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麗政殿
“殿下,臣來晚了。”
忽然被殿下召見,正在率衛府中處理事務的盧佶匆匆趕來。
此時的太子殿下雖然臉色很差,但看起來精神不錯,正坐在案前全神貫注地臨著帖。見此情景,他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
“許家的人處理的如何?”李弘問。
盧佶趕忙回報,“昨日已經全部處理幹淨,還放了消息,將衛尉寺的人引了過去。”
李弘點了點頭,立刻了然小舟和李漁是怎麽被擒入大明宮的了。下棋就是這樣,一旦盤上的子多了,便容易疏忽掉一些變數,若非安插在宮中的眼線及時來報,昨夜的麻煩可就惹大了。
“這兩日小舟怎麽樣?”他不動聲色地問。
“他沒再繼續走訪文官了,每日一早出宮,回家之後便不再出門。昨夜,他還留宿在家中,沒有回宮來,今日一早李漁過府找他,兩人一起去了趟長安縣衙。”盧佶將暗探回報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李弘淡定地寫著字,心裏又好氣又好笑。
盧佶安排人跟蹤了小舟這麽長時間,竟然就是每日在東宮和蘇府之間徘徊,連她已經查到許彥伯身上都不知道。替自己管了這麽多年的暗探,本以為他可以獨當一麵了,沒想到這回竟然馬失前蹄。
也是,他並不知道小舟是女兒身,自己也沒吩咐過要跟蹤蘇三小姐。陰差陽錯,小舟和李漁竟然在東宮暗探的眼皮子底下一路順藤摸瓜,差點摸到東宮身上來了。
“很好,以後不用再跟著她了。”他說。
有昨夜那一場“驚心動魄”,小舟短時間內不會再出宮去了。
“是。”盧佶鬆了口氣。
好歹小舟是自己人,總派人跟蹤他,雖說是為了保護,總歸有些心虛。
“事情做的不錯,那個是賞給你的。”
李弘頭也不抬,筆端指了指不遠處的低案,上麵放了一個方形的錦盒。
取了錦盒打開一看,盧佶頓時傻眼了,裏麵擺著的正是他丟失的白玉佩。
“謝……謝殿下。這是從哪找到的?”
那天打鬥之後,他把周圍都找遍了,也沒能找到掉落的玉佩。還以為被賊寇撿走了,沒想到它又完好無損的出現了。
李弘笑了笑,慢條斯理地說:“昨日西城碼頭浮起一具男屍,這塊玉佩是從他的肚子裏刨出來的。那賊寇的性子也算剛烈,至死也要把你給咬住。”
盧佶嚇了一跳,捧著錦盒的雙手有些發抖。
沒想到玉佩會被賊寇吞下去了,這下他謊稱丟失,算是弄巧成拙了。
他撲通一下跪在地上,“殿下,玉佩既然是從死者腹中取出來的,應該在京兆尹府或者長安縣府衙,怎麽又回到東宮了呢?難道已經查到……”
他不敢再說下去,如果行刺李琦的事查到他身上,那他就是下一個許彥伯。
說話間一張帖子終於臨完,李弘放下筆抬頭對他說:“長安縣令原是王家的家將,這玉佩是王昭親自替你拿回來的。隻管將它收好,這件事你不用再理。”
王昭不是去鄯州了麽?
盧佶正犯著嘀咕,隻見側殿簾幕後緩緩走出一個黑衣人。
“王大哥!”
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身為邊軍昭武校尉,有軍令在身,王昭怎麽私自回京了?這可是殺頭的死罪!
看著目瞪口呆的他,王昭上前笑著說:“多日不見,賢弟操勞了。你也太不小心了,竟然在誅殺賊人時掉落這麽重要的物件,還演了一出女賊行竊的戲碼,好死不死又選了小舟那個熱心腸當觀眾。她對你的事可算盡心了,京城各個府衙、大大小小的典當行和珠寶行,全都有這塊玉佩的畫樣。若不是我那個家將有心,這會兒衛尉寺的人大概已經找上門了。”
“多謝大哥。可是你……”盧佶一臉憂心。
“咳咳——”
李弘起身,走到他們麵前,“王昭的差事還沒辦完,需要在京城待上一陣子。鄯州那邊會有人遮掩,你找個安全的地方安頓他,必要時負責聯絡。”
“是,殿下!”
