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天下儒教之鄉的魯國國都曲阜,內有七十二家大書院,小的書塾學堂則不可勝數。對大多數儒家學子而言,能夠進到這七十二家書院的隨意一家,就已經心滿意足了,隻要學成出仕,在任何一個諸侯國裏謀個官職都不成問題。而要說起這其中最著名的,也是天下學子最向往的,則隻有一家,那就是曲阜書院。
而此刻在曲阜書院一間幽雅的小房內,坐著兩名都已經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其中一人正是方才為陳子遊麵相的老相師。
坐在老相師對麵的,是一名看起來年紀要更大些的老人。
老相師恭敬的低著頭,對這名老人行學生禮:“老師好。”
被稱為老師的老人輕輕點了點頭,開口道:“今日擺攤成果如何?可有客人啊?”
老相師點了點頭道:“有一位。”
老人笑了笑,仿佛很知足:“有便不錯了,不知是一位什麽樣的客人?”
老相師麵色猶豫,說道:“是一位很年輕的公子。”
老人笑道:“你的麵色不是很好。”
老相師無奈的道:“還是瞞不過老師的法眼,老實說,這名公子的麵相十分奇特。”
接著老相師便把今天所見所聞都說了出來,老人頗有興致的聽著,聽完後雙眼有些若有所思,說道:“鬼神難相,能夠被你這麽評價,可見這位公子確實很特殊。”
老相師說道:“徒兒一生相麵無數,相不透的人極少,不過三人而已。其中一人是當今秦國的武安君白朗,還有一位則是老師,今天又多了這麽一位公子。”
老人將剛剛泡好的茶往老相師的方向略微的一推,老相師受寵若驚的接了過來。
“這位公子臨走前說子不語怪力亂神,這話其實也不錯。相學一門是我領你進門,至今已經有三十年,卻還未出師,你可曾有疑惑,但說無妨。”
老相師聞言搖了搖頭,恭敬的說道:“三十年前老師授我相學,我滿心歡喜;二十年前老師讓我在曲阜的街頭擺攤相麵,我仍然心有疑惑;但是到了今日,隻覺老師用心良苦。那位公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儒家又有說舉頭三尺有神靈,是教導人們要一心向善。”
老人滿意的點了點頭道:“你入門的晚,來時已是不惑之年,但是那時候的你依舊滿心疑惑。現如今與你同期的師兄弟們早已經在各國出仕,並且名聲在外,我卻一直讓你在我門下修習,你可會怨恨我麽?”
老相師大力地搖了搖頭:“是徒兒愚笨,故而不能出師,如果出仕隻會辱沒了師傅的名聲。”
老人喝了一口茶,淡淡的笑道:“我知道整座曲阜城內有不少人都在笑話你,說你笨,可我不這麽認為。恰恰相反,你其實是我眾多徒弟裏最滿意的一個。”
老相師愣了愣,仿佛不敢相信,他抬起頭來,望向這名教導了他三十年的老師。
老人接著說道:“我這一生,門下弟子不多,雖說書院弟子來來往往也有萬人,但被我收為記名弟子的僅僅隻有四十九人,而你就是其中一個,你不應該太看輕自己,你也的確是我最看重的一個。”
老相師支支吾吾的道:“可是外人都說老師最得意的是教出了小師弟吳魁。”
老相師剛講完這句話,縮了縮頭,吳魁叛亂之事剛剛傳遍諸侯,這對老人的名譽無形中是一種很大的打擊。
老人卻毫不在意的伸出手來敲了敲老相師的頭,笑罵道:“怕什麽!敢說不敢認麽?”
老相師縮了縮脖頸,看著老人道:“小師弟也是久居高位,被權勢熏了心,才行岔了道。”
老人歎了口氣,輕聲道:“你也不用為他解釋,我早料到會有此日的。
老相師看著老人惋惜的神色,有些後悔提及此事,趕忙說道:“如果沒什麽事,學生先行退下了。”
老人說道:“急什麽?我還有話要問你呢。”
老相師恭敬的低著頭,靜候老師的問話。
老人接著說道:“這三十年相麵,你學到了什麽?”
