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鐲子她一直戴在手上,後來有朋友告訴她,那手鐲的形製很像是清朝宮裏的東西。
她去問過奶奶,奶奶說不清楚,才給她說起了那個喇嘛,倒比爸媽說的多一些了。
奶奶說,那喇嘛後來還說,物歸原主,塵歸塵,土歸土。
奶奶還說,那喇嘛說了一些話,可惜她記不得了。
她也沒想那麽多,就當是老人的心意。
直到一覺醒來,她身處這皇宮內院。
想到這裏,烏瑪祿心中生出了一個荒唐的想法,也許她的穿越跟那個鐲子和這個巧合的名字有什麽關係。
她垂目看著自己的手腕。
她以為是身穿,可她細細打量過自己的身體,並不是。
這細嫩的手柔若無骨,沒有她長期敲擊鍵盤留下的薄繭。
她想,或許那鐲子是穿越契機。
因為那鐲子消失了,她越發肯定這樣的想法。
於是,她報了萬分之一的希望,也許……
也許隻要她找到了那個鐲子,就可以借助那個鐲子再回到她原本的年代。
她明白自己這樣的想法可笑荒唐,可這是她唯一能指望的東西了。
這是絕望之人,在溺水時,唯一能抓住的稻草而已。
她是如此的渴望回到自己的年代。
她是無根浮萍,無係之花。
在這陌生的朝代與地方,舉目無親,卻不能對任何人提及。隻能再小心不過的隱藏這件事,不叫他人發現她有什麽不同。
她得小心。
她想。
困意和疲憊一股一股的襲來。
她是如此的困倦。
她閉上眼,沉沉睡去。
第二日,打門外進來個宮女,手裏提著些許糕點,同其他三個人說了幾句話,就將手上糕點遞了過去。
那三個姑娘紛紛找了些由頭,也就出去了,說是竄門子。
這麽冷的天,她們願意出去,也是難得的。
烏瑪祿知道,這是她們找法子給她們留下說話的地方。
她雖不說,心裏也是有幾分感念。
那宮女著一身素色旗裝,梳著把子頭,整個人輕快伶俐,帶著幾分精氣神。
雖才十八九歲的模樣,和戴佳月月她們那副生嫩的樣子,是截然不同的。像這宮裏的老人。
烏瑪祿不動聲色的打量她,她也在打量著烏瑪祿。
烏瑪祿心裏想著這些,卻也不先開口,隻等宮女說話。
那宮女拉著她的手,給她塞了個荷包,有百兩銀子。
宮女道:“我名清歡,是主兒取的。是你的遠方的堂親,也姓烏雅。這是受你祖父所托送來的。”
烏雅清歡坐在她旁邊說些體己話,無非是勸她認命,要好好保重身子,末了塞了點兒東西給她。
烏雅清歡道:“這是你祖父的意思,進了宮,就不比在家做姑娘的時候,吃穿用度,皆是要處處小心。他老人家終歸是心疼你的。”
烏雅清歡又道:“這是你阿瑪叫帶給你的話:‘女兒啊,若是能得盛寵。烏雅氏一族榮寵皆在你身上。若是不能,待到二十五歲,出得宮,再說以後。’”
她歎著:“我雖在宮裏,原也聽過你的事,早兩年你就該入宮了,可惜那時年紀小,不合上意,落了選,也是正常。”
烏瑪祿眨了眨眼,配合著歎了口氣。
烏雅清歡輕輕拍了一下她的手,輕聲道:“阿瑪和額娘總歸是為我們好的,想開些吧。我等女子,不如兒郎們能建功立業。能在這些地方為家中略盡綿力,又有什麽呢。”
烏瑪祿抬頭看著她,問她:“姐姐也是被自己的額娘阿瑪送進來的麽。”
烏雅清歡忍不住笑話她:“你倒是可愛。”
烏雅清歡依舊是笑著的模樣,口中道:“這宮中的女子,哪個不是被自己的阿瑪額娘送進來的呢。”
哪個送自家女兒入宮的爹娘,不是想讓自家女兒為家族去爭得聖上恩寵。
可是,她們想方設法,搶得頭破血流,才能給家族爭得一點點榮耀利益。
