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等人看到了憑空出現的“回”字後,心中大定,這樣大家就可以及時傳遞消息。
於是王喆又用劍氣寫出了一行字“我是王喆,此為何陣?”
居中洞穴先是由呂方把這個消息傳遞給了右邊洞穴,然後開始討論起來。
“三個洞連在一起,形成一個陣法”,大家開始各自思索起來。
一座陣法,道意縹緲,隔絕天地,就像一位聖人坐鎮小天地,還可以傳遞攻擊氣機,一定是一個氣象浩大的大陣,大家這點眼力還是有的。
尤其是陣法還能壓製關鍵氣府的氣機調動,則是布陣手法極為高明,最是棘手。
唯一存疑之事,就是三個洞穴怎麽進行連接,這是破除這個陣法的關鍵。因為隻有找到這個聯係,才能真正找出壓勝之物藏在何處,否則以陣法的規模及陣法對氣機的壓勝,大家無論如何都無法強行破陣。
突然,空中出現兩個大字“三垣”。
呂方和袁衍幾乎同時搖了搖頭,三垣大陣記載於大唐王朝的《天象經》,仿照諸天星空的三垣二十八宿而擺下的陣法。各垣都有東、西藩星,左右環列,其形如牆垣。如果是三垣大陣,則壓勝之物應該就藏在洞穴的東西兩個方向。
兩人之所以搖頭,主要是因為這個陣法不可能是三垣大陣,因為三垣大陣最大的特點在防不在攻。
那會是什麽陣法呢?兩人不住撓頭。
李去病突然說道:“我記得當時站在三岔洞口時,每一個洞口之上都有一行字,會不會有些關係?”
陳木南問道:“小子,你還記得分別寫的什麽字嗎?”
李去病說道:“我記得右邊洞口寫的是‘福禍無門、仁義無用’,中間洞口寫的是‘風雨難長、陰陽難測’,左邊洞口寫的‘水火不容、剛柔不濟’。”
陳木南問道:“小子,知道這些字是什麽意思嗎?”
李去病說道:“不就是字麵意思嗎?難道還有其他意思?”
陳木南這一問,把李去病給問住了,卻把袁衍和呂方給問醒了。
呂方把剛剛李去病說出的三句話寫在了洞穴底部的岩石之上,深約數寸。
看著地上的二十四字,李讚、姚仲山、姚文中三位讀書人不由得感歎一番,呂方的字寫得筆勢雄奇、姿態橫生、顏筋柳骨,感覺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觀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誇,明顯融入了儒家的堅毅、果敢和進取,也蘊涵了老莊的虛淡、散遠和沉靜……
然後,呂方說道:“每個洞穴之上的後一句前兩個字,就是陰陽、剛柔、仁義。《易經·說卦》記載,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呂方頓了頓,看了看眾人有些不解,然後繼續說道:“那我們可不可以理解為中間洞穴為天之洞,左邊洞穴為人之洞,右邊洞穴為地之洞,這樣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三才陣法。”
眾人皆以為然。
袁衍更是點了點頭,這《易經》是他們這個脈的學問根本,“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於是,呂方用湖筆在空中寫到:三才大陣?
韓良臣、楊紅玉和鐵中堂很快就聯想到了洞口之上的文字,也覺得是三才陣。
小愛坐在鐵中堂的心湖之上,嘟囔著小嘴,有些生悶氣。
自己本來就不擅長陣法,好不容易想起有個三垣大陣,結果還是錯的。
好在鐵中堂及時安慰道:“小愛,沒事啊。說不定他們也是受你提出‘三垣大陣’的啟發,才想到是三才大陣的。”
小愛轉過頭,笑著不說話,安慰得生硬了些。
鐵中堂哀怨道:“小愛,這就不厚道了。”
小愛說道:“我一個聖靈,要厚道來幹什麽?”
韓良臣和楊紅玉也嘀咕起來,雖說是確定是三才大陣,但是應該怎麽破陣呢?
鐵中堂對著韓良臣和楊紅玉說道,我們先給另一個洞穴之中得人說一下吧。
說罷,鐵中堂用劍寫出了“三才大陣”四個大字。
王喆人看著山巔木屋邊上的四個大字,沉默片刻,猶豫了一下,問道:“大家覺得呢?”
