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中秋,陸將軍就先去了邊疆。皇上體恤時睿和長寧郡主剛剛成親,就暫且留他在京都任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負責京都之內的治安。
中秋的時候,王妃倒是被王爺放出來一回,也隻是抱著福哥兒去王家轉了一趟,隻用了午膳就回來了。也不知是王妃妥協,還是她另有詭計,總之王家並未起疑。
等到了九月份的時候,朝堂上明顯產生了些許不一樣的因素,帶著些許的蠢蠢欲動。
五皇子一黨忽然遭受攻擊,歸屬五皇子的底下官員,以各種罪名被下獄。大理寺一反常態地堅韌,仿佛是回到了當初斐濟任職大理寺卿的時候。而現如今五皇子一黨,也像太子一黨似的,被人捉住了痛腳不放。
朝堂之上,展開了一場拉鋸戰。皇上並未太過表示,隻要查出依照著律法查辦,沒有遮掩也沒有嚴苛。
王爺在書房待得時間也越來越長,阿九的心情更是不穩定。前一世的這個時候,她早就成了孤女,同時已經失去王爺的寵愛,對於朝堂局勢並不在意。但是她還是知道,王爺那段時間整日在書房忙碌。
直到宮中傳出十三皇子猝死,阿九才察覺出不對勁來。第二日,就緊接著又傳出麗妃在自己的寢宮裏自縊了。接二連三的消息傳來,頓時鬧得人心惶惶。
阿九的心思也是轉了好幾個彎兒,十三皇子都養了兩三歲了,沒道理忽然猝死。除非是有人不讓他活,緊跟著麗妃也死了,以麗妃的性子即使沒了十三皇子也會努力再生一個,可是卻這樣死了。五皇子現如今尷尬的處境,皇後更不會貿貿然出手,那麽在阿九心中徘徊的答案就隻有一個。
讓十三皇子無聲無息沒了的也隻有皇上了,緊接著麗妃被逼自縊。很可能是麗妃與五皇子之間的糾葛被皇上知道了,再聯係最近五皇子一黨頻頻被找茬,幾乎可以肯定了,竟是把時間點掐的如此之準。
果然情勢鬥轉直下,再被查出錯誤的五皇子一黨,一律嚴懲不貸。鬧得朝堂之上,想找個避風港都困難。眾大臣猜不透皇上的心思,縱觀聖上所出的皇子裏麵,當初被看好的太子已經沒有出頭之日,現如今除了五皇子還真找不出能夠入皇上眼的皇子。
阿九的日子也越發變得難熬,由於上回老夫人悄悄進宮的原因,她隱隱猜測王爺的真實身份,卻又不敢往上麵想。
朝堂上經曆幾番變動,五皇子雖然沒受什麽排擠,隻是跟著他的官員明顯越來越少。支持力量也顯得薄弱了許多,而其他實力強大的異姓王,這個時候都十分聰明地選擇了蟄伏。在這個敏感的時刻,福哥兒的周歲到了,王爺卻是一再回絕了王妃要替福哥兒辦宴席的意見。
趙王府這個庶長子,除了王妃之外,似乎所有的人都選擇性地遺忘了他。
這日,阿九照例等著王爺,芙蓉院上下的燈都還在亮著。雖然不知道王爺會不會來,但是阿九每晚都會留著燈。
“主子,都已經亥時了,王爺今個兒估計不回來了。您還是安置了吧?”今晚輪到玉葉值夜,她輕手輕腳地走過來,小聲勸道。
阿九點了點頭,正準備脫衣裳,卻是聽到院子外傳來一陣略顯嘈雜的聲音。
主仆二人對視了一眼,剛準備出去迎接,王爺披著外袍已經走了進來。幾日未瞧見,他的神色顯得十分憔悴,拉著阿九的手微微緊了緊。
“怎地這般涼?”阿九將他的大掌包裹在手中,輕輕地哈著熱氣,嬌嗔地抬起頭看著他。
男人那略顯寬厚的肩膀卻是直直地向她倒過來,竟是暈了過去。她的眼皮一跳。整個人勉強扶住牆站穩。
