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故事得從公元前496年說起。
這一年,越國老王允常去世,嗣子勾踐繼位。這一段曆史,誰會不知道呢,但凡學過曆史的人都知道。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帝王交相都是一樣的,他要顯得他有作為,所以大刀闊斧地進行政治改革是必不可少的。並且他聽從了範蠡的建議,把京城由會稽山南丘陵地帶,遷移到了山北的平原,以期有更大更廣闊的天地。
有時候,我們對對手比對朋友更關注。因此這引起了吳王闔閭的密切注意,他意識到這位年青的剛二十出頭的君王對吳國的政策已由守轉攻,野心勃勃地想領導越國登上國際舞台。一個毛頭小子,真是初生牛犢,不知天高地厚呢,闔閭對他的臣子們不無譏諷的說。闔閭的臣子們看到國王年老體衰,心裏想著你還不一定能夠鬥得贏這初生牛犢。他們的焦慮和闔閭的焦慮是一樣的,這是權勢急劇下降的焦慮,在這一點上,卻是君臣一體。闔閭因此執意想在他的有生之年徹底解決吳越兩國存在的問題,當他聽說越國允常去世,認為伐越的最佳時機到了,當時他也為了證實自己還身強力壯,挽回大臣們對他的信心,他決定禦駕親征。為了給越國致命一擊,他詳細地計劃著,最後打算從陸路直接進攻,從南向北地攻打越國。
勾踐很清楚,越國由於遷都,已失去了會稽山天險的屏障,這是他當初遷都時沒有想到的。在這樣的緊急關頭,他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實能有什麽對策呢,敵人正大部隊前進,正朝自己的家門口奔來了,當然隻能硬碰硬了。最後,勾踐再一次聽從範蠡的建議,親自率領大軍至槜李,擺好陣勢以逸待勞,擋住了南侵的吳國大軍。結局我們也都知道,最後,吳軍大敗,死傷不計其數。而吳王闔閭也被越國大將靈姑浮用短戈擊中,傷其腳趾,闔閭僅穿著一隻鞋子,在禁衛軍的保護下狼狽逃離戰場。
闔閭回國後,雖然多方調治,但是因為他內心氣悶,天天咬牙切齒地恨勾踐,隻想等傷好了去報仇,可是最後傷勢卻越來越重,他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彌留之際,把吳國儲君夫差喊到身邊,吩咐夫差一定要為他報仇。夫差立誓一定為他報仇,闔閭這才放下心來,他看著夫差,想用手摸他的頭,可是他卻舉不起他的手了。夫差看到他微微動了幾下的手指頭,明白了父親的意思,他把頭埋進闔閭的手掌,闔閭動了動手指,摸了一下夫差的頭,最後,他的手垂了下去,最後他努力微微地笑了笑,頭一偏,去世了。
故事到這裏,我們明白了,這以後,就是兩個年青君王的爭鬥。他們都剛剛繼承王位,他們都血氣方剛,他們都想有一番作為,他們都想子承父業。於是,我們不得不這樣認為,為什麽吳越之爭會越來越激烈,也許跟兩個年青的君主有關。年青,有太多一往無前的勇氣,從來不會考慮後果。
夫差在經曆了喪父之痛後,沒有哪一天不想著為父親報仇。他繼承大位後,“日夜勤兵,練習戰射”,並任命伍子胥為宰相,君臣兩人同心協力積蓄錢糧,製造武器,組編軍隊,為征討越國做準備。
