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有大鯉魚!”劉文他們的運氣還不錯,往稻田區內走了一會兒,劉文率先看到了一條大鯉魚,尾巴在一塊稻田裏蕩起了水花。
劉文幾個人立馬來了精神,下水準備抓魚,薛芳和小浩浩留在岸上,稻田的水有二十公分來深,初春的天氣還有些涼,小浩浩下水後萬一著涼感冒就不好了,所以嚴禁下水,而薛芳的任務是看管住小浩浩。
大鯉魚發覺有人靠近,馬上本能地向前逃竄,劉文拿著自家去掉竹杆的箏,楊勇手持自製的小箏,而林教授手裏拿的隻是一個大網兜。
幾個人圍堆堵截好一會兒,大鯉魚還是沒抓到,田埂上的薛芳和小浩浩看得是大呼小叫焦急不已,反倒是顯得比水裏的幾個都還要激動。雖然沒有抓住大鯉魚但也不是毫無收獲,順手也撈住了好幾條倒黴的小魚。
最後大鯉魚被逼到了田角邊,無路可走之下才被手疾眼快的劉文逮了個正著。一條足足有五六斤的大鯉魚在劉文的箏裏活蹦亂跳著。
“這水庫的魚和野生的沒什麽兩樣,這活力真的是太足了!”林教授伸手去抓箏裏的大鯉魚,然而抓了幾次都沒有抓穩,不由得感歎道。
抓住大鯉魚之後,劉文這一行人的運氣突然變好起來,接連又抓了一條大鯰魚和一條大黑魚。其中那條大黑魚還是林教授無意中撈出來的,原本打算撈溝邊的水草中一條小鯽魚,誰知小鯽魚沒撈到,反倒撈起了一條四五斤重的大黑魚來,搞得林教授高興的像個小孩子一樣。
眼看已快到中午,而帶來的水桶裏也裝滿了魚,劉文提議就是回家。“劉叔叔,我們下午還來抓嗎?”小浩浩有些不甘心的問道。
“下午不行啊!上午我們抓魚衣服都被打濕了,這回之後要馬上洗澡,喝薑湯,不然感冒生病就不好了。”劉文解釋道,看到小浩浩有點悶悶不樂的樣子,於是又開口說道:“下午劉叔叔帶你們去裝簍子也可以抓魚。”
“好啊!好啊!”小浩浩這才高興地說道。一行人回去之後,劉文他們先洗了澡,再喝了一碗熱薑湯,死掉的小魚就留個大花它們當中餐,除了那條大黑魚和鯰魚之外,其他的魚都扔進水池裏放養著。
中午的主菜是黑魚煮豆腐和水煮鯰魚,林教授尤其吃的高興。下午劉文扛著一個大簍子帶領眾人來到一條水流寬度都比較合適的水溝前,將簍子放好後劉文解釋道:“這漏子裏有兩層一頭大一頭小的隔斷間,魚兒進去容易,想出來可就難了。”
過了一小會兒,小浩浩就央求劉文把簍子提起來看看,受不了小浩浩的催促,劉文把簍子提出水麵,裏麵隻有幾條可憐的小魚。
劉文帶點苦笑解釋道:“這簍子放的時間越久,裏麵的魚兒也就越多。我們先回去吧,等到傍晚再來看看就行了。”劉文和林教授往家裏走去,楊勇一家人卻不願意回去,就說在這裏倒這個簍子也挺好玩的,劉文隻好也由著他們去了。
回去後,劉文和林教授泡了杯茶喝著聊了會天,摸摸來福和旺財,逗逗紅紅與火火,再去看一看大花它們一家子,這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到了傍晚,劉文再次來到溝邊,看到楊勇一家子還在興致勃勃地收著魚,過個十來分鍾便要收一次,一個下午下來居然都收了大半桶了,雖然都是些小魚小蝦,但是這些收獲已足夠讓他們滿意開心了。
看到小魚大多因缺氧死去了劉文提議讓他們去劉家老嫂子那裏,她家有一張特大的鐵絲網。這些死掉小魚小蝦其實還很新鮮,就這樣丟掉實在太可惜了,去掉內髒洗幹淨再煮熟烘幹之後就可變成一種非常好吃的小美味。
楊勇有點不好意思拿,覺得隻是在幫著收魚。劉文文擺擺手說道:“我們劉家衝還缺魚吃嗎?再說這些都是你們通過勞動換來的收獲,有什麽不能拿的?”
