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三十五章 作死小能手
1980之他來自未來 作者:萬惡的狗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五百三十五章作死小能手
日元升值,這聽起來似乎應該是對日本挺有利的一件事才對,因為日元一旦升值,也就意味著日元相對於美元或其他國際貨幣的實際購買能力將直線上升,原來需要一百日元才能買到的東西,現在可能隻需要七十元,甚至二三十日元就能買到了,這怎麽看,都像是在給日本送錢花。
當然,貨幣升值也不完全都是好事,在升值的同時,同樣也意味著日本的出口產品的價格必然會同步增加,這就會導致日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不過這並不是無解的,很多時候一件商品的銷量好不好,價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質量和品牌包裝,就像那些歐洲的奢侈品牌,一個成本不過幾十塊的皮包,隨便就能賣上幾萬十幾萬的天價,不照樣有大把的人去追捧?所以,相比起貨幣升值後直接就能得到的利益,這點麻煩似乎也就算不得什麽了。
但美國真的會這麽好心嗎?在國內的經濟產業已經明顯要被日本壓下一頭的情況下,還上趕著要給日本人送錢,難不成他們真把自己當日本人的親爹了?
事情當然沒那麽簡單,事實上,這份協議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最大化的刺激日本的金融投資,讓他們以透支未來的形式換來一時的繁榮,可是當他們潛力被耗盡的那一刻,等待他們的,就隻有被收割的命運了。
打個比方的話,日本現在就好比是一個剛剛事業有成的小企業老板,憑借著自己多年的辛苦努力,終於創下了一份家業,企業的發展也是蒸蒸日上,一切似乎都那麽的美好,也就在這時,一群銀行家盯上了他的產業,那麽,銀行家會怎麽做呢?
打劫,暴力威脅,那是不入流的小混混才會使用的手段,銀行家當然不會玩得這麽低級,他們慣用的招數,就是讓對方借錢,同時想方設法的誘騙對方去消費,不斷的把這些借來的錢花掉:
親,您的企業發展得這麽好,難道就不想把規模擴得更大嗎?另外,這裏正好還有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難道你不想把握?不過在此之前,不得不提醒您,您的轎車實在太廉價了,完全配不上您現在的身份地位,這也會嚴重影響到您的社交,當然,住房也是需要更換的,我這裏正好有幾套不錯的房產,周邊可都是上層社會的人士,你不妨考慮下?錢不夠沒關係,您不是還有企業嗎?完全可以用企業作為抵押,向銀行借錢嘛,我可以給您最優惠的利息哦!
聽起來似乎很不錯,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借錢花錢,是真的會上癮的!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教孩子不要隨便跟人借東西,同時,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沒有借錢消費的習慣——買房除外,這完全就是被現實逼迫的,但除了房貸之外,中國人是真的很少會像西方人那樣,不管有多少的工資都能月月花光,同時銀行裏還欠著一堆的貸款也毫不在意,在中國,哪怕是收入最微薄的那些底層工人和農民,也都會想方設法的從嘴縫裏把錢省下來存起來,而不到萬不得已,幾乎是沒有人會向外人開口去借錢的!
這其實就是源於一種古老的生存智慧,因為我們中國人的祖先早就已經認識到不勞而獲就是走向深淵的開始!天上不會掉餡餅,當你習慣了不再量力而行,不再依靠自己的勞動去獲得收獲,當你習慣了靠透支未來去換取享受,那麽,終有一天,你就必然會為自己的這些選擇付出代價,這將會是你絕對無法承受的代價!
另一個時空裏的曆史也證明了這點:在這份協議簽定後,短短的三年多時間,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就上漲了整整一倍,跨入九十年代後,在國際金融炒家的操作下,更是被炒高到了三倍,這是何等的瘋狂?
這就相當於在短短的數年內,日本人所擁有的財富硬是憑空翻了一倍,甚至三倍之多,而且這還不是什麽單純的數字遊戲,而是實實在在的貨幣升值,是可以直接拿到國際市場去購買消費的真實財富!
如此一夜暴富,帶來的自然是整個日本經濟的空前繁榮,作為一個經濟本就已經相當發達的國家,在那幾年裏,失業簡直就成為了一個笑話,別說是待業青年,連學校裏沒畢業的學生都早早的便被各大企業爭相搶奪,有些企業甚至直接開出了‘預支半年薪水’的條件來拉人,以至於在很多年後,依然還有不少的日本人在懷念著這段美好的時光——那幾年的日本,真的是不管幹什麽都能賺錢,每個人對未來都充滿著希望,真可謂是日本最黃金的十年。
按理說,但凡是腦子清醒點的人,麵對如此違背常理的繁榮,都該心生警惕了,可遺憾的是,日本人那中山狼一般得誌便張狂的本性又再一次坑了他們,或許也的確有那麽幾個人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但在整個國家和民族一片狂歡的氣氛下,也根本左右不了大局。
當時的日本,已經瘋狂到了什麽程度?
