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君士坦丁大帝親自營建的“新羅馬”,君士坦丁堡不僅在政治上擁有超然的地位,在文化上也是僅次於亞曆山大的地中海東部第二大文化中心,
自從亞曆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領之後,君士坦丁堡就成為了基督世界的文化中心,古希臘的許多典籍、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以及基督教曆代聖徒的著作都存放在城中的皇家館藏內,
也因此,君士坦丁堡學者雲集,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學者不是在意大利就是在君士坦丁堡,而且文藝複興運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古希臘典籍的重新學習和認知。
尤其是在君士坦丁十一世贏得了對奧斯曼蘇丹的戰爭後,更加吸引了歐洲各地的學者前來君士坦丁堡學習。
這麽大的優勢,君士坦丁自然要好好利用,早在出兵瓦拉幾亞之前,皇帝就在城內專門劃了一塊區域用來供學者們住宿,讓他們更好地探討學問,也因為這樣,一個計劃在皇帝心中慢慢成型。
一回到首都,君士坦丁就召集了內閣成員,商議關於大學的事宜。
在稟告過後,眾人魚貫而入,行禮後自然坐在了皇帝為他們準備的座位上。
“各位,這次召開內閣會議主要想討論一下在君士坦丁堡建立大學的可能性。”
君士坦丁開門見山,長期以來的軍旅生涯讓他養成了雷厲風行的習慣,
“把我們的館藏放進大學內供學生們學習,給他們提供食宿,邀請學者們來教學。”
首相卡爾沃有點遲疑,小心翼翼地問道,
“陛下,皇家館藏內的珍貴典籍很多都是孤本,放在大學內供人隨意翻閱是不是…”
雖然沒有明說,但皇帝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允許他們抄寫,但孤本的翻閱要在監督下進行。”
見皇帝提出了解決的方案,卡爾沃也不再遲疑,
“我覺得可行,大學的建立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國際影響力,在學者中施加影響,還可以讓我們得到更多的官員來填充各地空缺的崗位。”
畢竟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學習,對大學的監管還是很輕鬆的,不用擔心培養出一群反國家的學生來。
“很好,正好君士坦丁堡有很多空地,隨便挑一塊建棟房子就行。”
“陛下,關於教授和生源方麵的問題,我們的大學該如何招生呢”
財政大臣查韋斯提出了疑問,
“對國際上的學者不作太大限製,隻要對帝國抱有好感就可以來大學翻閱典籍,但必須是翻譯成希臘語的典籍,想看原本,就要成為教授,”
“而想要擔任大學的教授則另外需要條件,例如日常用希臘語教學,對皇帝抱有忠誠,不得傳播對帝國有害的思想等等,內政部就此做個章程呈上來。”
皇帝指了指弗洛雷斯,接著說道,
“生源方麵,主要針對的是貴族。”
這很正常,隻有貴族才有錢教育,,歐洲在子女的教育方麵一直很先進,這麽一座舉世聞名的大學,隻要有名額,肯定是不會錯過的。
“第一批學員就把帝國境內的年不滿二十五歲的貴族召集起來,這批學員就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費用就可以了。”
看著內政大臣不斷地記錄著,皇帝又補充到,
“把希臘語和羅馬史作為必修課,每半年考察一次。”
雖然知道是拔苗助長,但皇帝也管不了這麽多了,哪怕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也是極大的勝利了,何況這些貴族還會影響到底層的民眾,起碼比什麽都不做要好。
“陛下,是否需要對平民招生以顯示您的慷慨與仁慈呢”
卡爾沃提了一嘴,但不是很重視,畢竟平民百姓想接受高等教育有錢嗎
君士坦丁卻好像想到了什麽,站起來四處走了走,看向了查韋斯,
“你覺得呢查韋斯”
查韋斯也沒有想到皇帝真的在想這件事,對他們這群貴族來說,讓平民進入這麽一座大學真的是想都沒想過,但出於對皇帝的尊敬,查韋斯認真地想了想,
