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晨。。。


    碎空城。。。


    清清淡淡的甜。


    琉璃盞上,這水果茶看著就賞心悅目。琳琅滿目的,大概就是果肉了。


    鮮。


    羽榣不喜歡政治。


    這將近一年來,她幾乎是足不出戶,妥妥的宅女一枚。


    畢竟,家裏有羽大辟這樣的人才,那又何必出門呢。


    縱橫捭闔,必有製衡之道。


    書房中,掛著一副毛筆寫的大字,羽榣也記不清了,這大概是碎空宗裏的某個長輩贈予她的。


    她其實最煩這些了,似乎在那些叔叔爺爺輩的人看來,這就叫作帝王之術。就如上次陳縉之與貴族之間的荒唐糾紛,這麽看來,隻是在平衡新舊勢力而已。


    “縱橫捭闔,必有製衡之道。。。”


    羽榣忽然喃喃自言自語,花容月貌,不由得黯然失色:


    “這是一次叛亂麽。。。”


    她說的是以阿希為首的一幫所謂“熱血青年”,最近是越發的囂張了。陳縉之的不管不顧,造就了行政體係的癱瘓,帝國,正徘徊在混亂的邊緣。


    “陛下。”


    有一文官模樣的人躬身道:


    “他們說,這是一次革命。”


    “革命?”


    “。。。”


    後記:


    先把前三章的後記補一下,昨天忘記了,抱歉。


    一,


    關於前天,即(二零二零年九月五日)斷更的說明。


    非常抱歉。


    當初有約在身,不得不請假一天了。


    ——ss白衣長安


    二,


    內人。


    內人,屋內之人。是指對人稱說自己的妻子。書麵語也稱內人、內助。尊稱別人妻稱賢內助。此外,內人也被作為宮女的代稱。


    基本解釋


    1內人,古代泛指妻妾:今及其死也,朋友諸臣未有出涕者,而內人皆行哭失聲。後專用來對人稱自己的妻子:這是內人,她很少參加這樣的晚會。


    2內人,宮中女官;宮女: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令太後使內人問之。


    分開解釋


    內nèi裏麵,與“外“相對:內部。內外。內定。內地。內閣。內行(háng)。內涵。


    稱妻子或妻子家的親戚:內人。內親。內弟。人rén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製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並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人類。


    別人,他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待人熱誠。人的品質、性情、名譽:丟人,文如其人。


    稱謂解釋


    指本家族的人。《荀子·法行》:“曾子曰: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


    古代泛指妻妾。


    《禮記·檀弓下》:“今及其死也,朋友諸臣未有出涕者,而內人皆行哭失聲。“ 鄭玄注:“內人,妻妾。“《孔叢子·記義》:“今死而內人從死者二人焉,若此於長者薄,於婦人厚也。“清 孫枝蔚《燕子樓》詩:“不見魯文伯,內人行哭時。“


    用以稱自己的妻子。


    清趙翼《觀家人醃菜戲成四十韻》:“茹蔬貧宦慣,蓄旨內人工。“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七章:“這是內人。她身體不太好。“


    宮中女官。


    亦指宮女。《周禮·天官·寺人》:“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令。“ 鄭玄注:“內人,女禦也。“《後漢書·和熹鄧皇後紀》:“康以太後久臨朝政,心懷畏懼,托病不朝。太後使內人問之。“清吳偉業《永和宮詞》:“勑使惟追 陽羨茶,內人數減昭陽膳。“


    宮中的女伎。


    《隋書·房陵王勇傳》:“太子左庶子唐令則……諂曲取容,音技自進,躬執樂器,親教內人,讚成驕侈,導引非法。“唐 張祜《青鶯囀》詩:“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唐 崔令欽《教坊記》:“伎女入宜春院,謂之''內人'',亦曰''前頭人'',常在上前頭也。“


    指官僚貴族家的女伎。


    《南史·袁昂傳》:“勉(徐勉)求昂出內人傳杯,昂良久不出,勉苦求之,昂不獲已,命出五六人。“清 錢謙益《丙戌南還贈別故侯家妓人冬哥》詩之一:“繡嶺灰飛,金穀殘,內人紅袖淚闌幹。“


    同義稱謂


    皇帝稱老婆叫梓童;宰相稱老婆叫夫人。文人稱拙荊;雅士叫執帚。商賈稱賤內;士人叫妻子。秀才稱娘子;莊稼漢叫婆姨。有養的人稱太太;人叫老婆。人稱媳婦;子叫老伴。婚時稱女朋友;結婚後叫對妻子。方人稱孩他娘;湘人叫伢他媽。上稱愛人;灣叫內子。過洋墨水的稱達令;生土長的叫那口子。舍不得老婆的人稱心肝;別老婆的人叫寶貝。對老婆親熱時稱親愛的;老婆厭惡時叫那娘們。北人稱為家裏的;河南人稱為屋裏頭的;南人稱老婆叫堂客;四川人稱老婆叫婆娘;池州人稱老婆叫燒鍋的。


    有此可見,歐陽青口中的“內人”,是指阿柔。


    三,


    “苦酒入喉心作痛”。這一句在書中多次出現。


    苦酒入喉心作痛,原意是指清苦的酒喝進去,心中隱隱感到疼痛。比喻心裏有話沒有說出來或者滿腹心事無人可以訴說,非常難受“苦酒入喉心作痛“是來源於一個表情包上一段文字。這個表情包源於“當然是選擇原諒她啊“綠帽係列,大概就是為了表達一下苦澀的心情,比如好基友失戀了!


