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輝稀疏,暮靄幽微,夜半凝霜,更深露重,玉瑕山上長生觀燈火通明,雲遊四方的故人落腳暫歇,久別重逢講的卻是烽煙四起。
“邊關向來是不安定的,哪有什麽太平盛世可言。來時路上,我看著京城的街道繁華喧鬧,男女老少川流不息,便會想起北疆多少將士黃沙掩骨,同樣是為人父兄,又有誰會照拂他們的妻女父母。”
歸人風塵仆仆,染了滿身夜晚的寒氣,二話不說先滿飲了兩杯熱茶,總算暖和起來,盤坐炭盆前唏噓不已。廚上備齋飯的自有道童,住持親自接待來人,聽他所言感慨良多:“這麽多年過去,你的脾氣秉性可說與淩虛道人大相徑庭,卻是同樣地心懷大慈大悲。長安,西北的風物固然壯觀,可風沙漫天,終究不是你一人之力可以平息的。”
前院鍾聲敲響,到了用晚飯的時辰,山門落了鎖,這日的忙碌告一段落。來人還想見一見顧錦川,卻不巧醫師被家中瑣事絆腳,從小年下山始,就沒得了機會再回來。
淩虛道人的聲名在外,而常年守居山中的當家監院另有其人,同樣地德高望重,道號稱玄塵。有趣在於,同觀修行過了漫長年歲,玄塵也說不清淩虛道人的出身來曆,隻依稀記得初識是在某個天光晦暗的傍晚。
那會兒自己還是個追隨在住持身邊的無名弟子,師父帶回一位客人,吩咐他們擺香案,告三官,要以大禮將來客迎進山門。對方卻拒絕了,打個稽首道聲無量天尊,何必興師動眾,負手迤迤然穿過前廳,對著殿上神明長揖叩首。
來人不過一身尋常的青灰道袍,身形樣貌也無甚出挑,彼時的住持卻對他極其客氣,轉頭便安排騰挪出觀裏最好的住處。正值盛夏,幸好晚風涼爽,道童們才沒生出滿頭的汗,來客少語寡言,影子在日暮西山的餘暉中幾乎被拉成線,換作誰都顯得煢煢,偏他背著殘陽,衣袍微擺,生出一段仙風道骨。
這個人就是淩虛道人,從此在長生觀住下,每日閉門參悟,也不怎麽出現在人前。後來,沒有過去非常久的時間,也不知怎麽地,陌京城中聲名鵲起,上山來求見的香客日益繁多。還是記不清在哪一年,一路人馬浩浩蕩蕩求上山來,出手闊綽得很,說隻願見得道真人一麵,多少代價都不計較的。
玄塵印象中,那些人來得很早,山中朝霧還沒有退,清晨的露水從樹上落下來,不小心打在人身上,涼得一激靈。
那會兒淩虛道人已經閉關,任誰來都不會見。可是對方不肯走,軟磨硬泡地懇請行個方便。為首的是一位貴婦人,釵環裙裳無不精美,又不至於太過富麗而衝撞了道家清淨,可以想見何等養尊處優,然而眉宇間憂愁深重。癡纏久了,住持不欲為難,隻好說試試看,來去一趟帶回淩虛道人的話。
“天命難知,人道易守,夫人所求之事乃是逆天而行,損福報,傷壽數,未免累及子孫,斷不可再生此念。”
玄塵不知道來客求的是什麽,淩虛道人又為什麽會說出來這樣的話。隻見貴婦人臉色大變,手中珠串“啪”一聲摔在地上,身子差點站不穩,幸好邊上的仆從及時扶住,才沒在眾人前失了儀態。
逆天麽聽上去就荒唐,看來人的車馬儀架都充斥著貴氣,想來是陌京城裏的高門,怎麽放著安逸日子不過,巴巴跑上山來,求些不著邊際的事兒呢
“累及子孫……”貴婦人喃喃自語,眼見著紅了雙目,神情也一味便得低沉落寞,說著什麽究竟何等罪孽,才落得善惡顛倒,神明不佑。
世上究竟有無神明,至少那個時候,玄塵也不知道。
