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吳詠和吳嶴父子倆一起回到複望裏時,朱裏典一行人早已回到裏中,等候他們他們回來有一會了。此時他們正與眾人分享在祖地的見聞。
當他們走到門口的時候,朱裏典看見他們,便開口問道:“你們怎麽回來這麽晚,可是遇到什麽棘手的事情”
吳普搶著回道:“叔父你是不知道吳氏祖地發的事,吳詠這回可是給咱們複望裏掙了不少麵子。”
此話一出,人群頓時安靜下來,朱裏典急忙問是怎麽一回事。
吳普便聲情並茂地講述了剛才在祖地發生的一切。接著,他又滔滔不絕地說了一通,聽得在場的人都是一怔,聽他說得如此之快,如此激動,這大概是他有生以來,認為最值得炫耀的事了。
眾人聽後,都是異樣地看著吳詠,尤其是一些孩童對吳詠崇拜得簡直不要不要的。誰也沒有料到,吳詠現在竟然變得這麽出類拔萃。
周圍的人紛紛投來了好奇的眼神,吳詠被這麽多人盯著,心裏很是不自在。
好在今日還有要事要做,朱裏典當即宣布祠太社結束,大家可以去各家的先人墳地前祭奠。
時下由於人口的急劇增多,像複望裏這樣的多姓雜居的新興鄉裏,已經不再建群體性的祖宗墓地,而是各家有人去世,就在自家的田地中,選擇一塊風水寶地埋葬先人。
現在複望裏的鄉親也是各家祭祀各家的先人。
同時今時不同往日。
複望裏因為最近有了吳詠的存在,人人都像獲得新生一般。
以前這個時節,鄉親們的儲糧都不多了,便趁著祖祭的時候向主家借糧。
今年不同了,這段時間,大家隻是賣蒸饃就差不多賺了一年的收入。
所以複望裏的人,都堅信,是他們家族的祖先在庇佑他們,此次的祭奠先人,所有人都格外的上心。
各家都是花費了很長時間去準備這件事情,韭菜和雞蛋那是以前給先人的祭品。
這次的祭品多了蒸饃,這是複望裏興旺的明證,也讓已經過世的先人們開開眼。
而今天無疑是迄今為止,吳詠祖母和母親兩人一生中最光榮的日子。因為吳詠給複望裏帶來興旺,鄉親們都十分感謝吳家。
因此每家每戶要去祭奠前,都會來吳家這邊感謝一番。有的家戶甚至讓自己的小孩給吳詠祖母磕頭表示感謝。
在鄉親們不停地感謝中,吳詠家是最後一家出裏門的。大家都去祭奠先人了,這時整個複望裏倒顯得十分安靜起來。
因為吳家的墓地離複望裏差不多十多公裏,為了照顧家裏的女眷,吳詠便提前跟鄉親借了一輛牛車。
等快到墓地時,吳詠祖母說什麽也要下車,堅持走著過去。
眾人隻得隨著她的意思,端著祭品,一起跟在她身後。
其實吳家的墓地就在伏牛山腳下,離流民營地並不遠。
他們此時的動靜早已驚動營地那邊的流民群,但流民們也知道今日特殊,便隻有楊冀一人過來迎接。
吳家人當然也都知道有一群流民被吳詠安排到自己家田地這邊安置起來,因此當她們看見楊冀過來,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
等吳詠給兩邊之人分別介紹一下候,便由楊冀走在前麵,一邊引路,一邊陪著老夫人說話。
不大一會,眾人來到一片鬆柏林中,這就是吳家的墓地所在了。
四周一片寂靜,正中間有兩個石頭圍成的墳堆,好像剛被人修繕過。
