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剛消停了沒幾天,前線戰報的消息又傳來了。


    朱儁兵敗潁川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回了洛陽,這讓劉宏的心裏陰雲密布,他原本的看法太平道發動的基本是底層百姓。


    沒讀過書,更不可能練過武,朝廷大軍到後應該是橫掃無敵才對,哪知道這第一仗就敗了,雖不是大敗,但也助長了叛賊囂張的氣焰。


    傳到洛陽的壞消息並不止這一條,幽州廣陽郡和兗州東郡的消息接踵而至。


    東郡卜巳與王度肆虐倉亭、東阿一帶,雖然不如其他幾個州郡的黃巾勢大,但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渡過黃河往上,便能與冀州張角部完成會合。


    廣陽郡的消息更加糟糕,幽州黃巾渠帥程遠誌及其副將鄧茂統領五萬黃巾軍在廣陽與官軍對峙一個多月,前不久兩軍交戰之中,程遠誌斬殺了幽州刺史郭勳和廣陽郡太守劉衛。


    程遠誌部在廣陽郡燒殺搶掠之後大軍已向著涿郡方向出發。


    聽到這些消息後正在西園玩樂的劉宏瞬間沒有了興致,當下便遣散了後宮妃嬪,派一小黃門急召太尉楊賜入宮。


    不多時,楊賜來到了宮內。


    “臣拜見陛下。”


    “楊太尉,幽州、兗州、豫州皆有戰報發還,你先觀戰報。”劉宏示意小黃門將戰報遞交給了楊賜。


    楊賜簡單翻閱,麵上表情沒有任何變化,對於此情此景,他心中早有預料。


    “楊太尉,朕欲召朱儁回洛陽治兵敗之罪,你意如何?”劉宏麵上森然冷笑,語氣中夾雜中詭異肅殺之感。


    “陛下,萬萬不可!易一軍之主將乃戰場大忌!”楊賜急忙出聲,他知劉宏心中有氣,但主將絕不能換。


    “不換?那楊太尉可有應對之策?如今朱儁敗退,皇甫嵩又回報進駐長社靜觀其變。”劉宏站起身,怒瞪著楊賜道,“朕開武庫,出西園之財,是讓你們平叛的!不是讓你們去打敗仗的!”


    終於是爆發了,從洛陽抓捕到馬元義,知曉裏應外合計劃,到後來黃巾全麵起義,甚至宦官與之勾結,逼得自己盡出西園之財,解黨錮之政。


    劉宏的心裏一直憋著一股子怒氣沒法釋放,現在全撒在了楊賜身上。


    楊賜自然能夠感受到劉宏的怒氣,他此時也沒有很好的應對之策,“陛下,太平道之亂非今時今日一夕之功,其根本由來已久也!”


    “太平道傳道之初,朝廷不加以阻止,反任其傳道,朝中官員與之往來者不勝其數!”


    “夠了!”劉宏死死盯著楊賜,眼中流露出殺氣。


    楊賜抬起頭顱正視劉宏,絲毫不退卻,楊賜是不怕死嗎?他當然怕,但他是文人,若盡忠進言而命喪帝王之手,對他來說比死更值得,哪個文人不想流芳後世,得一忠臣之名?


    劉宏現在氣極了,這就是他的處境,忠臣都在唱反調,自己殺了寒人心也控製不住局麵,真能幫自己的又盡是些惡徒。


    也有人說直接跟自己的忠臣一塊幹不就行了,忠臣隻是對漢室盡忠,並不代表他的所有決策一定是對的,有可能越用越糟糕,更有可能會被忠臣們拉幫結派徹底架空。


    他們忠的是漢室,並不是隻忠於他劉宏一人,像他現在這麽個享樂法,真要是忠臣掌了權,早把他彈劾下去另立新帝了。


    “滾出去!”劉宏怒極而喝,他剛才差點就想殺了楊賜,終究是理智戰勝了憤怒,一想到楊家三代太尉和楊家門生,這楊賜就不能殺。


    楊賜則抬頭挺胸走出了宮,他進宮沒提供任何對策,但此時自我感覺確實很良好。


    “傳令!太平道賊人日益猖獗,楊賜身為太尉,討賊不力,罷楊賜太尉之位,命太仆鄧盛接替太尉之職。”劉宏說完便擺擺手叫宦官們都出去,他現在隻想一個人靜一靜。


    幽州,涿郡。


    劉備得關、張二人,又得張飛之財,後得大商之助拉起了千人隊伍,在涿郡四處討伐黃巾,滅了幾股未成氣候的黃巾。


    身為涿郡太守的劉焉自然也是聽聞了劉備的名號,召見了劉備。


    “在下劉備,參見太守。”


    劉焉一觀來者三人,俱是儀表不凡之人,為首劉備一身鐵甲,儀表堂堂,腰配雙劍,目光灼灼,氣度不凡。


    劉備左側立一九尺大漢,長髯垂下,站立場中如擎天之柱,手中握有一柄偃月刀,刀身上還沾染著血跡,一雙丹鳳眼之中透出令人膽寒的神光。


    右側一八尺壯漢,雙目如銅鈴一般,麵相好似山林野獸使人望而生畏!手中丈八蛇矛如毒蛇吐信,刃上血跡顯示著他的戰功。


    劉焉站起身問道:“你身後二人是?”


