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三月三號,柴榮親自披甲上陣,出現在了戰場上,紫金山,這是柴榮第一個攻擊目標,如果柴榮想要徹底斷絕壽州和外界的聯係,孤立壽州,就必須要攻下紫金山。趙匡胤作為全軍的先鋒,率先登山強攻。僅僅一個上午,趙匡胤就攻下了南唐的前鋒營寨和山北營寨,斬敵三千。當天晚上,軍隊就發生了嘩變,南唐猛將朱元率軍投降。至此,這一戰就沒有懸念了,南唐人別切割成數段,許文稹、邊鎬等南唐將令被俘,南唐人習慣的從紫金山上撤退,坐上了自己的船之後才覺得心安,可是這恰好就中了柴榮的計策。


    柴榮也有艦隊啊,柴榮命右驍衛大將軍王環率新建水軍數千人,戰船數百艘,自閔河沿潁水入淮,至紫金山南麵追擊敵軍,史書記載:“繼率領步騎夾淮南岸與水軍順流追擊東逃潰軍,至鎮淮軍(今安徽懷遠)盡殲其水軍,繳獲戰艦糧船數百艘。”其實就是說,柴榮親自追擊,追了一整天,疾馳了一百多公裏,皇帝都親自上戰場了,誰敢不拚命啊,結果就這一整天,南唐被殺死、淹死、被俘的近四萬,隻區區兩三天的時間,南唐人準備了近一年的壽州援軍就徹底覆滅了,李景達隻帶著數千的殘兵隨其自濠州逃歸金陵去了。


    壽州絕望了,劉仁瞻親自站在壽州城上見證了李景達的覆滅,劉仁瞻明白,他死守的壽州城終於是守不住了,傷痛和絕望讓本來身體就不好的劉仁瞻徹底的病倒了,一下子便昏迷不醒。什麽都不知道了。


    斬子後劉仁瞻臥病不起,但仍堅持在床上指揮作戰,周世宗被他的忠貞剛烈所感動,停止強攻,致書一封客氣地請劉將軍納降。但此時58歲的劉將軍已經成了植物人,副使孫羽等人冒劉仁瞻之名出降,並將癱瘓的劉仁瞻用床抬出城納降。柴榮看見劉仁瞻,馬上大加撫慰,當眾封他為檢校太尉兼節度使,這對別人來說已經是別人一輩子都想不到的高官厚祿了,可是這對於劉仁瞻來說是對他的侮辱還是嘉獎啊。據史書記載,劉仁瞻自從陷入昏迷就再沒有醒過來,他沒有接收柴榮的好意,就此死去。


    但不管怎麽樣,壽州城的陷落都標誌這南唐在江北的勢力徹底被掃平,中原的版圖被重新規劃,馬上,柴榮就將揮兵直搗南唐的腹地。但是誰也沒料到,柴榮退兵了,麵對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向英明神武的柴榮竟然退兵了。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幾乎所有的後周武將都扼腕歎息,但是所有人也都明白,柴榮做的沒錯。如果柴榮不趕快班師,後周的後院就將出亂子。李璟相對於柴榮來說,他並不是一個多麽優秀的將領,但李璟能成為柴榮的一個強敵,則是因為他的另一項突出技能,外交。


    折疊李璟將自己比作了三國時期的劉備,那孫權在哪裏呢?李璟環視四周,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盟友,契丹。可是就算找到了,中間可還隔著一個後周呢,柴榮會這麽容易讓李璟過去嗎?別急,天無絕人之路,李璟找到了一條十分隱蔽的通道,從江南直接坐船去渤海灣,從大連下船再去到契丹的上都。就這樣,南唐人用他們先進的航海技術輕而易舉的通過了後周的領地,李璟很快就和契丹、北漢達成了同盟,把柴榮變成了曹操。


    所以柴榮不得已,隻好率領著大軍返回北邊去砌牆啊,後周人隻好放棄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南唐人又逃過了一劫,讓南唐人認識到他們的君主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贏得了外交勝利的李璟此時非常的痛苦,極端的懊悔,他忘了父親教導自己的話,這些年來他都做錯了。他忘了自己的父親李昪教導自己的話,南唐的開國皇帝李昪是一個極其厲害的人,首先,如果這位老先生活著的話,柴榮能不能或者敢不敢發兵來打南唐都不敢說。


    這位老先生啊,如果五代十國有一個皇帝排行榜的話,他足以排進前三,把郭威、劉知遠這些人遠遠的甩在後麵。可以說,李昪不能數一也可以數二,這個二就是後來的柴榮。但是李昪比柴榮厲害的地方就是李昪真的是白手起家,他不想柴榮那樣,雖然沒有威望但是卻有郭威留給自己豐厚的家產。李昪的一生非常悲慘,他從小是個孤兒,父母在戰爭當中死去,李昪甚至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隻能進廟當個小和尚勉強維持生計。這個李昪和後來的朱元璋有點像,區別就是朱元璋出家的時候已經十八歲了,李昪僅僅六歲。那個時候南唐的地盤上還不叫南唐,在南唐的地盤上還有一個大國叫做吳,他們的頭就是赫赫有名的五代第一人楊行密,楊行密剛剛攻下濠州的時候,意外的掠走了一個剛剛出家的小和尚,就是李昪。