這時楊冀開口對老夫人解釋道:“老夫人勿怪,今日恰逢祠社之日,我等這些無根之人,便將兩位先人的墳地修繕一番,聊表謝意。”
老夫人聞言,先是一怔,然後神情十分激動,不停地對楊冀說著感謝話。
“你們真是有心了,以後有任何需要,盡管找我那孫子說,他要是敢不同意,我老人家第一個不願意。”
楊冀擺擺手,輕笑道:“老夫人言重了,我等如今能有這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全靠令孫的宅心仁厚。比起他為我等流民所做的事來,修繕墳地不過是舉手之勞,不足掛齒。”
吳詠對於修繕墳地這樣的事倒也沒太多的想法,他所處的後世,很少見到有類似這樣的墓地存在,都是人死後,被火葬場拉走火化,然後兒孫後代花錢買一個墓地,每年還要不停續費。若是哪天不續費了,墓地也就沒了。
其實在古代祖先的墳墓及墓碑的修繕,象征後繼有人,家丁旺盛,子孫孝敬。除非是對自己有大恩的人,否則誰也不會閑著沒事,來修繕別人家的祖墳。
而修繕主要是因為墳土長年的雨打風吹,土質會慢慢地往下陷,如果不是每年有後人來填上點新土,修繕一下,墳土就會慢慢沉下去,然後和大地持平。
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了關於這個人生前存在的痕跡,也沒有了所謂的墳墓推倒之類的東西,更沒有關於這個人來過這個世界的記載。
這就是所謂的風過留痕,人過留名。
這也是古代為什麽重男輕女,一定要留下男丁後代了。因為女子總有一天會嫁到別人家。
倘若自己死後,連個上墳填土的人都沒有,過不了幾年,那這個人就像從來沒有來過這個世上一樣。
就拿吳家墓地的兩塊墓碑而言,都是子為父立。倘若沒有吳詠的存在,吳家可能連個立碑之人都沒有。
這邊吳詠將祭品分別擺在兩個墓碑前,又帶著何葉何草在墳前分別給兩位先人磕了幾個頭,然後退到一旁恭敬地站著。
這時老夫人卻是摸著吳詠祖父墓碑上的文字,喃喃自語道:“修武,你看到了吧,咱們的孫子現在完全恢複了,還比咱們的兒子文廣更有出息,他現在不僅得到鄉親們的看重,還得到家主的賞識,我想要不了多久,咱們的孫子就能傳名天下。”
“要是你跟文廣還在世就好了,我想你們泉下有知,定會保佑詠兒無病無災,健康長壽。”
說到這裏,老夫人又有些傷感,吳家能有今日的光景,讓她有種恍然若夢的感覺。
當年唯一的兒子突然早逝,讓老夫人備受打擊,等到唯一的孫子因患病而變得癡傻後,她甚至想一死了之。誰都希望自己的子孫能有出息,誰也不想自己的後代落得如此淒涼的下場。
可是想到吳詠是吳家唯一的根,即便癡傻也不能放棄,便苦苦堅持了這麽多年,受盡世人的異樣的眼光。
如今吳詠恢複正常,又得到這麽多人的稱讚!這一切都是值得,即便再苦十倍,她也是願意的。
而郭氏這邊卻站在吳詠父親的墓碑前,流下悔恨交加的淚水。
“文廣,當年的事情,你不要怪我,我當年也是迫不得已!我一個已婚的弱女子,若是再帶一個癡傻的孩子,這世上何人會娶我!”
“這些年,我一直噩夢不斷,就是擔心你泉下有知,找我討要說法。”
“如今詠兒恢複正常,我希望泉下有知,保佑我們一家平安,我發誓以後會好好對待詠兒的!”
