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金良馬上就想到了那兩個黑臉漢子。
他回憶了上午的情景,覺得這兩個人很有可能就是謀害茶館老板的凶手。
他想到這裏,馬上就來到了衙門,對縣太爺說:“我知道劫匪的樣子。”
說完,拿出畫筆把那兩個黑臉漢子的畫像畫了出來。
縣太爺一看,人像活靈活現,畫得不錯。
但怎麽就肯定他們就是劫匪呢?
他是不是為獎賞的事情來行騙的?
顧金良看出了縣太爺的心思,說:“我不是為了獎賞來的,而是為了給死者討回一個公道。”
停了一下,他接著說:“我是一個靠給人畫像為生的人,對人像過目不忘,當天我見過那幾個人,是他們把我們趕出了茶館,然後茶館就遭到了搶劫,他們的嫌疑最大。任何人像我能很快畫出來,縣太爺如果不信,我們可以當場一試。”
縣太爺一聽,就喊了一個手下的人進來,顧金良看了一兩眼,就讓他離開了。
隻見顧金良勾勒了幾筆,畫像就完成了,他雙手遞給了縣太爺。
縣太爺露出了驚訝的神色,又詢問了當天所見的情景,當即對顧金良刮目相看,讓他立即把那兩個黑臉漢子的畫像畫了幾百張,然後張貼在大街小巷裏。
沒過幾天,衙門就接到知情人提供的消息,把那兩個黑臉漢子一舉抓獲。
在審問後,黑臉漢子承認了自己的罪行,最終被砍了頭。
顧金良自然得到了重重的獎賞,他把這意外的收獲都散發給了當地的窮人,更加引來了別人對他的尊敬,他的“神筆”大師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找他畫像的人也越來越多。
這天下午,來了一個中年人,戴著一個大鬥笠,臉半遮半露著,他走到顧金良的麵前,說要他幫忙畫一張像,顧金良讓他把鬥笠取下來。
中年男子說不想到大街上畫,他想到顧金良家裏去畫,並許諾給兩倍的價錢。
顧金良答應了。
來到顧金良的家,顧金良再次讓中年男子把鬥笠取下。
中年男子看了看四周,發現沒有其他的人,猛地把鬥笠取下說:“讓你看看也無妨,反正你馬上就要去見閻王了!”
顧金良心裏一驚,暗想是不是遭到壞人暗算了。
但顧金良還是表現出一副鎮定的神色說:“客官,你我沒有冤仇,何出此話?”
中年男子冷笑一聲,圍著顧金良走了一圈接著說:“還記得被你害死的那兩個黑臉漢子嗎?他們可是我的大哥!那天參加搶劫的也有我,你怎麽沒把我畫出來啊?我現在是來為他倆報仇的!”
顧金良一聽,心裏咯噔了一下,知道自己會死在他的手裏,隻怪當時大意,沒注意到這個人。
顧金良想了想,反而更加鎮靜地說:“既然栽在你手裏,我無話可說,隻是我有個要求。”
中年男子倒也很大方地說:“就是要去見閻王的人了,有什麽要求你盡管提。”
顧金良說:“我身為一代‘神筆’大師,在離開人世的時候,總要給後人留下一點什麽,所以,我想畫一幅自畫像掛在堂前。”
中年男子覺得這個要求並不過分,擺擺手說:“好好,你快點去畫,但別耍什麽花樣。”
顧金良拿出畫筆,“刷”幾下就給自己畫了一張自畫像,在自畫像的上方畫著一輪明月,下麵是清清的湖水和翠綠的竹林,水裏的倒影清晰可見,然後落上了款。
中年男子見是一幅自畫像,就沒說什麽。
顧金良拿起這幅自畫像掛在了堂前,然後對中年男子說:“好了,請你對我狠一點,一刀結束,別讓我感到痛苦。”
中年男子奸笑著說:“我給你來個痛快點的!”
