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一百 章 長公主
禦史大夫作為威懾貪墨官吏的一柄利劍在大唐的曆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中原五國來看,唐國的吏治是最好的。兩百年來已經數不清有多少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倒在了這柄利劍之下。但是大唐對立國時所封的貴族的不連坐、非謀反不消爵的法規又使得那些被禦史大夫弄倒的官吏的後人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雖然他們不一定像父兄一樣成為貪官汙吏,但總歸是和禦史大夫結下了不可化解的仇恩。就如同五王和十一家國公水火不相容一樣,大唐的官吏和禦史大夫是絕對的死對頭。如果不是禦史大夫在民間具有很高的威望,而且曆任的禦史大夫的後人都在禦史城居住,受到那dú lì於大唐兵製之外的一千禦史兵的保護的話,估計下場好不到那裏去。
隻要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錯誤,況且還有硬xìng指標的限製,有幾任能力不強的禦史大夫為了趕任務也辦了不少的冤假錯案,而官吏往往就會在這個時候發難,聯名上表要求裁撤‘獨斷專橫’的禦史大夫、解散禦史兵,將禦史城變成普通的城池。
麵對群情激奮的大臣們,當朝的皇帝很是為難,不撤吧……大臣們要撂挑子,撤吧……這禦史大夫和五王、國公以及貴族特權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四大鐵律,也被稱為大唐的四大基石。尤其是禦史大夫,老爺子留下話,除非皇帝改姓,否側就不得裁撤禦史大夫!
好在高祖皇帝可能預料到會有這種情況出現,曾交待過如果所用非人或沒有合適的人選的話,禦史大夫一職可以空缺。於是乎每當大臣們鬧得比較凶的時候,禦史大夫就會空缺上幾年,而當皇帝通過自己的渠道(無塵院、大內侍衛……)發覺官吏中貪墨之風有所抬頭時,就會立刻任命一位禦史大夫進行肅清。當情況好轉後就又空缺上幾年,如此循環反複,倒也不愧是具有大唐特sè的禦史大夫。
當長公主鄭天虹向準皇帝鄭滎建議加封李良為禦史大夫可以說是用心良苦,若是成功了,那麽李良就站到百官的對立麵上,而且每年裏大部分的時間都必須要住在千裏之外的禦史城,如此一來就會使得李良對朝政潛在的影響(危害)將低了很多。
隻可惜準皇帝鄭滎似乎一點也沒領悟到長公主的苦心,他沒有直接否決掉妹妹的提議,而是將已經準備好了的聖旨讓太監念了一遍給她聽。
一想到聖旨上的內容,無力的感覺瞬時間湧上了心頭,皇兄竟然要冊封李良為‘相國’並將禦史城劃歸其管轄!
相國是什麽?
那可是丞相的‘加強版’……是可以享受“劍履上殿,入殿不趨,讚拜不名,可扣聖諭,自行決斷”的特權,待遇基本等同於並肩王(皇)的官員,而這種形式上的權力待遇曆來就是弱主強臣的象征。雖然高祖皇帝所鑄鎮國金鐧已經使得李良有了這種待遇,但是那畢竟隻是建立在一種jīng神象征上的不穩固的權力,可是如果他當上了相國,那可就名正言順的了。還有,封李良為相國的同時,皇兄竟然還要將曆來都用作牽製相權的禦史大夫也劃歸到他的掌握之中,這不就如同放虎出欄嗎!
鄭天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難道在父親發瘋一般把掛在大殿兩百年的‘鎮國金鐧’給人之後,兄長也瘋了嗎?還是李良有什麽妖術,蠱惑住了他們?
和鄭滎據理力爭了一個多時辰,也不能改變兄長決定的長公主殿下在月sè之下跪倒在益壽宮門前,乞求父親能見自己一麵。可等來的隻是心疼女兒的母後派人傳話:太後讓小的告訴您,太上皇是不會見您的,所有的一切太上皇自有主張。長公主殿下請回吧!