    此外還有配上中日雙語的“甘甜的心情突然變得苦澀“等等。


    苦酒入喉心作痛下一句:苦酒入喉心作痛,夢裏無她夜未央。


    現在是今天這一章的。


    一,


    “縱橫捭闔,必有製衡之道。。。”


    羽榣忽然喃喃自言自語,花容月貌,不由得黯然失色:


    “這是一次叛亂麽。。。”


    她說的是以阿希為首的一幫所謂“熱血青年”,最近是越發的囂張了。陳縉之的不管不顧,造就了行政體係的癱瘓,帝國,正徘徊在混亂的邊緣。


    “陛下。”


    有一文官模樣的人躬身道:


    “他們說,這是一次革命。”


    “革命?”


    “。。。”


    這一段我有所借鑒,不得不承認,以免誤導讀者。


    如下:


    在法國人民的心目中,巴士底獄一直是封建專製的象征。1789年7月十四日,巴黎上空回蕩著憤怒的聲浪:“到巴士底獄去!”當憤怒的人群如潮水般湧進並占領巴士底獄後,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驚恐不安地問周圍的人:“這是一場叛亂嗎?”一個侍從回答:“不!陛下,是一場革命。”巴士底獄不久被夷為平地,人們在它的廢墟上豎起了一塊牌子,上麵寫道:“這裏埋葬著巴士底獄。”1793年1月二十一日,在一片“國民萬歲”的歡呼聲中,路易十六被押上了斷頭台。


    出自普通高中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一。


    雖然我並不是把羽榣小姐姐比作路易十六,但關於法國大革命,值得了解和深入體會。


    法國大革命(法文révolutionfran?aise,英文:thefrenchrevolution)又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製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曆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衝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民主思想所取代。關於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法國,普遍將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的標誌,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


    1794年7月27日,法國大革命中的市民革命宣告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曆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史背景


    經濟方麵


    18世紀是法國經濟由於通貨膨脹而日益惡化的時代,通貨膨脹使得社會購買力下降,18世紀80年代地主因欠收加租進一步削弱農民的收入。國內最大的地主羅馬天主教會教廷對穀物征收什一稅。什一稅表麵上減輕了國王稅項對民眾的壓力,實際上對每天都餓著肚子的窮人而言是一座大山。


    國內設置的關卡則限製了國內的經濟活動,在間歇性作物欠收時成為運輸障礙。資料顯示,貧戶家庭在麵包上的支出在1788年占家庭收入的一半,1789年則達到80%。商品滯銷,農民湧入城市造成高失業率,都使得社會開始動蕩不安。


    法國由於路易十五時代的過度參戰又未能打贏(特別是七年戰爭)而導致國庫空虛,以及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帶來的財政壓力。當時法國國債總量高達20億法郎。由於戰爭債務帶來的社會負擔,加上君主體製下的軍隊無能,為給退役老兵提供社會服務所拖累。同時貴族階級,尤其是住在凡爾賽的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托瓦內特皇後的奢華生活大大加重平民百姓的經濟負擔。老舊而效率低下的財政係統無法負擔政府債務,而不合理的稅務製度又讓這一切雪上加霜。


    革命發生的原因之一是1788年春法國的旱災。1788年法國還沒有從發生在三年前的幹旱中恢複過來,上次幹旱因飼料不足出現了大規模的屠宰牲畜的情況,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為主要肥料的法國農田肥力不足大量閑置。


    1788年7月13日,周長達40毫米的冰雹連續敲打著農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無。同年冬天,法國處於嚴寒狀態。這致使法國大革命前夕,麵包的價格大幅度上漲(從正常情況下的一個4磅麵包8蘇到1789年底的12蘇),患病人數和死亡率上漲,大規模的饑荒和普遍的營養不良。饑荒甚至蔓延到歐洲的多個地區,而且政府缺乏足夠的運力致使食品無法運往災區。


    啟蒙運動


    17世紀及18世紀歐美地區發生了一場思想及文化運動,認為這個宇宙的秩序是可以透過理性來掌握的。人類曆史從此展開在思潮、知識及訊息上的“啟蒙“,開啟了現代化和現代性的發展曆程。德國哲學家康德以“勇於求知“的啟蒙精神來闡述人類理性的角色。他認為啟蒙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18世紀初期啟蒙運動的主要人物是伏爾泰、孟德斯鳩,學風謹嚴。至該世紀後期,學風為之一變,狄德羅、盧梭、蒲豐以及孔狄亞克、杜爾哥、孔多塞等都是百科全書派的哲學家,致力編輯該世紀偉大成就之一的《百科全書》。


