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有錢和錢權要父子倆不會武功,看到在他們眼裏已經算厲害的三寸梅花不是來人的一合之敵,就覺得刺客武功非同一般。
然而他們沒法幫到李從文什麽,隻能在一旁出聲提醒道:“公子小心些。”
李從文點點頭,一臉嚴肅地舉起破劍,向老陳遙遙一指。
錢家父子沒看到從劍裏有飛出什麽東西,還以為是李大公子在行禮,卻突然看到那刺客輕輕揮了一下刀,地上便出現了一道裂痕。
“公子無需手下留情,莫不是看不起老夫?”老陳嗬嗬一笑,朗聲道。
李從文深吸了一口氣,明明表情沒有變化,錢權要卻覺得他那俊美的不像話的臉上多了些什麽東西。
兩人都在原地站了一會兒,沒有說話也沒有動作。
院子內一下靜了下來,連院外的鳥叫蟲鳴都停下了。
陽光照在錢權要身上,他才驚覺天好像突然暖了不少。
錢家父子不懂這是在幹什麽,其實要楊小央來他也不會知道。
兩人靜立了盞茶功夫,李從文突然把劍斜舉身前,一言不發地斜斜劈下。
老陳依舊漫不經心地把橫在身前的刀微微一側,隻見刀身微微一震,地上又出現了一道裂痕。
“公子的劍意不該被彈開才是。”穿著黑衣的老陳緩緩說道。
錢權要覺得那語氣不像是個刺客,更像個老朋友,或者是師傅。
李從文吐出一口氣,轉頭看了眼錢家父子,提著劍向老陳衝去。
錢權要看著李從文的背影,心思難明。
原本的李從文在他眼裏,不管何時都是一個隨心所欲、風流倜儻的公子哥,但當他把劍像刀一樣狠狠朝著刺客劈下去的時候,他才意識到人總是會迷茫的。
兩人兵器相交發出了清脆的聲音,不似黃鸝鳴唱,卻似琴聲靡靡。
李從文用著似乎下一刻就要折斷的破劍,不停地對著老陳砍下,宛如一個第一次用劍的人,不會變招,而且每一擊都要用盡全力。
沒有劍術,也沒有劍意。
老陳每次都沒有硬接,或是用刀背,或是用刀側輕輕劃開,動作輕柔地讓人看了仿佛會生出困意。
而李從文也仿佛真的要睡著了一般,劈砍的動作越來越無力,似是已經力竭,又似是思緒已經飄到了別處。
...................................
安炎二十四年,春,啟年殿,太子寢宮。
“太子殿下招老臣來有何事?”李敬瀾看著站在門口一臉欣喜的趙啟年皺了皺眉。
趙啟年上前攙住李敬瀾的手臂,把他請進了屋裏,一邊笑著說道:“李相今年不過三十一,何來老之一說啊?”
李敬瀾皺著眉看向趙啟年,默不作聲地收回了手臂,嚴厲地說道:“殿下,我鳴武百姓且不說這戰亂年代,往年天下太平時,能活過三十三歲者不過五五,臣如何不老?”
趙啟年臉一白,有些羞愧地低下頭。
李敬瀾看著他,不由歎了口氣,“殿下,你兄長前些日子已經被陛下封為秦王,不日即將出行前往封地了。
陛下這是打定主意要把大位傳與殿下,殿下今後不可再在朝堂上事事問策與我,當有自己的決斷才是。
剛才老臣訓斥殿下,殿下也應當據理力爭才是,斷不可如此軟弱啊。”
趙啟年微微抬頭,輕聲道:“我,哦不,孤知道了。”
兩人落座,侍女上茶後,趙啟年就屏退了所有人,隻留二人在屋中。
“李相,此次招李相來是有事想請教。”趙啟年和聲說道。
“殿下請講。”
“前些日子孤拜讀了道德經,不知其解。
尤其是其中說君當不尚賢,使民不爭。孤不明白,君王不應當求賢若渴嗎?為何要不尚賢?”趙啟年一臉疑惑地問道。
李敬瀾露出了一個笑容,“殿下可知人之思想是如何演變的?”
趙啟年不知道這個問題和他問得有什麽聯係,但他還是老老實實地答道:“孤不知。”
李敬瀾摸了摸胡子,“人之思想,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再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國亦如是。
不尚賢乃是第二次從無到有之所求,是在有過之後才需要的,況且並非完全不求,而是求之有度。”
趙啟年恍然大悟,又問道:“那我朝如今當如何做?”
李敬瀾喝了口茶,突然高聲道:“如今我朝八王反叛致使天下大亂,正是從有到無,勵精圖變之時。大亂之後便需大治,我朝當納盡天下賢才,待天下大定後再開一盛世!”