吳詠聽到這話,腦海中忽然出現一幕當年真實發生的事。
當年他因為寒病燒壞腦子,卻對郭氏格外依賴,而郭氏卻因為他傻了而狠心遺棄他,改嫁他人。
此時此刻,想到這些,吳詠心底頓時湧現出一種狠戾的情緒來。內心中深處不斷有一個聲音慫恿他:去啊,質問她當年為何狠心拋下你一個人,讓你這些年一直被其他同齡人欺負,嘲笑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
接著他腦海中又浮現出,當年郭氏慈愛地抱著他的場景,這時心中又出現一個聲音:她當年也是逼不得已的,是我自己不好,她是我的母親,我不能惹她傷心。
兩種聲音在吳詠心底一直反複糾纏,讓他麵上的表情不斷變換,一會憤怒,一會自責,一會又是孺慕。
這可嚇壞了跟在吳詠身邊的眾人。
“阿兄,阿兄。”何葉拉了吳詠半天,才將吳詠從躁動的心境中拉了回來。
“阿弟,你怎麽了”成昭也關切地問道。
吳詠搖搖頭,將這些思緒趕出腦海,輕聲道:“我沒事!隻是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
何葉看出了阿兄剛才心情不好,便將自己偷偷藏在口袋裏的一塊已經咬去一半的烙餅拿出來給吳詠。
“阿兄,你吃!”說完,還朝吳詠甜甜一笑。
這餅是因為吳詠聽說今天不能吃早飯,要等晚上祭祖完才能吃飯,就特意給眾人準備的墊肚子吃的零嘴,沒想到何葉現在還留著。
這讓吳詠心裏升起一片溫暖,對郭氏的怨氣也小了些。
轉眼又看著乖巧地抱著自己的大腿的妹妹何草,吳詠的心越發地柔軟。
他感覺自己越來越像這個時代的人了,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有了割舍不斷的感情。
吳詠咬了一口何葉遞過來烙餅,然後笑著說:“真好吃,給何草也吃一口。”
接著吳詠又看到何蓮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隻見她眼睛不時飄向郭氏,知道她肯定是在這個祠太社的時候,也想到自己過世的父親。
於是便抓住她手,在她手心捏了一下,小聲道:“明日我央求母親帶你們一起去善居裏祭奠一下叔父,可好”
“真的”何蓮驚喜地看著吳詠。
吳詠柔聲道:“我騙誰,也不能騙阿姐呀!”
接著又朝何大妹的方向努努嘴,“大妹明日也一起回去,趁著祠社的時候,怎麽也得回去一趟。不然鄉裏人要說閑話了。”
何大妹耳朵比較尖,聽到吳詠這樣說,頓時嚷嚷道:“讓我回去可以,但明日我還要跟你們一起回來!”
當他們走到門口的時候,朱裏典看見他們,便開口問道:“你們怎麽回來這麽晚,可是遇到什麽棘手的事情”
吳普搶著回道:“叔父你是不知道吳氏祖地發的事,吳詠這回可是給咱們複望裏掙了不少麵子。”
此話一出,人群頓時安靜下來,朱裏典急忙問是怎麽一回事。
吳普便聲情並茂地講述了剛才在祖地發生的一切。接著,他又滔滔不絕地說了一通,聽得在場的人都是一怔,聽他說得如此之快,如此激動,這大概是他有生以來,認為最值得炫耀的事了。
眾人聽後,都是異樣地看著吳詠,尤其是一些孩童對吳詠崇拜得簡直不要不要的。誰也沒有料到,吳詠現在竟然變得這麽出類拔萃。
周圍的人紛紛投來了好奇的眼神,吳詠被這麽多人盯著,心裏很是不自在。
好在今日還有要事要做,朱裏典當即宣布祠太社結束,大家可以去各家的先人墳地前祭奠。
時下由於人口的急劇增多,像複望裏這樣的多姓雜居的新興鄉裏,已經不再建群體性的祖宗墓地,而是各家有人去世,就在自家的田地中,選擇一塊風水寶地埋葬先人。
現在複望裏的鄉親也是各家祭祀各家的先人。
同時今時不同往日。
複望裏因為最近有了吳詠的存在,人人都像獲得新生一般。
以前這個時節,鄉親們的儲糧都不多了,便趁著祖祭的時候向主家借糧。
今年不同了,這段時間,大家隻是賣蒸饃就差不多賺了一年的收入。
所以複望裏的人,都堅信,是他們家族的祖先在庇佑他們,此次的祭奠先人,所有人都格外的上心。
各家都是花費了很長時間去準備這件事情,韭菜和雞蛋那是以前給先人的祭品。
這次的祭品多了蒸饃,這是複望裏興旺的明證,也讓已經過世的先人們開開眼。