    由啟蒙時代帶來的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會和政治因素也是法國大革命產生的重要原因。這包括對專製王權的憤恨;那些和荷蘭、英國等國的商業城市有聯係的,也因為荷蘭爆發愛國者起義失敗吸引了荷蘭流亡人士,無形中助長了法國革命的政治意識形態;知識分子和商人對貴族特權和統治的憤恨;農民、工人以及資產階級對傳統貴族領主特權的憤恨;對神職特權者的憤恨和對宗教自由的渴望,相對貧困的鄉村低等教士對貴族主教的憤恨,和由此延伸的對天主教的憤恨,受新教徒控製的小兄弟會修士會對其它宗教機構的影響;對自由以及共和製度(尤其是隨著革命的深入發展)的渴望;以及國王解雇財政顧問中被視為人民代表的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以及後來的雅克·內克爾。


    啟蒙運動為打倒法國舊製度的法國大革命等革命提供了自由的革命思想,孟德斯鳩的主張對取代舊的君權神授的王朝體製有重要作用,孟德斯鳩主張,新的共和國政製體製需要有以理性為基礎的憲法。


    階級因素


    在路易十五當政時期(1715年-1774年),由於人民極度不滿國王的統治,不斷遭到各種抨擊。這形成了啟蒙運動,湧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一大批思想開明的人物,天賦人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主權在民等思想應運而生,並且日益深入人心。


    在革命前,法國的居民被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天主教高級教士。(國王不屬於任何階級)第二等級:貴族。第三等級:包括資產者、農民、無產者在內的市民、下層人民,除第一第二等級外其他階層。新舊階級勢力之間的衝突在某種程度上對革命推波助瀾。法國的貴族頭銜是開放的,讓一些有能力及有錢的第三等級人群有機會成為貴族。1700年至1789年間,法國社會增加了約5萬個新貴族。隨著國家財政陷入危機,封爵的價格越來越高。另一方麵,一些沒落的貴族對這些新貴族也十分的不滿。貴族本身也有投資商業、礦業、地產等行業,因此資產階級財富與貴族財富的概念界限在18世紀以後變得模糊,但資產階級和貴族之間的衝突依然日益嚴重。


    直接起因


    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出現許多手工工場,個別企業雇傭數千名工人並擁有先進設備。金融資本雄厚。資產者已成為經濟上最富有的階級,但在政治上仍處於無權地位。農村絕大部分地區保留著舊的地主土地所有製,並實行嚴格的等級製度。


    由天主教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1stestate)和貴族組成的第二等級(2ndestate),是居於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其他公民如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第三等級(3rdestate),處於被統治地位。特權階級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六(louisxvi)。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者則憑借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企圖對第三等級增稅,以解救政府財政危機。第三等級代表則要求製定憲法,限製王權,實行改革。路易十六企圖增稅,並召開了國家級會議(statigenerali)進行投票決定。投票一開始分為兩種,一種為階層投票(perordine),即一個等級一票;另一種為選擇出一些代表進行投票(pertesta)。前者極其不公,共三票,國王基本相當於擁有兩票,所以按第二種方式進行,所以第三等級(terzostato)選舉出代表和第一第二等級進行投票決定。


    原本按人數上第一第二等級占優勢,然而有部分第二等級的貴族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投給了第三等級,所以第三等級以十七票的微弱優勢取勝(第一等級291票,第二等級270票,第三等級578票)。即使事已至此,路易十六卻出爾反爾,強行要求加稅。於是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7月9日改稱製憲議會。當時路易十六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裝起義,即有了之後的攻占巴士底獄。


    革命曆程


    攻占巴士底獄


    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時,代表法國3個等級的三級會議已經有175年沒有召開。1789年5月5日,由於財政問題,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國王希望在會議中討論增稅、限製新聞出版和民事刑法問題,並且下令不許討論其他議題。而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稅,並且宣布增稅非法。1789年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國王無權否決國民議會的決議。於是路易十六關閉了國民議會,宣布它是非法的,其一切決議無效,命令三個等級的代表分別開會。


    1789年7月9日國民議會宣布改稱製憲議會,要求製定憲法,限製王權。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危及了自己的統治,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7月12日,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支持製憲議會。次日,巴黎教堂響起鍾聲,市民與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國王雇傭軍展開戰鬥,在當天夜裏就控製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區。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征專製統治的巴士底獄,釋放七名犯人,取得初步勝利。這一天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


    在法國巴黎市區的東部,有一個巴士底獄廣場。200年以前,舉世聞名的巴士底獄曾經聳立在這裏。巴士底獄是一座非常堅固的要塞。它是根據法國國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紀著名的軍事城堡的樣式建造起來的。當時的目的是防禦英國人的進攻,所以就建在城跟前。後來,由於巴黎市區不斷擴大,巴士底獄要塞成了市區東部的建築,失去了防禦外敵的作用。到18世紀末期,它成了控製巴黎的製高點和關押政治犯的監獄。