薛芳代替楊勇答應下來,一家人提著桶開開心心朝劉傳祥家走去。這場捕魚狂歡活動持續了三天時間,劉文後麵兩天都沒有再去安心在家呆著休息,劉文決定這一兩天就從空間放一批魚補充水庫,不怕你多抓,就怕你不來。那個大簍子也被楊勇一家借去用了,劉文也懶得去管,想用就拿去用好了。
春雨浸透了土壤也喚醒了一直在土中冬眠的青蛙,一個接著一個地紛紛從濕土裏爬了出來。整個夜晚水溝邊稻田裏甚至是隻要有水的地方全都會響起此起彼伏的青蛙的“呱呱”叫聲徹夜不停。
劉家衝這一帶的青蛙特別多,應該是劉家衝村民從不吃青蛙,也禁止小娃子們傷害青蛙的緣故。因為基本上不打農藥,所以莊稼的害蟲就指望青蛙來防治了。劉家衝村民要吃的隻是石娃,生活在水質良好的石縫中的一種蛙類,這種蛙顏色深黑,主要的食物是小魚小蝦,最大的足有一斤多重,比青蛙可大多了。山上各處溪流水潭裏以及長甘水庫那片亂石灘中都有石娃的身影。
今天早上劉文去堂哥劉全武家借水牛來犁田,年前劉文勸堂哥暫時不要外出打工,堂哥聽取劉文的建議,答應留了下來。後來第一批遊客過來遊玩,劉文又建議堂哥開個農家樂之類的小餐館。
堂哥堂嫂以前在省裏一間酒樓幹過,也從那些廚師那裏學到了幾手私活,堂哥自開農家樂以來,生意是越來越紅火。劉文來的時候看見堂哥堂嫂正在忙著煮紅薯粉,十來個遊客,包括一些本地的村民都在排隊等待,手藝好,價格還實惠,服務又熱情,又怎能不火起來呢?
劉文向堂哥說明來意,堂哥點了點頭,示意劉文自己去牽牛並詢問劉文要不要也來一碗紅薯粉?劉文搖搖頭說自己已經吃過了。
劉家衝分田的原則是一個人一畝水田或兩畝山田,劉文一家三口人,所以家裏有兩畝水田和兩畝山田。劉文把牛牽回去後還是要靠父親犁田,劉文從小到大都沒有犁過田,根本就不會。
劉文跟著父親牽著牛,扛著犁來到稻田區,已經有好幾個村民正在犁田了。劉全旺與劉全友幾個沒有水田的老光棍在一邊看著犁田一邊等著撿黃鱔。因為犁過翻起的田泥會比較深,一些受到驚嚇的黃鱔會從翻起的泥土中突然竄出來。現在村長家收購二兩以上的黃鱔,五塊一斤,四五條就有一斤,一條差不多就值一塊錢,一天撿個幾十條,那就有幾十塊了,反正沒什麽事,能賺一點是一點。
以前劉家衝村民不怎麽吃黃鱔,因為那玩意看著像蛇,會讓人本能的害怕,所以抓的人比較少,稻田中的黃鱔還是比較多的。黃鱔全身上下滑溜溜的,本身並不好抓,抓黃鱔講究一個眼疾手快。抓住之後,中指和無名指以及食指,要形成一個鉗形,把黃鱔牢牢地鉗住,這樣才能抓住黃鱔。
劉文父親畢竟年齡有點大了,兩畝水田花了兩天時間才犁完,這要在以前劉文小時候,一天的時間父親早就幹完了。劉文心疼父親又不能幫什麽忙,隻好在一旁端茶遞煙,陪父親走著說說話解解悶兒。
田犁完之後,家裏發酵好的農家肥用牛馱著運去田裏,等稻田裏的泥土泡鬆軟之後趕著牛掛上耙子將泥土耙碎,這個過程中農家肥便和田中泥土均勻的混合在一起。
