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偉大的故事僅憑事件的動態設計來確證其思想;而不能通過人們選擇與動作所導致的真實結果來表達人生觀,是一種創作失敗,無論用上多少精妙言語都無法彌補。
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可以探討一下最多產的類型:犯罪。在幾乎所有偵探小說中,所共同表達的思想觀點究竟是什麽?“犯罪無益”。我們如何才能逐漸明白這一點?希望不會是通過一個人物對另一人物凝重說道:“瞧!我怎麽跟你說來著?犯罪絕沒有好下場。沒有!你別以為那些人看起來可以逍遙法外,但是正義的車輪滾滾向前,是不可阻擋的……”我們隻想看到思想觀點在我們眼前被表演出來:有人犯罪;罪犯暫時逍遙法外;最後他終於落網,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在懲罰罪犯的動作中——或終身監禁或當街擊斃——一個具有情感負荷的思想便會穿透觀眾的心靈。如果我們能將這種犯罪故事的思想觀點訴諸言語,就不會像是“犯罪無益”這般溫文爾雅,而將會是“那個混蛋被逮著了”那樣,一種群情激奮式的社會複仇和正義勝利。
審美情感的類型和特質都是相關的。精神分析驚悚片刻意追求十分強烈的效果;而其他形式,如幻滅情節或愛情故事,則需要諸如悲傷或同情之類更加柔和的情感。但,無論其類型如何,原理是普遍適用的:故事的意義,無論悲喜,都必須通過具有情感表現力的故事高潮來進行戲劇化的表達,不能借用解釋性對白的幫助。
◎主控思想
主題在作家的語匯裏,已變成一個頗為含糊的字眼。例如,“貧窮”、“戰爭”和“愛情”並不是主題,它們隻是與背景或類型相關的東西。真正的主題並不是一個詞,而是一個句子——一個能夠表達故事不可磨滅意義的明白而連貫的句子。我更喜歡主控思想這個提法,因為它不但像主題一樣,指出了故事的根本或中心思想,同時還隱含了其功能:主控思想確立了作者的關鍵性選擇。它是又一條創作戒律,為你的審美選擇提供向導,助你確定:在你的故事中,什麽適宜,什麽不適宜;什麽能表達你的主控思想並可以保留,什麽與主控思想無關而必須刪除。
一個完成故事的主控思想必須能夠用一個句子來表達。當前提首先被想象出來、作品開始有所進展之後,你就可以探求閃現於腦海中的任何可能性了。但最後,影片必須被熔鑄在一個思想周圍。這並不是說,一個故事可以削減為一個紅字標題。有太多東西被捕獲進了故事的網絡之中——精細微妙、言外之意、奇思妙想、語義雙關,以及包羅萬象的種種。故事成為了一種觀眾會在不經意間就即刻全盤接受的生活哲學,成為與人們生活閱曆相伴相生的一種認知理解。然而,諷刺的是:
越是圍繞一個明確的思想來巧妙地構建你的故事,觀眾在你的影片中所能發現的意義就會越多,因為他們會接受你的想法並將其深刻含義感悟到他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麵。與此相反,在一個故事中強行打包的思想越多,它們就越容易互相擠壓,直到影片最終崩潰成一堆互不關聯的概念瓦礫,沒有表達任何東西。
主控思想可以用一個句子來表達,描述出生活如何以及為何會從故事開始時的一種存在狀況轉化為故事結局時的另一種狀況。
主控思想具有兩個組成部分:價值加原因。它明確鑒定出最後一幕高潮中故事重大價值的正麵或負麵負荷,並同時鑒定出這一價值何以轉化為現在這一最後狀態的主要原因。主控思想的句子就是由這兩個要素組成的——價值加原因——便表達了故事的核心意義。
價值是指具有正麵或負麵負荷的首要價值,它作為故事最後動作的一個結果來到人物的世界或生活中。例如,一個上揚結局的犯罪故事(《炎熱的夜晚》)讓一個非正義的世界(負麵)回歸正義(正麵),使人聯