再之後如何,玄塵就無緣瞧見了,和其他道童一般被師父譴了下去。聽說那位貴婦人退而求其次,同住持說了許久的話,留下謝禮便離開,再也沒有上過山來。
小小插曲無足打破長生觀的寧靜,日升月落裏山中草木枯萎複繁榮,師父漸漸老去,胡須鬢發皆霜白,玄塵在觀中也成了說得上話的修者,開始接手大大小小的事物;始終一成不變的,仿佛隻有淩虛道人。
終有一天,師父病逝了,彌留之際神智已然不清明,可力氣還是有的,緊緊攥著玄塵的手努力想說什麽,可惜發不出聲音。淩虛道人外出遊曆,已經近半年沒有音訊,那天卻和走時一樣突兀地趕了回來。
道人還是沉默如斯。和當年一樣,玄塵隻能退下,他倒不好奇兩位前輩最後交待的是什麽,隻遺憾沒能陪伴師父到盡頭。
他生長在供奉神明的殿上,是師父撿回來的棄嬰,其實也不全是——據說親生的爹娘生了太多兒女,家中又世代貧苦,到他出生時,無以養育,本狠下心腸想丟進山野,都到了溪水邊上,恰好被長生觀住持撞見,當場厲聲嗬止,迅速將嬰孩帶了回來,教養在身邊。
喪禮甫一結束,淩虛道人又離開了,玄塵並不問他去向何處——年年月月都是如此,淩虛仿佛天地間的孤鳥飄蓬,行蹤不定,也從不為任何人與事物而停下腳步。師父在世時,玄塵曾經試探著問起,結果遭了一頓不疼不癢的嗬斥。
師父的意思很明白,淩虛道人非池中物,不是我等凡俗物可同日而語的。
玄塵遠沒有做好準備,思考到底應該怎麽和淩虛相處,就接過了長生觀住持的位子,日夜忙碌,分不出多餘的精力,反而對這個人的去留不再好奇關注。直到有一天,山門將要落鎖了,淩虛道人不僅踏初升的星月回來,還帶了一個年輕的後生。
這一幕像極了塵封在記憶中的情形,從前的住持師父帶回初登山門的淩虛道人。隻是這個後生極謙卑,淩虛也未做多餘吩咐。玄塵做主,囑咐道童收拾出客房,後生安頓了住下來,認淩虛為師。
“邊關向來是不安定的,哪有什麽太平盛世可言。來時路上,我看著京城的街道繁華喧鬧,男女老少川流不息,便會想起北疆多少將士黃沙掩骨,同樣是為人父兄,又有誰會照拂他們的妻女父母。”
歸人風塵仆仆,染了滿身夜晚的寒氣,二話不說先滿飲了兩杯熱茶,總算暖和起來,盤坐炭盆前唏噓不已。廚上備齋飯的自有道童,住持親自接待來人,聽他所言感慨良多:“這麽多年過去,你的脾氣秉性可說與淩虛道人大相徑庭,卻是同樣地心懷大慈大悲。長安,西北的風物固然壯觀,可風沙漫天,終究不是你一人之力可以平息的。”
前院鍾聲敲響,到了用晚飯的時辰,山門落了鎖,這日的忙碌告一段落。來人還想見一見顧錦川,卻不巧醫師被家中瑣事絆腳,從小年下山始,就沒得了機會再回來。
淩虛道人的聲名在外,而常年守居山中的當家監院另有其人,同樣地德高望重,道號稱玄塵。有趣在於,同觀修行過了漫長年歲,玄塵也說不清淩虛道人的出身來曆,隻依稀記得初識是在某個天光晦暗的傍晚。
那會兒自己還是個追隨在住持身邊的無名弟子,師父帶回一位客人,吩咐他們擺香案,告三官,要以大禮將來客迎進山門。對方卻拒絕了,打個稽首道聲無量天尊,何必興師動眾,負手迤迤然穿過前廳,對著殿上神明長揖叩首。
來人不過一身尋常的青灰道袍,身形樣貌也無甚出挑,彼時的住持卻對他極其客氣,轉頭便安排騰挪出觀裏最好的住處。正值盛夏,幸好晚風涼爽,道童們才沒生出滿頭的汗,來客少語寡言,影子在日暮西山的餘暉中幾乎被拉成線,換作誰都顯得煢煢,偏他背著殘陽,衣袍微擺,生出一段仙風道骨。