今天劉文家準備培育早稻苗,在劉家衝一般選擇旱地培育,先將土地翻過來打碎,扒平稍為壓實之後把淤泥和一些發酵好的農家肥均勻攪拌成漿糊狀,倒在平整的泥土上。用木板把淤泥掃平,然後撒上密密的稻穀在泥中,最後蓋上塑料薄膜,這個培育的過程就算完成了。之後還需要注意觀察泥土幹的時候要澆點水,溫度高時,中午要把薄膜掀開不然就會把苗燒死,等到清明節一過就可以下田插秧了。
除了水田,劉文家還有兩畝山田,其中一畝種了春小麥,還有一畝田,準備種點黃豆,花生紅薯,綠豆花豆之類的農作物。
劉文父親也趕著牛將這一畝山田犁過來了,等待清明過後就趕牛把土耙碎,便可播種了。
清明節到了,這一天下午天公作美,陽光明媚,劉文陪著父親去劉氏祖山給劉文這一支各位老祖宗上墳。村裏那塊公共竹林在往東走一段就到了劉氏祖山,千百年以來,密密麻麻埋葬著劉氏一族的祖先。
劉文恭恭敬敬的給各位祖宗們磕頭,上香,燒紙錢再插上小花圈,劉文父親細心地將墳頭的雜草一一拔掉,再挖土將墳頭填高,離開時,父子倆還點燃了一串短鞭炮。
第二天劉文父親趕著牛將那畝山田的土全部耙碎扒平後,一家人開始播起種了。劉文父親在前麵用鋤頭勾出一排成直線的小溝,母親放下種子,劉文從後麵用鋤頭把種子蓋上土就行了。
花生要提前剝殼,以便留下最飽滿的種子,紅薯是剪藤條插扡,一共種下兩種紅薯,黃色的用了打紅薯粉子,白色的紅薯是用來做薯巴,一家人足足忙活一天,才將一畝山田全部播種完畢。
劉文幾個人立馬來了精神,下水準備抓魚,薛芳和小浩浩留在岸上,稻田的水有二十公分來深,初春的天氣還有些涼,小浩浩下水後萬一著涼感冒就不好了,所以嚴禁下水,而薛芳的任務是看管住小浩浩。
大鯉魚發覺有人靠近,馬上本能地向前逃竄,劉文拿著自家去掉竹杆的箏,楊勇手持自製的小箏,而林教授手裏拿的隻是一個大網兜。
幾個人圍堆堵截好一會兒,大鯉魚還是沒抓到,田埂上的薛芳和小浩浩看得是大呼小叫焦急不已,反倒是顯得比水裏的幾個都還要激動。雖然沒有抓住大鯉魚但也不是毫無收獲,順手也撈住了好幾條倒黴的小魚。
最後大鯉魚被逼到了田角邊,無路可走之下才被手疾眼快的劉文逮了個正著。一條足足有五六斤的大鯉魚在劉文的箏裏活蹦亂跳著。
“這水庫的魚和野生的沒什麽兩樣,這活力真的是太足了!”林教授伸手去抓箏裏的大鯉魚,然而抓了幾次都沒有抓穩,不由得感歎道。
抓住大鯉魚之後,劉文這一行人的運氣突然變好起來,接連又抓了一條大鯰魚和一條大黑魚。其中那條大黑魚還是林教授無意中撈出來的,原本打算撈溝邊的水草中一條小鯽魚,誰知小鯽魚沒撈到,反倒撈起了一條四五斤重的大黑魚來,搞得林教授高興的像個小孩子一樣。
眼看已快到中午,而帶來的水桶裏也裝滿了魚,劉文提議就是回家。“劉叔叔,我們下午還來抓嗎?”小浩浩有些不甘心的問道。
“下午不行啊!上午我們抓魚衣服都被打濕了,這回之後要馬上洗澡,喝薑湯,不然感冒生病就不好了。”劉文解釋道,看到小浩浩有點悶悶不樂的樣子,於是又開口說道:“下午劉叔叔帶你們去裝簍子也可以抓魚。”
“好啊!好啊!”小浩浩這才高興地說道。一行人回去之後,劉文他們先洗了澡,再喝了一碗熱薑湯,死掉的小魚就留個大花它們當中餐,除了那條大黑魚和鯰魚之外,其他的魚都扔進水池裏放養著。
