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大饑荒介紹
我,湯姆史密斯,美利堅慈善家 作者:能貓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愛爾蘭與東歐將會成為史密斯公司的歐洲方麵的主要人力來源,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愛爾蘭大饑荒吧。
不然大家可能不相信為什麽會有一個國家一半以上的人口被男主拉走。
按咱們的認知的農民形象中,是不能理解為什麽大量農民願意背井離鄉。
愛爾蘭大饑荒起源於1845年,起因是愛爾蘭土豆歉收。
這個歉收如果放在天朝,就是直接毀滅朝代的災害。
先來介紹一下大饑荒之前的愛爾蘭,愛爾蘭是歐洲數一數二的農產品生產地,在1840年左右,光土豆的農產品熱值,理論上就足以滿足1800萬以上的人口,算上所有農場品,不考慮損耗等等因素,愛爾蘭可以養活2000-2100w人的基本生存。
在如此充裕的農業支持下,愛爾蘭成為了一個大型的農業出口地區,牛肉、烈酒、土豆、穀物等等,應有盡有。
同時,人口也在1845年前後達到了一個頂峰,估算為850w甚至更多。
愛爾蘭獨特的環境使得當地特別適合生產土豆,等到1844年的時候,愛爾蘭幾乎全境的農場都種植著土豆這一單一作物。
這時候是愛爾蘭農業的巔峰,如果沒有接下來的大饑荒,愛爾蘭人口甚至可以在1850年左右突破千萬大關。
就在1845年,因為當時還沒有脫毒土豆這一科學概念,土豆在非原產地的歐洲開始蔓延了一種新型病毒,這種病毒在1845年直接將愛爾蘭當地的農場品歉收了百分之三十。
生物學中,食物鏈每高一級,就會損失大量熱值,土豆歉收,農場主為了保持牛肉和烈酒的出口,依舊大麵積使用土豆,造成了當地小規模饑荒。
第一年的饑荒,英格蘭政府其實是及時救助了,再配合當地本身的農產品儲糧,1845年的愛爾蘭地區基本保證沒有大規模的饑餓死亡事件。
可是1846年,換天了。
土豆特殊的種植方式,讓愛爾蘭人根本沒有新土豆來替換被感染病毒的土豆,愛爾蘭農夫選擇將部分看上去還好,但其實已經感染的土豆種入地中。
最終導致愛爾蘭的土豆收成徹底崩潰,土豆產量不及1844年以前的百分之10,注意,不是減少了百分之十,而是隻有原來的百分之十。
大規模的歉收直接摧毀了愛爾蘭的農業,愛爾蘭當地850w人,當地農場品在理論上從兩年前可以滿足2000w人生存,變成了最多隻能滿足300-400w人維持最低限度溫飽。
但對於農場主來說,想要維持之前的的牛肉烈酒生產,又必須將這為數不多的土豆全部用於喂養牲畜與釀酒。
愛爾蘭正式開始了大饑荒時代。
又恰逢英格蘭政府換屆,新上台的英格蘭政府首相——約翰·羅素,是一名自由貿易的倡導者。
他認為愛爾蘭不應該接受大量的救助,應該順其自然,讓愛爾蘭自力更生。
這一觀點,對於愛爾蘭人民來說,是毀滅打擊,但如果按英格蘭政府的利益點來看,是有益的。
英格蘭地區當時雖然是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輝煌下,但讓英國政府支持850w人中的400w以上的口糧問題,實在是難以做到。
