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他自被石虎下入牢中,痛心嘔血,已然傷及肺腑。此次獲宥出征,愈加勤勉賣力,欲要將功贖罪,一雪前恥。因此接連大動,一戰王善信,再戰林中虎,終於牽動舊疾,在格擋林中虎大刀時,再也支持不住,噴出血來。他不願吐露實情,是以推說偶染惡疾所致。
林中虎回城後,憶起二人打鬥情景,斷定石雲非己所傷,而他自稱惡疾所致,又難令人相信。左思右想,百思不解。隻好先派人趕赴慕容俊處,報知王善信背信棄義,已然倒戈相向,與趙國沆瀣一氣,反攻燕軍。
慕容俊聞訊吃驚不小,謂南鄉子道:“先生自長安軍中甫歸,彼即渡河西進,此乃先生之功也。然其臨陣反戈,則是始料未及。”略頓了頓,接道:“王善信與我反目成仇,伐趙之勢攻守易形。目下雲中城雖在我手,實難久守,石虎必欲得之而後快。我千裏遠征深入趙境,後援補給不比趙軍有近水樓台之便,如此局勢,久恐生變。”南鄉子道:“世子之意如何?”慕容俊沉思良久,道:“此次伐趙,王爺意圖已經實現。所謂窮寇莫追,我意欲班師薊州,徐圖日後。”南鄉子不解道:“伐趙未竟全功,半途而廢,何謂意圖已經實現?”慕容俊微笑道:“先生有所不知。老王爺誌在天下,早有席卷四海之意,此次伐趙乃是要牽製石虎,待趙國自顧不暇,王爺便可教我那四弟、五弟伺機出擊,一舉蕩平宇內。如今我等大敗趙軍,石虎已是驚弓之鳥,隻顧自保,不敢正視遼東。如此便是王爺意圖已經實現。”南鄉子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近些年聞得四王子慕容恪在遼東城操練兵馬,而五王子慕容垂在中山城潛心研習水戰,實則是老王爺用意深遠。”慕容俊微微一笑,道:“且不管他。如今我們決意撤軍,如何善後,還請先生獻策出謀。”南鄉子笑道:“在下曾奉世子之命遊說石雲,據我冷眼觀去,那石雲雖自智勇兼備,然則趙王待其頗為刻薄。以在下拙見,不如將雲中城還與石雲,做個順水人情,一來可離間他們君臣之情,二則為日後戰端再起留下轉圜餘地。至於雁門城,便可予那長安軍。王善信臨大事而拘小節,見小利而忘大義,見風使舵,貪婪成性,我們將雁門給他,正好使他與趙軍火並。”慕容俊哈哈大笑,道:“先生所言,與我不謀而合。”南鄉子謙恭道:“世子早已成竹在胸,在下欽服。”慕容俊隨即命人傳信給林中虎,俱述撤軍讓城情由。
林中虎接信後與趙大海商議對策,趙大海道:“既然世子去意已決,我等隻好遵命而行。隻是為克此城,頗費周章,一旦讓人,甚有不甘。罷了,軍令如山,如之奈何。來日便可知會趙軍接收此城。”林中虎道:“事已至此,也隻好如此。”說罷回思石雲吐血之傷,心有戚戚然。趙大海見他這般神色,已猜得八九分,自覺無趣,告退而出。
石雲回陣休整兩日,大感精神充沛,便要再去搦戰。忽聞雲中城內燕軍派出使者前來,石雲命人傳入帳中。那使者道:“我家世子班師在即,特遣在下前來知會將軍,明日午後你部便可接管雲中城。”石雲疑惑不解,道:“這卻作怪!入嘴肥膏,豈有再吐出來的道理。此中莫非有詐?你且回去,告知上官,不必相讓,我自來取。”那使者道:“並非相詐,實是我軍回師遼東,故而將此城納還你部。”石雲狐疑不定,暗思:“燕軍連侵我雁門、雲中二城,此刻聲威大振,兵鋒正盛,如何卻要退兵?莫非彼亦缺糧少草,事起肘腋之間,無奈之下隻好如此?又或是王善信歸順於我,使彼失了臂膀助力,因此才要罷戰?”一時之間踟躕不決。那使者見他疑慮重重,笑道:“將軍不必見疑。若不信時,明日午後可先遣一細作入城,察探一番後再做道理。”石雲不願教旁人輕覷,揮手道:“既然你主幡然悔悟,肯將雲中完壁歸趙,自是善莫大焉。你便回去,本帥自有道理。”那使者作別而去。卻非回去複命,而是轉道去了別處。