老相師聽到這個問題過後,久久不說話,老人也不急,就這麽靜靜的等待著老相師的答複。
如此過了許久,老相師抬起頭來,麵色悲憫的說道:“眾生皆苦。”
老人愣了一下,仿佛覺得這句話不該從老相師口中說出來,心中的記憶一下被拉扯到了很久以前。
老相師接著說道:“徒兒這三十年來,相麵無數,有少年得誌者,但是晚年卻流落街頭乞討為生。也有貧賤之人,晚年大富大貴。來往的客人,所問者卻也無非名利富貴,可是人死後,卻終究是一場空。”
老人讚同的點了點頭道:“接著說。”
老相師說道:“儒教講究入世,治世,與道教的清靜無為大有不同。可是時逢亂世,諸侯爭霸,天子失信,民不聊生,最終還是苦了百姓。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入世,卻無法救世,又談何治世呢?現今諸侯名為儒教信徒,實則大興兵,法之道。”
老人讚賞的看向老相師:“沒想到你竟然能想到這個層麵。不錯,現如今天下大亂,局麵早已不似一百年前,不是儒教的幾句仁義道德能收拾得了的。”
老相師方才將自己這三十年所感悟一股腦說了出來,說完後才方覺大逆不道,可是沒想到老師竟然深以為然。
老人笑道:“你不用驚訝。我並不是迂腐之人,也從沒有想過儒教一家獨大。既然你已經看清了眼下的局麵,又該如何去解決呢?”
老相師眼中掠過一抹精光,不假思索的道:“推行法家!以法治國,雖粗暴,卻直接,也最有效!”
老人不再說話,低下頭來,拿起了身側半開的一本書來,讀了起來。
老相師自知失語,懊惱的低下了頭,見麵前的老師再不言語,站起身來,行了個禮,就欲先行退去。
“閔求,你走吧。”老相師剛走到門口,老人卻突然開口道。
被直呼其名的老相師一愣,而後仿佛明白過來,連忙跪倒在地道:“老師!是徒兒錯了!徒兒不該說這些大逆不道的話!請老師責罰徒兒,不要趕走徒兒啊!”
老人抬起頭來,看向不知所措的老相師,眼神竟然無比溫柔,毫無責備惱怒的樣子:“傻徒弟,我是說,你可以出師了。”
不知所措的閔求停下了磕頭,不可置信的抬起頭來,看向眼神中滿是鼓勵之色的老師。
已經年逾古稀的閔求,一雙睜大的雙眼漸漸渾濁起來,許久許久,他重重的朝老人磕了個頭,緩緩的退出門外。
整個曲阜書院,能夠被尊稱一聲老師的,一百年來隻有兩個人,一個是開宗立派的孟夫子,第二個則是當代儒教扛鼎者言子淵。
而在今天,言子淵門下最後一名尚在修習的弟子成功出師。
而此刻在曲阜書院一間幽雅的小房內,坐著兩名都已經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其中一人正是方才為陳子遊麵相的老相師。
坐在老相師對麵的,是一名看起來年紀要更大些的老人。
老相師恭敬的低著頭,對這名老人行學生禮:“老師好。”
被稱為老師的老人輕輕點了點頭,開口道:“今日擺攤成果如何?可有客人啊?”
老相師點了點頭道:“有一位。”
老人笑了笑,仿佛很知足:“有便不錯了,不知是一位什麽樣的客人?”
老相師麵色猶豫,說道:“是一位很年輕的公子。”
老人笑道:“你的麵色不是很好。”
老相師無奈的道:“還是瞞不過老師的法眼,老實說,這名公子的麵相十分奇特。”
接著老相師便把今天所見所聞都說了出來,老人頗有興致的聽著,聽完後雙眼有些若有所思,說道:“鬼神難相,能夠被你這麽評價,可見這位公子確實很特殊。”
老相師說道:“徒兒一生相麵無數,相不透的人極少,不過三人而已。其中一人是當今秦國的武安君白朗,還有一位則是老師,今天又多了這麽一位公子。”
老人將剛剛泡好的茶往老相師的方向略微的一推,老相師受寵若驚的接了過來。
“這位公子臨走前說子不語怪力亂神,這話其實也不錯。相學一門是我領你進門,至今已經有三十年,卻還未出師,你可曾有疑惑,但說無妨。”
老相師聞言搖了搖頭,恭敬的說道:“三十年前老師授我相學,我滿心歡喜;二十年前老師讓我在曲阜的街頭擺攤相麵,我仍然心有疑惑;但是到了今日,隻覺老師用心良苦。那位公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儒家又有說舉頭三尺有神靈,是教導人們要一心向善。”
老人滿意的點了點頭道:“你入門的晚,來時已是不惑之年,但是那時候的你依舊滿心疑惑。現如今與你同期的師兄弟們早已經在各國出仕,並且名聲在外,我卻一直讓你在我門下修習,你可會怨恨我麽?”