這個人就是淩虛道人,從此在長生觀住下,每日閉門參悟,也不怎麽出現在人前。後來,沒有過去非常久的時間,也不知怎麽地,陌京城中聲名鵲起,上山來求見的香客日益繁多。還是記不清在哪一年,一路人馬浩浩蕩蕩求上山來,出手闊綽得很,說隻願見得道真人一麵,多少代價都不計較的。
玄塵印象中,那些人來得很早,山中朝霧還沒有退,清晨的露水從樹上落下來,不小心打在人身上,涼得一激靈。
那會兒淩虛道人已經閉關,任誰來都不會見。可是對方不肯走,軟磨硬泡地懇請行個方便。為首的是一位貴婦人,釵環裙裳無不精美,又不至於太過富麗而衝撞了道家清淨,可以想見何等養尊處優,然而眉宇間憂愁深重。癡纏久了,住持不欲為難,隻好說試試看,來去一趟帶回淩虛道人的話。
“天命難知,人道易守,夫人所求之事乃是逆天而行,損福報,傷壽數,未免累及子孫,斷不可再生此念。”
玄塵不知道來客求的是什麽,淩虛道人又為什麽會說出來這樣的話。隻見貴婦人臉色大變,手中珠串“啪”一聲摔在地上,身子差點站不穩,幸好邊上的仆從及時扶住,才沒在眾人前失了儀態。
逆天麽聽上去就荒唐,看來人的車馬儀架都充斥著貴氣,想來是陌京城裏的高門,怎麽放著安逸日子不過,巴巴跑上山來,求些不著邊際的事兒呢
“累及子孫……”貴婦人喃喃自語,眼見著紅了雙目,神情也一味便得低沉落寞,說著什麽究竟何等罪孽,才落得善惡顛倒,神明不佑。
世上究竟有無神明,至少那個時候,玄塵也不知道。
再之後如何,玄塵就無緣瞧見了,和其他道童一般被師父譴了下去。聽說那位貴婦人退而求其次,同住持說了許久的話,留下謝禮便離開,再也沒有上過山來。
小小插曲無足打破長生觀的寧靜,日升月落裏山中草木枯萎複繁榮,師父漸漸老去,胡須鬢發皆霜白,玄塵在觀中也成了說得上話的修者,開始接手大大小小的事物;始終一成不變的,仿佛隻有淩虛道人。
終有一天,師父病逝了,彌留之際神智已然不清明,可力氣還是有的,緊緊攥著玄塵的手努力想說什麽,可惜發不出聲音。淩虛道人外出遊曆,已經近半年沒有音訊,那天卻和走時一樣突兀地趕了回來。
道人還是沉默如斯。和當年一樣,玄塵隻能退下,他倒不好奇兩位前輩最後交待的是什麽,隻遺憾沒能陪伴師父到盡頭。
他生長在供奉神明的殿上,是師父撿回來的棄嬰,其實也不全是——據說親生的爹娘生了太多兒女,家中又世代貧苦,到他出生時,無以養育,本狠下心腸想丟進山野,都到了溪水邊上,恰好被長生觀住持撞見,當場厲聲嗬止,迅速將嬰孩帶了回來,教養在身邊。
喪禮甫一結束,淩虛道人又離開了,玄塵並不問他去向何處——年年月月都是如此,淩虛仿佛天地間的孤鳥飄蓬,行蹤不定,也從不為任何人與事物而停下腳步。師父在世時,玄塵曾經試探著問起,結果遭了一頓不疼不癢的嗬斥。
師父的意思很明白,淩虛道人非池中物,不是我等凡俗物可同日而語的。
玄塵遠沒有做好準備,思考到底應該怎麽和淩虛相處,就接過了長生觀住持的位子,日夜忙碌,分不出多餘的精力,反而對這個人的去留不再好奇關注。直到有一天,山門將要落鎖了,淩虛道人不僅踏初升的星月回來,還帶了一個年輕的後生。
這一幕像極了塵封在記憶中的情形,從前的住持師父帶回初登山門的淩虛道人。隻是這個後生極謙卑,淩虛也未做多餘吩咐。玄塵做主,囑咐道童收拾出客房,後生安頓了住下來,認淩虛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