‘鎮國金鐧和相國的名份!天鷹軍團!十一家國公!無塵院!禦史城!’偏殿內忙碌了一夜的大臣們進早餐的時候,長公主鄭天虹正掰著指頭在心裏默默地衡量著李良的實力並盤點起自己的實力來了:‘長公主的身份可以和相國抗衡!至於鎮國金鐧……不過是個死物,起不了多大作用。’
‘十一家國公那裏嗎……到了關鍵時刻自然有五位王爺抗著,兩方互相對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駙馬嶽闊的天下兵馬大元帥雖然是個虛銜,但他的父親嶽老將軍去年才當上地虎軍團的主帥,他老人家老當益壯至少還能在這個位置上幹上五年。這五年中完全可以用地虎軍團來牽製天鷹軍團,更何況李良能不能完全控製住天鷹軍團還在兩可之間。’
‘無塵院……可恨皇兄態度曖昧,否則大內侍衛的情報係統雖然比無塵院稍弱,但也差不到那裏去,尤其是在京師之內大內侍衛的實力要比無塵院強上很多。不過,無塵院曆來和大內侍衛有隙,找四大護衛談一談或許能有所收獲!’
‘算來算去,最麻煩的竟然會是……禦史城!他們有參奏官員的權力,就連皇帝也不能把他們所參的官吏盡數保下來,如果他們在李良的指示之下‘陷害’忠義之士,這可如何是好?唉……若是李良隻是禦史大夫而非相國,危害就會小的多了。’
娥眉緊鎖的鄭天虹不經意的一抬頭,卻看到六位尚書和十幾個侍郎之中有幾人已經進完了早餐開始整理手中的公文了。
‘唉呀……我怎麽糊塗了!竟然忘記了他們!別看五王和十一家國公高高在上,三大軍團兵多將廣!可是因為他們互相牽製,使得真正左右朝局的不是這些高權重的王爺、國公和元帥,而是看起來權力比較分散的六位尚書和他們手下的數千大小官吏!兵部、工部、刑部的三位尚書乃是父皇的心腹,隻要父皇還在,一時間李良是不敢拿他們怎麽樣的。禮部尚書薑誌遠與世無爭,對李良有征召為官之恩,於情於理李良都不會動他。吏部尚書乃是皇兄的舅舅,又是軍中將領出身,且胡家掌管吏部多年,門生故吏遍天下,李良輕易也是不會碰他的。戶部尚書申鴻逸雖然膽小怕事,但……嘿,這些年沒有禦史大夫盯著,他暗地裏也撈了不少了,李良如果有異心必然會為了控製國庫中的錢糧而拿他開刀,這也正合了我的心意。即便是李良的人當上了戶部尚書,辦事的人還是下麵的官員!’
‘不管禦史大夫參掉多少官員,六部的官員除了少許是寒門出身,其他還將都是世襲爵位的世家子弟,這些人同我鄭氏榮辱與共,相信除了少部分人外,大多數還是滿意家族所能享受到的權力的。投靠李良是不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好處的,所以他們即便不站在我這邊也會保持中立的。’
‘我和李良的差距看起來並不算太多,基本上也算是平分秋sè!況且李良再怎麽說也隻是個臣子,而且他的權力來自於父皇和皇兄,沒有十年的時間他的根基是站不穩的。’
想到這裏鄭天虹輕輕地長舒了口氣,似乎是要將胸中積壓了很久的煩悶發泄出去。經過jīng心的算計,她發現自己並沒有落於下風,這讓她心情好了很多。而且通過盤點雙方的實力,我們的這位長公主發現,還有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遊離在她和李良的控製之外,而這股可以打破均衡的力量就是——海月軍團!