就算是可以從印度不遠千裏迢迢將穀物運送到愛爾蘭,但是無償支援愛爾蘭這個地方,對於英格蘭政府、特別是其中的工廠主與資本家來說,就是看不到任何短期長期收益的純粹負擔。
要知道,當時英格蘭國內最大的力量是大工業化的工廠主與資本家,他們不願意損失自己利益去救助愛爾蘭這種空前絕後的災害。
1846年,愛爾蘭就開始出現了小麵積的人口死亡和逃亡,但大部分最底層的平民,還是依靠儲糧等等,艱難的留在愛爾蘭求生。
1847年,部分農戶選擇恢複曾經大麵積耕種的穀物等其他作物,但愛爾蘭獨特的環境,在那個農民用不起化肥的時代,這些作物是不足以支持800w人口的生存,更別說這些穀物與土豆,還要釀酒養牛,用來出口烈酒牛肉等其他農產品。
這一年愛爾蘭農業的土豆方麵,雖然有所好轉,但土豆產出依舊不足災害前的百分之二十,前幾年的存量也全部吃光,成為了災害最嚴重的一年。
之後幾年,愛爾蘭一直麵對農場品不足支持本國人口需求的情況下,農場主依舊選擇出口牛肉和烈酒的現狀。
在雙重影響下,愛爾蘭人民開始長年麵對因為歉收而導致的饑荒問題。
直到1860年前後,愛爾蘭也沒有徹底解決最適合當地的土豆脫毒問題,當地的農民隻能總結經驗教訓,勉強將愛爾蘭的土豆畝產量,維持在災害前畝產量的一半。
愛爾蘭大饑荒的起因是當地農場品產出直接減少到原來的十分之一,讓當地依靠過剩農場品而飛速發展的人口受到了致命打擊,在1845-1865年之間,愛爾蘭保守估計有150w人逃亡海外,200w人因為饑荒而死亡。
等到1865前後,愛爾蘭隻有不足五百萬的人口了。
但如果不是當時這二十年還有人口出生,愛爾蘭的人口可能在此次饑荒之後,直接歸為200w左右。
當然200w人口其實才是愛爾蘭在土豆“生病”後,維持牛肉烈酒出口前提下,人口穩定的適宜數字。
愛爾蘭大饑荒時期,繼續出口的農場品數量的增量,並沒有遠遠高於饑荒前的每年出口數量的增量。
從數據上看,愛爾蘭農產品出口的增量方麵,其實是減少的,說英格蘭政府強行出口是無稽之談,當時的約翰·羅素帶領的英格蘭政府,選擇的是徹底放任自由市場,並沒有直接參手。
但毀滅性的病毒讓愛爾蘭農場品中最關鍵的土豆,愛爾蘭“農場品生物鏈”的最基層,減少了百分之80以上,這時候依舊保持原來的出口水平,肯定會徹底殺死愛爾蘭人民。
英格蘭政府選擇了不救助、不管理、觀望市場、放任市場自由選擇,這也是當時約翰·羅素所宣揚的治國方法。
英格蘭政府並沒有去主動在這種災害的環境下,繼續對愛爾蘭人民施壓,而是愛爾蘭與英格蘭的中層,以及所有依舊進口愛爾蘭農產品的商人,殺死了愛爾蘭人民。
在愛爾蘭國內,真正堅持維持出口與加大牛肉烈酒生產的、某種意義上殺死萬千愛爾蘭人民的,是愛爾蘭當地的農場主。
他們不願意放棄這些農產品的高額利潤。
可現在愛爾蘭獨立了,當年的農場主都成為了現在愛爾蘭的建國高層的祖先,現在愛爾蘭大饑荒的聲音都是全責推給英格蘭政府的不作為,以現在的道德水平去批判十九世紀中葉的大工業化資本家所主導的政府。
更有趣的是,現在愛爾蘭的建國第一批高層也都是從農場主轉型成大工業工廠主的資本家。
他們在唾棄自己同行所引領的政府的同時,卻在國內鼓吹同行的執政理念。
也隻口不提他們的祖先,當時的愛爾蘭農場主也在當時,完全不顧當地農場品產出銳減五分之四的前提下,堅持自主出口的事實。