翌日清晨,石雲點起本部兵馬,整裝待發。不久,聞得探子回報:“雲中城頭不見一人,燕軍旌旗也已消失。”石雲不禁有些失落,自覺此城複得非賴己力,乃是林中虎有意想讓,因此頗感勝之不武。隻片刻間,做定主意,即命大軍直趨雲中。此時燕軍早已撤走,留下一座不防之城。石雲入了城內,但見街道整潔,屋舍儼然,合城百姓絲毫未有傷犯,卻哪裏有燕軍的影子。他暗暗點頭,隨即命人安撫百姓,整飭城防。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自趙軍進入雲中,長安軍本應隨之入城,然而王善信卻趁機率軍脫離雲中趙軍,急向北馳而去。原來日前那燕軍使者作別了石雲,轉道去了王善信處,以雁門城池許之,說動他棄了趙軍,北上接收雁門。王善信喜之不盡,早把與石雲之約拋諸腦後,就在趙軍直趨雲中之時,秘令本部人馬甩脫趙軍,北上雁門。
雁門城內燕軍早已撤離,長安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入了城。王善信自離長安以來,從未有如此斬獲,不意時運亨通,竟能占取河北名邑,真可謂是福從天降。大喜之下,命人擺下筵席,大宴三日。
不過三五日,雲中、雁門二城燕軍俱至中軍大營外駐紮。林中虎與趙大海數人晉謁了世子,慕容俊賜座,眾人坐定。慕容俊道:“眾卿幸苦,此次伐趙功德圓滿,皆是諸位之功。”話鋒一轉,接道:“長安軍背盟棄約,與趙軍狼狽為奸,實乃一丘之貉。王善信異日必定引火燒身。石虎經此一戰,亦是元氣大傷,我料數載之內,趙人龜縮三晉,不敢越出雷池半步。此次班師回遼,老王爺麵前,本帥自會俱陳諸位勞苦。”眾人皆躬身謝恩。
林中虎回城後,憶起二人打鬥情景,斷定石雲非己所傷,而他自稱惡疾所致,又難令人相信。左思右想,百思不解。隻好先派人趕赴慕容俊處,報知王善信背信棄義,已然倒戈相向,與趙國沆瀣一氣,反攻燕軍。
慕容俊聞訊吃驚不小,謂南鄉子道:“先生自長安軍中甫歸,彼即渡河西進,此乃先生之功也。然其臨陣反戈,則是始料未及。”略頓了頓,接道:“王善信與我反目成仇,伐趙之勢攻守易形。目下雲中城雖在我手,實難久守,石虎必欲得之而後快。我千裏遠征深入趙境,後援補給不比趙軍有近水樓台之便,如此局勢,久恐生變。”南鄉子道:“世子之意如何?”慕容俊沉思良久,道:“此次伐趙,王爺意圖已經實現。所謂窮寇莫追,我意欲班師薊州,徐圖日後。”南鄉子不解道:“伐趙未竟全功,半途而廢,何謂意圖已經實現?”慕容俊微笑道:“先生有所不知。老王爺誌在天下,早有席卷四海之意,此次伐趙乃是要牽製石虎,待趙國自顧不暇,王爺便可教我那四弟、五弟伺機出擊,一舉蕩平宇內。如今我等大敗趙軍,石虎已是驚弓之鳥,隻顧自保,不敢正視遼東。如此便是王爺意圖已經實現。”南鄉子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近些年聞得四王子慕容恪在遼東城操練兵馬,而五王子慕容垂在中山城潛心研習水戰,實則是老王爺用意深遠。”慕容俊微微一笑,道:“且不管他。如今我們決意撤軍,如何善後,還請先生獻策出謀。”南鄉子笑道:“在下曾奉世子之命遊說石雲,據我冷眼觀去,那石雲雖自智勇兼備,然則趙王待其頗為刻薄。以在下拙見,不如將雲中城還與石雲,做個順水人情,一來可離間他們君臣之情,二則為日後戰端再起留下轉圜餘地。至於雁門城,便可予那長安軍。王善信臨大事而拘小節,見小利而忘大義,見風使舵,貪婪成性,我們將雁門給他,正好使他與趙軍火並。”慕容俊哈哈大笑,道:“先生所言,與我不謀而合。”南鄉子謙恭道:“世子早已成竹在胸,在下欽服。”慕容俊隨即命人傳信給林中虎,俱述撤軍讓城情由。