老相師大力地搖了搖頭:“是徒兒愚笨,故而不能出師,如果出仕隻會辱沒了師傅的名聲。”
老人喝了一口茶,淡淡的笑道:“我知道整座曲阜城內有不少人都在笑話你,說你笨,可我不這麽認為。恰恰相反,你其實是我眾多徒弟裏最滿意的一個。”
老相師愣了愣,仿佛不敢相信,他抬起頭來,望向這名教導了他三十年的老師。
老人接著說道:“我這一生,門下弟子不多,雖說書院弟子來來往往也有萬人,但被我收為記名弟子的僅僅隻有四十九人,而你就是其中一個,你不應該太看輕自己,你也的確是我最看重的一個。”
老相師支支吾吾的道:“可是外人都說老師最得意的是教出了小師弟吳魁。”
老相師剛講完這句話,縮了縮頭,吳魁叛亂之事剛剛傳遍諸侯,這對老人的名譽無形中是一種很大的打擊。
老人卻毫不在意的伸出手來敲了敲老相師的頭,笑罵道:“怕什麽!敢說不敢認麽?”
老相師縮了縮脖頸,看著老人道:“小師弟也是久居高位,被權勢熏了心,才行岔了道。”
老人歎了口氣,輕聲道:“你也不用為他解釋,我早料到會有此日的。
老相師看著老人惋惜的神色,有些後悔提及此事,趕忙說道:“如果沒什麽事,學生先行退下了。”
老人說道:“急什麽?我還有話要問你呢。”
老相師恭敬的低著頭,靜候老師的問話。
老人接著說道:“這三十年相麵,你學到了什麽?”
老相師聽到這個問題過後,久久不說話,老人也不急,就這麽靜靜的等待著老相師的答複。
如此過了許久,老相師抬起頭來,麵色悲憫的說道:“眾生皆苦。”
老人愣了一下,仿佛覺得這句話不該從老相師口中說出來,心中的記憶一下被拉扯到了很久以前。
老相師接著說道:“徒兒這三十年來,相麵無數,有少年得誌者,但是晚年卻流落街頭乞討為生。也有貧賤之人,晚年大富大貴。來往的客人,所問者卻也無非名利富貴,可是人死後,卻終究是一場空。”
老人讚同的點了點頭道:“接著說。”
老相師說道:“儒教講究入世,治世,與道教的清靜無為大有不同。可是時逢亂世,諸侯爭霸,天子失信,民不聊生,最終還是苦了百姓。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入世,卻無法救世,又談何治世呢?現今諸侯名為儒教信徒,實則大興兵,法之道。”
老人讚賞的看向老相師:“沒想到你竟然能想到這個層麵。不錯,現如今天下大亂,局麵早已不似一百年前,不是儒教的幾句仁義道德能收拾得了的。”
老相師方才將自己這三十年所感悟一股腦說了出來,說完後才方覺大逆不道,可是沒想到老師竟然深以為然。
老人笑道:“你不用驚訝。我並不是迂腐之人,也從沒有想過儒教一家獨大。既然你已經看清了眼下的局麵,又該如何去解決呢?”
老相師眼中掠過一抹精光,不假思索的道:“推行法家!以法治國,雖粗暴,卻直接,也最有效!”
老人不再說話,低下頭來,拿起了身側半開的一本書來,讀了起來。
老相師自知失語,懊惱的低下了頭,見麵前的老師再不言語,站起身來,行了個禮,就欲先行退去。
“閔求,你走吧。”老相師剛走到門口,老人卻突然開口道。
被直呼其名的老相師一愣,而後仿佛明白過來,連忙跪倒在地道:“老師!是徒兒錯了!徒兒不該說這些大逆不道的話!請老師責罰徒兒,不要趕走徒兒啊!”
老人抬起頭來,看向不知所措的老相師,眼神竟然無比溫柔,毫無責備惱怒的樣子:“傻徒弟,我是說,你可以出師了。”
不知所措的閔求停下了磕頭,不可置信的抬起頭來,看向眼神中滿是鼓勵之色的老師。
已經年逾古稀的閔求,一雙睜大的雙眼漸漸渾濁起來,許久許久,他重重的朝老人磕了個頭,緩緩的退出門外。
整個曲阜書院,能夠被尊稱一聲老師的,一百年來隻有兩個人,一個是開宗立派的孟夫子,第二個則是當代儒教扛鼎者言子淵。
而在今天,言子淵門下最後一名尚在修習的弟子成功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