也不提歐洲各國明麵上要捐助這場大饑荒,卻依舊進口低價的愛爾蘭農產品。
明明是利益所趨的出口,在如今的愛爾蘭政府口中,仿佛變成了英格蘭政府是用槍指著他們,逼著他們出口。
現在絕大多說的文章中都隻是抨擊了英格蘭政府的不作為,完全沒有抨擊當時英格蘭執政的大工業化的資本家與工廠主這一利益階層,也不去細節描寫當時的政治環境。
愛爾蘭大饑荒起源毫無疑問是因為土豆的歉收,放任自由的也的確是英格蘭政府,但堅持增加出口的愛爾蘭當地農場主也難咎其責。
多方麵的影響下,讓愛爾蘭大饑荒成為了人類曆史上最嚴重的饑荒之一。
現如今,愛爾蘭政府將全責推給了英格蘭政府,主流的文章也是將大部分責任推給了英格蘭政府。
撲街自己的感覺,最大的原因是土豆歉收,沒有這個病毒所導致的歉收,就算愛爾蘭的出口量提高兩倍,也是能滿足愛爾蘭850w人的生存的,這一前置條件是最重要的。
最大的根源就是這點,農業產出大幅度下降,這是神仙難救的死局,除非英格蘭政府,願意集合維多利亞時代大不列顛的全部人力物力,為愛爾蘭進行長達一百年以上的輸血,否則愛爾蘭的850w人肯定不能維持溫飽。
理想狀態下這樣能避免這場大饑荒。
而現實卻是——愛爾蘭農場主堅持出口與英格蘭政府的毫不作為,這完完全全是資本家逐利的本性暴露。
更令本撲街毛骨悚然的是,如果拋開人民的生死存亡,從單純的利益角度來思考,愛爾蘭農場主和英格蘭執政的大工廠主、大資本家們,從他們雙方的角度上出發,雙方都沒有做錯,反而是做了最正確的選擇。
但對於大多數人,絕大多數人來說,就如你我他,在災害麵前,咱們還是愛爾蘭農民,而不是工廠主、農場主、資本家。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永遠堅定支持為人民辦實事的政府,而不是把人民看成是數字的政府。
不然大家可能不相信為什麽會有一個國家一半以上的人口被男主拉走。
按咱們的認知的農民形象中,是不能理解為什麽大量農民願意背井離鄉。
愛爾蘭大饑荒起源於1845年,起因是愛爾蘭土豆歉收。
這個歉收如果放在天朝,就是直接毀滅朝代的災害。
先來介紹一下大饑荒之前的愛爾蘭,愛爾蘭是歐洲數一數二的農產品生產地,在1840年左右,光土豆的農產品熱值,理論上就足以滿足1800萬以上的人口,算上所有農場品,不考慮損耗等等因素,愛爾蘭可以養活2000-2100w人的基本生存。
在如此充裕的農業支持下,愛爾蘭成為了一個大型的農業出口地區,牛肉、烈酒、土豆、穀物等等,應有盡有。
同時,人口也在1845年前後達到了一個頂峰,估算為850w甚至更多。
愛爾蘭獨特的環境使得當地特別適合生產土豆,等到1844年的時候,愛爾蘭幾乎全境的農場都種植著土豆這一單一作物。
這時候是愛爾蘭農業的巔峰,如果沒有接下來的大饑荒,愛爾蘭人口甚至可以在1850年左右突破千萬大關。
就在1845年,因為當時還沒有脫毒土豆這一科學概念,土豆在非原產地的歐洲開始蔓延了一種新型病毒,這種病毒在1845年直接將愛爾蘭當地的農場品歉收了百分之三十。
生物學中,食物鏈每高一級,就會損失大量熱值,土豆歉收,農場主為了保持牛肉和烈酒的出口,依舊大麵積使用土豆,造成了當地小規模饑荒。
