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衛保山有瓦匠手藝,以前衛保山家跟她家條件差不離,但現在衛家的錢都填了衛杏溪這個無底洞了,比她家差遠了。
董石頭對董安國說道,“聽你娘的。”
因為兩家關係好,又定了娃娃親,這些年來往比別家多,董安國對杏溪有些情誼,但爹娘說的有道理。
他娶媳婦是為了照料這個家,照料爹娘,要是跟杏溪成親了,反倒讓他爹娘來照顧杏溪不成那怎麽行。
董安國猶豫了會,最終點了點頭。
…………
見妉華好多了,苗大蘭舍不得丟工分,下午去上工了。
她有把子力氣,幹活麻利,平時跟青壯年男的拿一樣的十個工分,半天工她能拿五個呢。
衛杏玉跟著一起走的,苗大蘭去幫她交豬草,交完了下午再去割。
家裏的閑人隻有妉華一個。
妉華不算閑著,大半個下午都在修煉。
身體不行,什麽都做不了。
所以還是身體要緊。
過猶不及,她沒有把時間全用在修煉上。
原主在家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妉華照著做了。
衛家溝的屋子都不挨著後牆蓋,所以基本家家都有個房前跟屋後兩個院子。
其實沒多少事,飯不用原主做,原主能做的隻是些零零碎碎的事。
妉華用瓢盛了些高梁米到後院,放到用一截竹子做的雞食槽裏,三隻蘆花雞咕咕叫著奔了過來,圍在雞食槽裏啄食起來。
這三隻蘆花雞下的蛋一大半都進了原主的肚子。
家裏人口少,後院用不上,因此半荒著,長滿了雜草,正好供蘆花雞啄食草葉草種跟蟲子吃。
有野趣,不夠美觀。
都是種植,花草也可以安排上。
喂完了雞,回到前院看豆角都長成了,摘了下來,給青菜捉了捉蟲,捉出來的蟲沒浪費,扔給了三隻蘆花雞。
又給菜地澆了澆水,歸置了下院子。
回到自己的屋裏,拿起原主剪了一半的袼褙看了看,收了起來。原主的舊棉鞋不能穿了,她想著自己做,也給衛杏玉做一雙,這樣就不用家裏花錢了。
苗大蘭不會做鞋,以前家裏人穿的鞋或是姥姥家那邊做了送來,或是拿東西或錢跟村裏人換的,要不就是去鎮上買。
後來原主學會了做鞋,家裏少欠不少人情。
妉華對做鞋沒興趣。
她會模仿原主的行事風格,不會完全照著原主的行事做。
挨黑,苗大蘭跟衛杏玉一起回來了。
兩人回來後收拾了一會就去廚房做飯了。
妉華不會做飯,原主會做但做的不怎麽好,隻能說能吃。
她有原主記憶知道柴火灶是怎麽燒的,也依著原主的做法過來廚房要幫忙,苗大蘭跟衛杏玉都不讓。
妉華隻好作罷,回了自己的屋子,拿起原主的課本翻了起來。
原主上到初二,因為受凍凍壞了身體,沒能再回到學校。
原主打算上高中的,以她的成績能考上縣裏最好的一中,可這個意外讓她的學業終止了。
不大會,院門響了,有人開門進到了院子裏。
苗大蘭聽到聲響,出來看了看,驚訝地問來人,“你咋提前回來了”
進來的人是衛保山。
衛保山會泥瓦活,經常會被人請去砌房子砌院牆。
幹泥瓦活雖然更累更辛苦,但掙的也多,比到地裏掙公分合算,所以有人請他就會去。
衛保山是拜了師學的全套的瓦匠手藝,從測量打地基到成房到房內的整修都會,請他過去都是當大師傅領頭幹的,所以得的錢也多。
現在環境寬鬆了,手頭寬裕的人變多,農村人的想法樸素,有了錢首先想到的是蓋房子,所以衛保山近一年不斷地能接到活,做瓦匠快成了他的主業了。
靠著衛保山的瓦匠的手藝,家裏才不至於借債給原主養病。有原主的病這個無底洞,沒借外債也是存不下錢,吃用都緊張。
前陣子鄰村有家蓋房子,請衛保山過去了。他每天一大清早過去,晚上黑透了才能趕到家。