中午的主菜是黑魚煮豆腐和水煮鯰魚,林教授尤其吃的高興。下午劉文扛著一個大簍子帶領眾人來到一條水流寬度都比較合適的水溝前,將簍子放好後劉文解釋道:“這漏子裏有兩層一頭大一頭小的隔斷間,魚兒進去容易,想出來可就難了。”
過了一小會兒,小浩浩就央求劉文把簍子提起來看看,受不了小浩浩的催促,劉文把簍子提出水麵,裏麵隻有幾條可憐的小魚。
劉文帶點苦笑解釋道:“這簍子放的時間越久,裏麵的魚兒也就越多。我們先回去吧,等到傍晚再來看看就行了。”劉文和林教授往家裏走去,楊勇一家人卻不願意回去,就說在這裏倒這個簍子也挺好玩的,劉文隻好也由著他們去了。
回去後,劉文和林教授泡了杯茶喝著聊了會天,摸摸來福和旺財,逗逗紅紅與火火,再去看一看大花它們一家子,這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到了傍晚,劉文再次來到溝邊,看到楊勇一家子還在興致勃勃地收著魚,過個十來分鍾便要收一次,一個下午下來居然都收了大半桶了,雖然都是些小魚小蝦,但是這些收獲已足夠讓他們滿意開心了。
看到小魚大多因缺氧死去了劉文提議讓他們去劉家老嫂子那裏,她家有一張特大的鐵絲網。這些死掉小魚小蝦其實還很新鮮,就這樣丟掉實在太可惜了,去掉內髒洗幹淨再煮熟烘幹之後就可變成一種非常好吃的小美味。
楊勇有點不好意思拿,覺得隻是在幫著收魚。劉文文擺擺手說道:“我們劉家衝還缺魚吃嗎?再說這些都是你們通過勞動換來的收獲,有什麽不能拿的?”
薛芳代替楊勇答應下來,一家人提著桶開開心心朝劉傳祥家走去。這場捕魚狂歡活動持續了三天時間,劉文後麵兩天都沒有再去安心在家呆著休息,劉文決定這一兩天就從空間放一批魚補充水庫,不怕你多抓,就怕你不來。那個大簍子也被楊勇一家借去用了,劉文也懶得去管,想用就拿去用好了。
春雨浸透了土壤也喚醒了一直在土中冬眠的青蛙,一個接著一個地紛紛從濕土裏爬了出來。整個夜晚水溝邊稻田裏甚至是隻要有水的地方全都會響起此起彼伏的青蛙的“呱呱”叫聲徹夜不停。
劉家衝這一帶的青蛙特別多,應該是劉家衝村民從不吃青蛙,也禁止小娃子們傷害青蛙的緣故。因為基本上不打農藥,所以莊稼的害蟲就指望青蛙來防治了。劉家衝村民要吃的隻是石娃,生活在水質良好的石縫中的一種蛙類,這種蛙顏色深黑,主要的食物是小魚小蝦,最大的足有一斤多重,比青蛙可大多了。山上各處溪流水潭裏以及長甘水庫那片亂石灘中都有石娃的身影。
今天早上劉文去堂哥劉全武家借水牛來犁田,年前劉文勸堂哥暫時不要外出打工,堂哥聽取劉文的建議,答應留了下來。後來第一批遊客過來遊玩,劉文又建議堂哥開個農家樂之類的小餐館。
堂哥堂嫂以前在省裏一間酒樓幹過,也從那些廚師那裏學到了幾手私活,堂哥自開農家樂以來,生意是越來越紅火。劉文來的時候看見堂哥堂嫂正在忙著煮紅薯粉,十來個遊客,包括一些本地的村民都在排隊等待,手藝好,價格還實惠,服務又熱情,又怎能不火起來呢?
