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這邊的消息傳回流求,馮一博立刻派人兵臨流求西南部。


    不費吹灰之力,就將整個流求占領。


    澎湖東部被流求艦隊徹底阻斷,澎湖宣慰使嚇得,連夜帶人跑回了泉州。


    隨即泉州、廣州等東南沿海,陸續收到通報。


    東海黑龍王在流求正式宣布建製稱王!


    澎湖以東、倭國以南,宿務以北。


    包含流求、小琉球、宿務、呂宋在內,盡為黑龍府統屬。


    其中北部的流求、小琉球等諸多島嶼,統一歸屬流虯州。


    南洋原海西巴尼亞人控製的所有區域,包含宿務、呂宋等諸多島嶼,合並為呂宋州。


    黑龍府統屬兩州之地,國名東海!


    這個消息以秘信、奏折、八百裏急報等方式,紛紛奔往南京和都中。


    雖然民間對此還不清楚,但東海國黑龍府之名,已然響徹大魏上層。


    朝野之中,文武各執一詞。


    有的認為流求,是澎湖宣慰司的一部分。


    應該立刻派兵討伐。


    有的認為無論流求還是呂宋,都是海外飛地。


    不值得勞師遠征。


    就在消息剛傳到都中,還未在朝會中正式商議的時候。


    馮一博就已經悄然回返。


    他不慌不忙的,將早已準備好的奏疏按製承上。


    僅僅過了半個時辰,這封奏疏就到了景順帝的禦桉之上。


    而且,是張鬆越親自奉過去的。


    因為隨著奏疏一起的,還有兩份極為重要的文件!


    一份是如今風頭正勁的東海黑龍王,請求歸附的國書!


    另一份,是一張圖。


    正是東海國領海以及國土的地圖!


    說實話,看到這份國書的時候,內閣大老們都是懵逼的。


    之前滿朝文武都還在為東海國的事頭疼,甚至早就忘了馮一博過去招撫的事。


    如今這事還沒個章程出來,馮一博就已經搞定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招撫,而是歸附!


    正常來說,海外建國應該是先請封。


    得到大魏皇帝的加封,就代表了確認藩屬關係。


    正是成為大魏屬國,可以進行朝貢貿易。


    也就是君臣關係。


    但歸附不是藩屬,而是獻土!


    這就不是君臣關係,而是直接加入大魏內部統屬。


    也就是說,歸附之後,東海國就沒了!


    有的,隻是大魏新增的州府。


    或者羈縻州。


    包括張鬆越在內的內閣大老,都是一頭霧水。


    隻有跟在張鬆越身邊的劉正,心中暗自振奮。


    自己這位摯交好友,再立新功。首\./發\./更\./新`..手.機.版


    看來自己也要奮起了!


    不然,就要被他拉下了呢!


    無論這事如何處置,也不是內閣可以專斷的。


    於是張鬆越忙入宮,求見景順帝。


    將馮一博的奏疏,以及黑龍王的國書、地圖一起奉上。


    景順帝看罷,先是麵露驚喜,


    可隨後又陷入疑惑之中。


    “老師,這事肯定是個好事,但予總覺得哪裏有些蹊蹺。”


    雖然大魏還沒確定是否征討東海國,畢竟涉及流求歸屬。


    可實際上,海外政權更迭的事,並不少見。


    包括滿刺加、呂宋等國易主,頻頻上演類似事件。


    大魏對此並未插手過。


    隻等爭端平息之後,贏的一方上書稱臣。


    大魏再進行冊封。


    基本上,除非海外王國的內亂未平。


    大魏需要等一個結果。


    其餘時候,很少有不答應的。


    可歸附的則不。


    同。


    翻遍史書,大多都是內陸小國。


    或是異族舉族來附。


    像這樣匆匆建國,還占據了一塊原本歸屬就在中原王朝的地盤。


    絕對前所未見。


    景順帝之所以絕對蹊蹺,原因就是在此。


    實在是太過巧合,也太過匆忙了。


    不過,不管什麽原因。


    這對大魏來說,都是好事,是大事。


    是大好事!


    這樣的大好事擺在麵前,仿佛被一個巨大的餡餅從天而降。


    砸得景順帝甚至有些恍忽。


    師徒倆沉默良久,張鬆越才吐出一句:


    “難道,他本來就是想歸附封王”


    這話的意思很明顯,是在說黑龍王的目的不純。


    先建國後歸附,和造反、招安一個套路。


    這在曆朝曆代都屢見不鮮。


    尤其是宋朝。


    水滸的故事至今流傳,各種戲曲都有傳唱。


    除了這個,也沒有更好的解釋了。


    “籲!”