說完,手起刀落,顧金良的人頭落地,中年男子匆匆地離開了。
第二天,縣太爺就接到百姓的報案,當聽說被殺害的人是顧金良的時候,他特意親自來調查這個案件。
來到顧金良的家裏,除了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和屍體外,並沒有其他的線索,也沒有老百姓看到可疑的人。
縣太爺在顧金良的家裏轉了幾圈,突然被堂前的自畫像吸引住了。
他讓人把那幅自畫像取下來,仔細一看,落款的時間就是昨天,他尋思到:“這肯定是顧金良臨死前畫的畫,難道是顧金良在向我們暗示什麽嗎?”
縣太爺把這幅畫仔細看了一遍,自畫像非常完美,但他從沒看到過自畫像還配上山水圖的。
他再仔細把山水看了一遍,希望能從那上麵找到答案,結果是什麽也沒發現。
他圍著這副自畫像一邊轉著圈一邊仔細地看,突然,當他轉到自畫像的另一頭的時候,清楚地看到了水裏的倒影,其中有一個倒影是個人像,但這個倒影不是顧金良本人,而是另外一個人。
縣太爺猛然醒悟,吩咐手下的人照著這個人像畫了幾百張,然後張貼在大街小巷。
不久,這個人就被抓獲了,他正是那個殺害顧金良的中年人,他到死也沒弄明白自己是怎麽被抓的。
此後,很有人都知道了顧家的人像畫的逼真,不遠千裏來顧家求畫,顧金良的兒子顧春秋不得安寧,遠走邊關寧遠城。”
“有一個盛唐時期的大畫家,名叫顧昉,尤為擅長春宮圖,應該也是你說的顧家人。”
周掌櫃點頭,道:“不錯,正是顧金良的先祖,一副《春宵秘戲圖》,名揚天下。”
“顧家既然遠走他鄉,隱世於寧遠城,為何又要隱世於長白山深處。”
“唉!”
周掌櫃歎了一口氣,道:“顧家隱世於深山,和寧遠城的一場戰爭有關,更和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死有關。你若有幸見到顧萃琛可以好好問問。”
牛一刀想想也對,當下要緊的事是趕快去找顧家。
顧家既然願意為祖父畫像,那麽說明交情不淺,若是讓顧家人帶路進破軍山,想必也不會有什麽困難。
牛一刀想到這裏,心中輕鬆了不少,和朱五一同謝過周掌櫃,辭別而出。
他回憶了上午的情景,覺得這兩個人很有可能就是謀害茶館老板的凶手。
他想到這裏,馬上就來到了衙門,對縣太爺說:“我知道劫匪的樣子。”
說完,拿出畫筆把那兩個黑臉漢子的畫像畫了出來。
縣太爺一看,人像活靈活現,畫得不錯。
但怎麽就肯定他們就是劫匪呢?
他是不是為獎賞的事情來行騙的?
顧金良看出了縣太爺的心思,說:“我不是為了獎賞來的,而是為了給死者討回一個公道。”
停了一下,他接著說:“我是一個靠給人畫像為生的人,對人像過目不忘,當天我見過那幾個人,是他們把我們趕出了茶館,然後茶館就遭到了搶劫,他們的嫌疑最大。任何人像我能很快畫出來,縣太爺如果不信,我們可以當場一試。”
縣太爺一聽,就喊了一個手下的人進來,顧金良看了一兩眼,就讓他離開了。
隻見顧金良勾勒了幾筆,畫像就完成了,他雙手遞給了縣太爺。
縣太爺露出了驚訝的神色,又詢問了當天所見的情景,當即對顧金良刮目相看,讓他立即把那兩個黑臉漢子的畫像畫了幾百張,然後張貼在大街小巷裏。
沒過幾天,衙門就接到知情人提供的消息,把那兩個黑臉漢子一舉抓獲。
在審問後,黑臉漢子承認了自己的罪行,最終被砍了頭。
顧金良自然得到了重重的獎賞,他把這意外的收獲都散發給了當地的窮人,更加引來了別人對他的尊敬,他的“神筆”大師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找他畫像的人也越來越多。
這天下午,來了一個中年人,戴著一個大鬥笠,臉半遮半露著,他走到顧金良的麵前,說要他幫忙畫一張像,顧金良讓他把鬥笠取下來。
中年男子說不想到大街上畫,他想到顧金良家裏去畫,並許諾給兩倍的價錢。
顧金良答應了。
來到顧金良的家,顧金良再次讓中年男子把鬥笠取下。
中年男子看了看四周,發現沒有其他的人,猛地把鬥笠取下說:“讓你看看也無妨,反正你馬上就要去見閻王了!”
