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墨對他道:“特使大人,這件案子一直是屬下在負責,已經結案了,卷宗也已經送往州府。”
“我知道。”張仁傑擺了擺手,對他道,“牛濤一案其實是上頭,刑部那裏專程交給我來監督的,其實我也不想太插手,說白了,我就是看著這個案子太簡單了,你們應該能搞得定。”
楚墨聽罷,又點了點頭。
張仁傑接著道:“但我沒想到啊,這麽簡單的事情你們也搞不定。”
楚墨對他施了一禮,道:“煩請特使大人賜教。
張仁傑皺了皺眉,道:“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用叫我大人,叫我名字就行。牛濤這個案子是刑部的大人一直盯著的,他們在牛濤活著的時候就盯著他了,對他的動向也很上心。你們呈上去的卷宗我看了,大部分和我的猜想差不多,至於凶手,就是扯淡。”
楚墨挑了挑眉,問道:“那……您的意思是……”
“牛然也是個大小夥了,就是那個牛濤的兒子,被你們說成是凶手那個。”張仁傑道,“牛濤身上兩處刀傷,割喉是致命傷。可那時候牛濤已經被迷倒了,他是沒有反抗的力氣的,而且根據血跡來判斷,他腹部所受的刀傷沒有出多少血,而主要噴出的血是在脖子上,說明牛濤是被割喉以後,才有人往他肚子上捅了一刀,這也說明現場沒有掙紮的痕跡,若是先捅肚子,牛濤肯定一時半會死不了,必定得掙紮一番。”
楚墨聽罷,細細思索著,點頭道:“你說的是。”
“所以說啊,牛然這個人,據卷宗裏講,他是沒殺過人的,第一次殺人必定慌亂,就算是有深仇大恨,也不至於再往一個死人身上捅一刀,肯定第一時間慌張得想要逃跑了。”
楚墨皺了皺眉,對張仁傑問道:“那……你的意思是……”
“凶手另有其人,你們回去好好查一查。”張仁傑道,“此人下刀特別不利索,傷口不快,要麽是老弱病殘,要麽是個柔弱的女子,不,連女子都不太像,傷口的走向是由下往上,這個就很關鍵了,一般人都是橫著割喉,從下往上反而不太順手,要麽是個矮子,要麽,就是個孩子。”
“張大人可真是記憶過人,能將卷宗裏的細節一一記得如此清楚。”楚墨道,“那你的意思是,凶手便不在他們之間了?”
“不。”張仁傑衝著楚墨豎起了手指,道,“你忘了,在地牢裏頭,還有一個人,牛濤的女兒,牛蓮。”
楚墨看了看張仁傑,他的臉上露出了肯定的表情,努著嘴巴看著自己。
“回去查查那個小屁孩,不要用尋常的思維辦案,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張仁傑抬起頭,望著蒼茫的夜空,道,“還有,第二件事,便是青魚樓的事。”
“大人請說。”楚墨道。
“青魚樓被無緣無故地燒了,知州大人對此十分重視,據上頭傳來消息,殺人放火的是一個女子,穿著一襲黑衣,沒有準確的畫像。正眼看過她的人都死了,大致的容貌隻有禁衛軍的人見過。”張仁傑開口道,“上頭給了我特別大的壓力,所以特派我來到這裏和胡潤一起協助縣衙調查。那晚死了不少人,算上燒死的,禁衛軍和老百姓總共死了快有上百人,自打戰爭結束後,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這麽大的事件了。”
楚墨向張仁傑拱手道:“此次事件是屬下監管不力,事情出現在我縣的管轄範圍之內,我已經令所有的捕頭在整個縣搜集線索,勢必要將凶手輯拿歸案,還百姓們一個公道。”
“那個女子可不是常人。”張仁傑隨手在一旁的石頭縫裏折了一根雜草,放進嘴裏嚼了起來,道,“能一人獨戰這麽多禁衛軍,還能毫發無傷安然逃脫,想來若是真的有線索,你那幾十個捕頭和治安軍也派不上用場。好在這些老百姓們記吃不記打,這麽多人死了,燒紙錢的火還沒有過節的煙火旺呢。”
楚墨的麵色有些沉了下來,沒有答話。
“這件事,你就有線索按時上報給我”。張仁傑轉頭對楚墨道,“你不要輕舉妄動,擅做主張就行,還有最後一件事。”
他從護欄那兒挺直了腰,向著楚墨伸出手來,道:“我剛來給你看的紙呢?”