今天回來的早了,苗大蘭才會問。
衛保山是個瘦削的中年漢子,一邊把裝瓦工工具的帆布袋子放到廚房旁邊的棚子裏,一邊回了苗大蘭的話,“活差不多了,用不著太多人,我提早回來了。”
“你就……算了,回來就回來吧。”苗大蘭本想說‘怎麽你不留下,讓別人走’,想到衛保山啥事都不願意主動跟人爭的性子,說也白說,索性不說了。
也是因為衛保山的工錢多,房蓋的差不多了,蓋房的人家為了省工錢,往往這會隻留一個大師傅看著,衛保山不願跟人爭,可不是先辭了他
“杏今天好了,退燒了還看著有精神氣了。”苗大蘭趕緊跟衛保山分享這個好消息,“中午的時候吃了兩個糖雞蛋一大碗的疙瘩湯。”
衛保山聽了,曬得黑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能吃就好了。我看杜老七這次的藥管用。”
苗大蘭一樣笑了,“誰說不是呢,等這副藥喝完,我明天去杜老七那裏再抓一副,鞏固鞏固。你快去洗洗,一會飯就做得。我再多蒸幾個饃。”
衛保山應著去廚房牆根底下的水缸裏舀水去了。
飯做的很快。
妉華沒再單獨吃,去了堂屋。
她住的是正屋的東間。
衛家的房子是老舊的土坯房,好在衛家人少各有各的房間。
三間正屋,中間的是堂屋,待客吃飯都在這屋。
東西兩間住人。
西間的連著堂屋,出入從堂屋門走,是衛保山跟苗大蘭住的屋子。
東間原來也是從堂屋進出的。
三間正屋是老樣式,上方的梁都是通著的,本來就不怎麽隔音,門也通著更不隔音了。
後來原主大了,衛保山就把東間連著堂屋的牆給砌到頂門也砌上了,從東間的外麵開了獨立的門,出入就不用經過堂屋了,給了原主一個相對私密性更好的空間。
衛杏玉住後來新蓋的西偏房,東偏房是廚房。
妉華進了屋,衛保山問了她一遍,見她是真的大好了,眉頭的豎紋鬆快不少。
董石頭對董安國說道,“聽你娘的。”
因為兩家關係好,又定了娃娃親,這些年來往比別家多,董安國對杏溪有些情誼,但爹娘說的有道理。
他娶媳婦是為了照料這個家,照料爹娘,要是跟杏溪成親了,反倒讓他爹娘來照顧杏溪不成那怎麽行。
董安國猶豫了會,最終點了點頭。
…………
見妉華好多了,苗大蘭舍不得丟工分,下午去上工了。
她有把子力氣,幹活麻利,平時跟青壯年男的拿一樣的十個工分,半天工她能拿五個呢。
衛杏玉跟著一起走的,苗大蘭去幫她交豬草,交完了下午再去割。
家裏的閑人隻有妉華一個。
妉華不算閑著,大半個下午都在修煉。
身體不行,什麽都做不了。
所以還是身體要緊。
過猶不及,她沒有把時間全用在修煉上。
原主在家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妉華照著做了。
衛家溝的屋子都不挨著後牆蓋,所以基本家家都有個房前跟屋後兩個院子。
其實沒多少事,飯不用原主做,原主能做的隻是些零零碎碎的事。
妉華用瓢盛了些高梁米到後院,放到用一截竹子做的雞食槽裏,三隻蘆花雞咕咕叫著奔了過來,圍在雞食槽裏啄食起來。
這三隻蘆花雞下的蛋一大半都進了原主的肚子。
家裏人口少,後院用不上,因此半荒著,長滿了雜草,正好供蘆花雞啄食草葉草種跟蟲子吃。
有野趣,不夠美觀。
都是種植,花草也可以安排上。
喂完了雞,回到前院看豆角都長成了,摘了下來,給青菜捉了捉蟲,捉出來的蟲沒浪費,扔給了三隻蘆花雞。
又給菜地澆了澆水,歸置了下院子。
回到自己的屋裏,拿起原主剪了一半的袼褙看了看,收了起來。原主的舊棉鞋不能穿了,她想著自己做,也給衛杏玉做一雙,這樣就不用家裏花錢了。