“隻能自己一個人知道。”李弘補充道。
“是!”
盧佶直點頭。
這要命的事,就是砍了他的腦袋,他也不會對旁人說!
可是,王昭到底在辦什麽差事,需要他擅離職守,冒死在長安潛伏起來?
*******
王昭與盧佶走後,東宮又來了位傳旨公公,送來一道聖旨。
旨意由二聖聯署,大致是說:吐蕃使團即將入京,由於正使是大相的弟弟、吐蕃大將欽陵,對方位高權重,萬萬不可怠慢,而一行又涉及兩朝和親事宜,於是交由東宮全權接待,天後的親侄兒、禮部侍郎武三思協辦,相關府、寺任由調用。
接了聖旨,拜謝聖恩,目送傳旨公公離開,李弘的嘴角挑起一絲諷刺的笑容。
父母還真是疼愛他,竟然把這麽棘手的差事交給他,還派了個急於扶正上位的外戚來摻和。
四年前,大唐與吐蕃大非川一戰,慘烈至極,數十萬兵馬全軍覆沒,埋骨高原魂無所依。
戰後,吐蕃不但攫取了龜茲、疏勒、於闐、焉耆四個重鎮,就連吐穀渾也成為其別部,開始與大唐分庭抗禮,並虎視眈眈覬覦西域,而欽陵正是那一戰吐蕃的主帥。
眼下,大唐正與新羅在東北方交戰,且不說他率團來訪真心交好,還是刺探虛實。普通的大唐百姓,也對他們一行充滿了敵意。
有多少將士陣亡,就有多少個家庭背負著仇恨,朝廷若要再度與吐蕃修好,他們第一個不答應。
是以,吐蕃使團來訪的消息剛剛傳出,就接連發生了數起將士遺孤在皇城外哭靈的事件。雖然都及時不輕不重地處置了,但也能看出人心所向。
這一趟,接待的不好,就是破壞兩朝交好,被文武百官視為無能。
接待的好,便是與敵苟且,徹底失去民心。
……
把這個重任交到他的身上,看來父皇是希望對他物盡其用了。
“殿下,臣來晚了。”
忽然被殿下召見,正在率衛府中處理事務的盧佶匆匆趕來。
此時的太子殿下雖然臉色很差,但看起來精神不錯,正坐在案前全神貫注地臨著帖。見此情景,他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
“許家的人處理的如何?”李弘問。
盧佶趕忙回報,“昨日已經全部處理幹淨,還放了消息,將衛尉寺的人引了過去。”
李弘點了點頭,立刻了然小舟和李漁是怎麽被擒入大明宮的了。下棋就是這樣,一旦盤上的子多了,便容易疏忽掉一些變數,若非安插在宮中的眼線及時來報,昨夜的麻煩可就惹大了。
“這兩日小舟怎麽樣?”他不動聲色地問。
“他沒再繼續走訪文官了,每日一早出宮,回家之後便不再出門。昨夜,他還留宿在家中,沒有回宮來,今日一早李漁過府找他,兩人一起去了趟長安縣衙。”盧佶將暗探回報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李弘淡定地寫著字,心裏又好氣又好笑。
盧佶安排人跟蹤了小舟這麽長時間,竟然就是每日在東宮和蘇府之間徘徊,連她已經查到許彥伯身上都不知道。替自己管了這麽多年的暗探,本以為他可以獨當一麵了,沒想到這回竟然馬失前蹄。
也是,他並不知道小舟是女兒身,自己也沒吩咐過要跟蹤蘇三小姐。陰差陽錯,小舟和李漁竟然在東宮暗探的眼皮子底下一路順藤摸瓜,差點摸到東宮身上來了。
“很好,以後不用再跟著她了。”他說。
有昨夜那一場“驚心動魄”,小舟短時間內不會再出宮去了。
“是。”盧佶鬆了口氣。
好歹小舟是自己人,總派人跟蹤他,雖說是為了保護,總歸有些心虛。
“事情做的不錯,那個是賞給你的。”
李弘頭也不抬,筆端指了指不遠處的低案,上麵放了一個方形的錦盒。
取了錦盒打開一看,盧佶頓時傻眼了,裏麵擺著的正是他丟失的白玉佩。
“謝……謝殿下。這是從哪找到的?”