    “身後二人乃是我結拜弟兄,關羽關雲長,張飛張翼德。”


    關羽、張飛皆是抱拳一禮,沒有開口說話。


    “三位之功我在郡府早有耳聞,真是我涿郡豪傑!”劉焉看出三人不凡,走到三人身前誇獎起來。


    “太守謬讚,我等不過是為保家衛國略盡一分綿薄之力。”劉備謙虛道,“說起來我與太守還頗有緣分。”


    “哦?你我今日初見,何來緣分?”劉焉不解問道。


    “我祖先乃中山靖王,祖上涿鹿亭侯因酎金而被削去爵位,如今居於涿郡,年少時曾於北中郎將盧植門下學習,如今太平道賊寇侵我大漢疆土,我理當討賊!”


    劉備一番話義憤填膺,既和劉焉拉上了關係,又搬出一座靠山盧植。


    靈帝劉宏雖然下發了募集義軍抗賊的旨意,但僅限於官府進行,像劉備目前私人募兵進行武裝活動,真論起來是可以治罪的。


    劉焉一聽劉備與自己同宗同族,而且是西漢王室後代,劉焉一下就對劉備充滿了好感,劉焉自身是西漢魯恭王的後代,在東漢不能憑借宗室身份為官,可以說如今的一切都是他自己打拚出來的。


    同為西漢宗室後代,他也明白劉備的難處,劉備想要出仕是很難的,一番話下來讓他也有了提拔劉備之心,從劉備的行徑中他能看出劉備並不是能被他收服的人。


    但這並不妨礙他與劉備結下一份交情,劉備三人一看就不是凡夫俗子,自己今日提拔之情,日後說不定有大回報。


    “說得好!叛賊侵我大漢土地,若我漢室之人無動於衷,豈不數典忘祖乎?你我皆是漢室之人,不如以後叔侄相稱,如何?”劉焉拍了拍劉備的肩膀。


    關羽、張飛則更加高興了,劉焉是出了名的漢室宗親,如今得到他的認可,說明劉備的身份是可靠的,三人舉事並不久,有了劉焉一郡太守的關係,距脫離白身之日不遠矣。


    “自然是再好不過!”劉備也是大喜過望,沒想到劉焉這麽給麵子,直接就與自己落實了一個叔侄關係。


    “賢侄如今尚無官職?”劉焉知道,叔侄是虛的,真想結交情還得給點實在的真東西。


    “說來慚愧,備尚為白身。”劉備說著有些不好意思,自己既是漢室宗親,又是盧植門生,混到現在還是個白身。


    “無妨,賢侄今日起便代行郡丞一切相應事務,官職印綬待叛亂平定之後我親自表奏陛下!”


    “如此大恩,備先行謝過!”


    劉備也沒想到劉焉竟然直接將實權下放給了自己,出仕便是年俸六百石的郡丞,這個起點可不低啊!


    現在正是戰亂之時,郡丞一職主掌兵馬,不能與平時的郡丞相提並論,權力隻大不小。


    給了官職後劉焉又設下宴席款待了劉關張三人。


    次日劉備接手了涿郡現有部隊,共有三千餘人,加上他自己的千餘人總共有了四千多兵力。


    兩軍並沒有進行合練,公家的東西和私人的東西可不一樣,這點劉備還是掂量得很清楚的。


    他仍然相信自己對於局勢的判斷,這天下必然會形成割據態勢,到時候聽命於自己的人馬才是自己的資本。


    好消息是劉備自己的千餘人也吃上正經軍糧了,不用他自己負擔開支,也算是節省了一大筆錢。


    劉備接手了涿郡軍隊、防務等事之後逐漸變得有些無聊了起來,涿郡黃巾的苗頭在劉關張三人之前的東征西討之中,全部被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劉備隻能帶著關羽、張飛每日操練軍隊。


    “大哥,這鳥日子咋過得不如咱以前了?”張飛是個急性子,有啥說啥。


    “三弟,不可胡言亂語!”關羽在旁出聲製止,他的履曆並非他口述的那麽簡單,一個殺人犯每次出口漂亮話一溜一溜的?


    一個殺人犯懂良禽擇木、明臣遇主?


    他很清楚這種話若是被有心人傳到劉焉耳中,那就麻煩了。


    “我這哪是什麽胡言亂語!”張飛一下子就急了起來,“之前我們四方討賊,掃平賊寇,何等意氣風發!”


    說著,張飛走到一邊,撇過頭,“現在進了郡府,有了人馬反倒是縮在府裏享樂,不去討賊了!”


    劉備接手兵務後,廣陽郡的消息自然也是傳到了涿郡,劉焉知敵軍勢大,便下令緊縮涿郡防務,不得輕舉妄動。


    “三弟,切莫心急,之前所討賊寇皆是小賊,如今廣陽賊寇勢大,僅憑手中人馬貿然出擊,必然落得兵敗。”劉備苦口婆心的說道。


    “軍隊出征必須求勝,勝之同時需設法保全手下將士,他們都是來保家衛國的,他們的家裏也有父母妻兒,若戰死沙場,誰來替他們照顧家人。”


    一番話下來,說得張飛有些不好意思,兩旁軍士也是感動非常,皆是望著劉備,眼中赤誠一覽無餘。


    之後不久劉備說的話便被軍士們傳遍軍中,為劉備贏得響亮聲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誌:漢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七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七弟並收藏三國誌:漢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