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裏街,萬家的院子。
留守在家的老仆人周寧的妻女宋嬸和小女兒小蓮一早上起來也是好一陣收拾,她們家受風災影響較輕,並沒有樹木被折斷,房屋被砸壓的狀況發生,隻是院子裏的葡萄騰架子被吹歪了,母女兩個忙忙碌碌,把木架扶正,挖土重填。
小蓮打娘胎裏出來便是個啞巴,耳朵倒是不聾,她今年十一歲,靠打手語與周圍的人交流,然而懂她手語的人也隻有五個,爹娘與姐姐小荷,還有萬客舟父女。這孩子除了跟著母親,平日裏基本不出門,出門也無法與外頭的人獨自交流。
母女兩個正忙碌著,聽到有人敲門,宋嬸過去開門,隻見門外站著一個相貌清瘦,一身素服的中年男子,留著山羊胡子,身後還跟著一個一身素服的小廝,胳肢窩裏夾著一個木匣子。
中年男子客客氣氣地問道:“敢問大嫂這裏可是萬客舟老先生家。”
宋嬸點頭說是,問對方是誰。
中年男子極為客氣謙恭地答道:“在下乃是楊季卿公子家府上的管家,敝姓叢,大嫂叫我從管家便是。”
宋嬸從來沒有見過大戶人家的管家如此謙虛客氣的,忙讓進院來說話。那從管家帶著小廝進來院裏,並不往屋子裏去,執意要站在院子裏同宋嫂說話,宋嫂客氣不得,就讓著他在院子裏的石桌旁石凳上坐下來說話。
從管家坐下來,立馬換了一張如喪考妣的臉,十分沉痛地安慰宋嬸道:“大嫂,今日在下前來,乃是傳報不幸消息的,萬望大嫂聽了不要過於悲痛,一切以未亡人為重。節哀順便。”
宋嬸聽他如此說話,不由地把心吊在了嗓子裏,不敢想這消息是否是關於冬兒與小荷的,壓製住恐懼和激動,讓從管家說來。
從管家眉心緊鎖,沉痛地述說道:“大嫂,是這麽個事情:令府的千金萬姑娘與丫頭小荷一直在我家後花園住著,方便我家仆人老劉為冬兒姑娘醫治腳疾,前幾日裏,我家老仆說冬兒姑娘的腳已經痊愈了,冬兒姑娘便想搬回自己家住,我家四公子雖然舍不得,但也沒有勉強姑娘,答應著就在這幾日送姑娘回家的。今天早上廚房的人為兩個姑娘送早點,屋裏屋外都找不到兩人,後來清理湖麵的家丁發現兩位姑娘已經失足落水,看那屍體被水浸泡,被魚叮咬的程度,眾人猜測必然是昨夜狂風暴起,主仆兩人搶著搬運花園中被風蹂躪的盆栽時不小心失足落水了,也可能是被風刮進了湖裏。昨天夜裏,風聲怒吼,或許她主仆二人也曾大聲呼救,奈何沒有人聽到--------”
說著說著,從管家吭哧吭哧地哭了起來,邊哭邊講:“我家四公子聽到這個消息,哭得是死去活來,跑到她主仆兩個生前住的房子裏拿頭撞牆,竟是把頭都撞得又青又腫了。本該四公子親自過來告訴萬家人的,我家四公子現在悲痛不能自已,已經沒法指望他親自來告知了,隻好委派小的過來----”
宋嬸聽到冬兒與小荷身亡的消息,眼前一黑,險些暈倒,幸好從管家與跟班小廝趕緊扶住了她。小蓮聽明白大人說的話,張嘴便哭,她是個啞巴,哭起來隻能發出“啊啊”的聲音。
宋嬸左手扶住了桌子,右手握拳捶打著胸口,邊哭邊喊:“我家老爺回來我可怎麽跟老爺交代啊,這兩個孩子才十六歲,都才十六歲啊,老天爺怎麽就這麽不長眼,把我們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就這樣帶走了.........”