不說什麽數據,就舉一個真實的事例就能看出他們的囂張:曾經有家日企打算要收購美國的一棟大樓,美方開出的價格是4億多美元,日本人也同意了,但是,當拿到合同的那一刻,美國人卻發現合同上寫著的收購價是6.1億美元,這讓他們莫名其妙,結果日本人的解釋是——他們的老板頭一天發現曆史上單棟大樓的最高出售價是6億美元,於是他就想要打破這個紀錄。
有錢就是這麽任性,有錢就是這麽狂妄。
以上這件事,還隻是當時的一個縮影,在整個國家的財富憑空翻了幾倍之後,整個日本上下都陷入了一種狂熱的購買模式,普通人出國旅遊購物,企業財團則瘋狂的進行並購,他們在美國瘋狂的購買一切所能看到的東西,最誇張的時候,甚至連美國極具象征意義的洛克菲勒中心都給買了下來,以至於就連美國的媒體都在悲呼:日本人再這麽買下去,整個美國都要變成日本的一個縣了。
但正如那句話說得好: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如此瘋狂的購買,使得當時的日本企業雖然是收購了大量美國資產,但事實上這些資產大多都沒有給他們帶來理想的收益,反倒還得不斷的往裏砸錢——這是肯定的,美國的那些大財團費盡心機的營造出這一切,可不是為了讓這些日本人騎在自己頭上拉屎的,先不說日本人在那種非理性的狀態下收購的這些美國企業有多少本就是經營困難的負資產,而他們為了充土豪,又為這些負資產多花了多少的冤枉錢,單單是為了完成整個收割計劃中的最後一環,美國的財團大享們就絕不會允許日本在這些被收購企業上賺錢。
於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不難想像了。
當吃飽喝足的國際炒家們帶著賺來的錢開始撤離,被他們炒到天上的日元匯率也開始像跳崖式的下跌,這種跌落又導致了市場的恐慌性拋售,很快就形成惡性循環,而隨著日元匯率的猛跌,原本還一個個財大氣粗的日本人突然間就發現,自己沒錢了。
這時候,日本人才意識到自己這些年,究竟是作了多大的死!明知這瘋狂上漲的匯率是不正常的,就相當於是借來的錢,可就因為這花錢裝逼的感覺實在太爽,所以舉國上下都下意識的忽略了那有朝一日匯率下跌的後果,事到臨頭,再要後悔卻已經遲了,一邊是手上的現金大量蒸發,另一邊則是積壓著一堆堆在不理性的情緒下買來的大量賠錢資產,資金鏈立刻就陷入了斷裂的絕境。
這時候,唯一保命的辦法,就隻能是把這些已經變成了包袱的負資產賣出去,一來減輕自己的負擔,二來麽,多少也能回點血……可就像你在品牌店裏當剁手黨一樣,別看這些東西當年在店裏購買的時候個個身價不菲,連一點折扣都不給打的,可現在手頭緊了想賣出去,卻未必就有多值錢了,尤其是在全世界都知道日本經濟即將崩潰之時,誰會這麽好心來雪中送炭?當然是趁火打劫啦!