“如果是由國家資助的話,應該沒什麽問題。”
查韋斯很快得出了結論,似乎是怕皇帝一拍腦門決定立刻實行,查韋斯連忙補充,
“但帝國的財政不允許大規模的資助學生。”
“如果每年一百個呢”皇帝又問道,
“如果按照貴族的培養標準的話,恐怕不行,而且還會引起貴族們的不滿。”查韋斯為難地說到。
“如果隻教希臘語和羅馬史呢”皇帝繼續追問,
“那就沒問題了,這兩門課程不怎麽需要資金,我們隻需要負責學生的吃住就可以了。”查韋斯一臉認真的回答。
皇帝點點頭,認可了查韋斯的說法,又說起了別的問題,
“學時以兩年為一屆,出來的學生安排到帝國的行政單位上,有能力的安排行政工作,能力差的安排去當宣講使,宣傳希臘文化。”
“貴族四年一屆,多學習幾門貴族禮儀、火槍、騎射之類的,內政部看著安排。”
就現在的條件,單獨設立一個教育部是沒有必要的,讓內政部兼管也就夠了。
君士坦丁看著他的內閣成員,堅定地說到,
“各位,推廣希臘語是我們的國策,其他的語言隻能是方言,從今日起,帝國的一切工作都由希臘語進行,明白了嗎”
“是,陛下。”
……
“陛下為何這麽急著推廣希臘語呢您不怕引起民眾的不滿嗎”
拉斯洛不解的問道,他沒有看出統一語言的重要性,事實上,這個時代沒人管這個,在法國,人們說北部和南部簡直就是兩個國家,語言和文化互不相通,這種情況直到十九世紀才有所改善。
“如果你聽不懂民眾的話,你這麽了解民眾的需求呢”君士坦丁反問道,
“這次出征,各地的情況你也知道,舉國上下百廢待興,在這個時候,因為語言不通,造成了多少錯亂”
“外來官員聽不懂民眾在說什麽,甚至還要配上一名翻譯,本地官員又容易徇私枉法,仗勢欺人。”
“各地語言雜亂,在塞爾維亞,僅僅隔了一個山頭的村落,語言竟千差萬別,行政工作還怎麽展開”
君士坦丁越了解這個國家,就越是心驚,之前隻有君士坦丁堡和莫利亞半島時,大多數臣民還是希臘人,現在他才看到,國家的民族種類之多,語言之多簡直令人眼花繚亂,
這也是為什麽後世人知道的歐洲的有為之君都精通多種語言的原因,像俄國的亞曆山大二世、奧地利的弗朗茨都精通好幾種語言,因為國內的民族太多,語言不通,如果懂得他們的語言,就可以明白他們想要什麽,就能更好地管理民眾。
自從亞曆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領之後,君士坦丁堡就成為了基督世界的文化中心,古希臘的許多典籍、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以及基督教曆代聖徒的著作都存放在城中的皇家館藏內,
也因此,君士坦丁堡學者雲集,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學者不是在意大利就是在君士坦丁堡,而且文藝複興運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古希臘典籍的重新學習和認知。
尤其是在君士坦丁十一世贏得了對奧斯曼蘇丹的戰爭後,更加吸引了歐洲各地的學者前來君士坦丁堡學習。
這麽大的優勢,君士坦丁自然要好好利用,早在出兵瓦拉幾亞之前,皇帝就在城內專門劃了一塊區域用來供學者們住宿,讓他們更好地探討學問,也因為這樣,一個計劃在皇帝心中慢慢成型。
一回到首都,君士坦丁就召集了內閣成員,商議關於大學的事宜。
在稟告過後,眾人魚貫而入,行禮後自然坐在了皇帝為他們準備的座位上。
“各位,這次召開內閣會議主要想討論一下在君士坦丁堡建立大學的可能性。”
君士坦丁開門見山,長期以來的軍旅生涯讓他養成了雷厲風行的習慣,
“把我們的館藏放進大學內供學生們學習,給他們提供食宿,邀請學者們來教學。”
首相卡爾沃有點遲疑,小心翼翼地問道,
“陛下,皇家館藏內的珍貴典籍很多都是孤本,放在大學內供人隨意翻閱是不是…”
雖然沒有明說,但皇帝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允許他們抄寫,但孤本的翻閱要在監督下進行。”
見皇帝提出了解決的方案,卡爾沃也不再遲疑,
“我覺得可行,大學的建立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國際影響力,在學者中施加影響,還可以讓我們得到更多的官員來填充各地空缺的崗位。”
