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俊聞得姚知遠回營,喚其前來,欲詢雁門城內情況。姚知遠見了慕容俊,行罷禮,回道:“世子命林中虎將軍攻取雲中城之軍令,屬下已傳示與林將軍。”慕容俊點點頭,道:“你此赴雁門,據你看去,城內軍心士氣如何?百姓安居否?”姚知遠回道:“城內軍心穩定,士氣高昂,百姓俱都安居樂業。”慕容俊聞言默然不語,隻暗暗點頭。
姚知遠見他似在沉思,便立於一旁,默默等待。半晌後,慕容俊道:“近年來我那四弟、五弟一直不安分,我這個做兄長的隻好擔起重任,為我大燕苦熬心血。林中虎將軍忠正勇毅,治軍有方,以後可堪大任。”姚知遠回道:“世子乃當世英雄,林將軍日後便是立下不世之功,亦全賴世子栽培。”見慕容俊微笑不語,趁隙又道:“屬下此去雁門城,還為世子帶來一人。隻要此人能為我所用,伐趙必定成功。”慕容俊喜道:“是何人?快快請來見我。”姚知遠忙朝賬外一擊掌,隨即進來一人,見了慕容俊,倒頭便拜,道:“小人吳為,叩見世子爺。”慕容俊笑道:“不必拘禮,快請起罷。先生是何方人氏?作何營生?”吳為謝了恩,站起身來,又朝一旁的姚知遠躬身作了一禮,回道:“小人原是趙國中山侯石雲帳下門客,隻因仰慕世子風采威名,故而棄暗投明,甘為大帥驅馳。”慕容俊聞言麵色微變,沉吟不語。
姚知遠見狀心知不妙,眼珠一轉,忙道:“世子有所不知,吳為雖曾事趙,卻一心向往大燕,對世子更是神交已久,隻盼有朝一日能為世子效命,如今石雲軍中糧草被劫,他聞訊大喜,便尋機逃出雲中城,日夜兼程趕來投奔世子。他對雲中城內情況知之甚詳,或可助我破城。”慕容俊瞧了他一眼,思索片刻後,笑道:“既然前來投我,便留在帳前聽用罷。姚愛卿,此人所知趙國一應事情,俱須一一備述,由你書寫成折,奏報於我。”姚知遠道:“是。”吳為亦叩謝道:“世子所命,小人定當全力以赴。”慕容俊揮揮手,教他二人退下。
林中虎自送走姚知遠後,即刻喚來副將趙大海,商議攻打雲中城之事。
趙大海對此早已迫不及待,道:“雲中糧草已無,趙軍必定疲敝不堪,此時攻之,正當其時。”林中虎道:“我意亦是如此,不過世子曾與長安王善信相約共同伐趙,如今卻絲毫未聞有長安軍攻趙之消息,此中是否另有他故?”趙大海道:“且不管長安那起豎子輩,我們隻須全力猛攻,便是沒有他王善信,亦可拿下雲中城。”林中虎道:“話雖如此,然《孫子兵法》有言: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弱則國必弱。你我為將,必須著眼全局,縱橫捭闔,方是製勝之道。舉我燕國一家之力,雖亦可滅趙,卻不免使我大有折損,若有長安軍從旁策應,趙國便須分兵迎戰,如此於我裨益甚巨。你要知道,亡趙以後,大燕與長安之間便沒有共同之敵了。”趙大海聞言不禁一愣,道:“將軍之意是說趙國滅亡以後,我們便會與長安軍為敵?”林中虎笑道:“我可未曾如此說。”頓了一頓,正色道:“兵者,詭道也。國事亦然。我們盡量使長安軍深陷戰事,最好與趙軍兩敗俱傷,如此對我燕國最為有利。”趙大海若有所思,半晌過後,道:“那依將軍之見,目下我們該當如何?”林中虎道:“世子之命,自當遵行。我率軍攻打雲中城,你可親去王善信軍中走一遭,告之雲中戰況緊急,催他速速圍攻太原。”趙大海道:“也好,我立刻就去。”林中虎囑道:“往回途中務必小心。”趙大海道:“將軍隻管全力攻城,我速去速回。”說罷,以軍中之禮作別。
