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在安修師太墳頭前祭拜完畢,又提出要去看看母親生前居住的禪房看一看,李銘碩都依了她,陪著她來到普照庵裏頭。
安修師太的房間隻是家具床塌被褥書架等擺設被焚燒得嚴重,屋體牆身並無大礙,隻是被煙塵熏得烏黑可怖,叫人不忍直視。
望著這些觸目皆是的恐怖顏色,冬兒腦海裏呈現出母親在火海中掙紮的景象,不知道出家多年的母親在麵臨這場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的時候是不是和小荷溺亡的時候一樣內心充滿了恐懼、顫栗、絕望與不甘,而這些可怕的事情都是拜自己身後那個魯莽粗俗的李銘碩所賜。
如果,如果她現在手裏有一把刀,她真的很想忽然轉身,一刀捅入這個男人的身體,送他去黃泉路上為母親為小荷殉葬,可是,然後呢,她和父親的命運又何去何從。
還要等多久,才能等來快意恩仇的日子。
李銘碩站在冬兒背後,望著這間皴黑的被烈火貪婪地舔舐過的禪房,再看看身前這個柔弱的小姑娘,心中也頗多感慨。
“楊伯卿,你可真是斬草除根,不留後患,我今後若保護不好這個姑娘,恐怕早晚也要被你壞人做到底,送佛上西天了。如此說來,我果然要著實費一番心思防著這些人的黑手了。”
冬兒正在母親的房間裏睹物傷懷,普照庵的小尼姑了塵在門口求見。
這個了塵原本是個棄嬰,被外出化緣的老尼姑撿回寺廟中撫養,從小便是個剃發修行的小尼姑,她和冬兒小荷年紀差不多,安修師太思念女兒,常常喚了塵來禪房做伴,以寄托思女之情。
了塵舉目無親,生活貧苦,衣帽鞋襪、草紙藥品常常缺這少那,安修師太便命冬兒為了塵置辦,供應其生活所需,自從安修師太來到這普照庵修行,了塵便通過冬兒和外界有了些許的接觸了解,也知道了師傅想讓她了卻塵緣的紅塵世界既有冷暖,又有明暗,不必向往,更不必盲目地豔羨。
冬兒走出房間,走到門口,和了塵彼此施了禮,了塵指向自己的房間對冬兒說道:“萬姑娘,安修師太遭遇不幸前曾有一封書信托我轉交與你,請隨我過來取了吧。”
冬兒點點頭,跟在她後麵走。
李銘碩拔腿也要跟上,了塵卻轉身阻止道:“這位施主請留步,我寺規距,男性香客不得靠近僧尼臥榻,請施主自重。”
李銘碩看了冬兒一眼,威脅了塵:“你要是敢剃了她的頭發,我今天就敢費了你的手。”
了塵蹙了蹙眉,沒有搭理這個粗魯的紈絝公子。
冬兒麵無表情地說道:“你放一萬個心,我就算是要削發為尼,也不會在他楊伯卿家的香火院裏落這個頭發的。我有記性。”
李銘碩改口道:“其實你落發了也沒有關係,頭發總會長回來的,我隻怕你走到哪裏,火燒到哪裏,我須跟著你才放心。”
一麵又對了塵說道:“這位小師傅也請放心,我不會跟著進師傅房間的。”
冬兒不耐煩跟他理論,便拉著了塵去取母親的遺書。
李銘碩像萬冬兒的影子一樣,默默地跟在兩個小姑娘後麵。他倒是言而有信,真的沒有跟進尼姑的臥房,隻是在外邊遠遠地候著。
了塵領著冬兒走進自己的房間,從被褥底下取出一個黑褐色的布包,裏麵疊放著幾張文書,還有若幹體己的遺物,交到她手中,對她說道:“師太出事的那天晚上,她似乎很有預感,便把我叫過去,給了我這包東西,說她日後如有不測,讓我想辦法把這個布包送到你或者你父親的手中,我是萬萬沒有想到,師太很快就出了事,而姑娘你很快就能來廟裏祭拜,這幾日來,我擔驚受怕地保管著這些東西,都沒有打開來看。我隻知姑娘與楊府的小公子交好,怎麽今日陪姑娘來的不是楊府的小公子,反倒是外頭那個人了呢?”
