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青羽開口之前,趙德芳便已經知曉藍布衣盲人是誰,也明白藍布衣盲人早也明白自己皇家王爺的身份,因為千紙鶴的“鶴”字不僅僅寓意吉祥長壽,也不單單代表向往自由,更在於說明它“一鳥之下,萬鳥之上”的地位,趙德芳的性格原本也是如同“閑雲野鶴”般無拘無束。


    趙德芳凝視著手中的千紙鶴,在夜風的吹拂下,千紙鶴的翅膀隨風起舞,仿佛時刻準備振翅高飛。趙德芳原本微蹙的眉頭漸漸鬆開,眼裏抱有閃閃亮光,瞬間揚起一抹明媚的微笑,讓人感懷。


    在北宋一代,真正算得上名將的寥寥無幾。究其原因,就是宋朝建立之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分割禁軍統帥權力,再行“更戍法”,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而一旦發生戰事,將帥隻能按照朝廷陣圖、訓令行事。在這樣僵硬的兵製管理體製下,成就名將的難度真是超乎想象。


    然而,就是在這種情形下,狄青還是因為累累軍功不斷擢升,最終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北宋王朝最高軍事指揮官,高居首相。


    狄青出身貧門,自少入伍,麵有刺字,善於騎射,在對敵作戰的時候,披頭散發,戴銅麵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戰功,人稱“麵涅將軍”。一生經曆二十五戰,憑借戰功,狄青累遷延州指揮使。不幸的是,這位名將卻抑鬱而終,英年早逝。這讓趙德芳更加堅定地放棄了早已厭倦的皇權之爭,逃離名利場的欲望誘惑,遠走邊塞。


    但是,遠在邊塞的趙德芳雖然放下名利,過著貌似閑雲野鶴般的日子,卻一絲也沒有忘卻自己是北宋王朝岐王的身份,以及肩膀上擔負著守護盛世、統一河山的使命。自始至終,他在乎的不是皇權的功名富貴,而是在乎皇權的經世濟民。


    在趙德芳的眼裏,皇權不是私權,並非等同於縱情聲色肆意妄為,而是要肩扛治國安邦的重擔,實現聖君賢相,國泰民安。但是,北宋王朝並沒有給予他太多的機會。藍布衣盲人,的確是探子不良人,但並非是“麵涅將軍”狄青的手下。這一點,趙德芳從一開始就是隻曉得,不過他順著青羽的話,把布下棋局的操盤手名號推給了已經不再人世的狄青將軍,目的是讓躲藏在黑暗中窺視大宋江山的各路狼蟲虎豹生疑揣測,相互內鬥。


    因為當初狄青將軍精心挑選的死使,並不是僅數人被害,而是全軍覆沒,而死使的總數並不是傳聞中的十二名,而是隻有七名。“麵涅將軍”狄青在臨終之際,最後見的人就是趙德芳,他告知八賢王在朝堂高官和軍中兵部之中有亂臣賊子,精準掌握了北宋的兵力分布與動員狀況,導致在涿州戰役中被敵軍突襲而措手不及,接連敗仗,死使也被逐一連根拔起。


    為了惑亂敵人的心神,狄青故意對外泄露自己手下的死使人數是十二人,除了被除名的七人外,還有棋子散布於邊塞或其他重要城邑,讓遼國有所忌憚和戒備,不敢輕舉妄動。


    在此,趙德芳料想吾等人的行蹤必然也在敵人的監視範圍之內,說不定就在歸雲閣酒樓就有耳目正關注自己的一舉一動。所以,他顧左右而言他,通過言語引誘,讓潛伏的暗流將注意力轉移到藍布衣盲人的身上,從而達到引蛇出洞的目的。


    需要確定的是,藍布衣盲人並非是盲人,而是麵涅將軍狄青手下的一員大將柳宗澤,官至諸司使。此人驍勇善戰,堅決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朝野傳言,在公元986年的幽州戰敗中,柳宗澤在護主撤離的過程中,於高粱河不幸中箭被亂軍刺死,鐵蹄踏破,屍骨未存。


    實踐上,柳宗澤在戰役中箭受傷後,跌下馬背的他,憑借過硬體力,在拚盡全力斬殺迎麵追上的幾個遼國將領和士兵後,拖著遍體鱗傷的身體,躲進了陡峭的湖堤布滿荊棘的灌木叢中。由於雜樹叢生,荊棘遮目,密密麻麻,什麽也看不見,避開了遼兵的搜索,畢竟沒有誰願意在荊棘遍地的地方穿行,體會肌膚被割破的痛楚聲響。


    幽州結束後,徹底改變了宋遼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宋朝開始由攻勢轉為守勢,使宋朝“積貧積弱”徹底暴露出來。


    與改變戰局同時,柳宗澤事後被趕來支援的八賢王趙德芳救起,因為覺察到軍部有人出賣了行軍的情報導致戰敗,柳宗澤沒有返回營部而是潛伏了下來,選擇隱姓埋名,探查究竟。當然,朝廷廟堂上下皆以為柳宗澤慘死於兵荒馬亂之中,為其家小給予了撫恤。


    這一晃就是十八年。柳宗澤切斷了與家人的聯係,遊走於市井或邊塞,成為了趙德芳的耳目。趙德芳身在江湖,心係朝綱,運籌帷幄。他誓要如同剝洋蔥一般,將潛伏於北宋王朝的各種暗流進行抽絲剝繭,讓真相層層脫落出來。


    此次,柳宗澤經過多方周旋打探,確鑿了西夏與契丹已經建立聯盟,對宋形成合圍之勢,讓趙德芳心中明確了一絲方向。一方麵故弄玄虛,傳遞信息;一方麵掩人耳目,聲東擊西。


    一場博弈,排兵布陣,調兵遣將,正式開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背叛江湖之北宋鏖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覓雪醉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覓雪醉冬並收藏背叛江湖之北宋鏖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