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擔憂,後怕
帶著位麵交易係統去流放,我笑了 作者:綠竹縹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如今。
在西北裕山這一處荒蕪之地的土院裏,竟然談論著這曾經引發大亂的“罪魁禍首”。
這是任誰也想不到,更不敢想的事情。
正是因為深知那兵法計謀曾經引發的禍亂,連靖四人的眼裏滿是震驚和惴惴不安。
連明理不經意的抬頭,見到了父母和叔嬸兒眼裏的震驚和不安,心裏隱隱有些猜測,不過既然說要和大家講,那肯定得講下去。
隨即收起心裏的猜測,小臉一板,低聲道:“我今天先講第一套勝戰計。所謂勝戰計,是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之計謀。亦是君禦臣、大國禦小國之術也。”
“第一計,瞞天過海。這瞞天過海,從字麵上說就是要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讓天知道過了大海。形容極大的欺騙和謊言,乍一看,就好像是什麽樣的欺騙手段都使得出來。”
連明旭出聲道:“這不是教人撒謊嗎”
連明理笑笑,低聲道:“是也非也。瞞天過海之計,其實就是故意為之。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偽裝的手段迷惑、欺騙對方,使對方放鬆戒備,然後突然行動,從而達到取勝的目的。”
連明旭又道:“偽裝”
“是的,偽裝。隻不過這個偽裝好了的手段,要正大光明的使出來,迷惑住對方。這就是兵法上說的秘計隱藏。”
說到這裏,一直沒有出聲的連明樓開口說道:“兵法上說隱秘的計謀往往藏在公開的事物裏,這說的應該就是瞞天過海這一計。”
“當防備得很周全時,其實更容易麻痹大意,這樣就會失去警惕性。這時候,若是對方將秘計潛藏在公開的事物裏,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最隱秘的潛藏狀態。讓對方防不勝防。”
連靖也開口說道:“這瞞天過海之謀略與欺上瞞下可是不一樣的。這其實是一種迷惑,讓對方誤以為你會怎麽做,然後在他不經意間給他重重的一擊。”
“雖然,這瞞天過海和欺上瞞下在某種程度上都含有欺騙性,但是其動機、性質和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為一談。”
聽著連靖的解釋,有些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明白了。
趁著這時候,連明理給這一計做了總結:“瞞天過海的運用,常常是因為我們在觀察處理事情中,由於對某些事情的習見不疑,從而自覺或者不自覺地產生了疏漏和鬆懈,故能乘虛而示假隱真,掩蓋某種行動,再把握時機,出奇製勝。”
在軍營裏待了幾年的徐玉珠點著頭道:“原來是這樣。其實這一計,在戰場上出現過,隻是沒想到這一計竟然就是三十六計裏的第一計。”
說完,突然扭頭看向連明理問道:“老三,那困敵之勢不以戰,是不是也是一計”
聞言,連明理小臉微微一笑,點著頭應聲:“是的。這一計完整的句子其實是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說的正是第一套勝戰計裏的第四計——以逸待勞。”
聽到連明理的話,徐玉珠驚訝的看著他道:“果真。此計我父親曾用過,原來這三十六計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運用出來了啊。”
“老小,這以逸待勞說的是不是先困著對方,或者是不先出擊,而是養精蓄銳等待時機”
“大哥,可以這麽理解。不過得看當時的情形,因為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先發製人。所以不管用什麽計謀,必須要分析當前的情形,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判斷。”
聽著這個才八歲的連明理說的話,連靖和徐玉珠夫婦倆心裏實在是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這孩子,打小就聰明,不論是學問還是武功,這孩子不僅一點就通,而且舉一反三的能力還挺強。
沒想到,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這孩子已經成長起來了。
他口中說的這些,若是露出去一點點,都會引來不小的麻煩,甚至還會招來禍端。
所幸的是,這孩子知道藏拙,不然,危矣!