冬兒看向了塵的目光十分悲戚,卻沒有回答她,隻是解開布包看母親的遺物:一隻景泰藍的鐲子,一隻燙金的銀簪子,一枚純金的戒指,一對金鑲玉的耳墜,一隻犀牛角的梳篦,一個繡著百合花的香囊,這些首飾每一件上都雕刻著或大或小的兩個字----舟瑤,百合花香囊上鏽著的也是這兩個字。
冬兒的父親名萬客舟,母親名茹夢瑤,冬兒依稀記得自己小時候亂翻亂撥弄母親的東西,見母親的好多好看好玩的小玩意上都刻著或繡著這兩個字,便問這兩個字什麽意思,母親告訴她這是父親母親的名字合在一起,永不分開,冬兒便吵著讓母親把自己的名字也刻上去,說自己也要和父親母親永不分開。
母親滿口答應了她,卻隻是在她從小帶著的,已經變小了的一對銀鐲子上刻上了一家三口的名字,那還是請銀匠把鐲子拓寬的時候刻上去的,那一對銀鐲子後來被冬兒嫌棄圖案幼稚,孩裏孩氣的,不肯帶了,收在了首飾匣子裏作為孩提的紀念,她還記得那三個字刻在鐲子的內壁,內壁十分地光滑,她總擔心那三個字會被慢慢地磨掉不見了。
文書有四份,一份是母親寫給父親的書信,一份是母親寫給自己的,一份是母親隱藏了多年的房契,還有一份是房契上的房產租給一戶姓馮的人家的租賃合同。
大致看完了這四份文書,冬兒才知道更多關於母親的事情。
原來冬兒的外祖父母膝下無子,隻有冬兒母親一個女兒,冬兒母親自小受盡寵愛,心高氣傲,眼裏揉不得砂子,冬兒外祖父母擔心自己去世後,家中房產盡被子侄繼承,萬一寶貝女兒與夫君公婆有個爭執衝突,被驅逐出去,無處棲身,便偷偷地以冬兒母親的名義給她置辦了一套房產,這套房產的外租租金也是茹夢瑤收入的一部分,另外給她置辦的嫁妝也足夠她一生衣食所需。
冬兒母親因為夫君與道姑廝混,養下私生兒子一事,與夫君置氣,沒有出走到那處私宅,而是直接來到普照庵落發為尼,以徹底滅絕夫君妄圖破鏡重圓的希望。
前幾日冬兒出事,做母親的救女心切,欲與嚴家魚死網破,以爭一個世道公平,她怕自己凶多吉少,一去不回,便給夫君、女兒各寫了一封絕筆信,並且將這房契作為私房遺產轉給女兒。那些刻上名字的首飾體己便作為紀念留給萬客舟。
在給萬客舟的信中,末尾,茹夢瑤寫道::“客舟,我其實已不再怨你恨你,你也不必惜我戀我,望你念在我們夫妻一場的情份上,救我們的孩子,護我們的孩子,不管她經曆怎樣的摧殘和蹂躪,都不要放棄她.......”
冬兒讀完所有的文書信件,早已經淚流滿麵,泣不成聲,她曾經以為母親是個自私冷血的婦人,這廣袤的人世間,她隻愛自己,不愛丈夫,也不愛女兒。她隻找到坐枯禪,不知道回頭是岸。
她還是錯了,就像她一直以為當這個世界災難來臨的時候,楊季卿會是那個陪她顛沛流離、亡命天涯的唯一人選一樣,其實不是。
她錯了,結結實實地錯了。
母親,對不起------母親,謝謝你。
冬兒捧著母親留給她的豐厚遺產,泣不成聲。
院門外,李銘碩閑極無聊,看到路旁的菜畦裏長了一株茄子,上麵掛了一隻綠生生青嫩嫩的小茄瓜,他便伸手去拽,瓜梗正硬著,拽不動,他便一圈一圈地擰那個小茄瓜,茄瓜梗的外皮已經破了,小茄子還是拽不下來。
李墨戈看不過去,說他:“爺,強扭的瓜不甜,你小時候大人們沒跟你說過嗎?”
