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護送小女孩回到家,在與柳氏的交談細聊中,男子方才得知碰見的母女倆竟然是諸司使柳宗澤將軍的遺孀。在驚訝之餘,也激發了對朝野對忠義烈士陣亡後家屬照顧不周的幾絲憤恨之情。


    北宋重文輕武,實行“兵將分離”製度,武將直接被排除到最高權力中心以外,雖然軍隊超過百萬,但是更戍法嚴重影響了指揮和協調能力,大大削弱了戰鬥力。這是北宋軍事力量薄弱的一個重要原因,讓多少武將寒了心。遙想當年麵涅將軍狄青位居樞密使高位,與宰相同級別,級從一品,可是每次迎麵碰上士大夫的車馬,還得主動“引車避之”,這是趙家大宋王朝怎樣的悲哀,也讓戴帷帽的男子,以及天下眾多懷有家國情懷的仁人義士痛心不已,一聲歎息。


    男子對柳氏母女多加關心,在生活上給予幫扶救濟,定期會讓人捎帶日常所需東西給柳氏母女,偶爾也會來探望,詢問日常情況和困難,對孤兒寡母的兩個人甚是照顧。但是,卻一直不願意以真麵目示人,戴著類似鬥笠的帷帽往來。柳氏料想男子一定非同尋常人,或許是丈夫身前的同僚,或者是什麽特殊的經曆或要難言之隱遮麵避人。她從來多問什麽,看著出女兒很期盼他的每一次到來,每天估算著日子在村口等著,凝望著日出和日落,眼神中充滿期待和激動。


    成人世界的等待或許是一種心靈深處的煎熬,容易躁動不安,容易患得患失,顯著幾分矯揉造作,一旦情緒失衡就是過猶不及。相對比而言,孩子的心田永遠明淨,等待則是一種純粹的心靈依賴,清澈透明的眼睛永遠充滿了希望,塵世的喧囂與浮躁與自我無關,僅是有了對別人的的牽掛,平淡無奇的歲月就更多了生命的豐盈。


    家中沒有頂梁柱,因為放心不下女兒未來的生活,柳氏一直鬱鬱寡歡,至到戴帷帽的男子的出現,她看到了一絲希望,甚至感到了從前丈夫能夠帶給她們母女的安全感和慰藉感。


    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一年。柳氏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咳出血來。她的心猛然一驚,卻又異常地平靜,該來的終歸還是來了,她知道自己的結局是什麽,既然掙脫不了命運就坦然接受,想著還可以早一點與黃泉之路的丈夫在奈何橋相會,但是始終放心不下女兒未來的生活,她急於在臨終之際想找到一根稻草,分擔自己的顧慮,寬慰自己的憂傷。


    柳氏是不幸的,至死都不知曉自己心心念念的丈夫並沒有真的離世,命赴黃泉也終與不能與夫君團聚;柳氏也是幸運的,她在人生最後的日子,遇見了可以放心將女兒托付的人,這個人如同父親般體貼,如同兄長般關懷,有著塵世間如同孩子般純粹的心,以及無與倫比的盛世容顏。


    一個夏日裏月明星稀的夜晚,月皓當空,幾點疏星隱耀朦朧大地,月色迷霧。柳氏終於拖著疲憊的身體離開了心愛的女兒和故土。


    對於時年九歲的柳雨晴來說,這個夜長,思念更長,情思綿綿,像吐不盡的蠶絲。


    值得欣慰的是,還不待柳氏開口哀求,戴帷帽的男子便主動提出會照顧小女孩日後的飲食起居,不辜負將軍的忠誠和夫人的信任。


    事後,再妥善安葬了柳氏後,男子便攜柳雨晴離開潁州,前往商都鄭州。鄭州距離北宋帝都汴州不到四十裏的路程,處於開封的“輔郡”地位,往來交通便捷。他將小女孩安置在鞏義一處民宅,交代了一個老媽子照顧日常生活,並聘請了私塾先生授課,自己依舊是定期過來探訪。


    柳雨晴的性格,獨立自主性較強,剛中帶柔,不矯揉造作。父母的相續離世和家庭的變故,讓她逐漸變得沉默,不善言語,不苟言笑,性格卻更加沉穩。


    相對比深閨讀書而言,柳雨晴更加喜歡練劍,或許是因為受過苦,她倍加希望日後自己能有能力保護家人及想要保護的人。同時,她也繼承父親秉性剛直,嫉惡如仇的性格,看不慣人世間的不平事。