顧金良心裏一驚,暗想是不是遭到壞人暗算了。
但顧金良還是表現出一副鎮定的神色說:“客官,你我沒有冤仇,何出此話?”
中年男子冷笑一聲,圍著顧金良走了一圈接著說:“還記得被你害死的那兩個黑臉漢子嗎?他們可是我的大哥!那天參加搶劫的也有我,你怎麽沒把我畫出來啊?我現在是來為他倆報仇的!”
顧金良一聽,心裏咯噔了一下,知道自己會死在他的手裏,隻怪當時大意,沒注意到這個人。
顧金良想了想,反而更加鎮靜地說:“既然栽在你手裏,我無話可說,隻是我有個要求。”
中年男子倒也很大方地說:“就是要去見閻王的人了,有什麽要求你盡管提。”
顧金良說:“我身為一代‘神筆’大師,在離開人世的時候,總要給後人留下一點什麽,所以,我想畫一幅自畫像掛在堂前。”
中年男子覺得這個要求並不過分,擺擺手說:“好好,你快點去畫,但別耍什麽花樣。”
顧金良拿出畫筆,“刷”幾下就給自己畫了一張自畫像,在自畫像的上方畫著一輪明月,下麵是清清的湖水和翠綠的竹林,水裏的倒影清晰可見,然後落上了款。
中年男子見是一幅自畫像,就沒說什麽。
顧金良拿起這幅自畫像掛在了堂前,然後對中年男子說:“好了,請你對我狠一點,一刀結束,別讓我感到痛苦。”
中年男子奸笑著說:“我給你來個痛快點的!”
說完,手起刀落,顧金良的人頭落地,中年男子匆匆地離開了。
第二天,縣太爺就接到百姓的報案,當聽說被殺害的人是顧金良的時候,他特意親自來調查這個案件。
來到顧金良的家裏,除了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和屍體外,並沒有其他的線索,也沒有老百姓看到可疑的人。
縣太爺在顧金良的家裏轉了幾圈,突然被堂前的自畫像吸引住了。
他讓人把那幅自畫像取下來,仔細一看,落款的時間就是昨天,他尋思到:“這肯定是顧金良臨死前畫的畫,難道是顧金良在向我們暗示什麽嗎?”
縣太爺把這幅畫仔細看了一遍,自畫像非常完美,但他從沒看到過自畫像還配上山水圖的。
他再仔細把山水看了一遍,希望能從那上麵找到答案,結果是什麽也沒發現。
他圍著這副自畫像一邊轉著圈一邊仔細地看,突然,當他轉到自畫像的另一頭的時候,清楚地看到了水裏的倒影,其中有一個倒影是個人像,但這個倒影不是顧金良本人,而是另外一個人。
縣太爺猛然醒悟,吩咐手下的人照著這個人像畫了幾百張,然後張貼在大街小巷。
不久,這個人就被抓獲了,他正是那個殺害顧金良的中年人,他到死也沒弄明白自己是怎麽被抓的。
此後,很有人都知道了顧家的人像畫的逼真,不遠千裏來顧家求畫,顧金良的兒子顧春秋不得安寧,遠走邊關寧遠城。”
“有一個盛唐時期的大畫家,名叫顧昉,尤為擅長春宮圖,應該也是你說的顧家人。”
周掌櫃點頭,道:“不錯,正是顧金良的先祖,一副《春宵秘戲圖》,名揚天下。”
“顧家既然遠走他鄉,隱世於寧遠城,為何又要隱世於長白山深處。”
“唉!”
周掌櫃歎了一口氣,道:“顧家隱世於深山,和寧遠城的一場戰爭有關,更和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死有關。你若有幸見到顧萃琛可以好好問問。”
牛一刀想想也對,當下要緊的事是趕快去找顧家。
顧家既然願意為祖父畫像,那麽說明交情不淺,若是讓顧家人帶路進破軍山,想必也不會有什麽困難。
牛一刀想到這裏,心中輕鬆了不少,和朱五一同謝過周掌櫃,辭別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