而今天無疑是迄今為止,吳詠祖母和母親兩人一生中最光榮的日子。因為吳詠給複望裏帶來興旺,鄉親們都十分感謝吳家。
因此每家每戶要去祭奠前,都會來吳家這邊感謝一番。有的家戶甚至讓自己的小孩給吳詠祖母磕頭表示感謝。
在鄉親們不停地感謝中,吳詠家是最後一家出裏門的。大家都去祭奠先人了,這時整個複望裏倒顯得十分安靜起來。
因為吳家的墓地離複望裏差不多十多公裏,為了照顧家裏的女眷,吳詠便提前跟鄉親借了一輛牛車。
等快到墓地時,吳詠祖母說什麽也要下車,堅持走著過去。
眾人隻得隨著她的意思,端著祭品,一起跟在她身後。
其實吳家的墓地就在伏牛山腳下,離流民營地並不遠。
他們此時的動靜早已驚動營地那邊的流民群,但流民們也知道今日特殊,便隻有楊冀一人過來迎接。
吳家人當然也都知道有一群流民被吳詠安排到自己家田地這邊安置起來,因此當她們看見楊冀過來,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
等吳詠給兩邊之人分別介紹一下候,便由楊冀走在前麵,一邊引路,一邊陪著老夫人說話。
不大一會,眾人來到一片鬆柏林中,這就是吳家的墓地所在了。
四周一片寂靜,正中間有兩個石頭圍成的墳堆,好像剛被人修繕過。
這時楊冀開口對老夫人解釋道:“老夫人勿怪,今日恰逢祠社之日,我等這些無根之人,便將兩位先人的墳地修繕一番,聊表謝意。”
老夫人聞言,先是一怔,然後神情十分激動,不停地對楊冀說著感謝話。
“你們真是有心了,以後有任何需要,盡管找我那孫子說,他要是敢不同意,我老人家第一個不願意。”
楊冀擺擺手,輕笑道:“老夫人言重了,我等如今能有這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全靠令孫的宅心仁厚。比起他為我等流民所做的事來,修繕墳地不過是舉手之勞,不足掛齒。”
吳詠對於修繕墳地這樣的事倒也沒太多的想法,他所處的後世,很少見到有類似這樣的墓地存在,都是人死後,被火葬場拉走火化,然後兒孫後代花錢買一個墓地,每年還要不停續費。若是哪天不續費了,墓地也就沒了。
其實在古代祖先的墳墓及墓碑的修繕,象征後繼有人,家丁旺盛,子孫孝敬。除非是對自己有大恩的人,否則誰也不會閑著沒事,來修繕別人家的祖墳。
而修繕主要是因為墳土長年的雨打風吹,土質會慢慢地往下陷,如果不是每年有後人來填上點新土,修繕一下,墳土就會慢慢沉下去,然後和大地持平。
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了關於這個人生前存在的痕跡,也沒有了所謂的墳墓推倒之類的東西,更沒有關於這個人來過這個世界的記載。
這就是所謂的風過留痕,人過留名。
這也是古代為什麽重男輕女,一定要留下男丁後代了。因為女子總有一天會嫁到別人家。
倘若自己死後,連個上墳填土的人都沒有,過不了幾年,那這個人就像從來沒有來過這個世上一樣。
就拿吳家墓地的兩塊墓碑而言,都是子為父立。倘若沒有吳詠的存在,吳家可能連個立碑之人都沒有。
這邊吳詠將祭品分別擺在兩個墓碑前,又帶著何葉何草在墳前分別給兩位先人磕了幾個頭,然後退到一旁恭敬地站著。
這時老夫人卻是摸著吳詠祖父墓碑上的文字,喃喃自語道:“修武,你看到了吧,咱們的孫子現在完全恢複了,還比咱們的兒子文廣更有出息,他現在不僅得到鄉親們的看重,還得到家主的賞識,我想要不了多久,咱們的孫子就能傳名天下。”
“要是你跟文廣還在世就好了,我想你們泉下有知,定會保佑詠兒無病無災,健康長壽。”
說到這裏,老夫人又有些傷感,吳家能有今日的光景,讓她有種恍然若夢的感覺。
當年唯一的兒子突然早逝,讓老夫人備受打擊,等到唯一的孫子因患病而變得癡傻後,她甚至想一死了之。誰都希望自己的子孫能有出息,誰也不想自己的後代落得如此淒涼的下場。
可是想到吳詠是吳家唯一的根,即便癡傻也不能放棄,便苦苦堅持了這麽多年,受盡世人的異樣的眼光。
如今吳詠恢複正常,又得到這麽多人的稱讚!這一切都是值得,即便再苦十倍,她也是願意的。
而郭氏這邊卻站在吳詠父親的墓碑前,流下悔恨交加的淚水。
“文廣,當年的事情,你不要怪我,我當年也是迫不得已!我一個已婚的弱女子,若是再帶一個癡傻的孩子,這世上何人會娶我!”