“玉葉,快去吩咐人請大夫來!”阿九驚呼了一聲,連忙穩住自己的思緒,和身邊的小丫頭一同將王爺扶上床。
幾個丫頭匆忙地奔走著,端盆倒水,阿九卻是寸步不離地守在他的身邊。
請來的是王府裏的大夫,很快就過來了,那個老大夫過來診脈之後,臉上的神色就不大好。
“大夫,王爺怎麽樣?”阿九臉上的神色也變得蒼白,她的心裏一緊,不知為何王爺會忽然就暈倒了,腦子裏有些空白。
大夫剛想說話,前院已經傳來丫頭的通傳聲。
“王爺好好的怎麽會暈倒了?暈倒了也不跟我說一聲,敢情恒側妃是不把我這把老骨頭放在眼裏了,好歹我也是王爺的親生母親!”老夫人拄著拐杖走了進來,身後依然跟著王嬤嬤,臉上的神色是十分的憤怒。
阿九的眉頭輕輕一皺,就連忙鬆開了,上前幾步想要攙扶住老夫人,卻被她一把推開。
“老夫人,都已經這麽晚了,妾身怕驚擾了老夫人休息。想著等到大夫診過之後,妾身再斟酌著向您匯報。”阿九也不覺得尷尬,隻垂了手站在一邊,讓開位置給老夫人。
老夫人冷哼了一聲,斜看了一眼阿九,冷聲道:“誰知道你斟酌成什麽樣子,還是我親自來看看的好,大夫,說說王爺究竟如何了?”
阿九也不惱依然躬身垂頭站在一邊,嘴角卻露出一個無奈的笑容。老夫人現在是連一絲敷衍都不稀罕用了,麵子情都不舍得賞給她。所幸她時阿九現如今也不用看她的臉色過火,熱戀貼冷屁股的事情她還真做不出。
“不瞞老夫人,王爺這是積勞成疾,得慢慢調養。凡事都得順著,不能惹惱了。否則若是加上憂思,恐怕身體更加吃不消。”老大夫捋著胡須,麵色的神色也沒有恢複,相反還皺緊了眉頭,似乎遇上了疑難雜症。
老夫人一聽,差點就要暈過去,勉強扶著王嬤嬤的手坐穩。有些急切地問道:“王爺的身子怎地變成了這樣,可是診錯了?”
她有些難以置信,甚至口不擇言,待看到老大夫越發陰沉的麵色,嘴裏又說不出話來了。
“老夫人也是一時心急,敢問大夫王爺這樣要怎麽調養?需要什麽盡管開口,便是府裏沒有也想法子給您尋來!”阿九在心底輕歎了一口氣,真真是關心則亂,她也隻好站出來打圓場。
“對對對,缺什麽盡管說,隻要能把王爺醫好了!”老夫人這才回過神來,也跟著附和了兩聲,此刻她也選擇性地遺忘了自己不待見時阿九這件事兒。
老大夫的神色緩了緩,淡淡地擺了擺手,輕聲說道:“其實也不需要什麽,隻是王爺最近勞累了,卻不能忽視。但也不需要太緊張,在府上將養十天半月,少管煩心事兒,這身子就能養回來了。”
老夫人聽完之後,還是有些半信半疑,阿九讓屋外的元寶跟著大夫出去開藥。
老夫人心裏忐忑,難免拉著王爺的手不肯鬆開,甚至還低聲嘀咕著:萬不要讓她這把老骨頭,白發人送黑發人。
說到最後,老夫人的眼淚都止不住流了下來,想來都被王爺給嚇到了。突然暈倒算是怎麽一回事兒,阿九在一旁象征性地安慰了幾句,就立住不動了。總之已經不招老夫人待見了,也沒必要巴巴地湊過去表現賢良。
最後老夫人還是被王嬤嬤拉走了,臨走之前,還不忘冷著臉交代阿九好好照顧王爺。
阿九瞧著人走遠了,才微微鬆了一口氣,接過玉葉遞來的熱毛巾,輕輕擦拭著王爺的臉。
“行了,你先下去歇息吧,若是藥熬好了再端過來。”阿九對著玉葉揮了揮手,她就屏聲斂氣地退了下去。
女子的柔荑在臉上掃過,手腕被一隻微涼的大掌抓住。
“王爺你醒了?大夫來瞧過了,您需要好好歇息,不宜操勞。老夫人也來瞧過,剛被人勸回去了。”阿九從一旁的桌上取來一碗熱水,慢慢扶起他喂著他喝下。