同近些年來很少出征的天鷹、地虎兩大軍團不同,海月軍團所屬的五萬水軍因為rì漸猖獗的海寇,二十多年來幾乎是年年出海作戰,雖然這兩年各方海寇被打怕了輕易不敢靠近大唐的海域,但海月軍團在有海霸王之稱的上官飛雲元帥的帶領下一刻都沒有放鬆過,船隊以輪戰的方式經常出海掃蕩藏匿在島嶼間和飄蕩在大海上的海盜,在特定條件下海月軍團的戰鬥力絕對是大唐軍隊之冠。
提起海月軍團,不能不說一說上官家族。在大唐的貴族世家之中,上官家族可以說是個特例,從立國到現在海月軍團一共有十九位元帥,而這十九人中有十四人都是上官家族的人,另五位則全都是上官家帶出來的將領,並且是在得到上官家族的推薦後才當上的元帥。除此之外,從上官家分出來的旁係子弟在三代後無一例外的全部加入了海月軍團。在海月軍團的水寨內,隨手拉住十個低級將領,至少有一半都姓上官。可以說,海月軍團就是上官家族、上官家族就是海月軍團。曆任的禦史大夫對此都很有微詞,參奏上官家可以說是禦史城的一個傳統。不過即便是因為禦史大夫的緣故,使得先後有七代上官元帥罷官,但繼任者不是姓上官,就是出自上官家族門下的將領,讓禦史大夫們很有些無可奈的感覺。
鄭天虹深知,隻要得到了上官家族的支持,那麽就有了一支可以威懾李良的根本——十一家國公的機動大軍。危急時刻隻要上官家擺出姿態,那麽十一家國公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現在擺在長公主麵前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得到上官家族的支持。上官家族雖然不像最為神秘的世襲羽林軍統領的王氏家族那樣終年閉門絕客,但也同朝中官員少有往來。好在上官家的掌上明珠,上官飛雲的女兒是鄭天虹的十四弟妹,而十四皇子絕對不是一個甘於寂寞主,從他們兩口子那裏著手應該是有機會的。
忽然間,鄭天虹忽然眼前一亮!她想起來,在幾個月前健宗曾經讓她看過的高祖皇帝秘傳的帝王心術的摘抄。
上麵有這樣兩段話,其中一段:世界上有這麽一類人,這些人很拽的,怎麽個拽法?他們或是真清高或是擺架子,不是推三阻四不願當官,就是打著大隱隱於朝的主意在官場內混rì子,總之是輕易是不會為我所用的。但是這些人卻有著不同凡響的才華,不用一用實在可惜。對待那些不願意(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為官的,如果真的想用的話就要放下架子去請去求,要有死纏爛打不死不休的jīng神。如此幾番後就算他們不為我所用也不會成為我們的敵人,就算成了我們的敵人在交鋒之時他們也不免束手束腳;而對待大隱於朝的家夥們,想讓這些人效命就簡單得多了。他們不是混吃等死嗎?不要給他們這個機會,要找借口封他們的官賞他們東西,沒有借口?沒有借口可以創造借口!並且不要等他幹出了點什麽再進行封賞,完全可以無功先受祿嗎!封他們大官,給他們放手去幹的空間,讓他們感到不幹點什麽實在對不起你,對他們這一類人來人說,與其先等他們做出成績後再封賞,還不如先給他們豐厚的報酬再讓他們幹活來的實在,讓他們不自覺的為我們所用就是這麽簡單!
另一段是這樣的:從有了帝王這個職業之後,改朝換代、謀權篡位作為皇位的孿生兄弟就一起來到了人世。皇位想要坐的穩就要時刻注意(在這一句之後很長的一段都被塗黑了,隻能大約的看出來,頭一個字隱隱約約似乎是‘黨’字)……,……和權臣可以是一個王朝的顛覆者,但也可以成為一個王朝的支柱。(又是一段被塗抹掉的文字後)……權臣一定是幹吏,但幹吏未必就是權臣。如何避免讓幹吏成為權臣是一門並不高深的學問,做起來也很是簡單——先要做到用人不疑,其次是用人必疑!隻要一個君王能把握好這兩點,幹吏就會始終是幹吏,永遠成為不了權臣!不過權臣並非一無是處,有時候一個不太英明的君主還是很需要權臣的,權臣可以開疆擴土、可以轉移百官和民眾的注意力、可以辦一些君王很想辦但卻不能去辦的事情。所以必要的時候可以去創造一個權臣出來,隻是在創造一個權臣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同時創造另一個權臣出來,讓他們去鬥,在兩個權臣兩敗俱傷或一方占得上風的得意忘形的時候一舉將他們消滅。
鄭天虹明白了……她終於體悟到了高祖皇帝的睿智和父皇的高瞻遠矚!
‘大唐經過兩百年的積累,已經到了可以憑借一國之力統一中原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人出頭來帶領大唐的軍隊橫掃中原,而四個皇子都屬於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的貨sè。她鄭天虹雖然心比天高,自認比大多數男人強上百倍,但一個女兒身就注定她成不了絕對的主角。五王和十一家國公是不能給他們掌兵的機會的,一是他們已經封無可封了,二則他們誰也不服誰,不說rì久必然生變,恐怕沒等往外用兵,他們自己就先打起來了,而朝中的其他人出來掌旗更是壓不住他們。惟有她和鎮國公府出身的李良聯合主政方可得到平衡。’
‘自己真是糊塗,光想著讓李良就任禦史大夫好讓他遠離京城,卻忘記了,李良雖然出身於鎮國公府卻非是鎮國公,有公正無私、六親不認傳統的禦史城自然有參奏他的權力。給了李良那麽多特權並將可以參奏他的禦史城也讓他管著,無非是為了讓他安心的為大唐打天下。’
而為了防止李良,同時也為了防止自己有不臣之心,父皇已經作了大量的準備。’
‘兵部尚書何盛因故降為侍郎卻仍就行尚書令,如此一來他就在的品級就是從一品,禦史城參他的話,皇兄自然可以將他保下來。隻要何盛在任,兵部下屬的幾十萬常備軍就務須憂慮。父皇這一手明降暗保實在是高明啊!’