的聯想:“仇恨導致毀滅……”
原因是指主人公的生活或世界之所以轉化為最後正麵或負麵價值的首要因素。從故事結尾回溯到故事開頭,我們便能從使這一價值得以存在的人物、社會或環境深處,探知到這一主要原因。一個複雜的故事也許會包含許多促成變化的力量,但一般而言,總有一個原因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在犯罪故事中,無論是“犯罪無益”(正義戰勝邪惡)還是“犯罪有益”(邪惡戰勝正義),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主控思想,因為它們都隻給我們提供了一半的意義——最終價值。一個具有實質內容的故事還應同時表達出它的世界或主人公為什麽會落到結尾處的具體價值上。
例如,如果你在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肮髒的哈裏”係列電影寫一個本子,你完整的“價值加原因”的主控思想將會是:“正義戰勝了邪惡,因為主人公所使用的暴力更勝罪犯一籌。”雖然肮髒的哈裏也會不時地表現出一些雕蟲小技般的偵探伎倆,但其暴力手段卻是促成變化的主要原因。這一深刻見解便可以讓你明白什麽適宜出現,什麽不適宜。它會告訴你,如果你寫出這樣一個場景將會很不合時宜:肮髒的哈裏來到謀殺案受害者的屍體前,發現了一頂可能是逃逸凶手留下的滑雪帽,他拿出一個放大鏡,仔細檢查,做出結論說:“嗯……此人年約三十五歲,頭發偏紅,來自賓州煤礦區——請看這個無煙煤塵。”這會是夏洛克·福爾摩斯,而不是肮髒的哈裏。
然而,如果你是在為彼得·福克的“神探可倫坡”寫本子,那麽你的主控思想將會是:“正義終於得到伸張,因為主人公比罪犯更加聰明。”滑雪帽的偵破推斷也許用在可倫坡身上比較適宜,因為《可倫坡》係列片中促成變化的主導原因即是福爾摩斯般的推理。但如果讓可倫坡從他那皺巴巴的風衣下麵掏出一
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可以探討一下最多產的類型:犯罪。在幾乎所有偵探小說中,所共同表達的思想觀點究竟是什麽?“犯罪無益”。我們如何才能逐漸明白這一點?希望不會是通過一個人物對另一人物凝重說道:“瞧!我怎麽跟你說來著?犯罪絕沒有好下場。沒有!你別以為那些人看起來可以逍遙法外,但是正義的車輪滾滾向前,是不可阻擋的……”我們隻想看到思想觀點在我們眼前被表演出來:有人犯罪;罪犯暫時逍遙法外;最後他終於落網,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在懲罰罪犯的動作中——或終身監禁或當街擊斃——一個具有情感負荷的思想便會穿透觀眾的心靈。如果我們能將這種犯罪故事的思想觀點訴諸言語,就不會像是“犯罪無益”這般溫文爾雅,而將會是“那個混蛋被逮著了”那樣,一種群情激奮式的社會複仇和正義勝利。
審美情感的類型和特質都是相關的。精神分析驚悚片刻意追求十分強烈的效果;而其他形式,如幻滅情節或愛情故事,則需要諸如悲傷或同情之類更加柔和的情感。但,無論其類型如何,原理是普遍適用的:故事的意義,無論悲喜,都必須通過具有情感表現力的故事高潮來進行戲劇化的表達,不能借用解釋性對白的幫助。
◎主控思想
主題在作家的語匯裏,已變成一個頗為含糊的字眼。例如,“貧窮”、“戰爭”和“愛情”並不是主題,它們隻是與背景或類型相關的東西。真正的主題並不是一個詞,而是一個句子——一個能夠表達故事不可磨滅意義的明白而連貫的句子。我更喜歡主控思想這個提法,因為它不但像主題一樣,指出了故事的根本或中心思想,同時還隱含了其功能:主控思想確立了作者的關鍵性選擇。它是又一條創作戒律,為你的審美選擇提供向導,助你確定:在你的故事中,什麽適宜,什麽不適宜;什麽能表達你的主控思想並可以保留,什麽與主控思想無關而必須刪除。