鄒士奇點頭道:“我感覺是的,比三垣大陣靠譜。”
林英搖搖頭,“不知道。”
蕭貂寺剛要說話,石歌公主已經笑道:“我也不知道。”
“己”先生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其實王喆在看到三才兩個字時,就已經確定這個陣法是三才陣法無疑了,因為天道、地道、人道是相聯相通、相互影響的。而陣法之中,攻擊氣機的轉移就是因為三才是相聯相通的。
王喆很好奇,到底是誰率先想到是三才陣法的,回頭相見之後一定好好好表示一下自己的敬意。
鄒芷蘭問道:“真人,那我們這個洞是天地人中的哪一個呢?”
王喆回答道:“剛剛進洞時,洞口有句話‘水火不容、剛柔不濟’,剛柔之道就是地脈之道,所以我們所在的這個洞穴應該是地之洞。”
與此同時,中間洞穴之中,袁依霏也問道:“我們所在的這個洞是三才中的哪一個呢?”
李去病回答道:“咱們這個洞口的那句話是‘風雨難長、陰陽難測’,陰陽之道應該是天機之道,所以我們所在的這個洞穴應該是天之洞。”
袁依霏繼續問道:“那應該怎麽破陣呢?”
李去病看了看爺爺,又看了看陳木南,說道:“我想天之洞、地之洞和人之洞,三個洞中的情形應該有較大差異的,所以我覺得我們首先需要問一下各個洞穴之中的情況。”
李讚、陳木南都點了點頭。袁衍和呂方更是心中樂開了花,雖然理由差異很大。
李去病看著大家看向自己的眼神,有些慚愧。
李去病知道個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因為李去病的爺爺常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人首要就是要清楚自己的斤兩。所以李去病沒事還真會仔仔細細分析自己,掂量自己。
韓良臣和楊紅玉讀書並不多,《易經》雖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但其書太過深奧,所以兩人雖然翻過,其實並未深究。
於是兩人同時看向鐵中堂,鐵中堂也再努力回憶,然後語氣猶豫道:“咱們進洞之前,洞口之上有句話,‘福禍無門、仁義無用’,這仁義之道就是人間道,所以我猜咱們應該在人之洞中”。
此後,三個洞穴之人,通過在“空中寫字”的方式,將洞中的情形都全部描述了一番。
然後大家都開始沉思,應該如何破掉這個三才大陣。
一個個眼神炙熱,充滿期待。
其實,眾人更加期待的,不是破陣什麽的,而是破陣之後的洞中真實情形到底是啥。
好奇心,害死貓。
於是王喆又用劍氣寫出了一行字“我是王喆,此為何陣?”
居中洞穴先是由呂方把這個消息傳遞給了右邊洞穴,然後開始討論起來。
“三個洞連在一起,形成一個陣法”,大家開始各自思索起來。
一座陣法,道意縹緲,隔絕天地,就像一位聖人坐鎮小天地,還可以傳遞攻擊氣機,一定是一個氣象浩大的大陣,大家這點眼力還是有的。
尤其是陣法還能壓製關鍵氣府的氣機調動,則是布陣手法極為高明,最是棘手。
唯一存疑之事,就是三個洞穴怎麽進行連接,這是破除這個陣法的關鍵。因為隻有找到這個聯係,才能真正找出壓勝之物藏在何處,否則以陣法的規模及陣法對氣機的壓勝,大家無論如何都無法強行破陣。
突然,空中出現兩個大字“三垣”。
呂方和袁衍幾乎同時搖了搖頭,三垣大陣記載於大唐王朝的《天象經》,仿照諸天星空的三垣二十八宿而擺下的陣法。各垣都有東、西藩星,左右環列,其形如牆垣。如果是三垣大陣,則壓勝之物應該就藏在洞穴的東西兩個方向。
兩人之所以搖頭,主要是因為這個陣法不可能是三垣大陣,因為三垣大陣最大的特點在防不在攻。
那會是什麽陣法呢?兩人不住撓頭。
李去病突然說道:“我記得當時站在三岔洞口時,每一個洞口之上都有一行字,會不會有些關係?”
陳木南問道:“小子,你還記得分別寫的什麽字嗎?”
李去病說道:“我記得右邊洞口寫的是‘福禍無門、仁義無用’,中間洞口寫的是‘風雨難長、陰陽難測’,左邊洞口寫的‘水火不容、剛柔不濟’。”
陳木南問道:“小子,知道這些字是什麽意思嗎?”
李去病說道:“不就是字麵意思嗎?難道還有其他意思?”
