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楊小央再沒有上過街,一直呆在府裏,隻是偶爾會去廚房向段府的廚子請教。


    要不是公爺交代過,他估計會被廚子扔出去。


    楊小央不出門並不是因為那天的事惱羞成怒,事實上他的名聲一點沒臭,反倒是段公爺的名聲更臭了。


    長安百姓已經傳開了,說是段公爺請來的人在逛青樓的時候鼻竅出血不止,已經成了那家青樓的笑話。


    至於請來的是誰無人關心,大人物出醜才是百姓愛看的。


    現在城裏為數不多能給段公爺添個笑臉的地方,讓段公爺有些畏之如虎。


    楊小央這幾日一有空便要拿出那封信來看,祖師的意思很清楚,他要為當世修道之人謀求一條新路。


    隻是楊小央不理解,祖師作為當世唯一地仙,本應該可以為所欲為。


    朝觀昆侖白雪,夜聽東海濤聲,隨手摘星辰,朝飲仙露,暮餐晚霞,與天地同壽,坐觀天下風起雲湧豈不美哉?為何非要身先士卒,為天下謀呢?


    楊小央自小就沒什麽理想,覺得把一輩子平平淡淡地混過去就好,就算是小荼出事後也隻是有了個小目標,修到人仙而已,最多加上帶小荼吃盡天下美食罷了。


    他從沒生出過要主動幫助別人的想法,也從不覺得天下人和自己有什麽關係,而且至今與自己有交集的多少人都成了陌路人。


    元田一家人,王德那個老人,小花那隻花貓,鶴山城的那對父子,響馬兄弟,扶笙和青草,甚至是淨遠都是如此,而祖師的信卻讓這個想法有了些許的動搖。


    有人說一個人要變很難,其實有時缺的不過是一個契機罷了。


    這一日段青帶來了一個消息,“朝廷要在嶽州建新城,隻是洞庭湖裏的水賊太多,每次開工就會有水賊來搗亂,所以朝廷廣招天下的江湖好漢進洞庭剿匪,據說已經有不少江湖豪俠動身了。”


    “朝廷給了重賞?”楊小央看了眼有些躍躍欲試的李從文,問道。


    “沒有重賞,隻是過去給條小船還管吃住而已。”


    李從文已經迫不及待了,“要什麽重賞,我輩江湖人不過一個義字當先。段青趕緊給我們去準備快馬和幹糧,一起去剿匪。”


    楊小央覺得還是要問清楚才好,“朝廷為什麽不派水師過去?水賊一共有多少人?”


    “水師的厲害在於艨艟巨艦,但是大船進不了雲夢澤深處,而水賊又都是小船,看到水師的大船往大澤裏一鑽就沒影了,水師奈何不了他們。至於水賊具體有多少人不清楚,估計是三萬上下。”


    楊小央一驚,“哪來的這麽多水賊?”


    段青歎了口氣,臉上的肉也隨之抖動,“都是些窮的吃不起飯的流民,靠水上打劫度日子。說來也算得上是可憐人,但他們幹了不少壞事,必要的懲罰還是要的。”


    看著正在招呼老陳準備行李的李從文,楊小央歎了口氣不再多說。


    “你們還是過幾日再走吧,我好給你們準備些東西。”段青說這話時才有了些公爺的氣勢。


    ..............................


