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籠罩在邊境上空那層淡青色的封天結界,便能夠隱約地窺見巍峨壯麗的龍城綿延萬裏。


    此刻,太辰國的大軍高舉著旌旗浩蕩而來,出現在雲州盡頭的玉虛山上。


    雪山之巔築有火壇用以祭天,而左大將獨孤燁跟七將李逸軒則率軍默哀,借此慰藉在食日戰爭中死難的四方英靈。


    “許多年以前,這些人心裏想著榮歸故裏,最終卻又埋骨異域。”李逸軒忽然感歎道:“然而,太辰永遠不會遺忘它的子民。願這火光能夠引領他們的亡魂重返梓鄉。”


    “九州處處埋忠骨,山河萬裏皆故土。”獨孤燁回答道:“他們不會白白犧牲的,這裏遲早會變成太辰的疆域。”


    “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妖怪,在南華國境內幸存下來?”


    “在劍南道的白鷲嶺跟隴右道黑塔山,都盤踞著二十萬頭妖怪。”獨孤燁不露聲色地說,“他們的首領遵循陛下的旨意,已在敵國臥薪嚐膽多年。”


    “一個月前,我的部下魏繼虔成功潛入南華國,暗中替我聯絡兩大首領。


    “而今,玉衡山跟開陽山的地下靈脈已被切斷,封天結界的力量到了最為衰弱的境地。”


    “如此說來,此番遠征南華國,倒要給他記上頭功。”李逸軒這般說著,而後緩緩取出藏在袖中的破界石,並且將其擲向龍城的上空。


    隻見那石頭通體漆黑且凹凸不平,忽而化為流星在夜空中悄然而逝,而後便毫無動靜。


    此乃國師賜予他的法寶,據說能暫時破除此間的結界之力。


    良久後,有群雪白的丹頂鶴渾身散發著光亮,撲棱著的羽翼上沾染著紫色的火焰,前仆後繼地撞向結界,使得其上泛起金色的漣漪。


    它們發出陣陣淒美的鳴叫聲後,便紛紛從高空中墜落下來。


    這時,牢不可摧的結界表麵隨即生出裂痕,並且縱向蔓延開來。


    封天結界的碎片如雪花般落在南華國的邊境,巍峨而蒼老的鎮山關跟錦屏關因此轟然頹圮。


    “沒想到,我這道士有一天也要領兵打仗。”李逸軒的道袍隨風起伏著,極目遠眺著夜幕中的南華國。“獨孤燁,想來還是要怪你。


    “昔日若非你向陛下進言,我怎麽會被冊封為七將,並且領兵出征呢?”


    而他則策馬出現在山巔之上,忽而笑道:“你的修為本就與我不遑多讓,自幼熟讀兵書且料事如神。


    “若是隨國師終日埋首龍淵閣,又怎能建功立業跟流芳百世?”


    聞言後,李逸軒深以為然,略微頷首道:“此言倒也有理。”


    這時,獨孤燁回過頭來,向他提議說:“不若你我在此兵分兩路,何如?”


    “你跟隴右節度使仇隙甚深,我自然知道你想進攻何方地界。”李逸軒說,“隻是,你真的想清楚了嗎?”


    “所有的事情終將有個了斷,無論遲早。”獨孤燁目光炯炯地回答道:“況且這十三年來,我一直都在等待著這一日。”


    “既然如此,我也不再勸你。”李逸軒隨即從懷裏取出一錦囊,緩緩遞給了對方,並在心裏向他傳音說:“這裏麵藏著一瓣彼岸花,還有三次機會施展它的法力。”


    “李逸軒,這世上好人不多,你算得上是其中一個。”


    “是啊,隻可惜我們如同天上的星辰般勢單力薄,無時不刻麵臨著黑暗的滲透與瓦解。”李逸軒回答道:“長夜將盡,莫要忘了你我的重任。”


    “長夜將盡。”獨孤燁會意後,用同樣的方式向他傳音道。


    二將就此分兵,朝著各自的目標進軍。


    此戰過後,我必將名揚天下。獨孤燁的眼眸嶄露著鋒芒,如是想。


    時隔多年,昔日的少年想起誓言,率領著千軍萬馬重返故國。


    終有一日我會翩然歸來,並以長劍上的腥血濯洗過往的屈辱。


    隴右道治,天原城。


    在宇文一族的祖墓裏有座地宮,間隔數步的石燈柱上燭火搖曳。


    此刻,有位頭戴饕餮兜鍪、身披黃金鎧甲的長者站在長廊的盡端,眉宇間卻透露著一股神聖的威嚴。


    隴右節度使的次子宇文朔來到地宮深處,望著對方的背影說道:“參見父親大人。”


    隴右節度使宇文燾緩緩回過身來,向他問道:“戰事如何?”