‘吏部胡尚書在天鷹軍團任職多年,原本還想不通父皇為何要讓一個武將出任文職,現在看來,父親是在為將天鷹軍團交給李良作鋪墊呢。胡尚書在天鷹軍團之中人脈頗豐,如有風吹草動他又如何會不知道呢!’
‘羽林軍名義上歸了駙馬掌管,但實際上仍舊掌握在神秘的王氏一族手中,有羽林軍在京師就不會失陷,皇兄也可保無恙。’
‘拋開政見不同,五王和十一家國公為了自身的利益仍然會效忠於皇兄。’
‘在兵部和吏部動不得,天鷹、地虎不能動、海月軍團動了也沒用的情況下,我和李良互相傾軋的首要對象必然是掌管錢糧的戶部,當我們兩個爭鬥的不亦樂乎的時候,皇兄則可牢牢地掌握住其他五部,而戶也未必就能落到我或者李良的手中。’
‘說來說去,我能掌握的不過是地虎軍團,李良也不過能調動鎮國公府的府衛以及天鷹軍團的少量人馬。真正的權力事實上還集中在父皇和皇兄的手中,我和李良不過是兩個互相製衡的權臣,隻要皇兄覺得不需要我們的時候,很輕鬆的就可以解除我們的權力。’
鄭天虹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為了鄭氏的江山社稷,她願意去做一個犧牲品。
偏殿門前的值事太監高喊道:“李良大人到。”
自認為想通了一切的鄭天虹笑了,兩個權臣總領朝政的時刻到了!
禦史大夫作為威懾貪墨官吏的一柄利劍在大唐的曆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中原五國來看,唐國的吏治是最好的。兩百年來已經數不清有多少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倒在了這柄利劍之下。但是大唐對立國時所封的貴族的不連坐、非謀反不消爵的法規又使得那些被禦史大夫弄倒的官吏的後人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雖然他們不一定像父兄一樣成為貪官汙吏,但總歸是和禦史大夫結下了不可化解的仇恩。就如同五王和十一家國公水火不相容一樣,大唐的官吏和禦史大夫是絕對的死對頭。如果不是禦史大夫在民間具有很高的威望,而且曆任的禦史大夫的後人都在禦史城居住,受到那dú lì於大唐兵製之外的一千禦史兵的保護的話,估計下場好不到那裏去。
隻要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錯誤,況且還有硬xìng指標的限製,有幾任能力不強的禦史大夫為了趕任務也辦了不少的冤假錯案,而官吏往往就會在這個時候發難,聯名上表要求裁撤‘獨斷專橫’的禦史大夫、解散禦史兵,將禦史城變成普通的城池。
麵對群情激奮的大臣們,當朝的皇帝很是為難,不撤吧……大臣們要撂挑子,撤吧……這禦史大夫和五王、國公以及貴族特權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四大鐵律,也被稱為大唐的四大基石。尤其是禦史大夫,老爺子留下話,除非皇帝改姓,否側就不得裁撤禦史大夫!
好在高祖皇帝可能預料到會有這種情況出現,曾交待過如果所用非人或沒有合適的人選的話,禦史大夫一職可以空缺。於是乎每當大臣們鬧得比較凶的時候,禦史大夫就會空缺上幾年,而當皇帝通過自己的渠道(無塵院、大內侍衛……)發覺官吏中貪墨之風有所抬頭時,就會立刻任命一位禦史大夫進行肅清。當情況好轉後就又空缺上幾年,如此循環反複,倒也不愧是具有大唐特sè的禦史大夫。
當長公主鄭天虹向準皇帝鄭滎建議加封李良為禦史大夫可以說是用心良苦,若是成功了,那麽李良就站到百官的對立麵上,而且每年裏大部分的時間都必須要住在千裏之外的禦史城,如此一來就會使得李良對朝政潛在的影響(危害)將低了很多。
隻可惜準皇帝鄭滎似乎一點也沒領悟到長公主的苦心,他沒有直接否決掉妹妹的提議,而是將已經準備好了的聖旨讓太監念了一遍給她聽。
一想到聖旨上的內容,無力的感覺瞬時間湧上了心頭,皇兄竟然要冊封李良為‘相國’並將禦史城劃歸其管轄!