趙啟年聽了興奮地站起身問道:“李相可有辦法?”
李敬瀾卻歎了口氣,神色落寞了不少,再無剛才的意氣風發,“此事與我朝勳貴之利益大有衝突,求賢之事還要徐徐圖之。
如今我們隻能盡力培養後輩,在勳貴後輩中求賢。
可惜我那兩個兒子雖聰慧,卻隻會背些文章做點詩,不是當官的料。
不過近日我夫人有了喜,大夫說是個男嬰。老夫當真望他能真正地讀進書,以後做個好官,所以想給他取個名字,叫從文。”
..............................
春風吹進院內,帶來了一片初生的綠芽,而新生的滅亡卻沒有給人多少哀傷。
李從文夢遊似的亂砍一通後,感到有些力竭,便後退兩步沒再出招。
這讓錢家父子以為他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好是擔憂。
李從文片刻調勻了氣息,便轉過頭盯著錢有錢看,直到錢有錢被砍得發毛才回過頭,輕笑了兩聲。
錢權要看他這樣,便感覺原先那個公子哥又回來了。
李從文這時出聲了:“本公子之前太過在意對錯,後來才發現我所在意的對錯其實是世人公認的對錯。
現在本公子不想管那公認的,隻想管自己的。縱使分不清對錯也無妨,這東西又何需分得太清,問心而已。”
李從文說完隨手對著老陳橫揮一劍,便收劍入鞘。
錢權要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隻能感受到一股比今日春風還暖的風撫在了臉上。
老陳把刀往地上一丟,抱拳道:“看來公子劍道又有所精進,老夫此次認栽,就先告辭了。”
說完就領著還有些茫然的鞠夜闌頭也不回地走了。
李從文大笑三聲,衝著錢家父子行了一禮,“本公子也告辭了,若是有事寫信於我便可,我叫李從文。”
錢有錢看著離去的兩人茫然無措,不明白發生了什麽,待他回過神來時人已經走了許久。
他覺得今天發生的事情有些奇怪,不過既然刺客解決可,也沒想太多。
他看了眼他兒子,覺得有些事還是先晚些再說,現在把家裏的護衛先扶進來才是,門外應該還有不少護衛倒在那邊。
錢有錢來到他家那扇小門前,輕輕一推。
隻聽轟的一聲,牆的上半部分轟然倒塌,而下半部分卻完好無損。
......
“這件事在下一定辦妥,在下就先告辭了。”成州錄事參軍滿臉笑容地向李從文打了聲招呼,就帶著手下用兩輛大馬車把錢裝著送走了。
“到頭來就偷了兩萬貫?”李從文一臉鄙視地看著楊小央。
楊小央翻了個白眼,“我沒見過世麵行了吧?誰知道這銅錢這麽重?拿兩萬貫都跑了好多次,還累死累活的了。”
李從文嘴角一抽,“說實話,本公子沒也見過那麽多銅錢,倒也不怪你。”
李從文又看向方三,笑眯眯地問道:“不知方兄今後有何打算?”
楊小央看著李從文的表情,總覺得他有些不懷好意。
方三此時顯得有些挫敗,可能是還沒緩過勁來,聞言擺了擺手,“我準備回家種地,好好過日子,俠盜我是不想當了。”
方三說完就轉身想走,卻被李從文叫住:“方兄既然不想當俠盜,不知可有興趣為朝廷效力?”
楊小央一愣,沒想到李從文會叫一個賊去當官,這能行嗎?
方三不出意料地搖了搖頭,“官府拘束太多,我不喜歡。況且我終究是個賊,怎麽可能去當官?”
李從文不知道從哪摸出了他那把折扇,啪的一聲打開,走到方三旁邊勾住他的肩膀,笑著說道:“方兄有所不知啊。
本公子想讓你去巡城司任職,巡城司平日裏就是負責監察地方,不僅要監督官員,還要維護一地治安。
說白了即是地方的言官,又能算半個地方軍。本公子見你嫉惡如仇,輕功又出神入化,當個巡城司的司眾再合適不過了。”
方三聽了似有些意動,畢竟他做慣了偷偷摸摸的事情,要回去種地還有些不甘心,“隻是我要如何進的了這巡城司?”
李從文收起折扇,從懷裏拿出一封信來,擠眉弄眼地說道:“方兄放心,我爹和成州刺史有舊。我送去書信一封,自會有人來考教你,相信以方兄你的本事和品行,通過應該不是問題。”
楊小央眼睛一瞪,你爹到底認識多少人?
還有,方三去當個彈劾別人的官,就怕當地官員會被彈劾得真的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做官了吧?