經過了這場打擊,整個日本的經濟直接就倒退了二十年,無數的企業公司倒閉,數以萬計的人在絕望中選擇了自殺,而原本蒸蒸日上,甚至已經威脅到歐美企業的那些日本公司,在此之後再也不複往日之威,隻能在美國爸爸的指揮下分點剩湯剩水了,無法從外部獲得資源後,日本財團又重新開始壓柞自己國內的民眾,不堪壓力的底層市民在發現自己不管怎麽努力也無法再改變命運後,也變得自暴自棄,不少人都選擇逃避現實,這無形中倒是促進了後來島國‘宅文化’的流行。
按照原本的時空軌跡,這廣場協議原本是要到1985年的9月份才能簽下來的,但因為蝴蝶的到來,使得這幾年美國政府和財團增加了不少的開支,加上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細節的影響和改變,使得這個時空裏,這份協議足足提前了半年問世。
不過,剛簽下協議的日本,此時卻還沒有陷入到那種狂熱的興奮中,這就需要大家來幫他一把了。(未完待續)
日元升值,這聽起來似乎應該是對日本挺有利的一件事才對,因為日元一旦升值,也就意味著日元相對於美元或其他國際貨幣的實際購買能力將直線上升,原來需要一百日元才能買到的東西,現在可能隻需要七十元,甚至二三十日元就能買到了,這怎麽看,都像是在給日本送錢花。
當然,貨幣升值也不完全都是好事,在升值的同時,同樣也意味著日本的出口產品的價格必然會同步增加,這就會導致日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不過這並不是無解的,很多時候一件商品的銷量好不好,價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質量和品牌包裝,就像那些歐洲的奢侈品牌,一個成本不過幾十塊的皮包,隨便就能賣上幾萬十幾萬的天價,不照樣有大把的人去追捧?所以,相比起貨幣升值後直接就能得到的利益,這點麻煩似乎也就算不得什麽了。
但美國真的會這麽好心嗎?在國內的經濟產業已經明顯要被日本壓下一頭的情況下,還上趕著要給日本人送錢,難不成他們真把自己當日本人的親爹了?
事情當然沒那麽簡單,事實上,這份協議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最大化的刺激日本的金融投資,讓他們以透支未來的形式換來一時的繁榮,可是當他們潛力被耗盡的那一刻,等待他們的,就隻有被收割的命運了。
打個比方的話,日本現在就好比是一個剛剛事業有成的小企業老板,憑借著自己多年的辛苦努力,終於創下了一份家業,企業的發展也是蒸蒸日上,一切似乎都那麽的美好,也就在這時,一群銀行家盯上了他的產業,那麽,銀行家會怎麽做呢?
打劫,暴力威脅,那是不入流的小混混才會使用的手段,銀行家當然不會玩得這麽低級,他們慣用的招數,就是讓對方借錢,同時想方設法的誘騙對方去消費,不斷的把這些借來的錢花掉:
親,您的企業發展得這麽好,難道就不想把規模擴得更大嗎?另外,這裏正好還有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難道你不想把握?不過在此之前,不得不提醒您,您的轎車實在太廉價了,完全配不上您現在的身份地位,這也會嚴重影響到您的社交,當然,住房也是需要更換的,我這裏正好有幾套不錯的房產,周邊可都是上層社會的人士,你不妨考慮下?錢不夠沒關係,您不是還有企業嗎?完全可以用企業作為抵押,向銀行借錢嘛,我可以給您最優惠的利息哦!
聽起來似乎很不錯,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借錢花錢,是真的會上癮的!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教孩子不要隨便跟人借東西,同時,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沒有借錢消費的習慣——買房除外,這完全就是被現實逼迫的,但除了房貸之外,中國人是真的很少會像西方人那樣,不管有多少的工資都能月月花光,同時銀行裏還欠著一堆的貸款也毫不在意,在中國,哪怕是收入最微薄的那些底層工人和農民,也都會想方設法的從嘴縫裏把錢省下來存起來,而不到萬不得已,幾乎是沒有人會向外人開口去借錢的!
這其實就是源於一種古老的生存智慧,因為我們中國人的祖先早就已經認識到不勞而獲就是走向深淵的開始!天上不會掉餡餅,當你習慣了不再量力而行,不再依靠自己的勞動去獲得收獲,當你習慣了靠透支未來去換取享受,那麽,終有一天,你就必然會為自己的這些選擇付出代價,這將會是你絕對無法承受的代價!
另一個時空裏的曆史也證明了這點:在這份協議簽定後,短短的三年多時間,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就上漲了整整一倍,跨入九十年代後,在國際金融炒家的操作下,更是被炒高到了三倍,這是何等的瘋狂?
這就相當於在短短的數年內,日本人所擁有的財富硬是憑空翻了一倍,甚至三倍之多,而且這還不是什麽單純的數字遊戲,而是實實在在的貨幣升值,是可以直接拿到國際市場去購買消費的真實財富!
如此一夜暴富,帶來的自然是整個日本經濟的空前繁榮,作為一個經濟本就已經相當發達的國家,在那幾年裏,失業簡直就成為了一個笑話,別說是待業青年,連學校裏沒畢業的學生都早早的便被各大企業爭相搶奪,有些企業甚至直接開出了‘預支半年薪水’的條件來拉人,以至於在很多年後,依然還有不少的日本人在懷念著這段美好的時光——那幾年的日本,真的是不管幹什麽都能賺錢,每個人對未來都充滿著希望,真可謂是日本最黃金的十年。
按理說,但凡是腦子清醒點的人,麵對如此違背常理的繁榮,都該心生警惕了,可遺憾的是,日本人那中山狼一般得誌便張狂的本性又再一次坑了他們,或許也的確有那麽幾個人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但在整個國家和民族一片狂歡的氣氛下,也根本左右不了大局。
當時的日本,已經瘋狂到了什麽程度?