從管家示意跟班小廝把木匣子放在石桌上,對宋嬸說:“大嫂萬萬要節哀,這匣子裏裝了六根金條,是我們家老夫人撫恤萬客舟老先生失女之痛的,老夫人又另外包了二百兩銀子要我單獨送與小荷姑娘的父母,老夫人說無論是丫頭還是小姐,都是爹娘所生,萬不可隻顧著小姐,忘了丫頭。”
宋嬸沉浸在失女之痛中,哪有心情抬頭去看從管家帶來的金條和銀子。
從管家又說道:“兩位姑娘的靈柩現已經停放在我家祠堂裏了,我家侍郎老爺說了,冬兒姑娘雖然沒有過門,她與我們家四公子的婚約依然作數,現在要以夫人與侍妾的身份將兩位姑娘安葬在楊家祖墳裏,兩位姑娘雖然年紀輕輕便不幸罹難,牌位卻是正大光明地入楊家祠堂,身後也能千秋萬代享受楊家後人的香火,大嫂作為小荷姑娘的母親,想必也足以欣慰了吧。”
宋嬸聽到這個消息,心裏確實略略有些寬慰,她沒有兒子,平日裏一直焦慮自己死後沒人給她兩口子燒紙上香,今日聞得自己女兒死後反倒成為了大戶人家的姬妾,能入大戶人家祠堂,和正牌夫人一樣能享大戶人家子孫的旺盛香火,仿佛這待遇是自己死後的待遇一般,真的略有活轉。
從管家見宋嬸神色略有釋然,便知道她心中已經有些活泛了,接著勸慰:“萬老爺出門在外,我家侍郎大人已經寫信著人送往浙江台州府通報消息了,隻等著萬老爺來家再看望女兒棺槨最後一眼便讓兩位姑娘入土為安,大嫂這兩日趕緊買白布裁衣裳,準備準備喪事所需的東西吧。在下府裏頭還有很多事要處理,就不久留了,告辭。”
從管家走後,宋嬸與小蓮母女兩個抱頭痛哭,哭了約有半個時辰,哭乏了,宋嬸這才想起安修師太來,於是收了眼淚,對小蓮說:“孩子,方才那個從管家沒有說是否把這個消息告訴我們家主母,我也忘了問,我想他們大多是不拿出家之人當家眷看待了,你先在家裏看家,我去廟裏告訴夫人去。”
小蓮抹著眼淚,點頭答應,母女兩人把金條和銀子收拾起來,鎖在衣櫃裏。
宋嬸換了一身素色衣裳,攏了攏頭發,出門去,小蓮送母親到門口,剛打開大門,門前竟然靜悄悄地站著鬼一樣的一個人,衣衫不整,發絲淩亂,麵如死灰,縱然宋嬸一眼認出了這鬼便是自己家小姐萬冬兒,她還是嚇得驚叫一聲,向後一閃。
冬兒曆盡艱辛,回到自己家門前,看見家裏人一眼,還沒有來得及說一句話,一個字,便再也支撐不住了,口中猛然吐出一口鮮血,眼前一黑,昏倒在地,任憑宋嬸和小蓮怎樣搖晃叫喊也喚不醒她。
宋嬸和小蓮把小主子安置到她自己的房間裏,她們看她胸口一直在緩緩地起伏,昏睡得很沉的樣子,兩人麵麵相覷:這哪裏是鬼,分明就是他們家小姐,可是楊府裏淹死的那兩個姑娘是怎麽回事呢?為什麽從管家一口咬定淹死的兩個姑娘就是萬家的姑娘呢?