    巴士底獄高100英尺,圍牆很厚,有8個塔樓。上麵架著15門大炮,大炮旁邊堆放著幾百桶火藥和無數炮彈。它居高臨下,俯視著整個巴黎,活像一頭伏在地上的巨獸。凡是膽敢反對君主專製製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監禁在這裏(伏爾泰曾經兩度被投入巴士底獄)。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製王朝的象征。


    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巴黎的警鍾長鳴,工人、手工業者、城市貧民紛紛湧上街頭,奪取武器,開始了武裝起義。法國人民早就痛恨國王、教士和貴族。教士是當時法國社會的第一等級,貴族是第二等級。其他各種人都歸入第三等級。第一、第二兩個等級的人數不過20多萬,隻占全國總人口的2-3%。但是,他們有錢有勢,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法王路易十六就是他們的總頭子。他同僧侶貴族狼狽為奸,弄得民不聊生。


    18世紀後期,國王和他的大臣們眼看國庫空虛,就用盡一切辦法搜刮錢財,好繼續吃喝玩樂。為了這些,他還在1789年召集已經停止了175年的“三級會議“來籌款。可是,第三等級的代表識破了國王的詭計,他們趁開會的時機,提出了兩點要求:第一,限製國王的權力,把三級會議變成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第二,改變按等級分配表決權的辦法,要求三個等級共同開會,按出席人數進行表決。國王路易十六聽了這些要求,暴跳如雷,認為第三等級大逆不道。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軍隊調回巴黎,準備逮捕第三等級的代表。消息傳出來以後,巴黎人民群情激憤,怒不可遏。於是,醞釀很久的一場大革命就這樣爆發了。


    1789年7月13日這一天,手執武器的人群攻占了一個又一個的陣地,巴黎市區到處都有起義者的街壘。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奪取了整個巴黎。最後隻剩下巴士底獄還在國王軍隊手裏。


    “到巴士底獄去!“起義隊伍中響起了呼喊聲。起義者不約而同得從四麵八方湧向巴黎的最後一座專製堡壘。


    守衛巴士底獄的士兵從房頂上和窗戶裏向起義者開火,塔樓上的大炮也開始轟擊。


    衝在前麵的起義戰士被暴風雨般的火力壓住,無法接近巴士底獄,大家就從周圍的街壘向巴士底獄還擊。他們沒有大炮,隻有從各處尋來的一些舊炮,甚至幾百年前鑄造的長滿鐵鏽的古炮也加入了戰鬥行列。他們沒有炮手,隻有一些自告奮勇的人出來開炮,一個名叫肖萊的賣酒人居然成了炮手。然而,這些古炮和舊炮在被戰鬥激發起昂揚情緒的起義者手裏,終於發出了轟鳴。一排排炮彈撞擊在監獄牆上,打得煙霧彌漫,磚屑紛飛。可是因為圍牆太厚,還是無法攻破,而起義者已經有了傷亡。


    1個小時過去了,戰鬥沒有什麽進展,圍攻巴士底獄的人卻越來越多。人們十分著急,有的人幹脆拿著兩個火把,勇敢地衝到拱門前,把要塞的衛兵室和軍人食堂點著了火,可是對於要塞和塔樓還是毫無辦法。一個假發製造師想用火把點燃要塞的硝石庫,但沒有成功。有人喊道;“用磷和鬆脂混在一起,燒敵人的大炮!“但是炮位太高,根本夠不著。


    這時候,從陣地後麵又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我們現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於是大家鎮靜下來,都在等待著,張望著。兩個多小時以後,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來了,有經驗的炮手也找到了。不一會兒,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獄。一部分守軍終於舉起白旗投降了。吊橋徐徐放下,起義群眾冒著另一部分拒降的守軍射來的彈雨,衝了進去,解放了被關押的七名囚犯。


    攻占巴士底獄成了全國革命的信號。各個城市紛紛仿效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在農村,到處都有農民攻打領主莊園,燒毀地契。不久,由人民組織起來的製憲會議掌握了大權。這一年,製憲會議頒布了“廢除一切舊義務“的“八月法令“,緊接著又通過了著名的《人權宣言》,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了“人身自由,權利平等“的原則。


    君主立憲派


    代表在起義中奪取巴黎市府政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國王不得不表示屈服,承認了製憲議會的合法地位。此時製憲議會實際上成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在議會中君主立憲派起主要作用。製憲議會通過法令,宣布廢除君主專製製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規定以贖買方式廢除貢賦。


    1789年8月26日通過《人權宣言》,宣布“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10月份國王再次籌劃利用雇傭軍推翻製憲議會失敗後,王室被迫從凡爾賽宮遷到巴黎,製憲議會也隨之遷來。巴黎出現一批革命團體,其中雅各賓俱樂部、科德利埃俱樂部在革命中發揮巨大作用。


