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後續也果真如謝姝寧料想的一樣,不了了之。
黃媽媽死了,成媽媽人間蒸發,謝翊身邊失蹤的大丫鬟白芍也死了,能夠繼續追查下去的線索斷了個一幹二淨。
事已至此,陳氏那廂自是長舒一口氣,隻覺得逃過一劫。芝蘭齋中,卻是個個麵帶哀戚。宋家待人一向寬厚,白芍幾個年紀小的丫鬟更是一直被桂媽媽當做親生閨女,如今人沒了,怎能不傷心?饒是謝姝寧,心中也難受得緊。
謝翊那,宋氏是打算瞞著的。可結果不知怎地還是被他給知道了,抱著宋氏"哇哇"哭了許久,哭得嗓子都啞了也不肯歇聲。
才五歲的孩子,也明白人死了,就是再也見不著了。
往後再沒有個叫白芍的丫鬟會追在他身後跑,會笑眯眯地給他穿衣戴帽,也再不會朗聲喚他少爺。
謝翊哭得傷心,宋氏也聽得傷心。她隻要一想起這事,便滿心不是滋味。誰都知道黃媽媽的話沒有說盡,可三老太太便急巴巴讓人結果了她,真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微雨的清晨,抱著孩子坐在炕頭的宋氏歎息著將臉貼在了兒子的額上,難受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而謝姝寧,則靜靜坐在不遠處,望著兩人不動。短短數月,謝姝寧原本圓滾滾像是丸子一般的臉飛快地瘦削了下來,五官的輪廓漸漸分明起來,瞧著同宋氏極像。隻是宋氏清婉,她身上的氣卻截然不同。她此刻隻是不動聲色地靜坐著,尚未長開的眉眼間卻含上了戾氣。年紀雖小,凜然的形卻已經出來了。
她有心想要安慰自家哥哥幾句,卻又不知從何開口。
人沒了便是沒了,哪怕說得再多也不可能再出現,又何必多費口舌去說呢。哭一場也好,哭過了難受過了,也就麻木了。況且他年紀仍小,再過幾年便該將白芍給忘了。
帶著幾分漫不經心地想著,謝姝寧悄然爬下了炕,套上小靴子往外頭走去。
"你聽說了嗎?黃媽媽的兒子也死了!"
"噫,這是怎麽回事?"
聽到外頭驟然揚起的驚訝之聲,謝姝寧想要溜出去的腳步驀地頓住了。
"黃媽媽的兒子呀,胎裏不足,一身的毛病,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可是熬著也能有許多年可熬呢!怎麽會好端端的便死了?偏偏又是在這個時候。"
"可不就是這麽說的?所以啊,我娘說這事有古怪呢!她們都說是黃媽媽舍不得兒子,所以帶著他一道走了!"
話音落,外頭靜了一靜。而後原本便壓低了的說話聲愈加低了,似是恍然驚覺了什麽,那聲音突然道:"快別說了!怪瘮人的,黃媽媽的頭七還沒過呢!"
再然後,說話聲便變成了幾句叫人聽不清楚的嘟噥,過了會卻是什麽聲音也沒了。
謝姝寧躲在隱蔽處,聽得蹙起了眉。
"小姐,您怎麽到這來了?"
身後忽然想起了丁香的聲音,伴隨著腳步聲慌慌張張地靠近。
謝姝寧將眉頭重新舒展開來,轉過身看向丁香,細細看了幾眼心下便有了定奪。她乖巧地跟著丁香重新進了內室,便鬆了丁香的手,走近宋氏。將頭微微一低,同謝翊一道靠在了宋氏懷中。她輕聲道:"娘親,往後便讓丁香姐姐跟著哥哥吧,阿蠻隻要月白便夠了。"
出了這樣的事,宋氏一去同蔣氏開口,蔣氏自然便忙不迭將月白給了三房。
本就是個不起眼的三等丫鬟,舍了也好。
所以一絲波折也無,月白便順利到了謝姝寧身邊。
月白是個什麽性子的人,謝姝寧再清楚不過,再加上她自己也不過是披著孩子皮的大人,小心些自保不是問題。可哥哥不同,丁香原本就比白芍能幹,又遇上了這樣的事,往後也隻會愈加小心謹慎,所以在人手不充裕的情況下讓丁香去照料謝翊,最合適不過。
謝姝寧想得明白,因而見宋氏似有猶豫,便又道:"月白救了阿蠻,是個好人,阿蠻歡喜她。丁香姐姐生得同白芍姐姐相像,讓她去照顧哥哥最好不過。"
小小的女童正色說著,麵色一片安然。
宋氏說不清自己心裏是何滋味,又見一直哽咽著的兒子也眼巴巴抬頭望向了自己,便點點頭答應了下來。
最近這段日子,諸事不順,宋氏便又想起了早前同桂媽媽說起過的燒香一事。
謝元茂心有愧疚,聽了後便應了且要陪著她一道去。三老太太則不大高興,普濟寺的戒嗔大師德高望重,寺裏的香火也旺盛得緊,平日裏來往香客絡繹不絕,達官貴人無數。宋氏跟謝元茂這麽一去,保不齊會遇上哪些人。來日眾人一問那是誰,豈不是就要將"醜事"盡數宣揚了出去?