林中虎接信後與趙大海商議對策,趙大海道:“既然世子去意已決,我等隻好遵命而行。隻是為克此城,頗費周章,一旦讓人,甚有不甘。罷了,軍令如山,如之奈何。來日便可知會趙軍接收此城。”林中虎道:“事已至此,也隻好如此。”說罷回思石雲吐血之傷,心有戚戚然。趙大海見他這般神色,已猜得八九分,自覺無趣,告退而出。
石雲回陣休整兩日,大感精神充沛,便要再去搦戰。忽聞雲中城內燕軍派出使者前來,石雲命人傳入帳中。那使者道:“我家世子班師在即,特遣在下前來知會將軍,明日午後你部便可接管雲中城。”石雲疑惑不解,道:“這卻作怪!入嘴肥膏,豈有再吐出來的道理。此中莫非有詐?你且回去,告知上官,不必相讓,我自來取。”那使者道:“並非相詐,實是我軍回師遼東,故而將此城納還你部。”石雲狐疑不定,暗思:“燕軍連侵我雁門、雲中二城,此刻聲威大振,兵鋒正盛,如何卻要退兵?莫非彼亦缺糧少草,事起肘腋之間,無奈之下隻好如此?又或是王善信歸順於我,使彼失了臂膀助力,因此才要罷戰?”一時之間踟躕不決。那使者見他疑慮重重,笑道:“將軍不必見疑。若不信時,明日午後可先遣一細作入城,察探一番後再做道理。”石雲不願教旁人輕覷,揮手道:“既然你主幡然悔悟,肯將雲中完壁歸趙,自是善莫大焉。你便回去,本帥自有道理。”那使者作別而去。卻非回去複命,而是轉道去了別處。
翌日清晨,石雲點起本部兵馬,整裝待發。不久,聞得探子回報:“雲中城頭不見一人,燕軍旌旗也已消失。”石雲不禁有些失落,自覺此城複得非賴己力,乃是林中虎有意想讓,因此頗感勝之不武。隻片刻間,做定主意,即命大軍直趨雲中。此時燕軍早已撤走,留下一座不防之城。石雲入了城內,但見街道整潔,屋舍儼然,合城百姓絲毫未有傷犯,卻哪裏有燕軍的影子。他暗暗點頭,隨即命人安撫百姓,整飭城防。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自趙軍進入雲中,長安軍本應隨之入城,然而王善信卻趁機率軍脫離雲中趙軍,急向北馳而去。原來日前那燕軍使者作別了石雲,轉道去了王善信處,以雁門城池許之,說動他棄了趙軍,北上接收雁門。王善信喜之不盡,早把與石雲之約拋諸腦後,就在趙軍直趨雲中之時,秘令本部人馬甩脫趙軍,北上雁門。
雁門城內燕軍早已撤離,長安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入了城。王善信自離長安以來,從未有如此斬獲,不意時運亨通,竟能占取河北名邑,真可謂是福從天降。大喜之下,命人擺下筵席,大宴三日。
不過三五日,雲中、雁門二城燕軍俱至中軍大營外駐紮。林中虎與趙大海數人晉謁了世子,慕容俊賜座,眾人坐定。慕容俊道:“眾卿幸苦,此次伐趙功德圓滿,皆是諸位之功。”話鋒一轉,接道:“長安軍背盟棄約,與趙軍狼狽為奸,實乃一丘之貉。王善信異日必定引火燒身。石虎經此一戰,亦是元氣大傷,我料數載之內,趙人龜縮三晉,不敢越出雷池半步。此次班師回遼,老王爺麵前,本帥自會俱陳諸位勞苦。”眾人皆躬身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