就在連靖和徐玉珠思索著的時候,連明濤出聲詢問:“老小,這損剛益柔說的又是什麽”
“明濤哥,這損剛益柔其實是根據卦象講述的剛柔相推,而主變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則。而此計就是根據損卦的道理,以剛喻敵,以柔喻已。”
連明理說到這裏,看了看堂哥連明濤:“這困敵可用積極防禦,慢慢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敵人由強變弱,而我方則因勢利導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致勝,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法。”
聽著稚嫩的聲音,頭頭是道的講述著兵法謀略,連靖和連欽看連明理的眼神很是複雜。
同時,兄弟倆還在心裏疑惑著:這孩子在京城時,除了力氣大一些,其他貌似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可這到了裕山…
越往下想,連靖的眼睛就越是濕潤。
他這才明白,他夫人眼裏為何會有後怕之色。
此時,他的心裏不禁也擔憂了起來…
雖說此刻是在西北的裕山,可誰又說的清周圍的人又是什麽人呢
就在連靖思索著自己接下來應該怎麽做的時候,連明理又對其他幾人講起了“趁火打劫”…
本來學文隻是兩個時辰,可今兒這學習的時間已然不止兩個時辰。
江芸看著這幾個孩子今兒的興奮一點也不減,抬頭看了看天,估摸了一下時辰,退出了學習的隊伍。
徐玉珠亦然。
妯娌倆一前一後走進廚房,開始給他們做起了晚飯。
今兒這頓晚飯,徐玉珠用了閨女拿出來的麵粉,然後和麵擀麵皮。
江芸則是不動聲色的點火燒水,然後又給每個碗裏放調味料。
看著那鹽罐子裏細鹽,江芸的目光再次閃了閃,她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那就是這細鹽就是在府裏時用的細鹽,可是大嫂他們當時也沒有帶上啊…
雖然疑惑不已,可是江芸沒有發問,她覺得有可能是李子那個管事幫著找來的,畢竟那個管事怎麽看怎麽覺得是在刻意照顧她大嫂一家。
而她們一家子,跟著大哥大嫂從那個家裏出來,不說不在受氣隱忍,就連孩子臉上的笑容也真實了許多。
她覺得,這樣的日子,哪怕是真的吃糠咽菜,她也認了,至少心裏舒坦不是。
想到這裏,又看了看廚房那敞開的門,江芸淺淺一笑,而後快速的幫著徐玉珠將擀好的麵皮放進沸水裏,用筷子攪了攪,蓋上鍋蓋繼續煮…
在西北裕山這一處荒蕪之地的土院裏,竟然談論著這曾經引發大亂的“罪魁禍首”。
這是任誰也想不到,更不敢想的事情。
正是因為深知那兵法計謀曾經引發的禍亂,連靖四人的眼裏滿是震驚和惴惴不安。
連明理不經意的抬頭,見到了父母和叔嬸兒眼裏的震驚和不安,心裏隱隱有些猜測,不過既然說要和大家講,那肯定得講下去。
隨即收起心裏的猜測,小臉一板,低聲道:“我今天先講第一套勝戰計。所謂勝戰計,是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之計謀。亦是君禦臣、大國禦小國之術也。”
“第一計,瞞天過海。這瞞天過海,從字麵上說就是要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讓天知道過了大海。形容極大的欺騙和謊言,乍一看,就好像是什麽樣的欺騙手段都使得出來。”
連明旭出聲道:“這不是教人撒謊嗎”
連明理笑笑,低聲道:“是也非也。瞞天過海之計,其實就是故意為之。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偽裝的手段迷惑、欺騙對方,使對方放鬆戒備,然後突然行動,從而達到取勝的目的。”
連明旭又道:“偽裝”
“是的,偽裝。隻不過這個偽裝好了的手段,要正大光明的使出來,迷惑住對方。這就是兵法上說的秘計隱藏。”
說到這裏,一直沒有出聲的連明樓開口說道:“兵法上說隱秘的計謀往往藏在公開的事物裏,這說的應該就是瞞天過海這一計。”
“當防備得很周全時,其實更容易麻痹大意,這樣就會失去警惕性。這時候,若是對方將秘計潛藏在公開的事物裏,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最隱秘的潛藏狀態。讓對方防不勝防。”
連靖也開口說道:“這瞞天過海之謀略與欺上瞞下可是不一樣的。這其實是一種迷惑,讓對方誤以為你會怎麽做,然後在他不經意間給他重重的一擊。”
“雖然,這瞞天過海和欺上瞞下在某種程度上都含有欺騙性,但是其動機、性質和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為一談。”
