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因為該走的人都走了,原本熱鬧的複望裏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裏典朱昮關閉裏門後,就跟田典李劼分頭通知各家來廣場集合。


    因為這兩天的頻繁聚集,大家也都有了心得,來到廣場後就找相熟的人分享今日的成果。有那麽幾家聰明的,就將家裏剛做成的長凳搬來坐著。


    等人到的差不多了,朱昮敲起銅鑼示意大家安靜。


    “今日召集大家來,隻為一件事,就是幫吳詠家建房。”


    頓時底下一片議論聲,就連吳詠一家都懵了,自家要建房,他們自己都不清楚怎麽回事。


    銅鑼聲再次響起,眾人頓時安靜下來,隻聽朱昮繼續說道:“今日太守大人到吳家拜訪,你們也都看到了吧,但是你們怎麽也不會想到的是,太守跟太守夫人因為吳家空間小,就在吳家院子中露天吃飯。”


    眾人一臉懵,他們也是第一次聽說有這樣招待客人的,何況對方還是太守。


    “這不僅是落了吳家的顏麵,也是在打我們複望裏的臉麵。因此我與李田典商議,咱們複望裏別的事情都可以先停一停,但吳詠家的房子得先蓋好。”


    接著朱昮掃視一圈,“你們誰有意見,可以先提出來,別等蓋房時又鬧起事端。”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敢站出來提反對的意見。別的不說,就是吳詠教大家做的解憂饃,這兩天都掙了不少。何況後來的秫秫製品,不僅廢物利用,還給大家帶來一筆收入。


    就是今天的方桌和長凳,有不少人看了新奇,紛紛慷慨解囊。倘若今日提出反對意見,指定會得罪吳家,以後再去學做其他,沒那個臉啊。


    況且吳家建房對他們而言,也沒多大損失,頂多看在鄰裏鄉親的麵上,幫幫忙,出出力,這都不是事兒。


    眾人又不傻,隻要用腦子一想就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有那麽幾個有心眼的,更是在人群中起哄。


    “吳詠家要起房子,我李老大別的不會,有的是力氣,有用得上我的地方,盡管吩咐。”


    “我家那些石料,本來是給老二準備起新房用的,既然吳詠家要用到,隻管拿去,也好省些時間,早點建成。”


    “木材,我家就有現成的,也是準備起新房用的,可以先給吳詠家使用,我家的新房再等上一段時間也沒關係。”


    ……


    朱裏典看到眾人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頓時鬆了一口氣,沒枉費他的一番苦心。


    今日他看到太守一家與吳家相處融洽,立刻就有了種緊迫感,複望裏這兩天的熱鬧場景都是吳詠帶來的,若是吳詠一家離開了,複望裏很快就會落寞下去,這樣一來,裏民的生活又要回到以前的狀態,到時不知會生出多少變故來。


    他雖然不知吳詠以後的打算,但是給吳家起個大院子,留下恩情,總是沒錯的。


    何況吳家就吳詠一個男性,今後即便發達了,總要有可信之人幫襯是吧,既然要用到人,複望裏的裏民就是首選,這也算是給複望裏的後輩留個出路。


    當然這些想法,是沒有辦法跟別人說的。等眾人散去,朱昮走到吳家老夫人麵前,躬身賠罪道:“伯母恕罪,是昮檀越了,這麽大的事沒有提前跟您打招呼。”


    老夫人趕緊扶起他,感激道:“這是說哪裏話,老身又不糊塗,好事,壞事還是能分清的。”


    隨即又有些擔心道:“文選,別怪伯母不知好歹,這起宅子可是一個大事件,你也知道我們家這些年情況,雖然存了一些錢,但對於蓋房子實在是心裏沒底。若是不行的話,新房子還是先別蓋了,我們先住著老房子,等過段時間再說……”


    朱昮有些急了,拍著胸口保證說:“伯母,房子的事,您就不用操心了,我朱昮在此保證不用你家花一分錢,就能住上新房子。”


    眼見老夫人還在猶豫,朱昮繼續加把火。


    “伯母,你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小輩們考慮一下。如今嫂嫂也回來了,又帶來三個孩子,家裏多出這麽多人,總不能一直擠在一個屋吧,說出去影響也不好。”


    “而且隨著吳詠賢侄的名氣傳開,會有越來越多的來複望裏拜訪,或有親朋好友來過夜,到時住的地方都沒有,豈不讓人覺得傲慢不懂禮節,傳揚出去,隻怕對吳賢侄很是不利。”


    “再則吳詠的年紀也不小了,以後總歸是要進學的,若是有個書房,讀書寫字也方便些。”


    隻要牽扯到自己唯一的孫子吳詠身上,老夫人頓時就就沉默了。


    許久,老夫人才幽幽開口說:


    “哎,終究是年紀大了,考慮有些不周,以前總想著獨善其身,守好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殊不知我這孫兒自從一場大病以後,像是換了人似的,各種新奇事物一個接一個從他身邊出現,引來各式各樣的人物探究,我若是再堅持以前的觀點,怕是會引來不少禍端。”


    見眾人都低著頭沉思,老夫人繼續說:“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咱們複望裏的五大姓氏,百十年來,親如一家,我們吳家這些年一直人丁凋零,也多虧鄰裏鄉親的相助,如今既然要起房子,也沒有讓大家出力不占好的道理,該出的錢財,我們還是要出的,何況這幾日吳詠也得了些好處,若是一毛不拔,少不得一些閑言碎語。”


    朱昮想說什麽,卻被老夫人抬手打斷。


    “文選,你先聽我把話說完,我們家就吳詠這一個當家男兒,以後他要是混出名堂來,肯定還是要仰仗你們這些叔伯兄弟。現如今他年紀尚小,不能明斷的事還有很多,還要多勞煩你這位當叔父的提攜一二,莫要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說完,老夫人靜靜看著朱昮,等待他的答複,有些話說到這個地步已經是非常明顯的了。


    老夫人的一番肺腑之言,聽的朱昮有些羞愧,他那點小心思,明眼人細想之下,還是很容易猜到。但他目的達到,笑著附和道:“伯母,難道你還信不過我!我以後還指望吳詠賢侄在太守麵前美言幾句呢。”


    至此,吳家的建屋計劃算是定了下來,由吳家出錢,複望裏的裏民出力,欲盼早日建成。


    回去的路上,老夫人語重心長對吳詠說:“乖孫,你以後要記住能自己辦的事,千萬不要麻煩別人,自古以來這人情債最是難還。多少有名的大人物,因為人情往來而使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麵,脫身不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二十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二十載並收藏人在漢末,種田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