楚墨聽罷,從懷中掏出了那張紙,遞給了他。張仁傑接過來,邊看邊道:“這上麵的東西你看過了吧,是餘州那兒來的通報,那裏的寧海縣發生了一起滅門案,手法殘忍,時間正好是在青魚樓被燒的當天。”
“嗯。”楚墨應了一聲,等著他接下來的話。
張仁傑細細地將紙上的內容看了一遍,對頭也不抬地對楚墨道:“這兩起事件的手法都及其相似,被害人都是被匕首、短刀之類的凶器一刀擊中要害部位,沒有給人任何反抗的餘地,幹淨利落,是個武功高強之人,絕非等閑之輩。”
“那大人是說,火燒青魚樓的女子,也正是在餘州滅門的凶手?”楚墨問道。
張仁傑點點頭,道:“餘州離我們這不遠,快馬的話,一個時辰就能趕到,時間來得及,重要的是,有這種身手的人不多,若是兩起不相幹的案件,那未免也有點巧合了,還有一點,你知道被滅門的那家,是哪口子人麽?”
楚墨道:“大人請講。”
“柳府。柳府一家向來與鎮上的人交往不多,沒有什麽有深仇大恨的仇家,而青魚樓也不像是有人要專程來殺人放火的地兒,但柳府裏頭的大女兒,一個叫柳筱筱的女子,在青魚樓裏當過紅級一時的琴女。”
楚墨聽罷,有些頓悟,道:“你是說,牛濤一案的柳筱筱?下屬有些想起來了,那個柳筱筱確實是生長於餘州的柳府,確曾在青魚樓做過一段時間,後來贖了身,就嫁給了牛濤。”
張仁傑點點頭,道:“沒錯,就是這樣,柳筱筱估計是惹了什麽仇家,將她滅門,又將她曾認識的朋友之類趕盡殺絕,若不是她關在了守衛森嚴的地牢,下一個目標,恐怕就是她了。”
楚墨道:“大人所言即是,不日柳筱筱即刻啟程前往台州,若是衝著她來的,我們可以派兵設伏,定能找到那個凶手。”
張仁傑歎了口氣,道:“但願如此吧。”
橋上的行人逐漸多了起來,不少情侶依偎在一起,站在橋上向遠處眺望賞景,幾個意氣風發的年輕書生聚在一起高聲談笑著,一個拉著大車的小攤販敲著手上的小銅鑼,盡力叫賣著。
“走吧,再陪我逛逛。”張仁傑對楚墨笑了笑,向橋下走去。
兩人並肩而行,附近的酒樓生意熱鬧非凡,張燈結彩,裏麵觥酬交錯,人影綽綽,幾輛高大華貴的馬車整齊地停在外麵。
張仁傑抬頭打量了一下酒樓,對楚墨道:“走吧,陪我進去坐坐。”
“特使大人不是才用過膳麽?”楚墨笑道。
“哎呀,我有倆肚子,一個裝吃的,一個裝酒。”張仁傑衝他笑笑,道,“我身上沒帶銀子,你是地主你請客。”
“特使大人說笑了,這本就是我該盡的地主之誼,請吧。”楚墨對他招手道。
“誒。客氣。”張仁傑興致衝衝地走進酒樓,道“別叫我大人了啊,我不喜歡聽。”
楚墨跟在他後麵,笑道:“那我該叫什麽?”