第一年的饑荒,英格蘭政府其實是及時救助了,再配合當地本身的農產品儲糧,1845年的愛爾蘭地區基本保證沒有大規模的饑餓死亡事件。
可是1846年,換天了。
土豆特殊的種植方式,讓愛爾蘭人根本沒有新土豆來替換被感染病毒的土豆,愛爾蘭農夫選擇將部分看上去還好,但其實已經感染的土豆種入地中。
最終導致愛爾蘭的土豆收成徹底崩潰,土豆產量不及1844年以前的百分之10,注意,不是減少了百分之十,而是隻有原來的百分之十。
大規模的歉收直接摧毀了愛爾蘭的農業,愛爾蘭當地850w人,當地農場品在理論上從兩年前可以滿足2000w人生存,變成了最多隻能滿足300-400w人維持最低限度溫飽。
但對於農場主來說,想要維持之前的的牛肉烈酒生產,又必須將這為數不多的土豆全部用於喂養牲畜與釀酒。
愛爾蘭正式開始了大饑荒時代。
又恰逢英格蘭政府換屆,新上台的英格蘭政府首相——約翰·羅素,是一名自由貿易的倡導者。
他認為愛爾蘭不應該接受大量的救助,應該順其自然,讓愛爾蘭自力更生。
這一觀點,對於愛爾蘭人民來說,是毀滅打擊,但如果按英格蘭政府的利益點來看,是有益的。
英格蘭地區當時雖然是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輝煌下,但讓英國政府支持850w人中的400w以上的口糧問題,實在是難以做到。
就算是可以從印度不遠千裏迢迢將穀物運送到愛爾蘭,但是無償支援愛爾蘭這個地方,對於英格蘭政府、特別是其中的工廠主與資本家來說,就是看不到任何短期長期收益的純粹負擔。
要知道,當時英格蘭國內最大的力量是大工業化的工廠主與資本家,他們不願意損失自己利益去救助愛爾蘭這種空前絕後的災害。
1846年,愛爾蘭就開始出現了小麵積的人口死亡和逃亡,但大部分最底層的平民,還是依靠儲糧等等,艱難的留在愛爾蘭求生。
1847年,部分農戶選擇恢複曾經大麵積耕種的穀物等其他作物,但愛爾蘭獨特的環境,在那個農民用不起化肥的時代,這些作物是不足以支持800w人口的生存,更別說這些穀物與土豆,還要釀酒養牛,用來出口烈酒牛肉等其他農產品。
這一年愛爾蘭農業的土豆方麵,雖然有所好轉,但土豆產出依舊不足災害前的百分之二十,前幾年的存量也全部吃光,成為了災害最嚴重的一年。
之後幾年,愛爾蘭一直麵對農場品不足支持本國人口需求的情況下,農場主依舊選擇出口牛肉和烈酒的現狀。
在雙重影響下,愛爾蘭人民開始長年麵對因為歉收而導致的饑荒問題。
直到1860年前後,愛爾蘭也沒有徹底解決最適合當地的土豆脫毒問題,當地的農民隻能總結經驗教訓,勉強將愛爾蘭的土豆畝產量,維持在災害前畝產量的一半。
愛爾蘭大饑荒的起因是當地農場品產出直接減少到原來的十分之一,讓當地依靠過剩農場品而飛速發展的人口受到了致命打擊,在1845-1865年之間,愛爾蘭保守估計有150w人逃亡海外,200w人因為饑荒而死亡。
等到1865前後,愛爾蘭隻有不足五百萬的人口了。
但如果不是當時這二十年還有人口出生,愛爾蘭的人口可能在此次饑荒之後,直接歸為200w左右。
當然200w人口其實才是愛爾蘭在土豆“生病”後,維持牛肉烈酒出口前提下,人口穩定的適宜數字。
愛爾蘭大饑荒時期,繼續出口的農場品數量的增量,並沒有遠遠高於饑荒前的每年出口數量的增量。