相國是什麽?
那可是丞相的‘加強版’……是可以享受“劍履上殿,入殿不趨,讚拜不名,可扣聖諭,自行決斷”的特權,待遇基本等同於並肩王(皇)的官員,而這種形式上的權力待遇曆來就是弱主強臣的象征。雖然高祖皇帝所鑄鎮國金鐧已經使得李良有了這種待遇,但是那畢竟隻是建立在一種jīng神象征上的不穩固的權力,可是如果他當上了相國,那可就名正言順的了。還有,封李良為相國的同時,皇兄竟然還要將曆來都用作牽製相權的禦史大夫也劃歸到他的掌握之中,這不就如同放虎出欄嗎!
鄭天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難道在父親發瘋一般把掛在大殿兩百年的‘鎮國金鐧’給人之後,兄長也瘋了嗎?還是李良有什麽妖術,蠱惑住了他們?
和鄭滎據理力爭了一個多時辰,也不能改變兄長決定的長公主殿下在月sè之下跪倒在益壽宮門前,乞求父親能見自己一麵。可等來的隻是心疼女兒的母後派人傳話:太後讓小的告訴您,太上皇是不會見您的,所有的一切太上皇自有主張。長公主殿下請回吧!
‘鎮國金鐧和相國的名份!天鷹軍團!十一家國公!無塵院!禦史城!’偏殿內忙碌了一夜的大臣們進早餐的時候,長公主鄭天虹正掰著指頭在心裏默默地衡量著李良的實力並盤點起自己的實力來了:‘長公主的身份可以和相國抗衡!至於鎮國金鐧……不過是個死物,起不了多大作用。’
‘十一家國公那裏嗎……到了關鍵時刻自然有五位王爺抗著,兩方互相對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駙馬嶽闊的天下兵馬大元帥雖然是個虛銜,但他的父親嶽老將軍去年才當上地虎軍團的主帥,他老人家老當益壯至少還能在這個位置上幹上五年。這五年中完全可以用地虎軍團來牽製天鷹軍團,更何況李良能不能完全控製住天鷹軍團還在兩可之間。’
‘無塵院……可恨皇兄態度曖昧,否則大內侍衛的情報係統雖然比無塵院稍弱,但也差不到那裏去,尤其是在京師之內大內侍衛的實力要比無塵院強上很多。不過,無塵院曆來和大內侍衛有隙,找四大護衛談一談或許能有所收獲!’
‘算來算去,最麻煩的竟然會是……禦史城!他們有參奏官員的權力,就連皇帝也不能把他們所參的官吏盡數保下來,如果他們在李良的指示之下‘陷害’忠義之士,這可如何是好?唉……若是李良隻是禦史大夫而非相國,危害就會小的多了。’
娥眉緊鎖的鄭天虹不經意的一抬頭,卻看到六位尚書和十幾個侍郎之中有幾人已經進完了早餐開始整理手中的公文了。
‘唉呀……我怎麽糊塗了!竟然忘記了他們!別看五王和十一家國公高高在上,三大軍團兵多將廣!可是因為他們互相牽製,使得真正左右朝局的不是這些高權重的王爺、國公和元帥,而是看起來權力比較分散的六位尚書和他們手下的數千大小官吏!兵部、工部、刑部的三位尚書乃是父皇的心腹,隻要父皇還在,一時間李良是不敢拿他們怎麽樣的。禮部尚書薑誌遠與世無爭,對李良有征召為官之恩,於情於理李良都不會動他。吏部尚書乃是皇兄的舅舅,又是軍中將領出身,且胡家掌管吏部多年,門生故吏遍天下,李良輕易也是不會碰他的。戶部尚書申鴻逸雖然膽小怕事,但……嘿,這些年沒有禦史大夫盯著,他暗地裏也撈了不少了,李良如果有異心必然會為了控製國庫中的錢糧而拿他開刀,這也正合了我的心意。即便是李良的人當上了戶部尚書,辦事的人還是下麵的官員!’