    1790年6月,製憲議會廢除了親王、世襲貴族、封爵頭銜,並且重新劃分政區。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建立陪審製度。製憲議會還沒收教會財產,宣布法國教會脫離羅馬教皇統治而歸國家管理,實現政教分離。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失敗,部分激進領袖和民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派中分裂出去,另組斐揚俱樂部。


    9月製憲議會製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權由全民產生“、三權分立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國王、立法權屬於立法會議,司法權屬各級法院。


    1791年9月30日製憲議會解散。


    1791年10月1日立法議會召開。法國成為君主立憲製國家。


    法國大革命引起周邊國家不安,普魯士、奧地利成立聯軍攻打法國。由於路易十六的王後、奧地利皇帝的妹妹瑪麗·安東尼特泄露軍事機密給聯軍,使法國軍隊被打敗,聯軍攻入法國。


    1792年7月11日立法議會宣布祖國處於危急中。以無套褲漢(平民)為主體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運動的高潮。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馬拉、丹敦領導反君主製運動,於8月10日攻占國王住宅杜伊勒裏宮,拘禁了國王、王後,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憲派的統治。


    吉倫特派統治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後,吉倫特派取得政權。9月20日法國軍隊在瓦爾密戰役中打敗外國幹涉軍。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於9月21日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布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貴族。


    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


    吉倫特派當政以後,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雅各賓派和巴黎無套褲漢。從1792年秋季起,人們不滿他們的溫和政策,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製物價。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麵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而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


    與此同時,法國軍隊在1792年10月後已經打到了國外。歐洲各國非常害怕,在1793年2月,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荷蘭、薩丁尼亞、漢諾威、英國成立了反法同盟,對法國進行武裝幹涉。然而吉倫特派無力抵抗外國軍隊,巴黎人民於5月31日-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專政。


    雅各賓派專政


    雅各賓派專政後,平定了被推翻的吉倫特派在許多地區煽起的武裝叛亂。


    360百科


    目錄


    曆史背景


    經濟方麵


    啟蒙運動


    階級因素


    直接起因


    革命曆程


    攻占巴士底獄


    君主立憲派


    吉倫特派統治


    雅各賓派專政


    熱月黨人統治


    革命結局


    革命派別


    吉倫特派


    雅各賓派


    熱月黨人


    拿破侖派


    革命意義


    革命影響


    對國內


    對世界


    對影視


    組織原因


    托克維爾


    革命之後


    特點


    廣泛徹底


    成果卓著


    影響深遠


    規模最大


    革命年表


    ?


    法國大革命


    1789年法國爆發的曆史事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展開


    法國大革命(法文révolutionfran?aise,英文:thefrenchrevolution)又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製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曆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衝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民主思想所取代。關於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法國,普遍將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的標誌,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


    1794年7月27日,法國大革命中的市民革命宣告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曆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中文名稱


    法國大革命


    外文名稱


    發生時間


    1789年5月5日-1799年11月9日


    發生地點


    法國


    爆發標誌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法國大革命國民議會


    法國大革命人物


    法蘭西大革命


    法蘭西革命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近代歐洲爆發的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時期


    法國大革命史


    法國大革命意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曆史背景


    經濟方麵


    18世紀是法國經濟由於通貨膨脹而日益惡化的時代,通貨膨脹使得社會購買力下降,18世紀80年代地主因欠收加租進一步削弱農民的收入。國內最大的地主羅馬天主教會教廷對穀物征收什一稅。什一稅表麵上減輕了國王稅項對民眾的壓力,實際上對每天都餓著肚子的窮人而言是一座大山。


    國內設置的關卡則限製了國內的經濟活動,在間歇性作物欠收時成為運輸障礙。資料顯示,貧戶家庭在麵包上的支出在1788年占家庭收入的一半,1789年則達到80%。商品滯銷,農民湧入城市造成高失業率,都使得社會開始動蕩不安。


    法國由於路易十五時代的過度參戰又未能打贏(特別是七年戰爭)而導致國庫空虛,以及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帶來的財政壓力。當時法國國債總量高達20億法郎。由於戰爭債務帶來的社會負擔,加上君主體製下的軍隊無能,為給退役老兵提供社會服務所拖累。同時貴族階級,尤其是住在凡爾賽的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托瓦內特皇後的奢華生活大大加重平民百姓的經濟負擔。老舊而效率低下的財政係統無法負擔政府債務,而不合理的稅務製度又讓這一切雪上加霜。


    革命發生的原因之一是1788年春法國的旱災。1788年法國還沒有從發生在三年前的幹旱中恢複過來,上次幹旱因飼料不足出現了大規模的屠宰牲畜的情況,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為主要肥料的法國農田肥力不足大量閑置。


