。”
頓了頓,卻一臉希冀的看著馮一博,道:
“所以,一博你可莫要把她當一般妾室,慢待了去!”
額。
怎麽你虧欠的還要我彌補
雖然心中吐槽,但馮一博自然滿口答應。
畢竟兩個女兒都給了他。
“叔父放心,我定不會虧了她們姐妹!”
林如海聞言點了點頭,又強調道:
“妙玉雖是庶女,自幼卻也隨我姐姐飽讀詩書。”
說到姐姐,林如海還露出幾分自豪。
“我敢說,以我姐姐的才華,妙玉絕不比別家嫡女差上分毫,甚至大部分都不如她。”
“我小時,就是姐姐教我讀書認字,方有我日後的探花及第。”
馮一博捧了一句:“林家書香之族,一博心向往之。”
林如海沒接馮一博的話,隻是微微一笑。
“你若是再早來幾日就好了。”
他搖了搖頭,又道:
“聽說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跡並貝葉遺文,我便以此讓我姐姐帶她去了。”
“原本我還打算,等她到了都中,便由二內兄代我做主,將她抬進馮府。”
說到這裏他不由搖了搖頭,看著馮一博,失笑道:
“可沒想到,她剛才走了沒幾日,你就回了江南。”
“看來我和她的緣分還未到吧。”
馮一博也跟著笑了,又道:“待我掃清倭寇,回得都中自能相見。”
林如海並未如馮一博所想的誇讚兩句,反而笑著道:
“這事你量力而行就好,就算一時沒什麽進展,也不會有什麽麻煩。”
馮一博頓時皺眉道:“叔父的意思是”
“你先按你想的去做就好,其他的不必知道太多。”
林如海老神在在的說了句,又笑著道:
“等該你知道的時候,自然會有人告訴你。”
“若沒人和你說,就說明你都可做得。”
雲山霧罩的點了幾句,便不再提了。
馮一博不甘心的又追問幾句。
“叔父若是知道什麽,就再提點一博幾句啊。”
“不然真捅了什麽簍子,叔父還要幫我收拾爛攤子不是”
林如海被他說的苦笑不得,隻得又提點兩句。
“江南的事涉及太多,甚至上達宮闈之中,與我這邊也有些幹係,你沒必要知道太多。”
“你隻要記住,做好自己該做的,等時機到了,沒準能收獲一樁大功。”
馮一博一聽涉及宮闈,便也不好再多問了。
隻能勉強點了點頭。
隨後翁婿倆用了飯,馮一博又留宿一晚。
第二天一早,就在碼頭搭船了官船,
直奔金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