    戴帷帽的男子深信與這個小女孩很有緣分,看出了心中強大意誌,也欣賞小女孩的勤奮和聰慧,更加憐惜小女孩的出生,是忠臣將後的遺孀,所以,他放下心中所有顧慮,答應收這一個唯一的關門弟子,將畢生所學的劍術和領悟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了柳雨晴,


    或許柳雨晴正逢練武的大好年齡,身體的柔韌性高,接納劍術精髓快;或者柳雨晴天生就適合拿劍,劍術輕快敏捷,瀟灑飄逸,以柔克剛,技法中的點、崩、截、絞,充分體現出一種柔性的美,“百日練刀,千日練槍,萬日練劍”,劍法原最難精準掌握,在她身上卻運用自如。


    行俠者佩劍而行,文雅高尚者佩劍,將軍統帥佩劍,劍乃是武術文化的精髓,是衡量功夫境界高深的尺碼。劍為兵器中之神,有君子之風。


    男子崇劍,腰間係龍淵劍世無雙,出神入化,卻不曾輕易出劍,因劍術高超,劍鋒出鞘,必然帶來血光之災。柳雨晴拜於名下,自然等同於終南捷徑,登堂入室。


    時光流逝,歲月不居。轉眼到了第三個年頭,柳雨晴時年十二歲,到了金釵之年,小女初長成,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


    山峰之巔,漫花燦爛,沐浴清晨的陽光,柳雨晴仗劍起舞,時而剛柔張弛,時而輕重伸縮,淺綠色的倩影如同飛燕般輕盈,玉手持劍,春筍纖長,手腕輕旋,劍氣如同電光火石飛馳,迸發出銀光,清澈明亮,在峰巒疊嶂的山色蔥翠,融合一體,近處將風吹落的花瓣席卷起來,空中彌漫著清香,遠處讓杳杳竹林發出空弦之聲,風動如海,光影婆娑,


    冷不防,一道寒光從耳邊拂過。同樣是戴著白色帷帽,同樣是健步如飛,男子雙眼迸發出劍意,閃身來到了柳雨晴的身邊。一股強勁的內力在召喚柳雨晴手中的劍氣,並慢慢吞噬之前銀光。


    柳雨晴目光如電,穿破虛空,俯身仰麵迎戰,連環十六劍過去,幹淨利落,對麵的巨石上被劃出一道道深三寸有餘的累累劍痕。不服輸的鬥氣讓她衝破任督二脈,眼見劍氣逼近就要灼傷自己,她持劍一橫,步伐沉穩,身體旋轉,竟使出一道“鳳鳴岐山“的絕技,乃自保招數,瞬間一道紫色的圓環似護鍾將自己罩住,然後淩空一個躍步,順利從劍氣咄咄逼人的險境中脫身。


    男子抬頭凝視,隻見柳雨晴的臉龐,秀色掩冷豔,春花羞玉顏。


    他隨即收劍,對柳雨晴緩緩道:“看來,我低估了你,你的劍法進步之快,比我預計的時間快了兩年。”麵紗下麵映透著一張顏如冠玉的麵孔。


    聽聞後,柳雨晴的嘴角也微微一笑,眸含春水,清波流盼,俯身對男子敬道:“多虧了叔叔的悉心教導,才能有所建樹。”


    男子莞爾一笑,坦言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有練劍的天賦,這與他人無關。日後我能傳授給你的就隻有心法,你要練就最上乘的劍術,就必須賦予手中之劍靈氣,做到人劍合一,珠聯璧合。”


    “怎樣才能賦予手中之劍靈氣呢?”柳雨晴追問道。


    “劍的靈氣不是依靠別人給的,而是劍的主人長期養護它,漸漸磨合出來的。如同與人交往一樣,把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變成手足難分的知己。”男子沉吟了半晌,開口道。


    隻見他在說話之餘,伸手在掌中的龍淵劍身上一彈,清脆之聲連綿不絕,隱隱不散。


    柳雨晴忍不住讚道:“真乃好劍也,作為天下至尊利器,神劍一出,誰與爭鋒!”


    男子歎息道:“你還太年輕,不懂劍的憂傷。絕世名劍也好,普通刀劍也罷,最好的歸宿就是封劍歸鞘,不諳世事。”


    龍泉劍,又名龍淵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國古代名劍,誠信高潔之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


    柳雨晴不語,凝視寶劍,劍雖歸鞘,劍意猶存。


    相傳歐冶子和幹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鬥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名曰“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故名此劍曰“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背叛江湖之北宋鏖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覓雪醉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覓雪醉冬並收藏背叛江湖之北宋鏖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