    1788年7月13日,周長達40毫米的冰雹連續敲打著農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無。同年冬天,法國處於嚴寒狀態。這致使法國大革命前夕,麵包的價格大幅度上漲(從正常情況下的一個4磅麵包8蘇到1789年底的12蘇),患病人數和死亡率上漲,大規模的饑荒和普遍的營養不良。饑荒甚至蔓延到歐洲的多個地區,而且政府缺乏足夠的運力致使食品無法運往災區。


    啟蒙運動


    17世紀及18世紀歐美地區發生了一場思想及文化運動,認為這個宇宙的秩序是可以透過理性來掌握的。人類曆史從此展開在思潮、知識及訊息上的“啟蒙“,開啟了現代化和現代性的發展曆程。德國哲學家康德以“勇於求知“的啟蒙精神來闡述人類理性的角色。他認為啟蒙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18世紀初期啟蒙運動的主要人物是伏爾泰、孟德斯鳩,學風謹嚴。至該世紀後期,學風為之一變,狄德羅、盧梭、蒲豐以及孔狄亞克、杜爾哥、孔多塞等都是百科全書派的哲學家,致力編輯該世紀偉大成就之一的《百科全書》。


    由啟蒙時代帶來的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會和政治因素也是法國大革命產生的重要原因。這包括對專製王權的憤恨;那些和荷蘭、英國等國的商業城市有聯係的,也因為荷蘭爆發愛國者起義失敗吸引了荷蘭流亡人士,無形中助長了法國革命的政治意識形態;知識分子和商人對貴族特權和統治的憤恨;農民、工人以及資產階級對傳統貴族領主特權的憤恨;對神職特權者的憤恨和對宗教自由的渴望,相對貧困的鄉村低等教士對貴族主教的憤恨,和由此延伸的對天主教的憤恨,受新教徒控製的小兄弟會修士會對其它宗教機構的影響;對自由以及共和製度(尤其是隨著革命的深入發展)的渴望;以及國王解雇財政顧問中被視為人民代表的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以及後來的雅克·內克爾。


    啟蒙運動為打倒法國舊製度的法國大革命等革命提供了自由的革命思想,孟德斯鳩的主張對取代舊的君權神授的王朝體製有重要作用,孟德斯鳩主張,新的共和國政製體製需要有以理性為基礎的憲法。


    階級因素


    在路易十五當政時期(1715年-1774年),由於人民極度不滿國王的統治,不斷遭到各種抨擊。這形成了啟蒙運動,湧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一大批思想開明的人物,天賦人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主權在民等思想應運而生,並且日益深入人心。


    在革命前,法國的居民被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天主教高級教士。(國王不屬於任何階級)第二等級:貴族。第三等級:包括資產者、農民、無產者在內的市民、下層人民,除第一第二等級外其他階層。新舊階級勢力之間的衝突在某種程度上對革命推波助瀾。法國的貴族頭銜是開放的,讓一些有能力及有錢的第三等級人群有機會成為貴族。1700年至1789年間,法國社會增加了約5萬個新貴族。隨著國家財政陷入危機,封爵的價格越來越高。另一方麵,一些沒落的貴族對這些新貴族也十分的不滿。貴族本身也有投資商業、礦業、地產等行業,因此資產階級財富與貴族財富的概念界限在18世紀以後變得模糊,但資產階級和貴族之間的衝突依然日益嚴重。


    直接起因


    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出現許多手工工場,個別企業雇傭數千名工人並擁有先進設備。金融資本雄厚。資產者已成為經濟上最富有的階級,但在政治上仍處於無權地位。農村絕大部分地區保留著舊的地主土地所有製,並實行嚴格的等級製度。


    由天主教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1stestate)和貴族組成的第二等級(2ndestate),是居於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其他公民如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第三等級(3rdestate),處於被統治地位。特權階級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六(louisxvi)。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者則憑借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企圖對第三等級增稅,以解救政府財政危機。第三等級代表則要求製定憲法,限製王權,實行改革。路易十六企圖增稅,並召開了國家級會議(statigenerali)進行投票決定。投票一開始分為兩種,一種為階層投票(perordine),即一個等級一票;另一種為選擇出一些代表進行投票(pertesta)。前者極其不公,共三票,國王基本相當於擁有兩票,所以按第二種方式進行,所以第三等級(terzostato)選舉出代表和第一第二等級進行投票決定。


    原本按人數上第一第二等級占優勢,然而有部分第二等級的貴族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投給了第三等級,所以第三等級以十七票的微弱優勢取勝(第一等級291票,第二等級270票,第三等級578票)。即使事已至此,路易十六卻出爾反爾,強行要求加稅。於是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7月9日改稱製憲議會。當時路易十六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裝起義,即有了之後的攻占巴士底獄。


    革命曆程


    攻占巴士底獄


    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時,代表法國3個等級的三級會議已經有175年沒有召開。1789年5月5日,由於財政問題,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國王希望在會議中討論增稅、限製新聞出版和民事刑法問題,並且下令不許討論其他議題。而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稅,並且宣布增稅非法。1789年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國王無權否決國民議會的決議。於是路易十六關閉了國民議會,宣布它是非法的,其一切決議無效,命令三個等級的代表分別開會。