‘不管禦史大夫參掉多少官員,六部的官員除了少許是寒門出身,其他還將都是世襲爵位的世家子弟,這些人同我鄭氏榮辱與共,相信除了少部分人外,大多數還是滿意家族所能享受到的權力的。投靠李良是不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好處的,所以他們即便不站在我這邊也會保持中立的。’
‘我和李良的差距看起來並不算太多,基本上也算是平分秋sè!況且李良再怎麽說也隻是個臣子,而且他的權力來自於父皇和皇兄,沒有十年的時間他的根基是站不穩的。’
想到這裏鄭天虹輕輕地長舒了口氣,似乎是要將胸中積壓了很久的煩悶發泄出去。經過jīng心的算計,她發現自己並沒有落於下風,這讓她心情好了很多。而且通過盤點雙方的實力,我們的這位長公主發現,還有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遊離在她和李良的控製之外,而這股可以打破均衡的力量就是——海月軍團!
同近些年來很少出征的天鷹、地虎兩大軍團不同,海月軍團所屬的五萬水軍因為rì漸猖獗的海寇,二十多年來幾乎是年年出海作戰,雖然這兩年各方海寇被打怕了輕易不敢靠近大唐的海域,但海月軍團在有海霸王之稱的上官飛雲元帥的帶領下一刻都沒有放鬆過,船隊以輪戰的方式經常出海掃蕩藏匿在島嶼間和飄蕩在大海上的海盜,在特定條件下海月軍團的戰鬥力絕對是大唐軍隊之冠。
提起海月軍團,不能不說一說上官家族。在大唐的貴族世家之中,上官家族可以說是個特例,從立國到現在海月軍團一共有十九位元帥,而這十九人中有十四人都是上官家族的人,另五位則全都是上官家帶出來的將領,並且是在得到上官家族的推薦後才當上的元帥。除此之外,從上官家分出來的旁係子弟在三代後無一例外的全部加入了海月軍團。在海月軍團的水寨內,隨手拉住十個低級將領,至少有一半都姓上官。可以說,海月軍團就是上官家族、上官家族就是海月軍團。曆任的禦史大夫對此都很有微詞,參奏上官家可以說是禦史城的一個傳統。不過即便是因為禦史大夫的緣故,使得先後有七代上官元帥罷官,但繼任者不是姓上官,就是出自上官家族門下的將領,讓禦史大夫們很有些無可奈的感覺。
鄭天虹深知,隻要得到了上官家族的支持,那麽就有了一支可以威懾李良的根本——十一家國公的機動大軍。危急時刻隻要上官家擺出姿態,那麽十一家國公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現在擺在長公主麵前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得到上官家族的支持。上官家族雖然不像最為神秘的世襲羽林軍統領的王氏家族那樣終年閉門絕客,但也同朝中官員少有往來。好在上官家的掌上明珠,上官飛雲的女兒是鄭天虹的十四弟妹,而十四皇子絕對不是一個甘於寂寞主,從他們兩口子那裏著手應該是有機會的。
忽然間,鄭天虹忽然眼前一亮!她想起來,在幾個月前健宗曾經讓她看過的高祖皇帝秘傳的帝王心術的摘抄。
上麵有這樣兩段話,其中一段:世界上有這麽一類人,這些人很拽的,怎麽個拽法?他們或是真清高或是擺架子,不是推三阻四不願當官,就是打著大隱隱於朝的主意在官場內混rì子,總之是輕易是不會為我所用的。但是這些人卻有著不同凡響的才華,不用一用實在可惜。對待那些不願意(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為官的,如果真的想用的話就要放下架子去請去求,要有死纏爛打不死不休的jīng神。如此幾番後就算他們不為我所用也不會成為我們的敵人,就算成了我們的敵人在交鋒之時他們也不免束手束腳;而對待大隱於朝的家夥們,想讓這些人效命就簡單得多了。他們不是混吃等死嗎?不要給他們這個機會,要找借口封他們的官賞他們東西,沒有借口?沒有借口可以創造借口!並且不要等他幹出了點什麽再進行封賞,完全可以無功先受祿嗎!封他們大官,給他們放手去幹的空間,讓他們感到不幹點什麽實在對不起你,對他們這一類人來人說,與其先等他們做出成績後再封賞,還不如先給他們豐厚的報酬再讓他們幹活來的實在,讓他們不自覺的為我們所用就是這麽簡單!