“叫張兄啊,咱倆差不多大,以兄弟相稱多好。”張仁傑被候在酒樓門口的小二盛情地迎了進去,頭也不回地道。
“行啊,張兄。”楚墨對小二道,“給我們來個安靜點的位置,上些好酒。”
小二帶著他們上了樓,來到一個靠窗的位置,哈著腰走了。楚墨二人落座,張仁傑順著窗外向樓下望去。
“誒?歐陽兄,你看那是什麽?”突然,張仁傑指著窗外,對楚墨開口問道。
楚墨向下望了望,酒樓下不遠處,一群書生正圍著一個高高的告示欄,七嘴八舌地議論著什麽。
“哦,這是新出來的縣試揭榜,這次是戰爭結束後的第一批縣試,來參加的書生不少,都是些大有可為的後生。”楚墨對張仁傑道。
“這樣啊,害,以前我沒好好讀過書,現在都沒辦法跟文化人高談闊論了。”張仁傑自嘲地笑了笑道。
楚墨道:“怎麽會,剛剛張兄的推理令我算是開了眼界,怪不得年紀輕輕就能進州府做事,不像我,隻能混跡在縣衙當個縣令。”
“誒,別這麽說。”張仁傑衝他擺了擺手,道:“我還羨慕你呢,沒什麽事,沒事還能喝個小酒怡個小情,州府裏頭的事兒太多了,隻有出差我才能休息會兒,這不就等不及剛到就想出來了嘛。”
說到這時,小二將兩壺酒呈了上來,恭敬地退了下去,
楚墨端起酒壺,將二人的酒杯斟滿,道:“來,張兄,我敬你一杯,嚐嚐這有名的紹興鎮的黃酒。”
張仁傑回敬,將杯中酒仰脖飲盡,舒服地打了一激靈,道:“啊,果真是好酒。”
酒樓外,節日的氣氛還未消散,舞龍的隊伍沿著街道走著,鑼鼓聲震天,途徑的人們忍不住駐足觀望,叫好聲接連傳出。
二人酒過三巡,麵色正酣,張仁傑有了些醉意,靠在桌子上,對楚墨道:“歐陽兄,你接手的牛濤的案子,知道為什麽刑部的大人這麽重視麽?”
“我知道。”張仁傑擺了擺手,對他道,“牛濤一案其實是上頭,刑部那裏專程交給我來監督的,其實我也不想太插手,說白了,我就是看著這個案子太簡單了,你們應該能搞得定。”
楚墨聽罷,又點了點頭。
張仁傑接著道:“但我沒想到啊,這麽簡單的事情你們也搞不定。”
楚墨對他施了一禮,道:“煩請特使大人賜教。
張仁傑皺了皺眉,道:“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用叫我大人,叫我名字就行。牛濤這個案子是刑部的大人一直盯著的,他們在牛濤活著的時候就盯著他了,對他的動向也很上心。你們呈上去的卷宗我看了,大部分和我的猜想差不多,至於凶手,就是扯淡。”
楚墨挑了挑眉,問道:“那……您的意思是……”
“牛然也是個大小夥了,就是那個牛濤的兒子,被你們說成是凶手那個。”張仁傑道,“牛濤身上兩處刀傷,割喉是致命傷。可那時候牛濤已經被迷倒了,他是沒有反抗的力氣的,而且根據血跡來判斷,他腹部所受的刀傷沒有出多少血,而主要噴出的血是在脖子上,說明牛濤是被割喉以後,才有人往他肚子上捅了一刀,這也說明現場沒有掙紮的痕跡,若是先捅肚子,牛濤肯定一時半會死不了,必定得掙紮一番。”
楚墨聽罷,細細思索著,點頭道:“你說的是。”
“所以說啊,牛然這個人,據卷宗裏講,他是沒殺過人的,第一次殺人必定慌亂,就算是有深仇大恨,也不至於再往一個死人身上捅一刀,肯定第一時間慌張得想要逃跑了。”
楚墨皺了皺眉,對張仁傑問道:“那……你的意思是……”
“凶手另有其人,你們回去好好查一查。”張仁傑道,“此人下刀特別不利索,傷口不快,要麽是老弱病殘,要麽是個柔弱的女子,不,連女子都不太像,傷口的走向是由下往上,這個就很關鍵了,一般人都是橫著割喉,從下往上反而不太順手,要麽是個矮子,要麽,就是個孩子。”
“張大人可真是記憶過人,能將卷宗裏的細節一一記得如此清楚。”楚墨道,“那你的意思是,凶手便不在他們之間了?”