“這些年,我一直噩夢不斷,就是擔心你泉下有知,找我討要說法。”
“如今詠兒恢複正常,我希望泉下有知,保佑我們一家平安,我發誓以後會好好對待詠兒的!”
吳詠聽到這話,腦海中忽然出現一幕當年真實發生的事。
當年他因為寒病燒壞腦子,卻對郭氏格外依賴,而郭氏卻因為他傻了而狠心遺棄他,改嫁他人。
此時此刻,想到這些,吳詠心底頓時湧現出一種狠戾的情緒來。內心中深處不斷有一個聲音慫恿他:去啊,質問她當年為何狠心拋下你一個人,讓你這些年一直被其他同齡人欺負,嘲笑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
接著他腦海中又浮現出,當年郭氏慈愛地抱著他的場景,這時心中又出現一個聲音:她當年也是逼不得已的,是我自己不好,她是我的母親,我不能惹她傷心。
兩種聲音在吳詠心底一直反複糾纏,讓他麵上的表情不斷變換,一會憤怒,一會自責,一會又是孺慕。
這可嚇壞了跟在吳詠身邊的眾人。
“阿兄,阿兄。”何葉拉了吳詠半天,才將吳詠從躁動的心境中拉了回來。
“阿弟,你怎麽了”成昭也關切地問道。
吳詠搖搖頭,將這些思緒趕出腦海,輕聲道:“我沒事!隻是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
何葉看出了阿兄剛才心情不好,便將自己偷偷藏在口袋裏的一塊已經咬去一半的烙餅拿出來給吳詠。
“阿兄,你吃!”說完,還朝吳詠甜甜一笑。
這餅是因為吳詠聽說今天不能吃早飯,要等晚上祭祖完才能吃飯,就特意給眾人準備的墊肚子吃的零嘴,沒想到何葉現在還留著。
這讓吳詠心裏升起一片溫暖,對郭氏的怨氣也小了些。
轉眼又看著乖巧地抱著自己的大腿的妹妹何草,吳詠的心越發地柔軟。
他感覺自己越來越像這個時代的人了,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有了割舍不斷的感情。
吳詠咬了一口何葉遞過來烙餅,然後笑著說:“真好吃,給何草也吃一口。”
接著吳詠又看到何蓮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隻見她眼睛不時飄向郭氏,知道她肯定是在這個祠太社的時候,也想到自己過世的父親。
於是便抓住她手,在她手心捏了一下,小聲道:“明日我央求母親帶你們一起去善居裏祭奠一下叔父,可好”
“真的”何蓮驚喜地看著吳詠。
吳詠柔聲道:“我騙誰,也不能騙阿姐呀!”
接著又朝何大妹的方向努努嘴,“大妹明日也一起回去,趁著祠社的時候,怎麽也得回去一趟。不然鄉裏人要說閑話了。”
何大妹耳朵比較尖,聽到吳詠這樣說,頓時嚷嚷道:“讓我回去可以,但明日我還要跟你們一起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