更多的,不過是來這宮裏,平白受一遭罪罷了。
烏雅清歡看了看外麵的天,算了算時間:“主兒好意,允我來瞧瞧你,可不敢久待,這就要走了。”
烏雅清歡臨行前,言辭懇切,道:“這宮裏人多眼雜的,以後我可不會多來,終究要避嫌的。可你要有什麽,可以來尋我。”
她歎道:“我雖在庶妃那拉氏那裏做事兒,卻也幫不上什麽。若有事,隻能勉力一試,可不敢許你一定能成。”
烏瑪祿溫和的笑著,搭著她的手,因高熱而滾燙的手教烏雅清歡一驚。
烏瑪祿隻道:“你的好意我心領啦,我心裏是謝你的,隻是我嘴笨,說不出動聽的話,也不知道該怎麽謝你。”
“不妨事的。”烏雅清歡道,“你也不要擔心有什麽,宮裏規矩大,也嚴得很。但隻要本本分分做事,也不會有什麽。主子們都是不錯的人,沒外邊兒說得那樣可怖。何況盡心就是咱們奴才的本分,隻要不想有的沒的,日子也還成。”
烏雅清歡忍不住多說了兩句,道:“主子們性子都好,宮裏也有宮裏的規矩,隻要不犯事兒,主子們也不會說什麽。你阿瑪說你是個伶俐人兒,你心裏自然是知曉的,我就不多說啦。”
烏瑪祿應了幾聲,問她:“我剛來宮裏,這裏的事兒不清楚,又因為病著,考核也去不了,姐姐能不能多說幾句。”
叫幾聲姐姐,就能換得這些消息,烏瑪祿也不覺這有什麽。
烏雅清歡看著時間確實有些晚了,也不多說,大抵隻講了幾句關於各位主子的。
她道:“主子們也就幾位,平時咱們不可能都見著。等你考核完了,分到各宮去,討好一下管事姑姑,管事姑姑自然會給你說這些的,倒比我這東拚西湊來的消息說得全乎。”
她又道:“若是管事姑姑不告訴你,待分了去處,老實本分的待著,少說話,多看著,也就看明白了。”
“至於那位主子麽。”烏雅清歡指了指天,道,“那位主子八歲登基,除鼇拜,削三藩,心思不在這上麵。”
她去問過奶奶,奶奶說不清楚,才給她說起了那個喇嘛,倒比爸媽說的多一些了。
奶奶說,那喇嘛後來還說,物歸原主,塵歸塵,土歸土。
奶奶還說,那喇嘛說了一些話,可惜她記不得了。
她也沒想那麽多,就當是老人的心意。
直到一覺醒來,她身處這皇宮內院。
想到這裏,烏瑪祿心中生出了一個荒唐的想法,也許她的穿越跟那個鐲子和這個巧合的名字有什麽關係。
她垂目看著自己的手腕。
她以為是身穿,可她細細打量過自己的身體,並不是。
這細嫩的手柔若無骨,沒有她長期敲擊鍵盤留下的薄繭。
她想,或許那鐲子是穿越契機。
因為那鐲子消失了,她越發肯定這樣的想法。
於是,她報了萬分之一的希望,也許……
也許隻要她找到了那個鐲子,就可以借助那個鐲子再回到她原本的年代。
她明白自己這樣的想法可笑荒唐,可這是她唯一能指望的東西了。
這是絕望之人,在溺水時,唯一能抓住的稻草而已。
她是如此的渴望回到自己的年代。
她是無根浮萍,無係之花。
在這陌生的朝代與地方,舉目無親,卻不能對任何人提及。隻能再小心不過的隱藏這件事,不叫他人發現她有什麽不同。
她得小心。
她想。
困意和疲憊一股一股的襲來。
她是如此的困倦。
她閉上眼,沉沉睡去。
第二日,打門外進來個宮女,手裏提著些許糕點,同其他三個人說了幾句話,就將手上糕點遞了過去。
那三個姑娘紛紛找了些由頭,也就出去了,說是竄門子。
這麽冷的天,她們願意出去,也是難得的。
烏瑪祿知道,這是她們找法子給她們留下說話的地方。
她雖不說,心裏也是有幾分感念。
那宮女著一身素色旗裝,梳著把子頭,整個人輕快伶俐,帶著幾分精氣神。