畢竟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學習,對大學的監管還是很輕鬆的,不用擔心培養出一群反國家的學生來。
“很好,正好君士坦丁堡有很多空地,隨便挑一塊建棟房子就行。”
“陛下,關於教授和生源方麵的問題,我們的大學該如何招生呢”
財政大臣查韋斯提出了疑問,
“對國際上的學者不作太大限製,隻要對帝國抱有好感就可以來大學翻閱典籍,但必須是翻譯成希臘語的典籍,想看原本,就要成為教授,”
“而想要擔任大學的教授則另外需要條件,例如日常用希臘語教學,對皇帝抱有忠誠,不得傳播對帝國有害的思想等等,內政部就此做個章程呈上來。”
皇帝指了指弗洛雷斯,接著說道,
“生源方麵,主要針對的是貴族。”
這很正常,隻有貴族才有錢教育,,歐洲在子女的教育方麵一直很先進,這麽一座舉世聞名的大學,隻要有名額,肯定是不會錯過的。
“第一批學員就把帝國境內的年不滿二十五歲的貴族召集起來,這批學員就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費用就可以了。”
看著內政大臣不斷地記錄著,皇帝又補充到,
“把希臘語和羅馬史作為必修課,每半年考察一次。”
雖然知道是拔苗助長,但皇帝也管不了這麽多了,哪怕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也是極大的勝利了,何況這些貴族還會影響到底層的民眾,起碼比什麽都不做要好。
“陛下,是否需要對平民招生以顯示您的慷慨與仁慈呢”
卡爾沃提了一嘴,但不是很重視,畢竟平民百姓想接受高等教育有錢嗎
君士坦丁卻好像想到了什麽,站起來四處走了走,看向了查韋斯,
“你覺得呢查韋斯”
查韋斯也沒有想到皇帝真的在想這件事,對他們這群貴族來說,讓平民進入這麽一座大學真的是想都沒想過,但出於對皇帝的尊敬,查韋斯認真地想了想,
“如果是由國家資助的話,應該沒什麽問題。”
查韋斯很快得出了結論,似乎是怕皇帝一拍腦門決定立刻實行,查韋斯連忙補充,
“但帝國的財政不允許大規模的資助學生。”
“如果每年一百個呢”皇帝又問道,
“如果按照貴族的培養標準的話,恐怕不行,而且還會引起貴族們的不滿。”查韋斯為難地說到。
“如果隻教希臘語和羅馬史呢”皇帝繼續追問,
“那就沒問題了,這兩門課程不怎麽需要資金,我們隻需要負責學生的吃住就可以了。”查韋斯一臉認真的回答。
皇帝點點頭,認可了查韋斯的說法,又說起了別的問題,
“學時以兩年為一屆,出來的學生安排到帝國的行政單位上,有能力的安排行政工作,能力差的安排去當宣講使,宣傳希臘文化。”
“貴族四年一屆,多學習幾門貴族禮儀、火槍、騎射之類的,內政部看著安排。”
就現在的條件,單獨設立一個教育部是沒有必要的,讓內政部兼管也就夠了。
君士坦丁看著他的內閣成員,堅定地說到,
“各位,推廣希臘語是我們的國策,其他的語言隻能是方言,從今日起,帝國的一切工作都由希臘語進行,明白了嗎”
“是,陛下。”
……
“陛下為何這麽急著推廣希臘語呢您不怕引起民眾的不滿嗎”
拉斯洛不解的問道,他沒有看出統一語言的重要性,事實上,這個時代沒人管這個,在法國,人們說北部和南部簡直就是兩個國家,語言和文化互不相通,這種情況直到十九世紀才有所改善。
“如果你聽不懂民眾的話,你這麽了解民眾的需求呢”君士坦丁反問道,
“這次出征,各地的情況你也知道,舉國上下百廢待興,在這個時候,因為語言不通,造成了多少錯亂”
“外來官員聽不懂民眾在說什麽,甚至還要配上一名翻譯,本地官員又容易徇私枉法,仗勢欺人。”
“各地語言雜亂,在塞爾維亞,僅僅隔了一個山頭的村落,語言竟千差萬別,行政工作還怎麽展開”
君士坦丁越了解這個國家,就越是心驚,之前隻有君士坦丁堡和莫利亞半島時,大多數臣民還是希臘人,現在他才看到,國家的民族種類之多,語言之多簡直令人眼花繚亂,
這也是為什麽後世人知道的歐洲的有為之君都精通多種語言的原因,像俄國的亞曆山大二世、奧地利的弗朗茨都精通好幾種語言,因為國內的民族太多,語言不通,如果懂得他們的語言,就可以明白他們想要什麽,就能更好地管理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