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汴京,誰不知道高俅乃是陛下寵臣?
趙桓竟然裹挾民意,當眾逼迫陛下嚴審高家,不僅是當眾打了陛下的臉,更是要廢陛下臂膀。
此乃大忌!
就算趙佶迫於壓力答應了,事後也必然要報複,聖人一怒,隻怕是天崩地裂。
朱璉也沒想到,趙桓竟然如此“瘋狂”。
她擔心定王府和朱家,全部被牽連進來,連忙起身阻止趙桓。
“王爺,就算要查高家,也不該耽誤籌資大會的進行。”
朱璉的態度很明確,定王府已經賺的盆滿缽滿,沒必要再冒著觸怒陛下的風險,把高家逼死。
向來“聽媳婦話”的趙桓,此時的態度卻無比堅決。
“籌資大會,究根結底是為了一個“錢”字,以善款助大宋渡過難關。”
“凡是與錢有關之事,都絕不可姑息。”
“天下義士解囊相助,官員卻釜底抽薪,豈不是愧對天下?!”
“況且,昨日高堯康當街擄走愛妃的貼身丫鬟小釵,明知小釵的身份,卻要逼良為娼,本王就算再窩囊,也絕不會讓愛妃受此委屈。”
朱璉秀眉緊鎖。
成婚十年,冷落十年,為何現在卻要如此霸道的守護?
難道是為了彌補?這場起始於政治的婚姻,有什麽好彌補的?
盡管無法理解趙桓的動機……
但是趙桓不惜當眾觸怒聖駕,也要維護愛妃尊嚴的決絕,令朱璉怦然心動。
相遇十年,卻如初見……
此時,整個艮嶽徹底被無盡的怒火吞噬。
“什麽?!我沒聽錯吧!”
“高堯康這個畜生,竟然幹出如此下作的勾當,分明是故意羞辱王妃。”
“王爺心係天下,為大宋嘔心瀝血,鞠躬盡瘁,這混蛋不知感恩也就罷了,竟然還趁機羞辱定王府,其心當誅!”
“高堯康!你老實交代,你在京都橫行霸道,連王府都不放在眼裏,背後究竟有何人撐腰?是仗著你父親高太尉,還是另有其人?”m.23sk.
這一個“另有其人”,差點把趙佶和童貫嚇死。
若是高家這把火,延燒到趙佶身上,昏君的罪名就算是坐實了。
就算他用這九十萬貫錢,把剩下的燕雲九州買回來,也勢必會被天下人所不恥。
童貫已經顧不得主持大會,快步衝進三秀堂裏。
趙佶眼睛睜得老大,咬牙切齒:“朕要殺了這個逆子!”
童貫就怕趙佶被憤怒衝昏頭腦,連忙勸阻:“陛下,您也看到了,人心所向!萬萬不可逆天而行。”
“眼下最重要的事,是速斷高家,免得這把火越燒越旺。”
趙佶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口氣,再睜開眼,已經無奈妥協。
隻得點頭,示意此事由童貫處置。
聽著外麵義憤填膺的怒吼,童貫哪敢有半點遲疑,快步行出三秀堂,大喊道:“來人呐,嚴查高家錢款來源,以慰民心。”
吏部官員有心暗保高堯康,但整整八萬九千兩銀子,就算是做假賬也來不及了。
而且……
有趙桓卡在中間,若是弄巧成拙,引發更大的輿情,後果不堪設想。
眼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棄卒保車。
不到半個時辰,吏部郎中,就帶著高家的賬本,回到艮嶽。
“啟稟陛下,想要清查高家賬務,絕非一朝一夕能夠辦到,下官竭盡所能,也隻查清了……其中三萬兩銀子的來源。”
“乃是……出自官營教坊紅燕館。”
“其餘銀子,還在追查。”
當吏部郎中說出“紅燕館”這三個字的時候,高堯康已經合上了眼睛,知道自己已經必死無疑。
不等義士們發難,童貫便假惺惺的厲聲嗬斥:“什麽?紅燕館的錢,怎麽會跑到高堯康私人手裏?”
“高堯康,你好大的膽子!”
“貪贓枉法不說,還敢私自控製紅燕館,逼迫王妃侍女從娼,踐踏皇威。”
“若不嚴懲,國威何在?若不重罰,人心何安?”
“陛下震怒,責令將這孽障收押入獄,從嚴從重懲戒!”