劉文向堂哥說明來意,堂哥點了點頭,示意劉文自己去牽牛並詢問劉文要不要也來一碗紅薯粉?劉文搖搖頭說自己已經吃過了。
劉家衝分田的原則是一個人一畝水田或兩畝山田,劉文一家三口人,所以家裏有兩畝水田和兩畝山田。劉文把牛牽回去後還是要靠父親犁田,劉文從小到大都沒有犁過田,根本就不會。
劉文跟著父親牽著牛,扛著犁來到稻田區,已經有好幾個村民正在犁田了。劉全旺與劉全友幾個沒有水田的老光棍在一邊看著犁田一邊等著撿黃鱔。因為犁過翻起的田泥會比較深,一些受到驚嚇的黃鱔會從翻起的泥土中突然竄出來。現在村長家收購二兩以上的黃鱔,五塊一斤,四五條就有一斤,一條差不多就值一塊錢,一天撿個幾十條,那就有幾十塊了,反正沒什麽事,能賺一點是一點。
以前劉家衝村民不怎麽吃黃鱔,因為那玩意看著像蛇,會讓人本能的害怕,所以抓的人比較少,稻田中的黃鱔還是比較多的。黃鱔全身上下滑溜溜的,本身並不好抓,抓黃鱔講究一個眼疾手快。抓住之後,中指和無名指以及食指,要形成一個鉗形,把黃鱔牢牢地鉗住,這樣才能抓住黃鱔。
劉文父親畢竟年齡有點大了,兩畝水田花了兩天時間才犁完,這要在以前劉文小時候,一天的時間父親早就幹完了。劉文心疼父親又不能幫什麽忙,隻好在一旁端茶遞煙,陪父親走著說說話解解悶兒。
田犁完之後,家裏發酵好的農家肥用牛馱著運去田裏,等稻田裏的泥土泡鬆軟之後趕著牛掛上耙子將泥土耙碎,這個過程中農家肥便和田中泥土均勻的混合在一起。
今天劉文家準備培育早稻苗,在劉家衝一般選擇旱地培育,先將土地翻過來打碎,扒平稍為壓實之後把淤泥和一些發酵好的農家肥均勻攪拌成漿糊狀,倒在平整的泥土上。用木板把淤泥掃平,然後撒上密密的稻穀在泥中,最後蓋上塑料薄膜,這個培育的過程就算完成了。之後還需要注意觀察泥土幹的時候要澆點水,溫度高時,中午要把薄膜掀開不然就會把苗燒死,等到清明節一過就可以下田插秧了。
除了水田,劉文家還有兩畝山田,其中一畝種了春小麥,還有一畝田,準備種點黃豆,花生紅薯,綠豆花豆之類的農作物。
劉文父親也趕著牛將這一畝山田犁過來了,等待清明過後就趕牛把土耙碎,便可播種了。
清明節到了,這一天下午天公作美,陽光明媚,劉文陪著父親去劉氏祖山給劉文這一支各位老祖宗上墳。村裏那塊公共竹林在往東走一段就到了劉氏祖山,千百年以來,密密麻麻埋葬著劉氏一族的祖先。
劉文恭恭敬敬的給各位祖宗們磕頭,上香,燒紙錢再插上小花圈,劉文父親細心地將墳頭的雜草一一拔掉,再挖土將墳頭填高,離開時,父子倆還點燃了一串短鞭炮。
第二天劉文父親趕著牛將那畝山田的土全部耙碎扒平後,一家人開始播起種了。劉文父親在前麵用鋤頭勾出一排成直線的小溝,母親放下種子,劉文從後麵用鋤頭把種子蓋上土就行了。
花生要提前剝殼,以便留下最飽滿的種子,紅薯是剪藤條插扡,一共種下兩種紅薯,黃色的用了打紅薯粉子,白色的紅薯是用來做薯巴,一家人足足忙活一天,才將一畝山田全部播種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