楊小央吐出一口氣,突然覺得當地的官員有些可憐......
然而他們沒法幫到李從文什麽,隻能在一旁出聲提醒道:“公子小心些。”
李從文點點頭,一臉嚴肅地舉起破劍,向老陳遙遙一指。
錢家父子沒看到從劍裏有飛出什麽東西,還以為是李大公子在行禮,卻突然看到那刺客輕輕揮了一下刀,地上便出現了一道裂痕。
“公子無需手下留情,莫不是看不起老夫?”老陳嗬嗬一笑,朗聲道。
李從文深吸了一口氣,明明表情沒有變化,錢權要卻覺得他那俊美的不像話的臉上多了些什麽東西。
兩人都在原地站了一會兒,沒有說話也沒有動作。
院子內一下靜了下來,連院外的鳥叫蟲鳴都停下了。
陽光照在錢權要身上,他才驚覺天好像突然暖了不少。
錢家父子不懂這是在幹什麽,其實要楊小央來他也不會知道。
兩人靜立了盞茶功夫,李從文突然把劍斜舉身前,一言不發地斜斜劈下。
老陳依舊漫不經心地把橫在身前的刀微微一側,隻見刀身微微一震,地上又出現了一道裂痕。
“公子的劍意不該被彈開才是。”穿著黑衣的老陳緩緩說道。
錢權要覺得那語氣不像是個刺客,更像個老朋友,或者是師傅。
李從文吐出一口氣,轉頭看了眼錢家父子,提著劍向老陳衝去。
錢權要看著李從文的背影,心思難明。
原本的李從文在他眼裏,不管何時都是一個隨心所欲、風流倜儻的公子哥,但當他把劍像刀一樣狠狠朝著刺客劈下去的時候,他才意識到人總是會迷茫的。
兩人兵器相交發出了清脆的聲音,不似黃鸝鳴唱,卻似琴聲靡靡。
李從文用著似乎下一刻就要折斷的破劍,不停地對著老陳砍下,宛如一個第一次用劍的人,不會變招,而且每一擊都要用盡全力。
沒有劍術,也沒有劍意。
老陳每次都沒有硬接,或是用刀背,或是用刀側輕輕劃開,動作輕柔地讓人看了仿佛會生出困意。
而李從文也仿佛真的要睡著了一般,劈砍的動作越來越無力,似是已經力竭,又似是思緒已經飄到了別處。
...................................
安炎二十四年,春,啟年殿,太子寢宮。
“太子殿下招老臣來有何事?”李敬瀾看著站在門口一臉欣喜的趙啟年皺了皺眉。
趙啟年上前攙住李敬瀾的手臂,把他請進了屋裏,一邊笑著說道:“李相今年不過三十一,何來老之一說啊?”
李敬瀾皺著眉看向趙啟年,默不作聲地收回了手臂,嚴厲地說道:“殿下,我鳴武百姓且不說這戰亂年代,往年天下太平時,能活過三十三歲者不過五五,臣如何不老?”
趙啟年臉一白,有些羞愧地低下頭。
李敬瀾看著他,不由歎了口氣,“殿下,你兄長前些日子已經被陛下封為秦王,不日即將出行前往封地了。
陛下這是打定主意要把大位傳與殿下,殿下今後不可再在朝堂上事事問策與我,當有自己的決斷才是。
剛才老臣訓斥殿下,殿下也應當據理力爭才是,斷不可如此軟弱啊。”
趙啟年微微抬頭,輕聲道:“我,哦不,孤知道了。”
兩人落座,侍女上茶後,趙啟年就屏退了所有人,隻留二人在屋中。
“李相,此次招李相來是有事想請教。”趙啟年和聲說道。
“殿下請講。”
“前些日子孤拜讀了道德經,不知其解。
尤其是其中說君當不尚賢,使民不爭。孤不明白,君王不應當求賢若渴嗎?為何要不尚賢?”趙啟年一臉疑惑地問道。
李敬瀾露出了一個笑容,“殿下可知人之思想是如何演變的?”
趙啟年不知道這個問題和他問得有什麽聯係,但他還是老老實實地答道:“孤不知。”
李敬瀾摸了摸胡子,“人之思想,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再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國亦如是。
不尚賢乃是第二次從無到有之所求,是在有過之後才需要的,況且並非完全不求,而是求之有度。”
趙啟年恍然大悟,又問道:“那我朝如今當如何做?”
李敬瀾喝了口茶,突然高聲道:“如今我朝八王反叛致使天下大亂,正是從有到無,勵精圖變之時。大亂之後便需大治,我朝當納盡天下賢才,待天下大定後再開一盛世!”