雖才十八九歲的模樣,和戴佳月月她們那副生嫩的樣子,是截然不同的。像這宮裏的老人。
烏瑪祿不動聲色的打量她,她也在打量著烏瑪祿。
烏瑪祿心裏想著這些,卻也不先開口,隻等宮女說話。
那宮女拉著她的手,給她塞了個荷包,有百兩銀子。
宮女道:“我名清歡,是主兒取的。是你的遠方的堂親,也姓烏雅。這是受你祖父所托送來的。”
烏雅清歡坐在她旁邊說些體己話,無非是勸她認命,要好好保重身子,末了塞了點兒東西給她。
烏雅清歡道:“這是你祖父的意思,進了宮,就不比在家做姑娘的時候,吃穿用度,皆是要處處小心。他老人家終歸是心疼你的。”
烏雅清歡又道:“這是你阿瑪叫帶給你的話:‘女兒啊,若是能得盛寵。烏雅氏一族榮寵皆在你身上。若是不能,待到二十五歲,出得宮,再說以後。’”
她歎著:“我雖在宮裏,原也聽過你的事,早兩年你就該入宮了,可惜那時年紀小,不合上意,落了選,也是正常。”
烏瑪祿眨了眨眼,配合著歎了口氣。
烏雅清歡輕輕拍了一下她的手,輕聲道:“阿瑪和額娘總歸是為我們好的,想開些吧。我等女子,不如兒郎們能建功立業。能在這些地方為家中略盡綿力,又有什麽呢。”
烏瑪祿抬頭看著她,問她:“姐姐也是被自己的額娘阿瑪送進來的麽。”
烏雅清歡忍不住笑話她:“你倒是可愛。”
烏雅清歡依舊是笑著的模樣,口中道:“這宮中的女子,哪個不是被自己的阿瑪額娘送進來的呢。”
哪個送自家女兒入宮的爹娘,不是想讓自家女兒為家族去爭得聖上恩寵。
可是,她們想方設法,搶得頭破血流,才能給家族爭得一點點榮耀利益。
更多的,不過是來這宮裏,平白受一遭罪罷了。
烏雅清歡看了看外麵的天,算了算時間:“主兒好意,允我來瞧瞧你,可不敢久待,這就要走了。”
烏雅清歡臨行前,言辭懇切,道:“這宮裏人多眼雜的,以後我可不會多來,終究要避嫌的。可你要有什麽,可以來尋我。”
她歎道:“我雖在庶妃那拉氏那裏做事兒,卻也幫不上什麽。若有事,隻能勉力一試,可不敢許你一定能成。”
烏瑪祿溫和的笑著,搭著她的手,因高熱而滾燙的手教烏雅清歡一驚。
烏瑪祿隻道:“你的好意我心領啦,我心裏是謝你的,隻是我嘴笨,說不出動聽的話,也不知道該怎麽謝你。”
“不妨事的。”烏雅清歡道,“你也不要擔心有什麽,宮裏規矩大,也嚴得很。但隻要本本分分做事,也不會有什麽。主子們都是不錯的人,沒外邊兒說得那樣可怖。何況盡心就是咱們奴才的本分,隻要不想有的沒的,日子也還成。”
烏雅清歡忍不住多說了兩句,道:“主子們性子都好,宮裏也有宮裏的規矩,隻要不犯事兒,主子們也不會說什麽。你阿瑪說你是個伶俐人兒,你心裏自然是知曉的,我就不多說啦。”
烏瑪祿應了幾聲,問她:“我剛來宮裏,這裏的事兒不清楚,又因為病著,考核也去不了,姐姐能不能多說幾句。”
叫幾聲姐姐,就能換得這些消息,烏瑪祿也不覺這有什麽。
烏雅清歡看著時間確實有些晚了,也不多說,大抵隻講了幾句關於各位主子的。
她道:“主子們也就幾位,平時咱們不可能都見著。等你考核完了,分到各宮去,討好一下管事姑姑,管事姑姑自然會給你說這些的,倒比我這東拚西湊來的消息說得全乎。”
她又道:“若是管事姑姑不告訴你,待分了去處,老實本分的待著,少說話,多看著,也就看明白了。”
“至於那位主子麽。”烏雅清歡指了指天,道,“那位主子八歲登基,除鼇拜,削三藩,心思不在這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