    1789年7月9日國民議會宣布改稱製憲議會,要求製定憲法,限製王權。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危及了自己的統治,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7月12日,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支持製憲議會。次日,巴黎教堂響起鍾聲,市民與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國王雇傭軍展開戰鬥,在當天夜裏就控製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區。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征專製統治的巴士底獄,釋放七名犯人,取得初步勝利。這一天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


    在法國巴黎市區的東部,有一個巴士底獄廣場。200年以前,舉世聞名的巴士底獄曾經聳立在這裏。巴士底獄是一座非常堅固的要塞。它是根據法國國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紀著名的軍事城堡的樣式建造起來的。當時的目的是防禦英國人的進攻,所以就建在城跟前。後來,由於巴黎市區不斷擴大,巴士底獄要塞成了市區東部的建築,失去了防禦外敵的作用。到18世紀末期,它成了控製巴黎的製高點和關押政治犯的監獄。


    巴士底獄高100英尺,圍牆很厚,有8個塔樓。上麵架著15門大炮,大炮旁邊堆放著幾百桶火藥和無數炮彈。它居高臨下,俯視著整個巴黎,活像一頭伏在地上的巨獸。凡是膽敢反對君主專製製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監禁在這裏(伏爾泰曾經兩度被投入巴士底獄)。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製王朝的象征。


    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巴黎的警鍾長鳴,工人、手工業者、城市貧民紛紛湧上街頭,奪取武器,開始了武裝起義。法國人民早就痛恨國王、教士和貴族。教士是當時法國社會的第一等級,貴族是第二等級。其他各種人都歸入第三等級。第一、第二兩個等級的人數不過20多萬,隻占全國總人口的2-3%。但是,他們有錢有勢,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法王路易十六就是他們的總頭子。他同僧侶貴族狼狽為奸,弄得民不聊生。


    18世紀後期,國王和他的大臣們眼看國庫空虛,就用盡一切辦法搜刮錢財,好繼續吃喝玩樂。為了這些,他還在1789年召集已經停止了175年的“三級會議“來籌款。可是,第三等級的代表識破了國王的詭計,他們趁開會的時機,提出了兩點要求:第一,限製國王的權力,把三級會議變成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第二,改變按等級分配表決權的辦法,要求三個等級共同開會,按出席人數進行表決。國王路易十六聽了這些要求,暴跳如雷,認為第三等級大逆不道。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軍隊調回巴黎,準備逮捕第三等級的代表。消息傳出來以後,巴黎人民群情激憤,怒不可遏。於是,醞釀很久的一場大革命就這樣爆發了。


    1789年7月13日這一天,手執武器的人群攻占了一個又一個的陣地,巴黎市區到處都有起義者的街壘。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奪取了整個巴黎。最後隻剩下巴士底獄還在國王軍隊手裏。


    “到巴士底獄去!“起義隊伍中響起了呼喊聲。起義者不約而同得從四麵八方湧向巴黎的最後一座專製堡壘。


    守衛巴士底獄的士兵從房頂上和窗戶裏向起義者開火,塔樓上的大炮也開始轟擊。


    衝在前麵的起義戰士被暴風雨般的火力壓住,無法接近巴士底獄,大家就從周圍的街壘向巴士底獄還擊。他們沒有大炮,隻有從各處尋來的一些舊炮,甚至幾百年前鑄造的長滿鐵鏽的古炮也加入了戰鬥行列。他們沒有炮手,隻有一些自告奮勇的人出來開炮,一個名叫肖萊的賣酒人居然成了炮手。然而,這些古炮和舊炮在被戰鬥激發起昂揚情緒的起義者手裏,終於發出了轟鳴。一排排炮彈撞擊在監獄牆上,打得煙霧彌漫,磚屑紛飛。可是因為圍牆太厚,還是無法攻破,而起義者已經有了傷亡。


    1個小時過去了,戰鬥沒有什麽進展,圍攻巴士底獄的人卻越來越多。人們十分著急,有的人幹脆拿著兩個火把,勇敢地衝到拱門前,把要塞的衛兵室和軍人食堂點著了火,可是對於要塞和塔樓還是毫無辦法。一個假發製造師想用火把點燃要塞的硝石庫,但沒有成功。有人喊道;“用磷和鬆脂混在一起,燒敵人的大炮!“但是炮位太高,根本夠不著。


    這時候,從陣地後麵又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我們現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於是大家鎮靜下來,都在等待著,張望著。兩個多小時以後,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來了,有經驗的炮手也找到了。不一會兒,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獄。一部分守軍終於舉起白旗投降了。吊橋徐徐放下,起義群眾冒著另一部分拒降的守軍射來的彈雨,衝了進去,解放了被關押的七名囚犯。


    攻占巴士底獄成了全國革命的信號。各個城市紛紛仿效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在農村,到處都有農民攻打領主莊園,燒毀地契。不久,由人民組織起來的製憲會議掌握了大權。這一年,製憲會議頒布了“廢除一切舊義務“的“八月法令“,緊接著又通過了著名的《人權宣言》,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了“人身自由,權利平等“的原則。