    安炎二十三年,夏,京城。


    最近學堂來了一個新學生,叫陳康。


    學堂裏的少爺們不知道是哪個陳家出來的,隻知道他是李相介紹來的。


    問了李家的長子李運先和次子李思哲,他們也不清楚,隻說是李相從關中帶回來的。


    李運先七歲了,是最受先生喜愛的學生。


    他各家經典倒背如流,還能吟詩作對,但是李相說這孩子隻會讀書但不會做官,已經被帶回去自己教導,說要看看還有沒有救。


    所以陳康就一直跟著李思哲,李思哲走到哪他也走到哪,李思哲看什麽書他也看什麽書。


    李思哲和他哥哥都是性子極其溫和的人,雖然有些煩惱,還是對陳康多有照顧。


    原本李運先走後李思哲就成了先生最愛的學生,現在又多了個陳康。


    陳康雖然書背的沒有李家兄弟好,也不會作詩,但先生喜愛他的積極進取,不怕犯錯。


    陳康時常要在學堂裏找先生請教,遇到見解不同之處還會與先生辯論,直到自己真的懂了以後才向先生道歉並且致謝。


    先生也從來不怪他,反而要學堂的學生們學習他,說這才是做學問的態度。


    李思哲和陳康在別的學生眼中完全就是兩類人,一個溫和一個激進,一個知禮一個無禮。


    今日先生問了大家一個問題,說如果戰亂結束以後讓各位去當地方的刺史他們會如何治理州縣。


    學生們都是大家子弟,對於地方治理從父輩那裏聽來不少,都說要多多開墾農田,減少賦稅勞役,糧食越多越好。


    李思哲也是這麽認為的。


    隻有陳康說農田不要開墾太多,糧倉的存糧足以應對兩年的饑荒就好,然後讓沒有多少地可種的農戶都去養雞鴨。


    有學生不同意,說光吃雞鴨怎麽行。


    陳康說隻要把雞鴨和蛋賣給大戶人家,自己再去買糧吃就可以。


    還說最好能讓南方多的吃不完的稻子運到北方,這樣大家隻靠賣東西不用種地也能活的很好,官府還能收到不少商稅。


    學生有些不服氣,總覺得哪裏怪怪的,哪裏有人不種地也能吃飽飯的?但是要說陳康錯他也找不出理由。


    先生沒有評價陳康的方法,隻是第二天陳康再也沒有來過學堂。


    聽說和李運先一起接受李相的教導去了,隻有李思哲老老實實的上完了學堂。


    ...................


    秋容凋翠羽,和州鎮是漢水一支的源頭所在,岸邊的柳樹錘在江邊隨風擺動。


    楊小央和李從文坐在一艘小船的船艙裏,這艘船據說是段青命人用水師退下來的小型戰船改造的,更適合幾個人在水上作戰。


    船上兩邊各有一張小型床弩,上麵架著攻城鑿,鑿上連著繩索,供人跳幫。


    船上的帆沒有升起來,因為漢水的水流很急,而且風向不定,隻要控製好船前進的方向就好。


    段青並沒有把人送到和州鎮,替他們準備好了船和武器後就在長安和三人分別了。


    楊小央知道他母親身體不好,夫人又懷了孩子。所以無法遠行。


    不禁感慨又隻剩他一個人,帶著家人戰戰兢兢地在長安苟活了,李從文安慰他說不要小看了段青,才讓楊小央好受些。


    段青說小船之間的水戰基本就兩種打法,用箭把人射死和跳上對麵的船把人殺光,所以又準備了一張五石強弓和一把強弩。


    李從文和老陳都不要,說他們不會用,而且在他們看來跳幫足矣,也不知道他們哪來的自信。


    楊小央弓用的少,準頭不行。


    雖然修仙之後眼裏強了許多,但眼力是眼力,準頭是準頭,所以在段府的時候稍稍練了練,但也沒提升多少。


    其實楊小央打心底也覺得沒什麽是跳幫解決不了的,到時候一拳一個豈不快哉?


    小船順流而下速度很快,青山綠水飛馳而過。


    船上的日子卻很無聊,老陳要掌船,李從文在船邊一邊釣魚一邊和小荼說話,也不知道船那麽快他在吊哪門子魚。


    楊小央隻能用箭射天上的鳥和水裏的魚打發時間,然而好不容易射中的鳥掉到了水裏,他這才意識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從文,老陳,你們會遊泳嗎?”楊小央覺得當初同意李從文一拍腦袋想出來的主意就有些後悔,一幫子不會遊泳的人去剿水賊,也不知道是不是想不開了。


    “小央你會嗎?”


    “不會。”


    “那我掉水裏你能把我撈出來嗎?”


    “那應該可以。”楊小央覺得把靈氣運轉在腳上踏波而行,走個幾十步還是可以的。


    “那不就行了,我掉下去你撈我上來就好,要會遊泳幹嘛?”


    世間何其之大,楊小央覺得也大不過李從文缺失的那塊心眼。


    老陳嘿嘿兩下表示同意。


    楊小央臉一黑,“老陳你也不會?”


    “老夫不會遊泳,但老夫不會掉水裏。”


    好吧,有個比李從文還要豁達的。


    楊小央沒話說,踩著水去撿吊水裏的鳥,不知道那鳥烤起來好不好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半吊子的道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和灰比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和灰比白並收藏半吊子的道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