可是為了黃媽媽的事,她也隻能暫且忍著。若不然,真的逼急了謝元茂,到底不是親生的兒子,她可不敢放心。
況且她想阻,也阻不得了。
恰逢這會,長房的二夫人梁氏被診出懷了三個月的身孕。她年紀已經不輕,這會有了身子並不容易。加上她月事不調,所以懷了三月才知是有孕了。長房老太太又是歡喜又是不安,便定了要出去上香,求菩薩保佑。又因為謝姝寧兄妹兩差點丟了命,她到底也是心疼孩子的,聽聞宋氏一行人也要去後,便派人來說要一道結伴同行,三老太太隻好歇了旁的心思。
第二日,一眾人便出了門往普濟寺而去。
馬車外的日光意外得明媚,春日氣息便如入水的茶葉,重新鮮活起來,彎彎曲曲地舒展開來。
然而未到普濟寺,眾人便立即折道返回了。
通州疫病爆發,宮裏頭下了令,要立即封路。普濟寺在城外,這一下便出不去了。聽說戒嗔大師入宮已經多日,為心慌意亂的皇上說經解意。謝姝寧聽著謝元茂跟宋氏的話,一顆心提到了喉嚨口。
不知是她那時年紀太小忘了,還是如何,她竟不記得當年有過這樣一場疫病...(未完待續)
黃媽媽死了,成媽媽人間蒸發,謝翊身邊失蹤的大丫鬟白芍也死了,能夠繼續追查下去的線索斷了個一幹二淨。
事已至此,陳氏那廂自是長舒一口氣,隻覺得逃過一劫。芝蘭齋中,卻是個個麵帶哀戚。宋家待人一向寬厚,白芍幾個年紀小的丫鬟更是一直被桂媽媽當做親生閨女,如今人沒了,怎能不傷心?饒是謝姝寧,心中也難受得緊。
謝翊那,宋氏是打算瞞著的。可結果不知怎地還是被他給知道了,抱著宋氏"哇哇"哭了許久,哭得嗓子都啞了也不肯歇聲。
才五歲的孩子,也明白人死了,就是再也見不著了。
往後再沒有個叫白芍的丫鬟會追在他身後跑,會笑眯眯地給他穿衣戴帽,也再不會朗聲喚他少爺。
謝翊哭得傷心,宋氏也聽得傷心。她隻要一想起這事,便滿心不是滋味。誰都知道黃媽媽的話沒有說盡,可三老太太便急巴巴讓人結果了她,真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微雨的清晨,抱著孩子坐在炕頭的宋氏歎息著將臉貼在了兒子的額上,難受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而謝姝寧,則靜靜坐在不遠處,望著兩人不動。短短數月,謝姝寧原本圓滾滾像是丸子一般的臉飛快地瘦削了下來,五官的輪廓漸漸分明起來,瞧著同宋氏極像。隻是宋氏清婉,她身上的氣卻截然不同。她此刻隻是不動聲色地靜坐著,尚未長開的眉眼間卻含上了戾氣。年紀雖小,凜然的形卻已經出來了。
她有心想要安慰自家哥哥幾句,卻又不知從何開口。
人沒了便是沒了,哪怕說得再多也不可能再出現,又何必多費口舌去說呢。哭一場也好,哭過了難受過了,也就麻木了。況且他年紀仍小,再過幾年便該將白芍給忘了。
帶著幾分漫不經心地想著,謝姝寧悄然爬下了炕,套上小靴子往外頭走去。
"你聽說了嗎?黃媽媽的兒子也死了!"