而勾踐呢,不可避免地沉浸在槜李之戰的勝利之中,還在為這一難得的勝利歡呼雀躍不已,甚至麻痹大意地認為吳國因為這一戰嚇破了膽,在短時間內應該沒有來侵犯越國的膽量。當他聽到探子密報,說伍子胥在太湖一帶操練水陸兩軍時,勾踐也全然不放在心上,他輕蔑地笑了笑,對身邊的大臣說,伍子胥操縱的水陸兩軍,在家裏耀武揚威還是沒問題,也是,治安嘛,也要搞好。大臣們有的和他一樣驕縱,剩下的也不敢說真話,於是附和聲一片,都拱手作揖說大王英明。
臣子們誰不想消停呢,他們對爭鬥不感興趣,太平日子總歸是好的,他們可以吃喝不愁,至少沒有性命之憂,大部分臣子還是渴望和平的,這是人類的共性。除了少數有能耐的武將,想通過戰爭升官發財,還有的人君臣一心,把君主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積極備戰。就像伍子胥。
公元前494年,伍子胥認為水陸兩軍已操練成熟,便向夫差建議攻打越國,夫差大喜。因為他知道,伍子胥能夠建議攻打越國,那麽他們的勝算之大,夫差是很有信心的。於是他下令擇日發兵越國為父王報仇。勾踐自然不甘示弱,夫差還未起兵,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不顧範蠡和文種的反對,立刻派出3萬精兵攻條吳國。年青的君王,也想通過戰爭來贏得自己的聲望,臣子們越是反對,他越是執念,想以此證明,君王比大臣有能為,於是他命令範蠡和文種留下,把一幹反對他出兵的臣子都留下。他洋洋得意地想,你們就在家裏準備迎接我得勝歸來吧。
勾踐等不及以逸待勞,他下令越軍戰鼓大作,雄糾糾氣昂昂地開赴吳國。勾踐洋洋得意地想,吳軍現在應該被他們的戰鼓從夢中驚醒了,這個時候應該也是越軍搶灘登陸的最佳時期。勾踐命令越軍戰船隨著戰鼓的指揮分為兩列,同時開始按照岸上的火光信號分頭搶灘。勾踐讓他的指揮船位於水道正中,他站在船頭,意氣風發地根據火光判斷戰勢,用戰鼓給予全麵指揮。
他看到兩麵的陸地都出現了不等的零星光點,他驕矜地笑了,無疑,那是驚慌失措的吳軍在舉起火把四處亂竄逃命。時間一點點地過去,船隻在一點點地靠近對岸,勾踐突然不安起來,吳軍怎麽還不擂響戰鼓?而更讓他不安的是:越軍總指揮石買跑步到他跟前,“越王,搶灘登陸的船隻大量擱淺了,怎麽辦?”
“怎麽辦?”他頓時火冒三丈,知道這是偵查水道的走舸工作不細所致,“命令士兵涉水泅渡登陸。”
隨著指揮船的鼓點一變,軍紀嚴明的越軍開始了有秩序的跳水運動,一個個越軍從船上爭相跳進水中,濺起無數水花。所幸越國士兵自幼摸爬滾打於水中,雖然著甲持械,卻無性命無憂,一霎時水中盡是沉浮湧動的越軍頭盔,象是一大鍋沸騰的水餃。
好不容易越軍上了岸,還未來得及整理衣冠,站好隊形,站在指揮船上的勾踐就驚駭地看到,極遠處突然出現大量火光,勢若長龍。他還沒有看清楚,那火點就迅速移動,瞬間化為流行般的火線,勾踐知道,那是吳軍射出的點火箭簇。刹時越軍亂成一片,鬼哭狼嚎,勾踐指揮的戰鼓對他們已失去了指揮作用。中箭的越兵為了熄滅身上的火光,有的反身重新跳入河中,有的就地打滾,有的大喊大叫不知道怎麽辦,最後好象是在坐等第二支箭那樣一動不動……沒有上岸的士兵回身想上船避箭,可是將軍卻立在船頭,用長槍刺殺上船的士兵……
在火箭的亮光中,勾踐看到大片的越軍驚惶失措的四處亂竄,任何威懾和鎮壓都無濟於事,且因為亮光的照射,讓越軍的一切暴露無遺,可是敵人在哪裏。就是士兵也明白:吳軍有備,夫椒即是陷阱,也是為他們挖掘的墳墓!
