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老馬為了融資200萬美元,來到美國尋找投資人,然而沒有一個人搭理他。


    到了2014年,他要從美國股市拿回去超過200億美元。數值翻了一萬倍。


    當年老馬就站在洛修現在這個位置,麵對著台下這群華爾街大鱷,傲然地說:「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這就差不多等於當麵指著這些投資人的鼻子說:我準備上市了,你們要不要買我們的股票,成為我們股東?但事先說好了,在我眼裏,你們隻能算第三等人。


    攜著千億市值企業的老馬,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媒體那時候也發出通稿,以老馬的口吻說: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不得不說,阿裏是懂營銷的。


    這種屌絲逆襲的口號很容易獲得廣泛的傳播,一夜之間,這句話紅遍了整個互聯網。


    仿佛在這一刻,老馬把華爾街金融大鱷的臉都抽腫了。


    首次登上首富的他,正是意氣風發,不可一世,自然什麽話都敢說。


    什麽華爾街巨鱷,不過是一群吸血的米蟲。


    然而沒過多久,老馬便出來澄清。「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句話並不是我說的,是網上的謠言,並且強調阿裏尊重每一位合作夥伴,沒有合作夥伴們的支持,就沒有阿裏的今天。


    前後態度180度轉變。


    沒有人知道中間發生了什麽,也不知道誰跟他說過什麽話。


    今天的洛修,站在老馬曾經站立過的地方,麵對著一群他曾經麵對過的人。


    一群掌控華爾街經濟命脈的猶太人。


    都說美國是黑命貴,但有那麽一群人,才真正不允許有一點冒犯。


    「記得在我們創業的初期,有一次公司年會,我們說起公司的使命。」洛修站在台上,不緊不慢地說。


    「那時候我們還是一家很小很小的公司,也沒有太大的野心,更沒有什麽崇高的使命。


    我記得蘋果公司的使命是開發出革命性的產品,重新定義了技術可以實現的目標,並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穀歌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供大眾使用,讓人人受益。


    微軟的使命是致力於幫助全球的個人用戶和企業展現他們所有的潛力。


    所有這些偉大的公司,他們的使命都非常宏大,都想著為全球,全人類負責。


    我們沒有那麽大的理想,我們的願望從來都很小很小。


    說出來可能很可笑,當時我說的是,希望我的同事們都能夠在大城市裏買房。


    為了實現這個願景,我們買了一個小島,蓋了幾萬套員工住宅,建了學校、醫院……


    然而這還遠遠不夠,我們未來還要讓十幾萬、幾十萬的員工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


    洛修的話讓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但他知道這些掌聲都是虛的,眼前這些笑麵虎隻會關注自己的利益。


    每個人表麵上喊的口號都是為人類發展叭啦叭啦,背地裏拿著計算器算自己能分多少錢。


    上市是為了給員工蓋房分房?傻子才會這麽幹。


    果然到了提問階段,馬上就有人站起來:「據我了解,品如集團目前並不缺現金流,保持現在的業務發展並不需要上市融資,請問洛總您對上市後的規劃是什麽?繼續用這筆錢去蓋更多的員工住宅嗎?」


    對於投資者來說,你拿這筆錢去幹什麽,這才是他們最關心的。


    拿去蓋員工住宅房當然很高尚,但這麽做無法讓資產增值。


    他們可不是慈善家,給錢你也不是為了幫你的員工謀福利,而是讓你幫他錢生錢。


    而且對於證券交易所來說,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融資理由,他們也不會讓你融那麽多錢。


    證券交易所首先要保護投資人利益,防止你變現後跑路。


    洛修笑了笑,回答說:「我們這次ipo籌集的資金主要用於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我相信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會替代傳統汽車,成為新時代的主流。」


    「汽車工業是一個很龐大的體係,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而你們品如集團一直從事互聯網行業的工作,現在踏足汽車行業,有哪些優勢呢?」


    每個投資人心裏都有這個疑問。


    他們都不可否認洛修在互聯網行業的魔力,但工業,特別是汽車工業跟互聯網行業是兩個物種。


    互聯網是很容易創造奇跡的,可以很短時間內得到飛速增長,就像中了彩票頭獎一樣從窮小子變百萬富翁。


    美國的推特、臉書,國內的阿裏、企鵝,都是利用互聯網迅速發家。


    然而汽車行業需要的是一點一滴的專利技術積累,需要無數的工程師耐心調教,需要無數車手用生命測試,需要時間去沉澱品牌……


    你現在拿錢進入這個行業,用互聯網急功近利的心態去做汽車,那跟拿錢打水漂有什麽區別?


    一時之間,大家都有點動搖了。


    開始重新考慮品如的定價。


    甚至有人小聲地跟周邊的同伴討論起來。


    「品如集團現在進入汽車行業真的太冒險了,我們必須重新考慮這筆投資。」


    「但是拋開汽車業務,他們短視頻用戶數量增長太過誘人,而且最近還做起直播帶貨,讓亞馬遜都感到壓力。」


    「如果品如老老實實做互聯網業務,這一定是筆最值得投資的生意,可惜了。」


    ……


    這些投資人一方麵對於品如原來的互聯網生意垂涎欲滴,恨不得都來分一塊蛋糕,一方麵又不看好新的汽車業務。


    有人直接了當地站起來說:「如果洛總堅持要進軍汽車行業,恐怕會影響公司股價。」


    洛修點了點頭,「我明白各位的顧慮,公司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必然無法在短期內看到盈利。」


    華為不想上市的其中一個理由是,公司上市後,股東和投資者更多看短期收益,更關注財務報表。就會砍掉那些短期內不能獲得回報的業務,比如之前的海思芯片。


    品如也一樣,不是說不能做汽車,但要等到什麽時候才開始賺錢呢?人家買你股票會持有五年,還是十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歸來仍是那個少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偉的筆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偉的筆名並收藏歸來仍是那個少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