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饃沒有太多需要解說的地方,普通人看一眼差不多就會,因此吳詠直接啟動【廚藝】技能。


    隻見他拿起一塊已經發酵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邊搓邊撒幹麵粉,不一會就將麵團搓成一個長條。


    之後將長條上麵的褶皺用手捋光滑,用刀把長條均勻的切成塊狀,邊切邊將小塊前後錯開,防止粘在一起。


    然後把切開的小麵團逐一用手掬一掬,使其隆起,最後轉動麵團,將之搓成圓形。


    如是三次,吳詠將第一盆麵做出三十個圓形小麵團。


    這時退出係統狀態,吳詠的意識接管了身體,一邊吩咐兩位婦人在另一個鐵鍋裏添水燒火,一邊又給眾人解釋道:“解憂饃的形狀隨大家的心意,我今天做的圓形,外觀看起來會更舒服,哪位姊妹若是想省事,切成塊狀就可以了。”


    隨後又想到了什麽,接著說道:“大家第一次做解憂饃的時候,不必都蒸完,要留下一小塊做酵頭,等下次做解憂饃的時候,將酵頭用溫水泡透,一起和麵,這樣做出來的解憂饃,口感會更鬆軟。”


    說話功夫,那邊灶台上的水已經燒開,吳詠一邊裝饃,一邊不停給眾人解釋。


    “裝饃前,下麵一定要墊一層,可以用麻布,也可以用幹葉子,一定要完全托住麵團,這樣做,一是防止解憂饃變了形狀,二是便於熟後起出,不粘連。”


    “裝饃的時候,一定要在麵團之間留有足夠的空隙,因為在蒸的時候,解憂饃的體積會增大,空隙不夠,會導致解憂饃擠壓到一起,影響外觀。”


    “大家記住,水一定要燒開,火一定要大,這樣解憂饃才能快速定型起個,如果火小,蒸出的解憂饃就會扁而且發黑,不僅不美觀,而且口感也會差上許多……”


    等吳詠做好的三十個麵團全部裝鍋,蓋上木鍋蓋,不大會,眾人就聞到了誘人的麥香。


    一刻鍾後,吳詠吩咐燒火的婦人減少材火,避免把水燒幹了。


    又一盞茶時間,吳詠將木鍋蓋移開一個小口,用手指輕輕的在饅頭上點一下,看到手指印迅速還原,心下暗道熟了。


    吳詠一邊吩咐婦人撤材火,一邊將鍋蓋重新合上,對大家笑道:“大家再耐心等會,讓解憂饃再上上氣,稍後就好。”


    同時又解釋一下剛才的動作,“解憂饃一定要蒸熟,口感才最好,如何判斷熟不熟,大家可以學我剛才那樣,用手指輕輕的在解憂饃上點一下,手指印迅速還原,說明已經蒸熟。手指印還原的很慢或者不會還原,說明還不熟,要再蒸一會就可以了。大家記住不要蒸的時間太長了,時間長了,解憂饃會已發黑,不僅影響口感,還難看。”


    眾人這時聞著濃鬱的饃香味,情不自禁地直咽口水,有那麽幾個性子急喜歡起哄的少年,頓時就嚷嚷起來。


    “吳詠,你這腦子是不是還沒好利索呀,絮絮叨叨說了這麽多,難道讓我們這麽多大老爺們都去學著做飯不成”


    “是啊,我們大早上起來都等著吃解憂饃呢,不是來聽你說廢話的,留著這些話,跟你的姊妹說吧……”


    吳詠聽著這些話有些無語,他忙活整個早上,到現在一口水沒喝上,隻是為了教會大家做這兩種吃食,卻沒想到竟然會被人指責。


    不過不等吳詠說什麽,幾位少年身邊的長輩就把他們訓斥一頓。


    這時吳詠感覺蒸饃差不多好了,於是掀開木鍋蓋,找來兩根粗木棍,跟燒火的婦人一起,將蒸饃連竹篾一起移到在案板上,並迅速將所有蒸饃都分開翻到案板上。


    “這就是解憂饃一個小麵團能變得這麽大個”


    眾人都瞪大雙眼看著案板上三十個拳頭大小的蒸饃,麵上的表情不一,有些驚訝、有些渴望、有些讚歎……


    接下來問題又出現了,隻有三十個蒸饃,這裏卻有一百戶人家,人數更是達到近千人。


    最終大家決定按每戶的人口多寡來分,先分給人數多的家庭。


    三十個蒸饃很快被朱裏典和李田典分給了三十位戶主手中,他們中很多人拿起時,白色的蒸饃上麵出現手指印,心裏不由升起一種羞愧感,暗暗發誓以後再遇到這樣的吃食,一定要先洗手再拿。


    他們這一發愣,有人就開始催促道:“快嚐嚐這解憂饃是什麽味啊,你們若是不吃,我可以代勞啊!大家夥都等著呢。”


    這時就陸續有戶主開始分手中的解憂饃,最少也是一分為四。現場無數雙眼睛緊緊的盯著分到解憂饃的眾人。


    年齡不大的稚童們分到小塊解憂饃,都是一把塞到口裏,三嚼兩咽,吞入肚中,然後就是一個勁的吧唧嘴。這樣美味的解憂饃,讓有幸第一批吃到的他們的表情就像是陶醉一般。


    至於年紀大的老翁們拿到解憂饃,先是抬頭掃視一圈,然後跟大家拱了拱手,這才將解憂饃放到嘴邊咬下一小口。


    口水與解憂饃接觸的一瞬間,像是起了莫名的反應,軟糯適中,越嚼越香甜。一時間,什麽都不記得了,現在心裏、眼裏、嘴裏隻有美味的解憂饃。


    有那脾氣火爆的人,吃完後,大聲疾呼:“直娘賊,怎麽會有這麽好吃的解憂饃!”


    更有甚者,一邊吃一邊流淚,驚呆了圍觀的眾人。


    人群中開始議論紛紛起來,詢問那些吃過解憂饃的稚童們。


    他們都是眼睛放光地表示太好吃了,至於怎麽個好吃法,他們也說不上來。


    過了會,分到解憂饃的老翁們陸續吃完,有人擦了擦眼角,歎道:“不愧是太虛之境的吃食,解憂饃,名副其實,吃了之後,的確讓人忘記煩惱憂愁。”


    這讓沒有分到解憂饃的眾人,更是急得心癢癢,甚至有幾個調皮的半大小子想要趁著大家不注意,偷拿生麵團吃,若不是吳詠發現及時,指不定讓他們得手,糟蹋了糧食是小事,要是噎到他們,指不定又要出什麽不可預測的變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二十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二十載並收藏人在漢末,種田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