一個完成故事的主控思想必須能夠用一個句子來表達。當前提首先被想象出來、作品開始有所進展之後,你就可以探求閃現於腦海中的任何可能性了。但最後,影片必須被熔鑄在一個思想周圍。這並不是說,一個故事可以削減為一個紅字標題。有太多東西被捕獲進了故事的網絡之中——精細微妙、言外之意、奇思妙想、語義雙關,以及包羅萬象的種種。故事成為了一種觀眾會在不經意間就即刻全盤接受的生活哲學,成為與人們生活閱曆相伴相生的一種認知理解。然而,諷刺的是:
越是圍繞一個明確的思想來巧妙地構建你的故事,觀眾在你的影片中所能發現的意義就會越多,因為他們會接受你的想法並將其深刻含義感悟到他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麵。與此相反,在一個故事中強行打包的思想越多,它們就越容易互相擠壓,直到影片最終崩潰成一堆互不關聯的概念瓦礫,沒有表達任何東西。
主控思想可以用一個句子來表達,描述出生活如何以及為何會從故事開始時的一種存在狀況轉化為故事結局時的另一種狀況。
主控思想具有兩個組成部分:價值加原因。它明確鑒定出最後一幕高潮中故事重大價值的正麵或負麵負荷,並同時鑒定出這一價值何以轉化為現在這一最後狀態的主要原因。主控思想的句子就是由這兩個要素組成的——價值加原因——便表達了故事的核心意義。
價值是指具有正麵或負麵負荷的首要價值,它作為故事最後動作的一個結果來到人物的世界或生活中。例如,一個上揚結局的犯罪故事(《炎熱的夜晚》)讓一個非正義的世界(負麵)回歸正義(正麵),使人聯
的聯想:“仇恨導致毀滅……”
原因是指主人公的生活或世界之所以轉化為最後正麵或負麵價值的首要因素。從故事結尾回溯到故事開頭,我們便能從使這一價值得以存在的人物、社會或環境深處,探知到這一主要原因。一個複雜的故事也許會包含許多促成變化的力量,但一般而言,總有一個原因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在犯罪故事中,無論是“犯罪無益”(正義戰勝邪惡)還是“犯罪有益”(邪惡戰勝正義),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主控思想,因為它們都隻給我們提供了一半的意義——最終價值。一個具有實質內容的故事還應同時表達出它的世界或主人公為什麽會落到結尾處的具體價值上。
例如,如果你在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肮髒的哈裏”係列電影寫一個本子,你完整的“價值加原因”的主控思想將會是:“正義戰勝了邪惡,因為主人公所使用的暴力更勝罪犯一籌。”雖然肮髒的哈裏也會不時地表現出一些雕蟲小技般的偵探伎倆,但其暴力手段卻是促成變化的主要原因。這一深刻見解便可以讓你明白什麽適宜出現,什麽不適宜。它會告訴你,如果你寫出這樣一個場景將會很不合時宜:肮髒的哈裏來到謀殺案受害者的屍體前,發現了一頂可能是逃逸凶手留下的滑雪帽,他拿出一個放大鏡,仔細檢查,做出結論說:“嗯……此人年約三十五歲,頭發偏紅,來自賓州煤礦區——請看這個無煙煤塵。”這會是夏洛克·福爾摩斯,而不是肮髒的哈裏。
然而,如果你是在為彼得·福克的“神探可倫坡”寫本子,那麽你的主控思想將會是:“正義終於得到伸張,因為主人公比罪犯更加聰明。”滑雪帽的偵破推斷也許用在可倫坡身上比較適宜,因為《可倫坡》係列片中促成變化的主導原因即是福爾摩斯般的推理。但如果讓可倫坡從他那皺巴巴的風衣下麵掏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