武德司衛士上前,正欲帶走高堯康,趙桓的冰冷聲音卻再次響起。
“可是押往禦史台?”
嘶……
童貫倒抽了一口涼氣,他斷然想不到,趙桓竟如此心狠手辣,非要致高堯康於死地不可。
大理寺獄和開封府獄,皆有操作空間,隻要高俅暗中發力,必定保住高堯康。
但禦史台獄可就不同了,其中在押重犯,皆由陛下親審。
高堯康已經惹下眾怒,陛下也決定速斷重罰,君無戲言……
一旦進入禦史台,高堯康必死無疑,而且絕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童貫心中又恨又驚,前期對於趙桓的輕視誤判,釀成今日大禍。
為了保住陛下的明君威嚴,童貫別無選擇:“此人犯下滔天大罪,自然是押往禦史台!”
高堯康最後一點希望,徹底崩滅。
他整個人像是爛泥一樣癱在地上。
自始至終,他隻是想搞垮控製趙桓而已……而趙桓卻想殺了他。
這就是王爺的威嚴?觸之即死?
“趙桓……我……我在下麵等著你。”
“我爹一定會為我報仇,一定!”
高堯康被武德司衛士拖走時,雙眼布滿血絲,流露著滔滔怨恨,隻可惜……他絕命發出的威脅,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趙桓卻麵帶微笑,雲淡風輕道:“子債父償,高公子,你死了,那三萬兩銀子也照樣要賠。”
“別怪本王斤斤計較,畢竟本王……很窮!”
高堯康最後一點怨恨,也徹底被絕望取代。
難道說……那三萬兩銀子賭債,便是自己臨死前,為父親大人留下的鍘刀?!
望著被押走的高堯康,趙桓轉身衝三秀堂作揖行禮,高聲呼喊:“陛下聖明!”
艮嶽義士,紛紛振臂高呼。
“陛下聖明,千古明君!”
趙佶蘊含著騰騰殺意的眼神,因院內震耳欲聾的“明君”二字,而產生緩和跡象。
大宋將傾,隻要能夠成為千古明君,名垂青史,趙佶已不在乎過程……他隻要結果。
籌資大會,依舊繼續,卻再無一人,敢於挑釁趙桓。
趙桓竟然裹挾民意,當眾逼迫陛下嚴審高家,不僅是當眾打了陛下的臉,更是要廢陛下臂膀。
此乃大忌!
就算趙佶迫於壓力答應了,事後也必然要報複,聖人一怒,隻怕是天崩地裂。
朱璉也沒想到,趙桓竟然如此“瘋狂”。
她擔心定王府和朱家,全部被牽連進來,連忙起身阻止趙桓。
“王爺,就算要查高家,也不該耽誤籌資大會的進行。”
朱璉的態度很明確,定王府已經賺的盆滿缽滿,沒必要再冒著觸怒陛下的風險,把高家逼死。
向來“聽媳婦話”的趙桓,此時的態度卻無比堅決。
“籌資大會,究根結底是為了一個“錢”字,以善款助大宋渡過難關。”
“凡是與錢有關之事,都絕不可姑息。”
“天下義士解囊相助,官員卻釜底抽薪,豈不是愧對天下?!”
“況且,昨日高堯康當街擄走愛妃的貼身丫鬟小釵,明知小釵的身份,卻要逼良為娼,本王就算再窩囊,也絕不會讓愛妃受此委屈。”
朱璉秀眉緊鎖。
成婚十年,冷落十年,為何現在卻要如此霸道的守護?
難道是為了彌補?這場起始於政治的婚姻,有什麽好彌補的?
盡管無法理解趙桓的動機……
但是趙桓不惜當眾觸怒聖駕,也要維護愛妃尊嚴的決絕,令朱璉怦然心動。
相遇十年,卻如初見……
此時,整個艮嶽徹底被無盡的怒火吞噬。
“什麽?!我沒聽錯吧!”
“高堯康這個畜生,竟然幹出如此下作的勾當,分明是故意羞辱王妃。”
“王爺心係天下,為大宋嘔心瀝血,鞠躬盡瘁,這混蛋不知感恩也就罷了,竟然還趁機羞辱定王府,其心當誅!”
“高堯康!你老實交代,你在京都橫行霸道,連王府都不放在眼裏,背後究竟有何人撐腰?是仗著你父親高太尉,還是另有其人?”m.23sk.