“不。”張仁傑衝著楚墨豎起了手指,道,“你忘了,在地牢裏頭,還有一個人,牛濤的女兒,牛蓮。”
楚墨看了看張仁傑,他的臉上露出了肯定的表情,努著嘴巴看著自己。
“回去查查那個小屁孩,不要用尋常的思維辦案,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張仁傑抬起頭,望著蒼茫的夜空,道,“還有,第二件事,便是青魚樓的事。”
“大人請說。”楚墨道。
“青魚樓被無緣無故地燒了,知州大人對此十分重視,據上頭傳來消息,殺人放火的是一個女子,穿著一襲黑衣,沒有準確的畫像。正眼看過她的人都死了,大致的容貌隻有禁衛軍的人見過。”張仁傑開口道,“上頭給了我特別大的壓力,所以特派我來到這裏和胡潤一起協助縣衙調查。那晚死了不少人,算上燒死的,禁衛軍和老百姓總共死了快有上百人,自打戰爭結束後,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這麽大的事件了。”
楚墨向張仁傑拱手道:“此次事件是屬下監管不力,事情出現在我縣的管轄範圍之內,我已經令所有的捕頭在整個縣搜集線索,勢必要將凶手輯拿歸案,還百姓們一個公道。”
“那個女子可不是常人。”張仁傑隨手在一旁的石頭縫裏折了一根雜草,放進嘴裏嚼了起來,道,“能一人獨戰這麽多禁衛軍,還能毫發無傷安然逃脫,想來若是真的有線索,你那幾十個捕頭和治安軍也派不上用場。好在這些老百姓們記吃不記打,這麽多人死了,燒紙錢的火還沒有過節的煙火旺呢。”
楚墨的麵色有些沉了下來,沒有答話。
“這件事,你就有線索按時上報給我”。張仁傑轉頭對楚墨道,“你不要輕舉妄動,擅做主張就行,還有最後一件事。”
他從護欄那兒挺直了腰,向著楚墨伸出手來,道:“我剛來給你看的紙呢?”
楚墨聽罷,從懷中掏出了那張紙,遞給了他。張仁傑接過來,邊看邊道:“這上麵的東西你看過了吧,是餘州那兒來的通報,那裏的寧海縣發生了一起滅門案,手法殘忍,時間正好是在青魚樓被燒的當天。”
“嗯。”楚墨應了一聲,等著他接下來的話。
張仁傑細細地將紙上的內容看了一遍,對頭也不抬地對楚墨道:“這兩起事件的手法都及其相似,被害人都是被匕首、短刀之類的凶器一刀擊中要害部位,沒有給人任何反抗的餘地,幹淨利落,是個武功高強之人,絕非等閑之輩。”
“那大人是說,火燒青魚樓的女子,也正是在餘州滅門的凶手?”楚墨問道。
張仁傑點點頭,道:“餘州離我們這不遠,快馬的話,一個時辰就能趕到,時間來得及,重要的是,有這種身手的人不多,若是兩起不相幹的案件,那未免也有點巧合了,還有一點,你知道被滅門的那家,是哪口子人麽?”