    景順帝長長吐出一口濁氣,鄭重道:


    “老師,予不想管他為什麽這麽做,予隻知道,這可是獻土啊!”


    張鬆越怎麽能不明白,景順帝說的是什麽意思


    造反、招安對朝廷來說,隻是節省時間成本,和戰爭靡費。


    可這個黑龍王的歸附卻是不同!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造反、招安相當於通房丫頭,完全是內部消化。


    而黑龍的建國、歸附則是帶著豐厚的嫁妝!


    甚至還有讓景順帝無法拒絕的一樣嫁妝。


    那就是,聲望!


    造反、招安,實屬內耗。


    而獻土歸附,卻是開疆拓土!


    更何況,這樣的獻土歸附。


    那可是王朝鼎盛之象!


    就如盛唐,異族歸附不斷。


    雖然這個東海國,對大魏來說。


    算不上異族。


    歸附的國土,還有部分原本就是大魏,剩下的也都是海外飛地。


    但單單是歸附這件事的意義,對於景順帝來說,就遠超其所獻之土!


    因為,從大魏太祖到他。


    還是第一次有開疆拓土的可能!


    這樣遠邁先祖的事,你讓最好聲名的景順帝,該怎麽拒絕


    即使他心中清楚,大魏相比盛唐差得遠了!


    大魏國力雖也算強盛,無論人口還是疆域,自問都不比盛唐差上分毫。


    但是,論起國勢。


    可就差得太遠了!


    雖不至於國勢衰微,但各方麵無論如何也談不上盛世。


    吏治方麵,極為腐敗。


    賣官鬻爵不說,還黨爭不斷。


    經濟方麵,國庫空虛。


    不然也不會開什麽捐納的口子了。


    文華方麵,毫無建樹。


    即使是李守中這樣的大儒,也沒有什麽學術問世。


    對外方麵,勉強維持。


    北麵雖能壓製異族,但連年朝貢的藩屬隻是十數個。


    比起盛唐的萬國來朝,連零頭都算不上。


    從這四個方麵來看,別說盛唐。


    就連太祖剛剛建國時候,也比現在強。


    當然,這不是景順帝的鍋。


    而是他老子天泰帝時期留下的隱患。


    就如原本的藩屬呂宋。


    若非馮一博奪回,早成了海西巴尼亞人的地盤。


    現在有海外國家請求內附,你讓最好名聲的景順帝如何拒絕


    “聖上,臣覺得,還是不要輕下定論。”


    張鬆越能理解景順帝的心情,但他的職責之一,就是在這個時候勸止。\./手\./機\./版\./無\./錯\./首\./發


    。


    “不如先見見馮淵,問問具體情況再說。”


    景順帝一聽,才想起上疏的馮一博,當即點頭,讚道:


    “到底是老師老成持重,予有些心急了。”


    多年來喜怒不形於色,剛剛卻有些失態了。


    實在是這件事讓景順帝欣喜若狂。


    他剛剛表現出來的,不及他心中的十一!


    打發人去召見馮一博後,景順帝還忍住不讚道:


    “這個馮淵真是予之福將,若是此事屬實,予定要超擢於他!”


    超擢就是越級升遷。


    之前馮一博連續越級兩次,才到了現在的正五品。


    景順帝說超擢,那至少也要再越一級。


    也就是說,若沒有什麽波折,馮一博這次至少也能到正四品!


    二十歲的正四品大員!


    放眼曆史,可能不算什麽、


    畢竟有甘羅七歲為相在前,再無人能夠超越。


    可二十歲的正四品文官,在大魏可是頭一個!


    馮一博知道這事的緊急,沒有任何耽擱就交上奏疏,


    之後並沒急著回家,而是在部裏閉目養神。


    老神在在的,坐等宮中宣召。


    緊急半個時辰不到,就有宮人過來。


    馮一博隨著他來到臨敬殿,一進門就連忙大禮道:


    “拜見聖上,拜見老師!”


    “免!”