李銘碩轉夠了圈數,估摸著差不多了,便猛地一提,終於把那個綠生生的小茄瓜給拽了下來,他捏著那個小茄瓜得意洋洋地對李墨戈說:“甜不甜的不要緊,隻要扭下來,爺就高興。”
“哎。”李墨戈無奈地搖著頭歎了口氣。
安修師太的房間隻是家具床塌被褥書架等擺設被焚燒得嚴重,屋體牆身並無大礙,隻是被煙塵熏得烏黑可怖,叫人不忍直視。
望著這些觸目皆是的恐怖顏色,冬兒腦海裏呈現出母親在火海中掙紮的景象,不知道出家多年的母親在麵臨這場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的時候是不是和小荷溺亡的時候一樣內心充滿了恐懼、顫栗、絕望與不甘,而這些可怕的事情都是拜自己身後那個魯莽粗俗的李銘碩所賜。
如果,如果她現在手裏有一把刀,她真的很想忽然轉身,一刀捅入這個男人的身體,送他去黃泉路上為母親為小荷殉葬,可是,然後呢,她和父親的命運又何去何從。
還要等多久,才能等來快意恩仇的日子。
李銘碩站在冬兒背後,望著這間皴黑的被烈火貪婪地舔舐過的禪房,再看看身前這個柔弱的小姑娘,心中也頗多感慨。
“楊伯卿,你可真是斬草除根,不留後患,我今後若保護不好這個姑娘,恐怕早晚也要被你壞人做到底,送佛上西天了。如此說來,我果然要著實費一番心思防著這些人的黑手了。”
冬兒正在母親的房間裏睹物傷懷,普照庵的小尼姑了塵在門口求見。
這個了塵原本是個棄嬰,被外出化緣的老尼姑撿回寺廟中撫養,從小便是個剃發修行的小尼姑,她和冬兒小荷年紀差不多,安修師太思念女兒,常常喚了塵來禪房做伴,以寄托思女之情。
了塵舉目無親,生活貧苦,衣帽鞋襪、草紙藥品常常缺這少那,安修師太便命冬兒為了塵置辦,供應其生活所需,自從安修師太來到這普照庵修行,了塵便通過冬兒和外界有了些許的接觸了解,也知道了師傅想讓她了卻塵緣的紅塵世界既有冷暖,又有明暗,不必向往,更不必盲目地豔羨。
冬兒走出房間,走到門口,和了塵彼此施了禮,了塵指向自己的房間對冬兒說道:“萬姑娘,安修師太遭遇不幸前曾有一封書信托我轉交與你,請隨我過來取了吧。”
冬兒點點頭,跟在她後麵走。
李銘碩拔腿也要跟上,了塵卻轉身阻止道:“這位施主請留步,我寺規距,男性香客不得靠近僧尼臥榻,請施主自重。”
李銘碩看了冬兒一眼,威脅了塵:“你要是敢剃了她的頭發,我今天就敢費了你的手。”
了塵蹙了蹙眉,沒有搭理這個粗魯的紈絝公子。
冬兒麵無表情地說道:“你放一萬個心,我就算是要削發為尼,也不會在他楊伯卿家的香火院裏落這個頭發的。我有記性。”
李銘碩改口道:“其實你落發了也沒有關係,頭發總會長回來的,我隻怕你走到哪裏,火燒到哪裏,我須跟著你才放心。”
一麵又對了塵說道:“這位小師傅也請放心,我不會跟著進師傅房間的。”
冬兒不耐煩跟他理論,便拉著了塵去取母親的遺書。
李銘碩像萬冬兒的影子一樣,默默地跟在兩個小姑娘後麵。他倒是言而有信,真的沒有跟進尼姑的臥房,隻是在外邊遠遠地候著。
了塵領著冬兒走進自己的房間,從被褥底下取出一個黑褐色的布包,裏麵疊放著幾張文書,還有若幹體己的遺物,交到她手中,對她說道:“師太出事的那天晚上,她似乎很有預感,便把我叫過去,給了我這包東西,說她日後如有不測,讓我想辦法把這個布包送到你或者你父親的手中,我是萬萬沒有想到,師太很快就出了事,而姑娘你很快就能來廟裏祭拜,這幾日來,我擔驚受怕地保管著這些東西,都沒有打開來看。我隻知姑娘與楊府的小公子交好,怎麽今日陪姑娘來的不是楊府的小公子,反倒是外頭那個人了呢?”