再勇猛的將士也怕遇到這種情景,麵對劈頭蓋臉數不勝數的箭矢,他們也不能施展自己的任何武藝,而身邊的戰友接二連三地栽倒,讓僥幸的士兵無不恐懼萬分。
可是如何改變這種態勢,勾踐突然想起了範蠡和文種,可是因為他們反對他的作戰方案,被他留在了都城會稽。那一時刻,他想,如果他們在,也許越軍不至於這樣慘不忍睹了。
唯今之計,隻能盡量減少士兵的犧牲,那就是壯士斷腕。夫差早為他們布置了一個大大的陷阱,而夫椒隻是陷阱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勾踐早已看到,在越軍的身後,十多裏寬的太湖水道,前後火光陡起,無數吳軍用戰船封鎖住了越軍的去路,切斷了歸途,他和他的越軍,已成甕中之鱉。
勾踐緊急傳令鳴金收兵,集結了一部分尚未受傷的士兵上船後奪路而逃,向著火光較為稀疏的地方突圍,在船板漂浮的水中,借著風力飛速前行。待還未上船的士兵明白了怎麽回事,更是驚駭不已地破口大罵,最後,他們絕望地站在原地,看著船快速遠去,而他們,隻能聽天由命了。為求活命,他們紛紛繳械投降。
可是勾踐又一次錯了,等到他明白他選擇錯了方向,已是為時已晚,他急得跺腳罵娘。前麵,火光逐漸逼近,震天喊殺聲,如蝗的火箭,讓越軍戰船不斷火起,刹時火光衝天。勾踐咬緊牙關,情急之中他喚過身邊的勇將靈姑浮,臨危受命般委以指揮突圍重任,命令他帶領所剩士兵向回越國的水域組織新一輪衝鋒,勾踐很清楚,越軍這時候是非常英勇的,而這英勇,隻能在短時間裏有作用,一旦失去這短時間的英勇,他們將成一灘泥漿。
越船於是掉頭成一條直線,在越王拚命擊打的戰鼓聲中,帶著燃燒的火光,直衝吳軍的阻擊船隊,吳軍紛紛避讓。越軍衝出吳軍的包圍圈,在越王的指揮下,所有船隻漸漸逼近湖岸。越王想,這畢竟是越國,盡管兵士已所剩無幾,吳軍未必敢登岸。這時東方已露出魚肚白,勾踐看到江邊有一隊人馬,整整齊齊地立在江岸邊,兩匹高頭大馬上端坐著範蠡和文種。越王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他命令船隻拚盡全力靠攏湖堤,火速登岸。
夫差正處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心一意隻想著為父報仇,不顧一切地靠近堤岸。這時伍子胥提醒他,“大王,俗話說窮寇勿追,何況還是在越國的國土上。你看,堤岸上的越軍軍容齊整,一看就是精兵良將,萬一我們也和勾踐一樣中了埋伏呢。再說,現在越國大半國土已淪陷,我們也已逼近越國的京都會稽,就對它圍而不攻,越軍定會大亂,我們也省了許多力氣。”
夫差一驚,醍醐灌頂般清醒過來,立刻命令鳴金收兵。
果不其然,越王勾踐深知越軍已無力防守都城會稽,於是直登會稽山,準備恃險據守,想最後拚死一搏。
夫差派兵把會稽山團團圍住,切斷了越軍的糧食和水的供應,準備徹底殲滅勾踐的殘軍。
故事得從公元前496年說起。
這一年,越國老王允常去世,嗣子勾踐繼位。這一段曆史,誰會不知道呢,但凡學過曆史的人都知道。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帝王交相都是一樣的,他要顯得他有作為,所以大刀闊斧地進行政治改革是必不可少的。並且他聽從了範蠡的建議,把京城由會稽山南丘陵地帶,遷移到了山北的平原,以期有更大更廣闊的天地。
有時候,我們對對手比對朋友更關注。因此這引起了吳王闔閭的密切注意,他意識到這位年青的剛二十出頭的君王對吳國的政策已由守轉攻,野心勃勃地想領導越國登上國際舞台。一個毛頭小子,真是初生牛犢,不知天高地厚呢,闔閭對他的臣子們不無譏諷的說。闔閭的臣子們看到國王年老體衰,心裏想著你還不一定能夠鬥得贏這初生牛犢。他們的焦慮和闔閭的焦慮是一樣的,這是權勢急劇下降的焦慮,在這一點上,卻是君臣一體。闔閭因此執意想在他的有生之年徹底解決吳越兩國存在的問題,當他聽說越國允常去世,認為伐越的最佳時機到了,當時他也為了證實自己還身強力壯,挽回大臣們對他的信心,他決定禦駕親征。為了給越國致命一擊,他詳細地計劃著,最後打算從陸路直接進攻,從南向北地攻打越國。