待他走後,林中虎即刻傳令下去:“軍中今夜醜時造飯,寅時出城,直趨雲中城。”石雲自失陷了糧草,又被趙王傳言責斥,近來胸中甚為沉鬱。
這一日,他正在帳中苦思禦敵之策,忽聞燕軍來攻,急忙披掛上馬,點起數千兵馬,出城迎戰。
隻見對麵煙塵滾滾,旌旗獵獵,來的正是燕軍,中軍處高豎一麵大旗,上書
“林”字。石雲遠遠望見,心中一熱,隨即麵色趨冷,顧左右道:“燕軍犯我國境,其罪罄竹難書,趙國隻須尚存一卒,必與之死戰到底。”眾人齊聲呐喊:“大趙必勝!”石雲激起勇武,挺槍拍馬,縱騎出陣。
林中虎命大軍紮住陣腳,擺開戰勢,旋即直奔出陣,與石雲相距數丈之外,二人勒馬止步。
林中虎抱拳道:“中山侯別來無恙?”石雲回禮道:“在下尚可,多謝林將軍掛念。自前次一別,思慕甚烈,屢次欲赴雁門討教,不意今日將軍親來,如此甚好。”林中虎道:“中山侯出言責備,在下無話可說。你我各為其主,如之奈何?”石雲道:“燕主自在遼東納福,理當保境安民,與鄰為善,何以欲壑難填,來犯我趙土?”林中虎道:“趙王以胡人入主三晉,不敬日月神祗,不禮聖人之道,燕王奉天子敕命討之,順天應人,正合天道。”石雲道:“罷了,正邪之分,自古難辨,你我不必再作口舌之爭。”林中虎亦道:“也好。咱們各回本陣,卻再廝殺。”二人均顧念故交之情,不願當麵以死相拚,於是各自調轉馬頭,回至本陣。
燕軍部將眼見石雲退回城內,俱道:“將軍,此刻掩軍殺將過去,必能大敗趙軍。”林中虎道:“我與石雲約定整軍再戰,此時乘人之危,實非君子所為。此戰如若攻城不下,我自向世子請罪。”石雲回陣後命大軍撤入城內,左右俱道:“兵馬後撤,必然有隙可乘,萬一燕軍追將過來,我軍定然大潰。不如就此衝殺過去,與燕軍決一死戰。”石雲笑道:“我與林將軍已有約定,他必不會食言。”說罷命大軍依次撤入城內。
姚知遠見他似在沉思,便立於一旁,默默等待。半晌後,慕容俊道:“近年來我那四弟、五弟一直不安分,我這個做兄長的隻好擔起重任,為我大燕苦熬心血。林中虎將軍忠正勇毅,治軍有方,以後可堪大任。”姚知遠回道:“世子乃當世英雄,林將軍日後便是立下不世之功,亦全賴世子栽培。”見慕容俊微笑不語,趁隙又道:“屬下此去雁門城,還為世子帶來一人。隻要此人能為我所用,伐趙必定成功。”慕容俊喜道:“是何人?快快請來見我。”姚知遠忙朝賬外一擊掌,隨即進來一人,見了慕容俊,倒頭便拜,道:“小人吳為,叩見世子爺。”慕容俊笑道:“不必拘禮,快請起罷。先生是何方人氏?作何營生?”吳為謝了恩,站起身來,又朝一旁的姚知遠躬身作了一禮,回道:“小人原是趙國中山侯石雲帳下門客,隻因仰慕世子風采威名,故而棄暗投明,甘為大帥驅馳。”慕容俊聞言麵色微變,沉吟不語。
姚知遠見狀心知不妙,眼珠一轉,忙道:“世子有所不知,吳為雖曾事趙,卻一心向往大燕,對世子更是神交已久,隻盼有朝一日能為世子效命,如今石雲軍中糧草被劫,他聞訊大喜,便尋機逃出雲中城,日夜兼程趕來投奔世子。他對雲中城內情況知之甚詳,或可助我破城。”慕容俊瞧了他一眼,思索片刻後,笑道:“既然前來投我,便留在帳前聽用罷。姚愛卿,此人所知趙國一應事情,俱須一一備述,由你書寫成折,奏報於我。”姚知遠道:“是。”吳為亦叩謝道:“世子所命,小人定當全力以赴。”慕容俊揮揮手,教他二人退下。
林中虎自送走姚知遠後,即刻喚來副將趙大海,商議攻打雲中城之事。