冬兒看向了塵的目光十分悲戚,卻沒有回答她,隻是解開布包看母親的遺物:一隻景泰藍的鐲子,一隻燙金的銀簪子,一枚純金的戒指,一對金鑲玉的耳墜,一隻犀牛角的梳篦,一個繡著百合花的香囊,這些首飾每一件上都雕刻著或大或小的兩個字----舟瑤,百合花香囊上鏽著的也是這兩個字。
冬兒的父親名萬客舟,母親名茹夢瑤,冬兒依稀記得自己小時候亂翻亂撥弄母親的東西,見母親的好多好看好玩的小玩意上都刻著或繡著這兩個字,便問這兩個字什麽意思,母親告訴她這是父親母親的名字合在一起,永不分開,冬兒便吵著讓母親把自己的名字也刻上去,說自己也要和父親母親永不分開。
母親滿口答應了她,卻隻是在她從小帶著的,已經變小了的一對銀鐲子上刻上了一家三口的名字,那還是請銀匠把鐲子拓寬的時候刻上去的,那一對銀鐲子後來被冬兒嫌棄圖案幼稚,孩裏孩氣的,不肯帶了,收在了首飾匣子裏作為孩提的紀念,她還記得那三個字刻在鐲子的內壁,內壁十分地光滑,她總擔心那三個字會被慢慢地磨掉不見了。
文書有四份,一份是母親寫給父親的書信,一份是母親寫給自己的,一份是母親隱藏了多年的房契,還有一份是房契上的房產租給一戶姓馮的人家的租賃合同。
大致看完了這四份文書,冬兒才知道更多關於母親的事情。
原來冬兒的外祖父母膝下無子,隻有冬兒母親一個女兒,冬兒母親自小受盡寵愛,心高氣傲,眼裏揉不得砂子,冬兒外祖父母擔心自己去世後,家中房產盡被子侄繼承,萬一寶貝女兒與夫君公婆有個爭執衝突,被驅逐出去,無處棲身,便偷偷地以冬兒母親的名義給她置辦了一套房產,這套房產的外租租金也是茹夢瑤收入的一部分,另外給她置辦的嫁妝也足夠她一生衣食所需。
冬兒母親因為夫君與道姑廝混,養下私生兒子一事,與夫君置氣,沒有出走到那處私宅,而是直接來到普照庵落發為尼,以徹底滅絕夫君妄圖破鏡重圓的希望。
前幾日冬兒出事,做母親的救女心切,欲與嚴家魚死網破,以爭一個世道公平,她怕自己凶多吉少,一去不回,便給夫君、女兒各寫了一封絕筆信,並且將這房契作為私房遺產轉給女兒。那些刻上名字的首飾體己便作為紀念留給萬客舟。
在給萬客舟的信中,末尾,茹夢瑤寫道::“客舟,我其實已不再怨你恨你,你也不必惜我戀我,望你念在我們夫妻一場的情份上,救我們的孩子,護我們的孩子,不管她經曆怎樣的摧殘和蹂躪,都不要放棄她.......”
冬兒讀完所有的文書信件,早已經淚流滿麵,泣不成聲,她曾經以為母親是個自私冷血的婦人,這廣袤的人世間,她隻愛自己,不愛丈夫,也不愛女兒。她隻找到坐枯禪,不知道回頭是岸。
她還是錯了,就像她一直以為當這個世界災難來臨的時候,楊季卿會是那個陪她顛沛流離、亡命天涯的唯一人選一樣,其實不是。
她錯了,結結實實地錯了。
母親,對不起------母親,謝謝你。
冬兒捧著母親留給她的豐厚遺產,泣不成聲。
院門外,李銘碩閑極無聊,看到路旁的菜畦裏長了一株茄子,上麵掛了一隻綠生生青嫩嫩的小茄瓜,他便伸手去拽,瓜梗正硬著,拽不動,他便一圈一圈地擰那個小茄瓜,茄瓜梗的外皮已經破了,小茄子還是拽不下來。
李墨戈看不過去,說他:“爺,強扭的瓜不甜,你小時候大人們沒跟你說過嗎?”
李銘碩轉夠了圈數,估摸著差不多了,便猛地一提,終於把那個綠生生的小茄瓜給拽了下來,他捏著那個小茄瓜得意洋洋地對李墨戈說:“甜不甜的不要緊,隻要扭下來,爺就高興。”
“哎。”李墨戈無奈地搖著頭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