那天打鬥之後,他把周圍都找遍了,也沒能找到掉落的玉佩。還以為被賊寇撿走了,沒想到它又完好無損的出現了。
李弘笑了笑,慢條斯理地說:“昨日西城碼頭浮起一具男屍,這塊玉佩是從他的肚子裏刨出來的。那賊寇的性子也算剛烈,至死也要把你給咬住。”
盧佶嚇了一跳,捧著錦盒的雙手有些發抖。
沒想到玉佩會被賊寇吞下去了,這下他謊稱丟失,算是弄巧成拙了。
他撲通一下跪在地上,“殿下,玉佩既然是從死者腹中取出來的,應該在京兆尹府或者長安縣府衙,怎麽又回到東宮了呢?難道已經查到……”
他不敢再說下去,如果行刺李琦的事查到他身上,那他就是下一個許彥伯。
說話間一張帖子終於臨完,李弘放下筆抬頭對他說:“長安縣令原是王家的家將,這玉佩是王昭親自替你拿回來的。隻管將它收好,這件事你不用再理。”
王昭不是去鄯州了麽?
盧佶正犯著嘀咕,隻見側殿簾幕後緩緩走出一個黑衣人。
“王大哥!”
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身為邊軍昭武校尉,有軍令在身,王昭怎麽私自回京了?這可是殺頭的死罪!
看著目瞪口呆的他,王昭上前笑著說:“多日不見,賢弟操勞了。你也太不小心了,竟然在誅殺賊人時掉落這麽重要的物件,還演了一出女賊行竊的戲碼,好死不死又選了小舟那個熱心腸當觀眾。她對你的事可算盡心了,京城各個府衙、大大小小的典當行和珠寶行,全都有這塊玉佩的畫樣。若不是我那個家將有心,這會兒衛尉寺的人大概已經找上門了。”
“多謝大哥。可是你……”盧佶一臉憂心。
“咳咳——”
李弘起身,走到他們麵前,“王昭的差事還沒辦完,需要在京城待上一陣子。鄯州那邊會有人遮掩,你找個安全的地方安頓他,必要時負責聯絡。”
“是,殿下!”
“隻能自己一個人知道。”李弘補充道。
“是!”
盧佶直點頭。
這要命的事,就是砍了他的腦袋,他也不會對旁人說!
可是,王昭到底在辦什麽差事,需要他擅離職守,冒死在長安潛伏起來?
*******
王昭與盧佶走後,東宮又來了位傳旨公公,送來一道聖旨。
旨意由二聖聯署,大致是說:吐蕃使團即將入京,由於正使是大相的弟弟、吐蕃大將欽陵,對方位高權重,萬萬不可怠慢,而一行又涉及兩朝和親事宜,於是交由東宮全權接待,天後的親侄兒、禮部侍郎武三思協辦,相關府、寺任由調用。
接了聖旨,拜謝聖恩,目送傳旨公公離開,李弘的嘴角挑起一絲諷刺的笑容。
父母還真是疼愛他,竟然把這麽棘手的差事交給他,還派了個急於扶正上位的外戚來摻和。
四年前,大唐與吐蕃大非川一戰,慘烈至極,數十萬兵馬全軍覆沒,埋骨高原魂無所依。
戰後,吐蕃不但攫取了龜茲、疏勒、於闐、焉耆四個重鎮,就連吐穀渾也成為其別部,開始與大唐分庭抗禮,並虎視眈眈覬覦西域,而欽陵正是那一戰吐蕃的主帥。
眼下,大唐正與新羅在東北方交戰,且不說他率團來訪真心交好,還是刺探虛實。普通的大唐百姓,也對他們一行充滿了敵意。
有多少將士陣亡,就有多少個家庭背負著仇恨,朝廷若要再度與吐蕃修好,他們第一個不答應。
是以,吐蕃使團來訪的消息剛剛傳出,就接連發生了數起將士遺孤在皇城外哭靈的事件。雖然都及時不輕不重地處置了,但也能看出人心所向。
這一趟,接待的不好,就是破壞兩朝交好,被文武百官視為無能。
接待的好,便是與敵苟且,徹底失去民心。
……
把這個重任交到他的身上,看來父皇是希望對他物盡其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