勾踐很清楚,越國由於遷都,已失去了會稽山天險的屏障,這是他當初遷都時沒有想到的。在這樣的緊急關頭,他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實能有什麽對策呢,敵人正大部隊前進,正朝自己的家門口奔來了,當然隻能硬碰硬了。最後,勾踐再一次聽從範蠡的建議,親自率領大軍至槜李,擺好陣勢以逸待勞,擋住了南侵的吳國大軍。結局我們也都知道,最後,吳軍大敗,死傷不計其數。而吳王闔閭也被越國大將靈姑浮用短戈擊中,傷其腳趾,闔閭僅穿著一隻鞋子,在禁衛軍的保護下狼狽逃離戰場。
闔閭回國後,雖然多方調治,但是因為他內心氣悶,天天咬牙切齒地恨勾踐,隻想等傷好了去報仇,可是最後傷勢卻越來越重,他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彌留之際,把吳國儲君夫差喊到身邊,吩咐夫差一定要為他報仇。夫差立誓一定為他報仇,闔閭這才放下心來,他看著夫差,想用手摸他的頭,可是他卻舉不起他的手了。夫差看到他微微動了幾下的手指頭,明白了父親的意思,他把頭埋進闔閭的手掌,闔閭動了動手指,摸了一下夫差的頭,最後,他的手垂了下去,最後他努力微微地笑了笑,頭一偏,去世了。
故事到這裏,我們明白了,這以後,就是兩個年青君王的爭鬥。他們都剛剛繼承王位,他們都血氣方剛,他們都想有一番作為,他們都想子承父業。於是,我們不得不這樣認為,為什麽吳越之爭會越來越激烈,也許跟兩個年青的君主有關。年青,有太多一往無前的勇氣,從來不會考慮後果。
夫差在經曆了喪父之痛後,沒有哪一天不想著為父親報仇。他繼承大位後,“日夜勤兵,練習戰射”,並任命伍子胥為宰相,君臣兩人同心協力積蓄錢糧,製造武器,組編軍隊,為征討越國做準備。
而勾踐呢,不可避免地沉浸在槜李之戰的勝利之中,還在為這一難得的勝利歡呼雀躍不已,甚至麻痹大意地認為吳國因為這一戰嚇破了膽,在短時間內應該沒有來侵犯越國的膽量。當他聽到探子密報,說伍子胥在太湖一帶操練水陸兩軍時,勾踐也全然不放在心上,他輕蔑地笑了笑,對身邊的大臣說,伍子胥操縱的水陸兩軍,在家裏耀武揚威還是沒問題,也是,治安嘛,也要搞好。大臣們有的和他一樣驕縱,剩下的也不敢說真話,於是附和聲一片,都拱手作揖說大王英明。
臣子們誰不想消停呢,他們對爭鬥不感興趣,太平日子總歸是好的,他們可以吃喝不愁,至少沒有性命之憂,大部分臣子還是渴望和平的,這是人類的共性。除了少數有能耐的武將,想通過戰爭升官發財,還有的人君臣一心,把君主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積極備戰。就像伍子胥。
公元前494年,伍子胥認為水陸兩軍已操練成熟,便向夫差建議攻打越國,夫差大喜。因為他知道,伍子胥能夠建議攻打越國,那麽他們的勝算之大,夫差是很有信心的。於是他下令擇日發兵越國為父王報仇。勾踐自然不甘示弱,夫差還未起兵,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不顧範蠡和文種的反對,立刻派出3萬精兵攻條吳國。年青的君王,也想通過戰爭來贏得自己的聲望,臣子們越是反對,他越是執念,想以此證明,君王比大臣有能為,於是他命令範蠡和文種留下,把一幹反對他出兵的臣子都留下。他洋洋得意地想,你們就在家裏準備迎接我得勝歸來吧。
勾踐等不及以逸待勞,他下令越軍戰鼓大作,雄糾糾氣昂昂地開赴吳國。勾踐洋洋得意地想,吳軍現在應該被他們的戰鼓從夢中驚醒了,這個時候應該也是越軍搶灘登陸的最佳時期。勾踐命令越軍戰船隨著戰鼓的指揮分為兩列,同時開始按照岸上的火光信號分頭搶灘。勾踐讓他的指揮船位於水道正中,他站在船頭,意氣風發地根據火光判斷戰勢,用戰鼓給予全麵指揮。
他看到兩麵的陸地都出現了不等的零星光點,他驕矜地笑了,無疑,那是驚慌失措的吳軍在舉起火把四處亂竄逃命。時間一點點地過去,船隻在一點點地靠近對岸,勾踐突然不安起來,吳軍怎麽還不擂響戰鼓?而更讓他不安的是:越軍總指揮石買跑步到他跟前,“越王,搶灘登陸的船隻大量擱淺了,怎麽辦?”