宋嬸心中升起莫名其妙的疑慮和恐懼,她是一個不識字的普通民婦,搞不清楊府裏到底在演什麽戲,本就打算飛速趕到普照庵見見安修師太,如今更有充分的理由去見安修師太了,冬兒還活著,沒有死,那麽小荷呢,小荷會不會也還在哪個地方活著,再過一會兒也能回到家裏來呢。
想到此,宋嬸再次跟小蓮交代:“孩子,好好在家陪著姑娘,或許你姐姐也還活著,我要去寺裏找夫人,讓夫人去楊府裏要你姐姐。”
留守在家的老仆人周寧的妻女宋嬸和小女兒小蓮一早上起來也是好一陣收拾,她們家受風災影響較輕,並沒有樹木被折斷,房屋被砸壓的狀況發生,隻是院子裏的葡萄騰架子被吹歪了,母女兩個忙忙碌碌,把木架扶正,挖土重填。
小蓮打娘胎裏出來便是個啞巴,耳朵倒是不聾,她今年十一歲,靠打手語與周圍的人交流,然而懂她手語的人也隻有五個,爹娘與姐姐小荷,還有萬客舟父女。這孩子除了跟著母親,平日裏基本不出門,出門也無法與外頭的人獨自交流。
母女兩個正忙碌著,聽到有人敲門,宋嬸過去開門,隻見門外站著一個相貌清瘦,一身素服的中年男子,留著山羊胡子,身後還跟著一個一身素服的小廝,胳肢窩裏夾著一個木匣子。
中年男子客客氣氣地問道:“敢問大嫂這裏可是萬客舟老先生家。”
宋嬸點頭說是,問對方是誰。
中年男子極為客氣謙恭地答道:“在下乃是楊季卿公子家府上的管家,敝姓叢,大嫂叫我從管家便是。”
宋嬸從來沒有見過大戶人家的管家如此謙虛客氣的,忙讓進院來說話。那從管家帶著小廝進來院裏,並不往屋子裏去,執意要站在院子裏同宋嫂說話,宋嫂客氣不得,就讓著他在院子裏的石桌旁石凳上坐下來說話。
從管家坐下來,立馬換了一張如喪考妣的臉,十分沉痛地安慰宋嬸道:“大嫂,今日在下前來,乃是傳報不幸消息的,萬望大嫂聽了不要過於悲痛,一切以未亡人為重。節哀順便。”
宋嬸聽他如此說話,不由地把心吊在了嗓子裏,不敢想這消息是否是關於冬兒與小荷的,壓製住恐懼和激動,讓從管家說來。
從管家眉心緊鎖,沉痛地述說道:“大嫂,是這麽個事情:令府的千金萬姑娘與丫頭小荷一直在我家後花園住著,方便我家仆人老劉為冬兒姑娘醫治腳疾,前幾日裏,我家老仆說冬兒姑娘的腳已經痊愈了,冬兒姑娘便想搬回自己家住,我家四公子雖然舍不得,但也沒有勉強姑娘,答應著就在這幾日送姑娘回家的。今天早上廚房的人為兩個姑娘送早點,屋裏屋外都找不到兩人,後來清理湖麵的家丁發現兩位姑娘已經失足落水,看那屍體被水浸泡,被魚叮咬的程度,眾人猜測必然是昨夜狂風暴起,主仆兩人搶著搬運花園中被風蹂躪的盆栽時不小心失足落水了,也可能是被風刮進了湖裏。昨天夜裏,風聲怒吼,或許她主仆二人也曾大聲呼救,奈何沒有人聽到--------”
說著說著,從管家吭哧吭哧地哭了起來,邊哭邊講:“我家四公子聽到這個消息,哭得是死去活來,跑到她主仆兩個生前住的房子裏拿頭撞牆,竟是把頭都撞得又青又腫了。本該四公子親自過來告訴萬家人的,我家四公子現在悲痛不能自已,已經沒法指望他親自來告知了,隻好委派小的過來----”
宋嬸聽到冬兒與小荷身亡的消息,眼前一黑,險些暈倒,幸好從管家與跟班小廝趕緊扶住了她。小蓮聽明白大人說的話,張嘴便哭,她是個啞巴,哭起來隻能發出“啊啊”的聲音。
宋嬸左手扶住了桌子,右手握拳捶打著胸口,邊哭邊喊:“我家老爺回來我可怎麽跟老爺交代啊,這兩個孩子才十六歲,都才十六歲啊,老天爺怎麽就這麽不長眼,把我們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就這樣帶走了.........”