苗大蘭不會做鞋,以前家裏人穿的鞋或是姥姥家那邊做了送來,或是拿東西或錢跟村裏人換的,要不就是去鎮上買。
後來原主學會了做鞋,家裏少欠不少人情。
妉華對做鞋沒興趣。
她會模仿原主的行事風格,不會完全照著原主的行事做。
挨黑,苗大蘭跟衛杏玉一起回來了。
兩人回來後收拾了一會就去廚房做飯了。
妉華不會做飯,原主會做但做的不怎麽好,隻能說能吃。
她有原主記憶知道柴火灶是怎麽燒的,也依著原主的做法過來廚房要幫忙,苗大蘭跟衛杏玉都不讓。
妉華隻好作罷,回了自己的屋子,拿起原主的課本翻了起來。
原主上到初二,因為受凍凍壞了身體,沒能再回到學校。
原主打算上高中的,以她的成績能考上縣裏最好的一中,可這個意外讓她的學業終止了。
不大會,院門響了,有人開門進到了院子裏。
苗大蘭聽到聲響,出來看了看,驚訝地問來人,“你咋提前回來了”
進來的人是衛保山。
衛保山會泥瓦活,經常會被人請去砌房子砌院牆。
幹泥瓦活雖然更累更辛苦,但掙的也多,比到地裏掙公分合算,所以有人請他就會去。
衛保山是拜了師學的全套的瓦匠手藝,從測量打地基到成房到房內的整修都會,請他過去都是當大師傅領頭幹的,所以得的錢也多。
現在環境寬鬆了,手頭寬裕的人變多,農村人的想法樸素,有了錢首先想到的是蓋房子,所以衛保山近一年不斷地能接到活,做瓦匠快成了他的主業了。
靠著衛保山的瓦匠的手藝,家裏才不至於借債給原主養病。有原主的病這個無底洞,沒借外債也是存不下錢,吃用都緊張。
前陣子鄰村有家蓋房子,請衛保山過去了。他每天一大清早過去,晚上黑透了才能趕到家。
今天回來的早了,苗大蘭才會問。
衛保山是個瘦削的中年漢子,一邊把裝瓦工工具的帆布袋子放到廚房旁邊的棚子裏,一邊回了苗大蘭的話,“活差不多了,用不著太多人,我提早回來了。”
“你就……算了,回來就回來吧。”苗大蘭本想說‘怎麽你不留下,讓別人走’,想到衛保山啥事都不願意主動跟人爭的性子,說也白說,索性不說了。
也是因為衛保山的工錢多,房蓋的差不多了,蓋房的人家為了省工錢,往往這會隻留一個大師傅看著,衛保山不願跟人爭,可不是先辭了他
“杏今天好了,退燒了還看著有精神氣了。”苗大蘭趕緊跟衛保山分享這個好消息,“中午的時候吃了兩個糖雞蛋一大碗的疙瘩湯。”
衛保山聽了,曬得黑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能吃就好了。我看杜老七這次的藥管用。”
苗大蘭一樣笑了,“誰說不是呢,等這副藥喝完,我明天去杜老七那裏再抓一副,鞏固鞏固。你快去洗洗,一會飯就做得。我再多蒸幾個饃。”
衛保山應著去廚房牆根底下的水缸裏舀水去了。
飯做的很快。
妉華沒再單獨吃,去了堂屋。
她住的是正屋的東間。
衛家的房子是老舊的土坯房,好在衛家人少各有各的房間。
三間正屋,中間的是堂屋,待客吃飯都在這屋。
東西兩間住人。
西間的連著堂屋,出入從堂屋門走,是衛保山跟苗大蘭住的屋子。
東間原來也是從堂屋進出的。
三間正屋是老樣式,上方的梁都是通著的,本來就不怎麽隔音,門也通著更不隔音了。
後來原主大了,衛保山就把東間連著堂屋的牆給砌到頂門也砌上了,從東間的外麵開了獨立的門,出入就不用經過堂屋了,給了原主一個相對私密性更好的空間。
衛杏玉住後來新蓋的西偏房,東偏房是廚房。
妉華進了屋,衛保山問了她一遍,見她是真的大好了,眉頭的豎紋鬆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