    “隴右西南各府均已遭到敵襲,鎮守當地的兵團幾近全軍覆沒。”宇文朔拱手回答道:“照此情形,戰火不久便會蔓延到天原城。”


    “依你看來,我們該當如何應對啊?”宇文燾繼續問道。


    “駐守天原城的烈焰兵團足有二十餘萬,加上從關京道和北冥道等地緊急調集而來的援軍,父親大人能夠調遣四十萬兵馬禦敵。”


    “此外,鑒於新近湧進天原城的難民日漸增多,糧草消耗得過快,我已經遣人快馬加鞭,前往鄰道求糧,以解燃眉之急。


    “至於加固城防和充盈武庫之事,我亦命人在那裏日夜監工。”


    “朔兒,沒想到在此危機關頭,你能在思慮得這般周全。”宇文燾頓了頓,忽而問道:“隻是,這些事情都是你一個人想出來的嗎?”


    “孩兒不才,其中大抵是褚先生的主意。”宇文朔連忙辯解道:“不過,孩兒也想為我宇文一族盡番心力,若是能領兵……”


    “你做得很好。”宇文燾頓時將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對他說道:“宇文一族的血脈裏流淌著烈焰,任何進犯者都將承受我們的怒火。


    “你不是一直渴望著上陣殺敵嗎?而今時機已到。


    “這一回我撥兵十萬,命你鎮守梵城。那裏乃是我軍咽喉之地,決計不容有失。褚信是個好謀士,讓他隨你一同前去。”


    聞言後,宇文朔隨即笑道:“孩兒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眾望。”


    “你且先下去罷,替我喚姈兒過來。”宇文燾吩咐道。


    而後他再度背過身去,仰望著地宮裏那尊最為古老的青銅雕像,顯得若有所思。


    從地宮頂端漏下圓形的光柱,落在青銅雕像苔跡斑斑的巨掌上。


    有個年代久遠的玉匣籠罩在溫暖的日光裏,其中不知藏著何物。


    後來,有一女子沿著朱紅的簷廊往下走去,地宮兩側的壁畫殘缺不全。隻見她雖非生得貌若天仙,卻是頗有大家閨秀儀容。


    宇文燾聽著漸近的履聲,側過身來對她說道:“姈兒,你過來。”


    “爺爺,這青銅雕像是哪位祖先的?怎麽我之前不曾見過?”


    “他便是我宇文一族的始祖,宇文然大人。”宇文燾對她說:“你不是一直想知曉神臨時代之前的曆史嗎?現在是時候告訴你了。”


    “爺爺你講,我仔細聽著呢。”


    “若是提到那個時代,可就說來話長了。”宇文燾凝望著麵前的青雕像,語重心長地說道:“一切的開始,得從三千年前說起。”


    那時,天衡星赤地千裏,且未有生靈開化。


    直到羽生大神跟羽嫣大神降臨此境,方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兩位大神乃是白氏兄妹,本是定居在彌勒淨土裏的神明。


    後來,阿修羅王領兵進犯天界,“羅天之戰”就此爆發。


    因此,他們被迫遷往下界,輾轉來到這天衡星。


    羽生大神依照地勢施展仙術,使得天衡星上出現了山川河海。


    而羽嫣大神則呼風喚雨,使得花草樹木開始生長,飛禽走獸日漸增多。


    二神合力施法,在此間造出日月,並且製定四季跟十二時辰。


    從此,荒無人煙的天衡星變得生機勃勃。


    在他們前往翰山的時候,卻在那裏意外遇見了個來自阿修羅一族的稚童。


    盡管阿修羅與天神之間宿怨未了,然而仁慈而善良的羽嫣大神,卻念在造化不易,非但沒有對那孩子痛下殺手,反而不計前嫌,將他收為座下弟子,將其賜名長無塵,並將所知的仙術傾囊相授。


    與此同時,跟隨羽生大神多年的那把玉瑟,則在漫長的修煉中證道成神,從此拜入羽生大神的門下,並且得以賜名為元天尊。


    自從他們在五陵原修築起神殿之後,這天衡星方才有了歡聲笑語。


    然而,見識過地球那般繁華景象的白氏二神,卻始終因為天衡星上並無人煙而怏怏不樂。如此千年。


    直到有一天,白氏二神在一大夢中受上神指點,忽而頓悟天地間的生死法則。


    於是,羽生大神將自己拘禁在神殿之中,並在一夜之間畫妖三千。


    真正奇異的是,形形色色的妖怪從他的畫卷裏一躍而出。


    而羽嫣大神則在殿外沐雨捏陶,其徒長無塵則陪伴在她的身邊。


    各有所異的陶人落地後便擁有了生命,在狂風暴雨中載歌載舞。


    在那之後,天衡星上便誕生了人、妖兩族。


    再後來,白氏二神在五陵原的神殿裏傳道授業,並且從中選拔出心儀之才,讓他們帶領著百姓開荒種田,並且修建屋宇。


    年複一年,他們的後代漸漸開枝散葉,天衡星上的人煙日益稠密。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白氏二神隨意選中的那八位少年,竟然成為了陰陽八家的始祖,並在翰山之巔締結了盟約。