    君主立憲派


    代表在起義中奪取巴黎市府政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國王不得不表示屈服,承認了製憲議會的合法地位。此時製憲議會實際上成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在議會中君主立憲派起主要作用。製憲議會通過法令,宣布廢除君主專製製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規定以贖買方式廢除貢賦。


    1789年8月26日通過《人權宣言》,宣布“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10月份國王再次籌劃利用雇傭軍推翻製憲議會失敗後,王室被迫從凡爾賽宮遷到巴黎,製憲議會也隨之遷來。巴黎出現一批革命團體,其中雅各賓俱樂部、科德利埃俱樂部在革命中發揮巨大作用。


    ?


    1790年6月,製憲議會廢除了親王、世襲貴族、封爵頭銜,並且重新劃分政區。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建立陪審製度。製憲議會還沒收教會財產,宣布法國教會脫離羅馬教皇統治而歸國家管理,實現政教分離。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失敗,部分激進領袖和民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派中分裂出去,另組斐揚俱樂部。


    9月製憲議會製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權由全民產生“、三權分立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國王、立法權屬於立法會議,司法權屬各級法院。


    1791年9月30日製憲議會解散。


    1791年10月1日立法議會召開。法國成為君主立憲製國家。


    法國大革命引起周邊國家不安,普魯士、奧地利成立聯軍攻打法國。由於路易十六的王後、奧地利皇帝的妹妹瑪麗·安東尼特泄露軍事機密給聯軍,使法國軍隊被打敗,聯軍攻入法國。


    1792年7月11日立法議會宣布祖國處於危急中。以無套褲漢(平民)為主體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運動的高潮。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馬拉、丹敦領導反君主製運動,於8月10日攻占國王住宅杜伊勒裏宮,拘禁了國王、王後,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憲派的統治。


    吉倫特派統治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後,吉倫特派取得政權。9月20日法國軍隊在瓦爾密戰役中打敗外國幹涉軍。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於9月21日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布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貴族。


    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


    吉倫特派當政以後,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雅各賓派和巴黎無套褲漢。從1792年秋季起,人們不滿他們的溫和政策,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製物價。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麵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而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


    ?處死路易十六


    與此同時,法國軍隊在1792年10月後已經打到了國外。歐洲各國非常害怕,在1793年2月,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荷蘭、薩丁尼亞、漢諾威、英國成立了反法同盟,對法國進行武裝幹涉。然而吉倫特派無力抵抗外國軍隊,巴黎人民於5月31日-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專政。


    雅各賓派專政


    雅各賓派專政後,平定了被推翻的吉倫特派在許多地區煽起的武裝叛亂。


    ?


    1793年6月3日~7月17日頒布3個土地法令,使大批農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1793年憲法,這是法國第一部共和製的民主憲法,但是由於戰爭未能實施。7月,改組並加強作為臨時政府機關的救國委員會,並把投機商人處決。10月底,他們把吉倫特派及其支持者斬首,包括布裏索、羅蘭夫人、科黛,美國革命家托馬斯·潘恩也被捕入獄。


    1793年底-1794年初將外國幹涉軍全部被趕出國土,國內的叛亂也基本平息。


    1794年3-4月雅各賓內部開始了激烈的鬥爭。使雅各賓派趨於孤立,人民也開始反對恐怖政策。


    7月,國民公會中反羅伯斯庇爾獨裁的力量組成熱月黨,於1794年7月27日(法國新曆共和二年熱月9日)發動熱月政變推翻羅伯斯比爾並將他斬首。


    熱月黨人統治


    1795年10月鎮壓保王黨戰役後,根據新憲法,熱月黨人於10月26日解散國民公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督政府。恐怖時期結束,但政局仍然不穩。


    1796年~1797年,督政府派拿破侖·波拿巴遠征意大利取得重大勝利,軍人勢力開始抬頭。


    1797年立法機構選舉時,許多王黨分子當選。督政府為打擊王黨勢力,宣布選舉無效。


    1798年立法機構選舉時雅各賓派的殘餘勢力大批當選,督政府再次宣布選舉無效。這種政策曆史上稱為“秋千政策“。


    1799年英國又組成第二次反法聯盟,以西哀士為首的右翼勢力要求借助軍人力量控製局麵。11月9日(共和八年霧月18日)拿破侖·波拿巴發動霧月政變,結束了督政府的統治,建立起臨時執政府,自任執政。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


    革命結局


    1.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失利後,路易十八在外國軍隊保護下複辟了波旁王朝,恢複了國王的部分權利,保留了革命成果,並且建立君主立憲製。之後由於查理十世大肆血洗革命者,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經過3天戰鬥,攻下王宮,國王查理十世逃往英國,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徹底結束。


    ——ss白衣長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三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ss白衣長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ss白衣長安並收藏亂世三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