"噫,這是怎麽回事?"
聽到外頭驟然揚起的驚訝之聲,謝姝寧想要溜出去的腳步驀地頓住了。
"黃媽媽的兒子呀,胎裏不足,一身的毛病,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可是熬著也能有許多年可熬呢!怎麽會好端端的便死了?偏偏又是在這個時候。"
"可不就是這麽說的?所以啊,我娘說這事有古怪呢!她們都說是黃媽媽舍不得兒子,所以帶著他一道走了!"
話音落,外頭靜了一靜。而後原本便壓低了的說話聲愈加低了,似是恍然驚覺了什麽,那聲音突然道:"快別說了!怪瘮人的,黃媽媽的頭七還沒過呢!"
再然後,說話聲便變成了幾句叫人聽不清楚的嘟噥,過了會卻是什麽聲音也沒了。
謝姝寧躲在隱蔽處,聽得蹙起了眉。
"小姐,您怎麽到這來了?"
身後忽然想起了丁香的聲音,伴隨著腳步聲慌慌張張地靠近。
謝姝寧將眉頭重新舒展開來,轉過身看向丁香,細細看了幾眼心下便有了定奪。她乖巧地跟著丁香重新進了內室,便鬆了丁香的手,走近宋氏。將頭微微一低,同謝翊一道靠在了宋氏懷中。她輕聲道:"娘親,往後便讓丁香姐姐跟著哥哥吧,阿蠻隻要月白便夠了。"
出了這樣的事,宋氏一去同蔣氏開口,蔣氏自然便忙不迭將月白給了三房。
本就是個不起眼的三等丫鬟,舍了也好。
所以一絲波折也無,月白便順利到了謝姝寧身邊。
月白是個什麽性子的人,謝姝寧再清楚不過,再加上她自己也不過是披著孩子皮的大人,小心些自保不是問題。可哥哥不同,丁香原本就比白芍能幹,又遇上了這樣的事,往後也隻會愈加小心謹慎,所以在人手不充裕的情況下讓丁香去照料謝翊,最合適不過。
謝姝寧想得明白,因而見宋氏似有猶豫,便又道:"月白救了阿蠻,是個好人,阿蠻歡喜她。丁香姐姐生得同白芍姐姐相像,讓她去照顧哥哥最好不過。"
小小的女童正色說著,麵色一片安然。
宋氏說不清自己心裏是何滋味,又見一直哽咽著的兒子也眼巴巴抬頭望向了自己,便點點頭答應了下來。
最近這段日子,諸事不順,宋氏便又想起了早前同桂媽媽說起過的燒香一事。
謝元茂心有愧疚,聽了後便應了且要陪著她一道去。三老太太則不大高興,普濟寺的戒嗔大師德高望重,寺裏的香火也旺盛得緊,平日裏來往香客絡繹不絕,達官貴人無數。宋氏跟謝元茂這麽一去,保不齊會遇上哪些人。來日眾人一問那是誰,豈不是就要將"醜事"盡數宣揚了出去?
可是為了黃媽媽的事,她也隻能暫且忍著。若不然,真的逼急了謝元茂,到底不是親生的兒子,她可不敢放心。
況且她想阻,也阻不得了。
恰逢這會,長房的二夫人梁氏被診出懷了三個月的身孕。她年紀已經不輕,這會有了身子並不容易。加上她月事不調,所以懷了三月才知是有孕了。長房老太太又是歡喜又是不安,便定了要出去上香,求菩薩保佑。又因為謝姝寧兄妹兩差點丟了命,她到底也是心疼孩子的,聽聞宋氏一行人也要去後,便派人來說要一道結伴同行,三老太太隻好歇了旁的心思。
第二日,一眾人便出了門往普濟寺而去。
馬車外的日光意外得明媚,春日氣息便如入水的茶葉,重新鮮活起來,彎彎曲曲地舒展開來。
然而未到普濟寺,眾人便立即折道返回了。
通州疫病爆發,宮裏頭下了令,要立即封路。普濟寺在城外,這一下便出不去了。聽說戒嗔大師入宮已經多日,為心慌意亂的皇上說經解意。謝姝寧聽著謝元茂跟宋氏的話,一顆心提到了喉嚨口。
不知是她那時年紀太小忘了,還是如何,她竟不記得當年有過這樣一場疫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