    天羽國由此得以建立,神臨時代隨之在塵世降臨。


    從此,天衡星四海升平,國泰民安。


    羽生大神終日吟詩作曲,跟元天尊同遊名山大川。


    而羽嫣大神同其徒長無塵,則是始終憂心民生疾苦,常常顧民於茅廬之中,為他們送去過冬的糧食、潔淨的衣物或是療傷的藥草。


    後來,人們將他們的事跡編成歌謠並且廣為流傳,四海八荒開始興建起供奉著白氏二神雕像的廟宇,也就是羽生廟跟羽嫣廟。


    時至今日,那些廟宇在各個國度裏依舊香火鼎盛。


    人們所孜孜不倦追求著的自由跟和平、繁榮與富足,都能在神臨時代裏輕易地見到。隻要你閉眼一想,便能重返那個最為美好的時代。


    可惜的是,天無常勢,月不長盈。


    五百年後的那場突如其來的浩劫,徹底地斷送了這一切。


    鑒於禍亂之初,赤、碧、黃三道星辰同時從夜空中悄然劃過,天衡星上繼而發生了天災人禍,故而後人將其稱之為“星隕之劫”。


    一災,異象頻生,天有損而降洪水;二災,鳥驚獸駭,地坼裂而湧岩漿;三災,八魔降世,在天衡星上殺生無數。


    一時間哀鴻遍野,百姓流離失所。


    元天尊跟長無塵施法救黎民於水火,共同平定了地震與岩漿。


    而羽生大神決意以身殉道,不但而且跟水、風、地、火等八魔苦戰七日七夜後,最終跟羽嫣大神合力將它們封印於鎮魂玉中。


    這便是八道魔書的由來。


    令人惋惜的是,重傷難愈的羽生大神就此坐化,往生六道輪回。


    至於羽嫣大神則不惜散盡修為以補天闕,使得世人不再遭受洪澇之苦,並且損耗自身的壽元,使得在劫難中死去的人們再度複活。


    然而,她自己卻也因此遭受天劫,命數將近。


    後來,羽嫣大神推衍卦象,得知此番浩劫乃是外界的神明所為。


    於是,她便將從天界帶來的八大神器跟那八道魔書分別賜予追隨與陰陽八家的始祖,並且命他們各自統兵鎮守一方,借此應對日後的浩劫。


    而二神的首席弟子元天尊與長無塵,則暗中受命守護著天衡星。


    在那之後,她便在世間銷聲匿跡。


    因為命不久矣的羽嫣大神,不得不施展天界的禁術·封魂鎖命,將自己的元神封印在神壇之中,終年沉睡在北海翰山上的羽嫣墓裏。


    傳聞,在千百年後的塵世,外界的神明將會再度進犯天衡星。


    屆時,隻要有人能在神壇上齊聚八道魔書,便能喚醒她的元神。羽嫣大神的聖光將會重現人間,跟我們共同抵抗這滅世的浩劫。


    從此,天羽國由盛轉衰,卻也綿延了兩百餘年的國運。


    直到噬宗作亂之後,神臨時代終於到了日薄崦嵫的境界。


    至於陰陽八家的二代家主們彼此不合,後來各自領兵獨霸一方。


    然而,他們卻因種族跟利益上的分歧,互相割據混戰終年不休,從此開啟諸國時代的帷幕,則是後話。


    “……而我族的始祖宇文然大人,便是昔日被神明選擇的那八位少年之一。”宇文燾對她說,“正因如此,我族跟君氏一族、風氏一族、呂氏一族並稱為‘陽四家’,都是天衡星上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


    “如此說來,在那國運柱中央漂浮著的玉匣裏,藏著的便是……”


    “的確如你所想。其中藏著我族世代相傳的至寶——火之魔書。”宇文燾指著那玉匣,鄭重其事地說道:“在這火之魔書的上麵,篆刻著羽生大神的神紋。


    “傳聞,若是有人能夠參透其中的奧義,修為便能達到不可思議的境界。


    “然而,我苦修武道一甲子,卻始終未能得到火之魔書的認可。


    “現如今,我便將它傳給你,望你好生掌管。”


    “爺爺,我的修為尚淺且輩分又低,恐怕難當大任。”聞言後,他的長孫女宇文妙姈慌忙擺手,推辭道:“何不將它傳予叔父?”


    “朔兒生性剛愎,且嗜殺伐,實非良選。你父親本是最好的人選,可惜卻又英年早逝了。”宇文燾回答道:“後輩之中,數你天資最高,故而我決定將它傳給你。


    “眼下大敵當前,火之魔書需要新的傳承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無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在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在淵並收藏長無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