趙大海對此早已迫不及待,道:“雲中糧草已無,趙軍必定疲敝不堪,此時攻之,正當其時。”林中虎道:“我意亦是如此,不過世子曾與長安王善信相約共同伐趙,如今卻絲毫未聞有長安軍攻趙之消息,此中是否另有他故?”趙大海道:“且不管長安那起豎子輩,我們隻須全力猛攻,便是沒有他王善信,亦可拿下雲中城。”林中虎道:“話雖如此,然《孫子兵法》有言: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弱則國必弱。你我為將,必須著眼全局,縱橫捭闔,方是製勝之道。舉我燕國一家之力,雖亦可滅趙,卻不免使我大有折損,若有長安軍從旁策應,趙國便須分兵迎戰,如此於我裨益甚巨。你要知道,亡趙以後,大燕與長安之間便沒有共同之敵了。”趙大海聞言不禁一愣,道:“將軍之意是說趙國滅亡以後,我們便會與長安軍為敵?”林中虎笑道:“我可未曾如此說。”頓了一頓,正色道:“兵者,詭道也。國事亦然。我們盡量使長安軍深陷戰事,最好與趙軍兩敗俱傷,如此對我燕國最為有利。”趙大海若有所思,半晌過後,道:“那依將軍之見,目下我們該當如何?”林中虎道:“世子之命,自當遵行。我率軍攻打雲中城,你可親去王善信軍中走一遭,告之雲中戰況緊急,催他速速圍攻太原。”趙大海道:“也好,我立刻就去。”林中虎囑道:“往回途中務必小心。”趙大海道:“將軍隻管全力攻城,我速去速回。”說罷,以軍中之禮作別。
待他走後,林中虎即刻傳令下去:“軍中今夜醜時造飯,寅時出城,直趨雲中城。”石雲自失陷了糧草,又被趙王傳言責斥,近來胸中甚為沉鬱。
這一日,他正在帳中苦思禦敵之策,忽聞燕軍來攻,急忙披掛上馬,點起數千兵馬,出城迎戰。
隻見對麵煙塵滾滾,旌旗獵獵,來的正是燕軍,中軍處高豎一麵大旗,上書
“林”字。石雲遠遠望見,心中一熱,隨即麵色趨冷,顧左右道:“燕軍犯我國境,其罪罄竹難書,趙國隻須尚存一卒,必與之死戰到底。”眾人齊聲呐喊:“大趙必勝!”石雲激起勇武,挺槍拍馬,縱騎出陣。
林中虎命大軍紮住陣腳,擺開戰勢,旋即直奔出陣,與石雲相距數丈之外,二人勒馬止步。
林中虎抱拳道:“中山侯別來無恙?”石雲回禮道:“在下尚可,多謝林將軍掛念。自前次一別,思慕甚烈,屢次欲赴雁門討教,不意今日將軍親來,如此甚好。”林中虎道:“中山侯出言責備,在下無話可說。你我各為其主,如之奈何?”石雲道:“燕主自在遼東納福,理當保境安民,與鄰為善,何以欲壑難填,來犯我趙土?”林中虎道:“趙王以胡人入主三晉,不敬日月神祗,不禮聖人之道,燕王奉天子敕命討之,順天應人,正合天道。”石雲道:“罷了,正邪之分,自古難辨,你我不必再作口舌之爭。”林中虎亦道:“也好。咱們各回本陣,卻再廝殺。”二人均顧念故交之情,不願當麵以死相拚,於是各自調轉馬頭,回至本陣。
燕軍部將眼見石雲退回城內,俱道:“將軍,此刻掩軍殺將過去,必能大敗趙軍。”林中虎道:“我與石雲約定整軍再戰,此時乘人之危,實非君子所為。此戰如若攻城不下,我自向世子請罪。”石雲回陣後命大軍撤入城內,左右俱道:“兵馬後撤,必然有隙可乘,萬一燕軍追將過來,我軍定然大潰。不如就此衝殺過去,與燕軍決一死戰。”石雲笑道:“我與林將軍已有約定,他必不會食言。”說罷命大軍依次撤入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