不說什麽數據,就舉一個真實的事例就能看出他們的囂張:曾經有家日企打算要收購美國的一棟大樓,美方開出的價格是4億多美元,日本人也同意了,但是,當拿到合同的那一刻,美國人卻發現合同上寫著的收購價是6.1億美元,這讓他們莫名其妙,結果日本人的解釋是——他們的老板頭一天發現曆史上單棟大樓的最高出售價是6億美元,於是他就想要打破這個紀錄。
有錢就是這麽任性,有錢就是這麽狂妄。
以上這件事,還隻是當時的一個縮影,在整個國家的財富憑空翻了幾倍之後,整個日本上下都陷入了一種狂熱的購買模式,普通人出國旅遊購物,企業財團則瘋狂的進行並購,他們在美國瘋狂的購買一切所能看到的東西,最誇張的時候,甚至連美國極具象征意義的洛克菲勒中心都給買了下來,以至於就連美國的媒體都在悲呼:日本人再這麽買下去,整個美國都要變成日本的一個縣了。
但正如那句話說得好: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如此瘋狂的購買,使得當時的日本企業雖然是收購了大量美國資產,但事實上這些資產大多都沒有給他們帶來理想的收益,反倒還得不斷的往裏砸錢——這是肯定的,美國的那些大財團費盡心機的營造出這一切,可不是為了讓這些日本人騎在自己頭上拉屎的,先不說日本人在那種非理性的狀態下收購的這些美國企業有多少本就是經營困難的負資產,而他們為了充土豪,又為這些負資產多花了多少的冤枉錢,單單是為了完成整個收割計劃中的最後一環,美國的財團大享們就絕不會允許日本在這些被收購企業上賺錢。
於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不難想像了。
當吃飽喝足的國際炒家們帶著賺來的錢開始撤離,被他們炒到天上的日元匯率也開始像跳崖式的下跌,這種跌落又導致了市場的恐慌性拋售,很快就形成惡性循環,而隨著日元匯率的猛跌,原本還一個個財大氣粗的日本人突然間就發現,自己沒錢了。
這時候,日本人才意識到自己這些年,究竟是作了多大的死!明知這瘋狂上漲的匯率是不正常的,就相當於是借來的錢,可就因為這花錢裝逼的感覺實在太爽,所以舉國上下都下意識的忽略了那有朝一日匯率下跌的後果,事到臨頭,再要後悔卻已經遲了,一邊是手上的現金大量蒸發,另一邊則是積壓著一堆堆在不理性的情緒下買來的大量賠錢資產,資金鏈立刻就陷入了斷裂的絕境。
這時候,唯一保命的辦法,就隻能是把這些已經變成了包袱的負資產賣出去,一來減輕自己的負擔,二來麽,多少也能回點血……可就像你在品牌店裏當剁手黨一樣,別看這些東西當年在店裏購買的時候個個身價不菲,連一點折扣都不給打的,可現在手頭緊了想賣出去,卻未必就有多值錢了,尤其是在全世界都知道日本經濟即將崩潰之時,誰會這麽好心來雪中送炭?當然是趁火打劫啦!
經過了這場打擊,整個日本的經濟直接就倒退了二十年,無數的企業公司倒閉,數以萬計的人在絕望中選擇了自殺,而原本蒸蒸日上,甚至已經威脅到歐美企業的那些日本公司,在此之後再也不複往日之威,隻能在美國爸爸的指揮下分點剩湯剩水了,無法從外部獲得資源後,日本財團又重新開始壓柞自己國內的民眾,不堪壓力的底層市民在發現自己不管怎麽努力也無法再改變命運後,也變得自暴自棄,不少人都選擇逃避現實,這無形中倒是促進了後來島國‘宅文化’的流行。
按照原本的時空軌跡,這廣場協議原本是要到1985年的9月份才能簽下來的,但因為蝴蝶的到來,使得這幾年美國政府和財團增加了不少的開支,加上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細節的影響和改變,使得這個時空裏,這份協議足足提前了半年問世。
不過,剛簽下協議的日本,此時卻還沒有陷入到那種狂熱的興奮中,這就需要大家來幫他一把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