從管家示意跟班小廝把木匣子放在石桌上,對宋嬸說:“大嫂萬萬要節哀,這匣子裏裝了六根金條,是我們家老夫人撫恤萬客舟老先生失女之痛的,老夫人又另外包了二百兩銀子要我單獨送與小荷姑娘的父母,老夫人說無論是丫頭還是小姐,都是爹娘所生,萬不可隻顧著小姐,忘了丫頭。”
宋嬸沉浸在失女之痛中,哪有心情抬頭去看從管家帶來的金條和銀子。
從管家又說道:“兩位姑娘的靈柩現已經停放在我家祠堂裏了,我家侍郎老爺說了,冬兒姑娘雖然沒有過門,她與我們家四公子的婚約依然作數,現在要以夫人與侍妾的身份將兩位姑娘安葬在楊家祖墳裏,兩位姑娘雖然年紀輕輕便不幸罹難,牌位卻是正大光明地入楊家祠堂,身後也能千秋萬代享受楊家後人的香火,大嫂作為小荷姑娘的母親,想必也足以欣慰了吧。”
宋嬸聽到這個消息,心裏確實略略有些寬慰,她沒有兒子,平日裏一直焦慮自己死後沒人給她兩口子燒紙上香,今日聞得自己女兒死後反倒成為了大戶人家的姬妾,能入大戶人家祠堂,和正牌夫人一樣能享大戶人家子孫的旺盛香火,仿佛這待遇是自己死後的待遇一般,真的略有活轉。
從管家見宋嬸神色略有釋然,便知道她心中已經有些活泛了,接著勸慰:“萬老爺出門在外,我家侍郎大人已經寫信著人送往浙江台州府通報消息了,隻等著萬老爺來家再看望女兒棺槨最後一眼便讓兩位姑娘入土為安,大嫂這兩日趕緊買白布裁衣裳,準備準備喪事所需的東西吧。在下府裏頭還有很多事要處理,就不久留了,告辭。”
從管家走後,宋嬸與小蓮母女兩個抱頭痛哭,哭了約有半個時辰,哭乏了,宋嬸這才想起安修師太來,於是收了眼淚,對小蓮說:“孩子,方才那個從管家沒有說是否把這個消息告訴我們家主母,我也忘了問,我想他們大多是不拿出家之人當家眷看待了,你先在家裏看家,我去廟裏告訴夫人去。”
小蓮抹著眼淚,點頭答應,母女兩人把金條和銀子收拾起來,鎖在衣櫃裏。
宋嬸換了一身素色衣裳,攏了攏頭發,出門去,小蓮送母親到門口,剛打開大門,門前竟然靜悄悄地站著鬼一樣的一個人,衣衫不整,發絲淩亂,麵如死灰,縱然宋嬸一眼認出了這鬼便是自己家小姐萬冬兒,她還是嚇得驚叫一聲,向後一閃。
冬兒曆盡艱辛,回到自己家門前,看見家裏人一眼,還沒有來得及說一句話,一個字,便再也支撐不住了,口中猛然吐出一口鮮血,眼前一黑,昏倒在地,任憑宋嬸和小蓮怎樣搖晃叫喊也喚不醒她。
宋嬸和小蓮把小主子安置到她自己的房間裏,她們看她胸口一直在緩緩地起伏,昏睡得很沉的樣子,兩人麵麵相覷:這哪裏是鬼,分明就是他們家小姐,可是楊府裏淹死的那兩個姑娘是怎麽回事呢?為什麽從管家一口咬定淹死的兩個姑娘就是萬家的姑娘呢?
宋嬸心中升起莫名其妙的疑慮和恐懼,她是一個不識字的普通民婦,搞不清楊府裏到底在演什麽戲,本就打算飛速趕到普照庵見見安修師太,如今更有充分的理由去見安修師太了,冬兒還活著,沒有死,那麽小荷呢,小荷會不會也還在哪個地方活著,再過一會兒也能回到家裏來呢。
想到此,宋嬸再次跟小蓮交代:“孩子,好好在家陪著姑娘,或許你姐姐也還活著,我要去寺裏找夫人,讓夫人去楊府裏要你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