    李昪長的十分漂亮,楊行密不忍心對他下手,就收了李昪做義子,可是楊行密老先生的兒子們似乎有什麽先見之明,極其討厭李昪。曆史也證明,楊行密的這些兒子們也真是,當時就應該把李昪給殺了,這樣他們就不會有後來的那種落寞的生活了。可沒辦法,楊行密還是聽從了兒子們的建議,把這個孩子交給了自己的手下大將徐溫撫養,從此李昪改名換姓叫了徐知誥。


    徐知誥天資聰穎,侍奉徐溫如父,徐溫妻李氏因為同姓的緣故,也對徐知誥照顧有加。徐知誥曾經跟隨徐溫出行,徐溫因心情不佳而亂杖驅趕徐知誥,等到到家的時候,徐知誥拜迎於門口。徐溫驚訝說:"你怎麽在這個地方!"徐知誥回答:"為人子,怎麽能舍棄父母,父怒而歸母,作為兒子的常情。"徐溫因此更加喜愛徐知誥了。


    徐知誥長大後,身長七尺,方額隆準,修上短下,聲如洪鍾,喜好讀書,善於騎射,楊行密常稱讚道:"徐知誥是個俊傑,眾將的兒子中沒人比得上他。"


    簡短接說,這個徐知誥能征慣戰,先是幫自己的養父徐溫奪得吳國的軍政大權,後來在徐溫死後,他自己又奪得了吳國的軍政大權。然後黃袍加身,改朝換代,恢複自己的李姓這個榮耀了二三百年的姓氏,然後不管當事者同不同意,他自稱是天可汗李世民的後代,重新定國號為唐。曆史上為了和當時並存的李存勖的唐區分開啊,稱他為南唐。


    要說明的是,李昪雖然從權利之路上一路走來,手上卻並沒有多少鮮血,他對自己的養父徐溫深深的感恩,對自己的養父的兒子們也盡量優待,就算是吳國的皇子皇孫也都沒有趕盡殺絕,當然了,吳國的最後一位皇帝當然必須殺了。


    李昪的優點和五代十國中的其他皇帝都不同,他不好戰爭,相反他十分的理智,他在世的時候,南唐已經成為了南方國力最強盛的君主,手下的大臣都勸說他盡快統一南方,然後北伐最後統一全國。可是李昪並沒有這個想法,隻是微微一笑,終其一生都在休養生息,靜待機會。就因為這樣,李昪被大臣馮延巳譏為"田舍翁"。942年(升元六年),吳越國遭受自然災害,南唐群臣都勸李昪趁機出兵攻滅吳越。李昪卻堅決拒絕,認為國內百姓需要休養生息,不應開戰,並派使者去慰問吳越,送去許多禮物。


    李昪在臨終時告誡兒子的話是:“你記住,用兵中原,周圍的國家必然不敢輕舉妄動,可是你要是對周圍的國家動手,中原的大國必然發兵南下,都那時你必然會四麵遭敵。所以你不要把四周的小國當做心腹大患,盡量保持和周圍國家的友好關係,之後呢,尋求機會北上與中原王朝爭勝的時候,周邊的小國也會出手幫你,最起碼後方不會出亂子。至於中原的大國,不論誰勝誰敗,都是南唐的死敵,曆來北伐困難重重,所以你不可著急,北方隻要一直亂下去,一定會出現機會,到那時,中原一戰可定。隻是在機會到來的時候,你一定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所以李昪在臨終前,給李璟留下了巨大的軍需儲備,光是德昌宮啊,就有七百萬錢,趙匡胤積攢一生都沒能攢下這麽一大筆財富,但是李昪為人卻非常簡譜,穿的很樸素,用的是鐵臉盆,在宮裏隻穿麻布的衣服,到死李昪的宮殿都沒有擴建過,最多隻是增添了一些盆景。


    可是李昪的兒子李璟卻一點也不想他,從李璟繼位就開始奢華風流起來了,具體奢華到什麽地步,我們先不說,等到李煜繼位的時候我們詳細的說,總之一句話,李煜亡國合情合理,半點同情都沒有,誰說會做幾首詩就能當好皇帝了啊。宋徽宗趙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不還被女真人打的稀裏嘩啦的嘛。更何況李煜還殺戮功臣,信用奸邪。咱們繼續說李璟啊,這個李璟四麵出兵,先後攻滅楚、閩兩個國家。國家從二十八州增加到了三十五州,一時間軍威強盛列國側目,但很遺憾,這些新獲得的土地很快就成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了,幾年之間反叛沒完沒了,李璟之後不斷的派兵鎮壓,結果就成了惡性循環了。很快,李昪盼了一輩子的千載難逢的機會出現的時候,南唐已經無力北征了。


    那麽,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究竟是什麽?柴榮向北砌牆又發生了什麽故事呢?我們下回再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朝不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軒轅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軒轅尚並收藏宋朝不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