    景順帝第一次在外臣勉強露出一絲急迫,直接道:


    “馮愛卿將東海國之行速速講來,這個黑龍王是如何決定歸附的”


    “啟奏聖上,臣此去東海,正趕上這位黑龍王東征西討。”


    馮一博自然早就準備好了說辭,聞言不緊不慢的開始講述。


    “他本是我大魏之民,機緣巧合在海外開創一番事業。”


    他並沒細說出身,因為那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但他一直心向大魏,即使做過強人,也從未沾染大魏子民的鮮血。”


    這話雖有誇張,但黑龍府的名聲確實如此。


    若說沾染鮮血,那肯定有大魏子民的。


    不然甄家等和倭寇有勾連者,肯定不服。


    “臣也在當地問詢過,都說他是靠打倭寇發家,又帶領大魏子民在流求立業。”


    這算是鋪墊了一個出身。


    打倭寇起家,又流落海外做了移民。


    肯定談不上幹淨,但也算清白。


    “攻打小琉球和呂宋,也都是為了大魏子民抱打不平。”


    這話一出,張鬆越就有些皺眉,問道:


    “小琉球如何能算大魏子民”


    小琉球是大魏藩屬,但不算大魏國土。


    馮一博當然知道這事,但他自然也早有準備。


    “小琉球有漢家三十六姓,均是我中原子民後裔,此次被倭國屠戮數萬,隻餘二十四姓尚存。”


    雖然不是大魏人,但和大魏同源同種,甚至還同姓。


    這就是師出有名,也附和他說的打抱不平。


    “呂宋就更不用說,當地原本的王國早已淪喪在西番之手。”


    不用張鬆越再問,馮一博就買一贈一。


    又把呂宋的事說了一下。


    “後來這群西番更是聯合當地土人,屠戮我大魏移民數以萬計。”


    這事聽的君臣二人心裏都是“咯噔”一下。


    無他,心虛!


    雖然都說,貴人多忘事。


    但景順帝對登極之初的一些事,還是有些印象的。\./手\./機\./版\./首\./發\./更\./新


    閩越移民的數萬條性命,包含了君臣倆的太多無奈。


    他們也想揚威海外,隻是情勢不允。


    但又如何能忘


    “因此這位黑龍王。


    聽聞之後,積攢實力數載,直到如今時機成熟,才一舉平定呂宋。”


    這話說的君臣倆都有些臉紅。


    不由感慨這個黑龍王,頗有臥薪嚐膽的誌氣。


    他們君臣雖沒忘卻,但也再未提起過。


    聽了之後難免心生慚愧。


    當然。


    以君臣二人的城府,這點慚愧也是轉瞬即逝。


    聽完這個解釋,張鬆越微微頷首,道:


    “也就是說,這位黑龍王是為大魏子民主持公道”


    這是在說黑龍王師出有名。


    中原正統,最是講究這些。


    雖然滅國之戰,但必須要有個名頭。


    隻有這樣,才能對其他藩屬有個交代。


    遠的不說,小琉球的尚氏國主還在倭國呢。


    假如被倭國放還,小琉球已經變成大魏的了。


    肯定要到大魏問個明白。


    那時候就可以說,小琉球已經滅國,是東海國幫你們報仇。


    之後又在大魏的感召下歸附。


    你都滅國了,總不能怪別人幫你報仇吧


    而且我們大魏收的是東海國,也不是小琉球國。


    這樣才算沒有首尾。


    要怪,也隻能去怪倭國了。


    誰讓三方之中,就他們是給你們滅國的那個。


    “正是如此,此人雖是江湖草莽,卻有一顆拳拳報國之心。”


    馮一博先點點頭,隨後開始鋪墊起黑龍王的人物形象。


    這一句話,就把基調定下。


    愛國的江湖草莽。


    “臣到了流求,立刻得到他們熱情招待。”


    “在臣的一番勸說之下,黑龍王更是決定棄暗投明,帶著屬下和國土一起歸附我大魏。”


    “繼續做我大魏之臣民,為我大魏駐守東海!”


    這話就是再說,他雖然歸附,但不會交權。


    景順帝聞言頓時皺眉,隨即又舒展開了。


    這樣也屬正常。


    即使獻土歸附,也不代表要放下一切。


    但不管怎麽說,名義上是大魏的了。


    不過景順帝隨即就又想到一個問題。


    “既如此,他為何建國”


    歸附就直接歸附,建了國再歸附多少有點畫蛇添足了。


    這也是張鬆越一直所疑惑的。


    馮一博聽到這個問題,當即大禮一拜,道:


    “此事還請聖上恕罪,這是臣的主意。”


    “什麽你的主意”


    景順帝和張鬆越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不解之色。


    “不錯!”


    馮一博點點頭,隨後大義凜然的道:


    “聖上容稟,臣並無他意,而是為我大魏著想,才力勸黑龍王先建國,再歸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回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糊又無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糊又無奈並收藏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回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