“怎麽辦?”他頓時火冒三丈,知道這是偵查水道的走舸工作不細所致,“命令士兵涉水泅渡登陸。”
隨著指揮船的鼓點一變,軍紀嚴明的越軍開始了有秩序的跳水運動,一個個越軍從船上爭相跳進水中,濺起無數水花。所幸越國士兵自幼摸爬滾打於水中,雖然著甲持械,卻無性命無憂,一霎時水中盡是沉浮湧動的越軍頭盔,象是一大鍋沸騰的水餃。
好不容易越軍上了岸,還未來得及整理衣冠,站好隊形,站在指揮船上的勾踐就驚駭地看到,極遠處突然出現大量火光,勢若長龍。他還沒有看清楚,那火點就迅速移動,瞬間化為流行般的火線,勾踐知道,那是吳軍射出的點火箭簇。刹時越軍亂成一片,鬼哭狼嚎,勾踐指揮的戰鼓對他們已失去了指揮作用。中箭的越兵為了熄滅身上的火光,有的反身重新跳入河中,有的就地打滾,有的大喊大叫不知道怎麽辦,最後好象是在坐等第二支箭那樣一動不動……沒有上岸的士兵回身想上船避箭,可是將軍卻立在船頭,用長槍刺殺上船的士兵……
在火箭的亮光中,勾踐看到大片的越軍驚惶失措的四處亂竄,任何威懾和鎮壓都無濟於事,且因為亮光的照射,讓越軍的一切暴露無遺,可是敵人在哪裏。就是士兵也明白:吳軍有備,夫椒即是陷阱,也是為他們挖掘的墳墓!
再勇猛的將士也怕遇到這種情景,麵對劈頭蓋臉數不勝數的箭矢,他們也不能施展自己的任何武藝,而身邊的戰友接二連三地栽倒,讓僥幸的士兵無不恐懼萬分。
可是如何改變這種態勢,勾踐突然想起了範蠡和文種,可是因為他們反對他的作戰方案,被他留在了都城會稽。那一時刻,他想,如果他們在,也許越軍不至於這樣慘不忍睹了。
唯今之計,隻能盡量減少士兵的犧牲,那就是壯士斷腕。夫差早為他們布置了一個大大的陷阱,而夫椒隻是陷阱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勾踐早已看到,在越軍的身後,十多裏寬的太湖水道,前後火光陡起,無數吳軍用戰船封鎖住了越軍的去路,切斷了歸途,他和他的越軍,已成甕中之鱉。
勾踐緊急傳令鳴金收兵,集結了一部分尚未受傷的士兵上船後奪路而逃,向著火光較為稀疏的地方突圍,在船板漂浮的水中,借著風力飛速前行。待還未上船的士兵明白了怎麽回事,更是驚駭不已地破口大罵,最後,他們絕望地站在原地,看著船快速遠去,而他們,隻能聽天由命了。為求活命,他們紛紛繳械投降。
可是勾踐又一次錯了,等到他明白他選擇錯了方向,已是為時已晚,他急得跺腳罵娘。前麵,火光逐漸逼近,震天喊殺聲,如蝗的火箭,讓越軍戰船不斷火起,刹時火光衝天。勾踐咬緊牙關,情急之中他喚過身邊的勇將靈姑浮,臨危受命般委以指揮突圍重任,命令他帶領所剩士兵向回越國的水域組織新一輪衝鋒,勾踐很清楚,越軍這時候是非常英勇的,而這英勇,隻能在短時間裏有作用,一旦失去這短時間的英勇,他們將成一灘泥漿。
越船於是掉頭成一條直線,在越王拚命擊打的戰鼓聲中,帶著燃燒的火光,直衝吳軍的阻擊船隊,吳軍紛紛避讓。越軍衝出吳軍的包圍圈,在越王的指揮下,所有船隻漸漸逼近湖岸。越王想,這畢竟是越國,盡管兵士已所剩無幾,吳軍未必敢登岸。這時東方已露出魚肚白,勾踐看到江邊有一隊人馬,整整齊齊地立在江岸邊,兩匹高頭大馬上端坐著範蠡和文種。越王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他命令船隻拚盡全力靠攏湖堤,火速登岸。
夫差正處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心一意隻想著為父報仇,不顧一切地靠近堤岸。這時伍子胥提醒他,“大王,俗話說窮寇勿追,何況還是在越國的國土上。你看,堤岸上的越軍軍容齊整,一看就是精兵良將,萬一我們也和勾踐一樣中了埋伏呢。再說,現在越國大半國土已淪陷,我們也已逼近越國的京都會稽,就對它圍而不攻,越軍定會大亂,我們也省了許多力氣。”
夫差一驚,醍醐灌頂般清醒過來,立刻命令鳴金收兵。
果不其然,越王勾踐深知越軍已無力防守都城會稽,於是直登會稽山,準備恃險據守,想最後拚死一搏。
夫差派兵把會稽山團團圍住,切斷了越軍的糧食和水的供應,準備徹底殲滅勾踐的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