楚墨道:“大人請講。”
“柳府。柳府一家向來與鎮上的人交往不多,沒有什麽有深仇大恨的仇家,而青魚樓也不像是有人要專程來殺人放火的地兒,但柳府裏頭的大女兒,一個叫柳筱筱的女子,在青魚樓裏當過紅級一時的琴女。”
楚墨聽罷,有些頓悟,道:“你是說,牛濤一案的柳筱筱?下屬有些想起來了,那個柳筱筱確實是生長於餘州的柳府,確曾在青魚樓做過一段時間,後來贖了身,就嫁給了牛濤。”
張仁傑點點頭,道:“沒錯,就是這樣,柳筱筱估計是惹了什麽仇家,將她滅門,又將她曾認識的朋友之類趕盡殺絕,若不是她關在了守衛森嚴的地牢,下一個目標,恐怕就是她了。”
楚墨道:“大人所言即是,不日柳筱筱即刻啟程前往台州,若是衝著她來的,我們可以派兵設伏,定能找到那個凶手。”
張仁傑歎了口氣,道:“但願如此吧。”
橋上的行人逐漸多了起來,不少情侶依偎在一起,站在橋上向遠處眺望賞景,幾個意氣風發的年輕書生聚在一起高聲談笑著,一個拉著大車的小攤販敲著手上的小銅鑼,盡力叫賣著。
“走吧,再陪我逛逛。”張仁傑對楚墨笑了笑,向橋下走去。
兩人並肩而行,附近的酒樓生意熱鬧非凡,張燈結彩,裏麵觥酬交錯,人影綽綽,幾輛高大華貴的馬車整齊地停在外麵。
張仁傑抬頭打量了一下酒樓,對楚墨道:“走吧,陪我進去坐坐。”
“特使大人不是才用過膳麽?”楚墨笑道。
“哎呀,我有倆肚子,一個裝吃的,一個裝酒。”張仁傑衝他笑笑,道,“我身上沒帶銀子,你是地主你請客。”
“特使大人說笑了,這本就是我該盡的地主之誼,請吧。”楚墨對他招手道。
“誒。客氣。”張仁傑興致衝衝地走進酒樓,道“別叫我大人了啊,我不喜歡聽。”
楚墨跟在他後麵,笑道:“那我該叫什麽?”
“叫張兄啊,咱倆差不多大,以兄弟相稱多好。”張仁傑被候在酒樓門口的小二盛情地迎了進去,頭也不回地道。
“行啊,張兄。”楚墨對小二道,“給我們來個安靜點的位置,上些好酒。”
小二帶著他們上了樓,來到一個靠窗的位置,哈著腰走了。楚墨二人落座,張仁傑順著窗外向樓下望去。
“誒?歐陽兄,你看那是什麽?”突然,張仁傑指著窗外,對楚墨開口問道。
楚墨向下望了望,酒樓下不遠處,一群書生正圍著一個高高的告示欄,七嘴八舌地議論著什麽。
“哦,這是新出來的縣試揭榜,這次是戰爭結束後的第一批縣試,來參加的書生不少,都是些大有可為的後生。”楚墨對張仁傑道。
“這樣啊,害,以前我沒好好讀過書,現在都沒辦法跟文化人高談闊論了。”張仁傑自嘲地笑了笑道。
楚墨道:“怎麽會,剛剛張兄的推理令我算是開了眼界,怪不得年紀輕輕就能進州府做事,不像我,隻能混跡在縣衙當個縣令。”
“誒,別這麽說。”張仁傑衝他擺了擺手,道:“我還羨慕你呢,沒什麽事,沒事還能喝個小酒怡個小情,州府裏頭的事兒太多了,隻有出差我才能休息會兒,這不就等不及剛到就想出來了嘛。”
說到這時,小二將兩壺酒呈了上來,恭敬地退了下去,
楚墨端起酒壺,將二人的酒杯斟滿,道:“來,張兄,我敬你一杯,嚐嚐這有名的紹興鎮的黃酒。”
張仁傑回敬,將杯中酒仰脖飲盡,舒服地打了一激靈,道:“啊,果真是好酒。”
酒樓外,節日的氣氛還未消散,舞龍的隊伍沿著街道走著,鑼鼓聲震天,途徑的人們忍不住駐足觀望,叫好聲接連傳出。
二人酒過三巡,麵色正酣,張仁傑有了些醉意,靠在桌子上,對楚墨道:“歐陽兄,你接手的牛濤的案子,知道為什麽刑部的大人這麽重視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