從數據上看,愛爾蘭農產品出口的增量方麵,其實是減少的,說英格蘭政府強行出口是無稽之談,當時的約翰·羅素帶領的英格蘭政府,選擇的是徹底放任自由市場,並沒有直接參手。
但毀滅性的病毒讓愛爾蘭農場品中最關鍵的土豆,愛爾蘭“農場品生物鏈”的最基層,減少了百分之80以上,這時候依舊保持原來的出口水平,肯定會徹底殺死愛爾蘭人民。
英格蘭政府選擇了不救助、不管理、觀望市場、放任市場自由選擇,這也是當時約翰·羅素所宣揚的治國方法。
英格蘭政府並沒有去主動在這種災害的環境下,繼續對愛爾蘭人民施壓,而是愛爾蘭與英格蘭的中層,以及所有依舊進口愛爾蘭農產品的商人,殺死了愛爾蘭人民。
在愛爾蘭國內,真正堅持維持出口與加大牛肉烈酒生產的、某種意義上殺死萬千愛爾蘭人民的,是愛爾蘭當地的農場主。
他們不願意放棄這些農產品的高額利潤。
可現在愛爾蘭獨立了,當年的農場主都成為了現在愛爾蘭的建國高層的祖先,現在愛爾蘭大饑荒的聲音都是全責推給英格蘭政府的不作為,以現在的道德水平去批判十九世紀中葉的大工業化資本家所主導的政府。
更有趣的是,現在愛爾蘭的建國第一批高層也都是從農場主轉型成大工業工廠主的資本家。
他們在唾棄自己同行所引領的政府的同時,卻在國內鼓吹同行的執政理念。
也隻口不提他們的祖先,當時的愛爾蘭農場主也在當時,完全不顧當地農場品產出銳減五分之四的前提下,堅持自主出口的事實。
也不提歐洲各國明麵上要捐助這場大饑荒,卻依舊進口低價的愛爾蘭農產品。
明明是利益所趨的出口,在如今的愛爾蘭政府口中,仿佛變成了英格蘭政府是用槍指著他們,逼著他們出口。
現在絕大多說的文章中都隻是抨擊了英格蘭政府的不作為,完全沒有抨擊當時英格蘭執政的大工業化的資本家與工廠主這一利益階層,也不去細節描寫當時的政治環境。
愛爾蘭大饑荒起源毫無疑問是因為土豆的歉收,放任自由的也的確是英格蘭政府,但堅持增加出口的愛爾蘭當地農場主也難咎其責。
多方麵的影響下,讓愛爾蘭大饑荒成為了人類曆史上最嚴重的饑荒之一。
現如今,愛爾蘭政府將全責推給了英格蘭政府,主流的文章也是將大部分責任推給了英格蘭政府。
撲街自己的感覺,最大的原因是土豆歉收,沒有這個病毒所導致的歉收,就算愛爾蘭的出口量提高兩倍,也是能滿足愛爾蘭850w人的生存的,這一前置條件是最重要的。
最大的根源就是這點,農業產出大幅度下降,這是神仙難救的死局,除非英格蘭政府,願意集合維多利亞時代大不列顛的全部人力物力,為愛爾蘭進行長達一百年以上的輸血,否則愛爾蘭的850w人肯定不能維持溫飽。
理想狀態下這樣能避免這場大饑荒。
而現實卻是——愛爾蘭農場主堅持出口與英格蘭政府的毫不作為,這完完全全是資本家逐利的本性暴露。
更令本撲街毛骨悚然的是,如果拋開人民的生死存亡,從單純的利益角度來思考,愛爾蘭農場主和英格蘭執政的大工廠主、大資本家們,從他們雙方的角度上出發,雙方都沒有做錯,反而是做了最正確的選擇。
但對於大多數人,絕大多數人來說,就如你我他,在災害麵前,咱們還是愛爾蘭農民,而不是工廠主、農場主、資本家。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永遠堅定支持為人民辦實事的政府,而不是把人民看成是數字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