這一個“另有其人”,差點把趙佶和童貫嚇死。
若是高家這把火,延燒到趙佶身上,昏君的罪名就算是坐實了。
就算他用這九十萬貫錢,把剩下的燕雲九州買回來,也勢必會被天下人所不恥。
童貫已經顧不得主持大會,快步衝進三秀堂裏。
趙佶眼睛睜得老大,咬牙切齒:“朕要殺了這個逆子!”
童貫就怕趙佶被憤怒衝昏頭腦,連忙勸阻:“陛下,您也看到了,人心所向!萬萬不可逆天而行。”
“眼下最重要的事,是速斷高家,免得這把火越燒越旺。”
趙佶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口氣,再睜開眼,已經無奈妥協。
隻得點頭,示意此事由童貫處置。
聽著外麵義憤填膺的怒吼,童貫哪敢有半點遲疑,快步行出三秀堂,大喊道:“來人呐,嚴查高家錢款來源,以慰民心。”
吏部官員有心暗保高堯康,但整整八萬九千兩銀子,就算是做假賬也來不及了。
而且……
有趙桓卡在中間,若是弄巧成拙,引發更大的輿情,後果不堪設想。
眼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棄卒保車。
不到半個時辰,吏部郎中,就帶著高家的賬本,回到艮嶽。
“啟稟陛下,想要清查高家賬務,絕非一朝一夕能夠辦到,下官竭盡所能,也隻查清了……其中三萬兩銀子的來源。”
“乃是……出自官營教坊紅燕館。”
“其餘銀子,還在追查。”
當吏部郎中說出“紅燕館”這三個字的時候,高堯康已經合上了眼睛,知道自己已經必死無疑。
不等義士們發難,童貫便假惺惺的厲聲嗬斥:“什麽?紅燕館的錢,怎麽會跑到高堯康私人手裏?”
“高堯康,你好大的膽子!”
“貪贓枉法不說,還敢私自控製紅燕館,逼迫王妃侍女從娼,踐踏皇威。”
“若不嚴懲,國威何在?若不重罰,人心何安?”
“陛下震怒,責令將這孽障收押入獄,從嚴從重懲戒!”
武德司衛士上前,正欲帶走高堯康,趙桓的冰冷聲音卻再次響起。
“可是押往禦史台?”
嘶……
童貫倒抽了一口涼氣,他斷然想不到,趙桓竟如此心狠手辣,非要致高堯康於死地不可。
大理寺獄和開封府獄,皆有操作空間,隻要高俅暗中發力,必定保住高堯康。
但禦史台獄可就不同了,其中在押重犯,皆由陛下親審。
高堯康已經惹下眾怒,陛下也決定速斷重罰,君無戲言……
一旦進入禦史台,高堯康必死無疑,而且絕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童貫心中又恨又驚,前期對於趙桓的輕視誤判,釀成今日大禍。
為了保住陛下的明君威嚴,童貫別無選擇:“此人犯下滔天大罪,自然是押往禦史台!”
高堯康最後一點希望,徹底崩滅。
他整個人像是爛泥一樣癱在地上。
自始至終,他隻是想搞垮控製趙桓而已……而趙桓卻想殺了他。
這就是王爺的威嚴?觸之即死?
“趙桓……我……我在下麵等著你。”
“我爹一定會為我報仇,一定!”
高堯康被武德司衛士拖走時,雙眼布滿血絲,流露著滔滔怨恨,隻可惜……他絕命發出的威脅,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趙桓卻麵帶微笑,雲淡風輕道:“子債父償,高公子,你死了,那三萬兩銀子也照樣要賠。”
“別怪本王斤斤計較,畢竟本王……很窮!”
高堯康最後一點怨恨,也徹底被絕望取代。
難道說……那三萬兩銀子賭債,便是自己臨死前,為父親大人留下的鍘刀?!
望著被押走的高堯康,趙桓轉身衝三秀堂作揖行禮,高聲呼喊:“陛下聖明!”
艮嶽義士,紛紛振臂高呼。
“陛下聖明,千古明君!”
趙佶蘊含著騰騰殺意的眼神,因院內震耳欲聾的“明君”二字,而產生緩和跡象。
大宋將傾,隻要能夠成為千古明君,名垂青史,趙佶已不在乎過程……他隻要結果。
籌資大會,依舊繼續,卻再無一人,敢於挑釁趙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