聽著連靖的解釋,有些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明白了。
趁著這時候,連明理給這一計做了總結:“瞞天過海的運用,常常是因為我們在觀察處理事情中,由於對某些事情的習見不疑,從而自覺或者不自覺地產生了疏漏和鬆懈,故能乘虛而示假隱真,掩蓋某種行動,再把握時機,出奇製勝。”
在軍營裏待了幾年的徐玉珠點著頭道:“原來是這樣。其實這一計,在戰場上出現過,隻是沒想到這一計竟然就是三十六計裏的第一計。”
說完,突然扭頭看向連明理問道:“老三,那困敵之勢不以戰,是不是也是一計”
聞言,連明理小臉微微一笑,點著頭應聲:“是的。這一計完整的句子其實是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說的正是第一套勝戰計裏的第四計——以逸待勞。”
聽到連明理的話,徐玉珠驚訝的看著他道:“果真。此計我父親曾用過,原來這三十六計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運用出來了啊。”
“老小,這以逸待勞說的是不是先困著對方,或者是不先出擊,而是養精蓄銳等待時機”
“大哥,可以這麽理解。不過得看當時的情形,因為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先發製人。所以不管用什麽計謀,必須要分析當前的情形,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判斷。”
聽著這個才八歲的連明理說的話,連靖和徐玉珠夫婦倆心裏實在是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這孩子,打小就聰明,不論是學問還是武功,這孩子不僅一點就通,而且舉一反三的能力還挺強。
沒想到,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這孩子已經成長起來了。
他口中說的這些,若是露出去一點點,都會引來不小的麻煩,甚至還會招來禍端。
所幸的是,這孩子知道藏拙,不然,危矣!
就在連靖和徐玉珠思索著的時候,連明濤出聲詢問:“老小,這損剛益柔說的又是什麽”
“明濤哥,這損剛益柔其實是根據卦象講述的剛柔相推,而主變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則。而此計就是根據損卦的道理,以剛喻敵,以柔喻已。”
連明理說到這裏,看了看堂哥連明濤:“這困敵可用積極防禦,慢慢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敵人由強變弱,而我方則因勢利導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致勝,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法。”
聽著稚嫩的聲音,頭頭是道的講述著兵法謀略,連靖和連欽看連明理的眼神很是複雜。
同時,兄弟倆還在心裏疑惑著:這孩子在京城時,除了力氣大一些,其他貌似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可這到了裕山…
越往下想,連靖的眼睛就越是濕潤。
他這才明白,他夫人眼裏為何會有後怕之色。
此時,他的心裏不禁也擔憂了起來…
雖說此刻是在西北的裕山,可誰又說的清周圍的人又是什麽人呢
就在連靖思索著自己接下來應該怎麽做的時候,連明理又對其他幾人講起了“趁火打劫”…
本來學文隻是兩個時辰,可今兒這學習的時間已然不止兩個時辰。
江芸看著這幾個孩子今兒的興奮一點也不減,抬頭看了看天,估摸了一下時辰,退出了學習的隊伍。
徐玉珠亦然。
妯娌倆一前一後走進廚房,開始給他們做起了晚飯。
今兒這頓晚飯,徐玉珠用了閨女拿出來的麵粉,然後和麵擀麵皮。
江芸則是不動聲色的點火燒水,然後又給每個碗裏放調味料。
看著那鹽罐子裏細鹽,江芸的目光再次閃了閃,她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那就是這細鹽就是在府裏時用的細鹽,可是大嫂他們當時也沒有帶上啊…
雖然疑惑不已,可是江芸沒有發問,她覺得有可能是李子那個管事幫著找來的,畢竟那個管事怎麽看怎麽覺得是在刻意照顧她大嫂一家。
而她們一家子,跟著大哥大嫂從那個家裏出來,不說不在受氣隱忍,就連孩子臉上的笑容也真實了許多。
她覺得,這樣的日子,哪怕是真的吃糠咽菜,她也認了,至少心裏舒坦不是。
想到這裏,又看了看廚房那敞開的門,江芸淺淺一笑,而後快速的幫著徐玉珠將擀好的麵皮放進沸水裏,用筷子攪了攪,蓋上鍋蓋繼續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