另一段是這樣的:從有了帝王這個職業之後,改朝換代、謀權篡位作為皇位的孿生兄弟就一起來到了人世。皇位想要坐的穩就要時刻注意(在這一句之後很長的一段都被塗黑了,隻能大約的看出來,頭一個字隱隱約約似乎是‘黨’字)……,……和權臣可以是一個王朝的顛覆者,但也可以成為一個王朝的支柱。(又是一段被塗抹掉的文字後)……權臣一定是幹吏,但幹吏未必就是權臣。如何避免讓幹吏成為權臣是一門並不高深的學問,做起來也很是簡單——先要做到用人不疑,其次是用人必疑!隻要一個君王能把握好這兩點,幹吏就會始終是幹吏,永遠成為不了權臣!不過權臣並非一無是處,有時候一個不太英明的君主還是很需要權臣的,權臣可以開疆擴土、可以轉移百官和民眾的注意力、可以辦一些君王很想辦但卻不能去辦的事情。所以必要的時候可以去創造一個權臣出來,隻是在創造一個權臣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同時創造另一個權臣出來,讓他們去鬥,在兩個權臣兩敗俱傷或一方占得上風的得意忘形的時候一舉將他們消滅。
鄭天虹明白了……她終於體悟到了高祖皇帝的睿智和父皇的高瞻遠矚!
‘大唐經過兩百年的積累,已經到了可以憑借一國之力統一中原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人出頭來帶領大唐的軍隊橫掃中原,而四個皇子都屬於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的貨sè。她鄭天虹雖然心比天高,自認比大多數男人強上百倍,但一個女兒身就注定她成不了絕對的主角。五王和十一家國公是不能給他們掌兵的機會的,一是他們已經封無可封了,二則他們誰也不服誰,不說rì久必然生變,恐怕沒等往外用兵,他們自己就先打起來了,而朝中的其他人出來掌旗更是壓不住他們。惟有她和鎮國公府出身的李良聯合主政方可得到平衡。’
‘自己真是糊塗,光想著讓李良就任禦史大夫好讓他遠離京城,卻忘記了,李良雖然出身於鎮國公府卻非是鎮國公,有公正無私、六親不認傳統的禦史城自然有參奏他的權力。給了李良那麽多特權並將可以參奏他的禦史城也讓他管著,無非是為了讓他安心的為大唐打天下。’
而為了防止李良,同時也為了防止自己有不臣之心,父皇已經作了大量的準備。’
‘兵部尚書何盛因故降為侍郎卻仍就行尚書令,如此一來他就在的品級就是從一品,禦史城參他的話,皇兄自然可以將他保下來。隻要何盛在任,兵部下屬的幾十萬常備軍就務須憂慮。父皇這一手明降暗保實在是高明啊!’
‘吏部胡尚書在天鷹軍團任職多年,原本還想不通父皇為何要讓一個武將出任文職,現在看來,父親是在為將天鷹軍團交給李良作鋪墊呢。胡尚書在天鷹軍團之中人脈頗豐,如有風吹草動他又如何會不知道呢!’
‘羽林軍名義上歸了駙馬掌管,但實際上仍舊掌握在神秘的王氏一族手中,有羽林軍在京師就不會失陷,皇兄也可保無恙。’
‘拋開政見不同,五王和十一家國公為了自身的利益仍然會效忠於皇兄。’
‘在兵部和吏部動不得,天鷹、地虎不能動、海月軍團動了也沒用的情況下,我和李良互相傾軋的首要對象必然是掌管錢糧的戶部,當我們兩個爭鬥的不亦樂乎的時候,皇兄則可牢牢地掌握住其他五部,而戶也未必就能落到我或者李良的手中。’
‘說來說去,我能掌握的不過是地虎軍團,李良也不過能調動鎮國公府的府衛以及天鷹軍團的少量人馬。真正的權力事實上還集中在父皇和皇兄的手中,我和李良不過是兩個互相製衡的權臣,隻要皇兄覺得不需要我們的時候,很輕鬆的就可以解除我們的權力。’
鄭天虹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為了鄭氏的江山社稷,她願意去做一個犧牲品。
偏殿門前的值事太監高喊道:“李良大人到。”
自認為想通了一切的鄭天虹笑了,兩個權臣總領朝政的時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