趙啟年聽了興奮地站起身問道:“李相可有辦法?”
李敬瀾卻歎了口氣,神色落寞了不少,再無剛才的意氣風發,“此事與我朝勳貴之利益大有衝突,求賢之事還要徐徐圖之。
如今我們隻能盡力培養後輩,在勳貴後輩中求賢。
可惜我那兩個兒子雖聰慧,卻隻會背些文章做點詩,不是當官的料。
不過近日我夫人有了喜,大夫說是個男嬰。老夫當真望他能真正地讀進書,以後做個好官,所以想給他取個名字,叫從文。”
..............................
春風吹進院內,帶來了一片初生的綠芽,而新生的滅亡卻沒有給人多少哀傷。
李從文夢遊似的亂砍一通後,感到有些力竭,便後退兩步沒再出招。
這讓錢家父子以為他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好是擔憂。
李從文片刻調勻了氣息,便轉過頭盯著錢有錢看,直到錢有錢被砍得發毛才回過頭,輕笑了兩聲。
錢權要看他這樣,便感覺原先那個公子哥又回來了。
李從文這時出聲了:“本公子之前太過在意對錯,後來才發現我所在意的對錯其實是世人公認的對錯。
現在本公子不想管那公認的,隻想管自己的。縱使分不清對錯也無妨,這東西又何需分得太清,問心而已。”
李從文說完隨手對著老陳橫揮一劍,便收劍入鞘。
錢權要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隻能感受到一股比今日春風還暖的風撫在了臉上。
老陳把刀往地上一丟,抱拳道:“看來公子劍道又有所精進,老夫此次認栽,就先告辭了。”
說完就領著還有些茫然的鞠夜闌頭也不回地走了。
李從文大笑三聲,衝著錢家父子行了一禮,“本公子也告辭了,若是有事寫信於我便可,我叫李從文。”
錢有錢看著離去的兩人茫然無措,不明白發生了什麽,待他回過神來時人已經走了許久。
他覺得今天發生的事情有些奇怪,不過既然刺客解決可,也沒想太多。
他看了眼他兒子,覺得有些事還是先晚些再說,現在把家裏的護衛先扶進來才是,門外應該還有不少護衛倒在那邊。
錢有錢來到他家那扇小門前,輕輕一推。
隻聽轟的一聲,牆的上半部分轟然倒塌,而下半部分卻完好無損。
......
“這件事在下一定辦妥,在下就先告辭了。”成州錄事參軍滿臉笑容地向李從文打了聲招呼,就帶著手下用兩輛大馬車把錢裝著送走了。
“到頭來就偷了兩萬貫?”李從文一臉鄙視地看著楊小央。
楊小央翻了個白眼,“我沒見過世麵行了吧?誰知道這銅錢這麽重?拿兩萬貫都跑了好多次,還累死累活的了。”
李從文嘴角一抽,“說實話,本公子沒也見過那麽多銅錢,倒也不怪你。”
李從文又看向方三,笑眯眯地問道:“不知方兄今後有何打算?”
楊小央看著李從文的表情,總覺得他有些不懷好意。
方三此時顯得有些挫敗,可能是還沒緩過勁來,聞言擺了擺手,“我準備回家種地,好好過日子,俠盜我是不想當了。”
方三說完就轉身想走,卻被李從文叫住:“方兄既然不想當俠盜,不知可有興趣為朝廷效力?”
楊小央一愣,沒想到李從文會叫一個賊去當官,這能行嗎?
方三不出意料地搖了搖頭,“官府拘束太多,我不喜歡。況且我終究是個賊,怎麽可能去當官?”
李從文不知道從哪摸出了他那把折扇,啪的一聲打開,走到方三旁邊勾住他的肩膀,笑著說道:“方兄有所不知啊。
本公子想讓你去巡城司任職,巡城司平日裏就是負責監察地方,不僅要監督官員,還要維護一地治安。
說白了即是地方的言官,又能算半個地方軍。本公子見你嫉惡如仇,輕功又出神入化,當個巡城司的司眾再合適不過了。”
方三聽了似有些意動,畢竟他做慣了偷偷摸摸的事情,要回去種地還有些不甘心,“隻是我要如何進的了這巡城司?”
李從文收起折扇,從懷裏拿出一封信來,擠眉弄眼地說道:“方兄放心,我爹和成州刺史有舊。我送去書信一封,自會有人來考教你,相信以方兄你的本事和品行,通過應該不是問題。”
楊小央眼睛一瞪,你爹到底認識多少人?
還有,方三去當個彈劾別人的官,就怕當地官員會被彈劾得真的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做官了吧?
楊小央吐出一口氣,突然覺得當地的官員有些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