陳木南這一問,把李去病給問住了,卻把袁衍和呂方給問醒了。
呂方把剛剛李去病說出的三句話寫在了洞穴底部的岩石之上,深約數寸。
看著地上的二十四字,李讚、姚仲山、姚文中三位讀書人不由得感歎一番,呂方的字寫得筆勢雄奇、姿態橫生、顏筋柳骨,感覺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觀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誇,明顯融入了儒家的堅毅、果敢和進取,也蘊涵了老莊的虛淡、散遠和沉靜……
然後,呂方說道:“每個洞穴之上的後一句前兩個字,就是陰陽、剛柔、仁義。《易經·說卦》記載,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呂方頓了頓,看了看眾人有些不解,然後繼續說道:“那我們可不可以理解為中間洞穴為天之洞,左邊洞穴為人之洞,右邊洞穴為地之洞,這樣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三才陣法。”
眾人皆以為然。
袁衍更是點了點頭,這《易經》是他們這個脈的學問根本,“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於是,呂方用湖筆在空中寫到:三才大陣?
韓良臣、楊紅玉和鐵中堂很快就聯想到了洞口之上的文字,也覺得是三才陣。
小愛坐在鐵中堂的心湖之上,嘟囔著小嘴,有些生悶氣。
自己本來就不擅長陣法,好不容易想起有個三垣大陣,結果還是錯的。
好在鐵中堂及時安慰道:“小愛,沒事啊。說不定他們也是受你提出‘三垣大陣’的啟發,才想到是三才大陣的。”
小愛轉過頭,笑著不說話,安慰得生硬了些。
鐵中堂哀怨道:“小愛,這就不厚道了。”
小愛說道:“我一個聖靈,要厚道來幹什麽?”
韓良臣和楊紅玉也嘀咕起來,雖說是確定是三才大陣,但是應該怎麽破陣呢?
鐵中堂對著韓良臣和楊紅玉說道,我們先給另一個洞穴之中得人說一下吧。
說罷,鐵中堂用劍寫出了“三才大陣”四個大字。
王喆人看著山巔木屋邊上的四個大字,沉默片刻,猶豫了一下,問道:“大家覺得呢?”
鄒士奇點頭道:“我感覺是的,比三垣大陣靠譜。”
林英搖搖頭,“不知道。”
蕭貂寺剛要說話,石歌公主已經笑道:“我也不知道。”
“己”先生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其實王喆在看到三才兩個字時,就已經確定這個陣法是三才陣法無疑了,因為天道、地道、人道是相聯相通、相互影響的。而陣法之中,攻擊氣機的轉移就是因為三才是相聯相通的。
王喆很好奇,到底是誰率先想到是三才陣法的,回頭相見之後一定好好好表示一下自己的敬意。
鄒芷蘭問道:“真人,那我們這個洞是天地人中的哪一個呢?”
王喆回答道:“剛剛進洞時,洞口有句話‘水火不容、剛柔不濟’,剛柔之道就是地脈之道,所以我們所在的這個洞穴應該是地之洞。”
與此同時,中間洞穴之中,袁依霏也問道:“我們所在的這個洞是三才中的哪一個呢?”
李去病回答道:“咱們這個洞口的那句話是‘風雨難長、陰陽難測’,陰陽之道應該是天機之道,所以我們所在的這個洞穴應該是天之洞。”
袁依霏繼續問道:“那應該怎麽破陣呢?”
李去病看了看爺爺,又看了看陳木南,說道:“我想天之洞、地之洞和人之洞,三個洞中的情形應該有較大差異的,所以我覺得我們首先需要問一下各個洞穴之中的情況。”
李讚、陳木南都點了點頭。袁衍和呂方更是心中樂開了花,雖然理由差異很大。
李去病看著大家看向自己的眼神,有些慚愧。
李去病知道個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因為李去病的爺爺常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人首要就是要清楚自己的斤兩。所以李去病沒事還真會仔仔細細分析自己,掂量自己。
韓良臣和楊紅玉讀書並不多,《易經》雖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但其書太過深奧,所以兩人雖然翻過,其實並未深究。
於是兩人同時看向鐵中堂,鐵中堂也再努力回憶,然後語氣猶豫道:“咱們進洞之前,洞口之上有句話,‘福禍無門、仁義無用’,這仁義之道就是人間道,所以我猜咱們應該在人之洞中”。
此後,三個洞穴之人,通過在“空中寫字”的方式,將洞中的情形都全部描述了一番。
然後大家都開始沉思,應該如何破掉這個三才大陣。
一個個眼神炙熱,充滿期待。
其實,眾人更加期待的,不是破陣什麽的,而是破陣之後的洞中真實情形到底是啥。
好奇心,害死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