在燈光的映襯下,王爺的麵色還是泛著蒼白,他的嘴唇經過水分的滋潤並沒有那麽幹裂了。
“待會子去跟玉石那裏吩咐一聲,這幾日的早朝我就不去了。”王爺的聲音也有些有氣無力,阿九替他撚好被角,輕輕地點了點頭。
後來藥熬好了,服侍著王爺喝完,兩人就都躺下了。卻是各懷心事,阿九的眉頭始終緊皺著,她不知道王爺這病來得是真是假,還是有了謀算。隻不過連老夫人都蒙在骨裏,若是有了謀劃也定是大事兒。
現如今五皇子落敗,的確是該讓這位最有實力的皇位繼承人上不來,才能有繼續玩兒野心的本錢。
第二日,王爺病倒了的消息就傳出去了,朝堂之上也頗為震動。幾方勢力雖有意蟄伏,但也萬沒有在這個節骨眼上退下去的道理,都巴巴地守在朝堂裏,一有什麽風吹草動,也好想出萬全之策。
不想,沒幾日的功夫,明國西南那一塊兒的幾個省,忽然爆發了小規模的起義。雖陣仗不大,但因西南那一片地處貧瘠,官府守備也比較鬆散,很快就抵擋不住。那一幫起義的人,也隻將各處為官的府衙洗劫一空,就很快退兵了。
一開始西南上奏的折子被瞞了下來,卻不想那些義軍隔三差五就來幾回,甚至最後連官員的府邸都遭到洗劫。折子一天天遞上來,終於還是瞞不住了,弄得整個京都也跟著異常的緊張。
皇上知道之後,幾乎是震怒,幾次三番調人過去,卻都無法徹底鎮壓。那幫義軍見到有援軍,就立刻撤走,並不糾纏。
阿九最近都在仔細打聽京都的動向,聽到西南部開始作亂的時候,她的眉頭更是皺得緊。哪裏有那麽巧的事情,王爺剛不去上朝,那邊就有義軍發難了?王爺這幾日真的什麽都不管了,每日不是捧了本書在床頭看,就是看著阿九管家,偶爾去幾趟書房。
自然王爺也下了幾次帖子給斐遇,讓他進府看診。阿九琢磨不透王爺究竟是要做什麽,倒是收到了時景寄來的家書。
時景覺得現在朝堂上的氛圍詭異,似乎該到了不要做純臣的時刻了,直白地提出時家此刻該站隊了。阿九咬了咬牙,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抬手寫了回信讓人送回去。
就在西南地區的起義軍越發壯大的時刻,時景悄悄來了一趟王府,和王爺夜談了一次。過了不幾日,就有不少奏折傳到皇上的龍案之上,要求派遣得力的王爺前去,以示皇家威儀。
由於朝堂上五皇子不再得寵,趙王爺也拖病在家中,皇上也隻能降旨讓蕭王爺前去。這一去就被拖住了,義軍依然是那麽狡猾。估計沒個三五月,是鎮壓不了的。
十月份的時候,皇上的龍體再次欠安,斐太醫依然隨侍左右。不少臣子都在默默祈禱,一定要像上一次一樣好起來,否則像現在這般千瘡百孔的明國,實在有亡國之兆。
西南那邊打得難分難解,五皇子一黨似乎有複興的跡象,畢竟皇上是一日不如一日了,現如今有能力和五皇子搶皇位的皇子,根本沒有。皇上的病似乎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竟是越來越嚴重。
皇上病倒之後,王爺卻開始漸漸往書房跑了。
“恒側妃,王爺請您去書房一趟。”屋外是元寶來傳話的聲音,阿九輕吸了一口氣,忽然感到一絲緊張。
到了書房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王爺趴在書桌上寫些什麽東西。阿九輕聲給他行了禮,王爺放下手中的筆轉過頭,臉上的神色帶著些許的憂愁。
“阿九,這件事兒非常重要,所以我想把你叫到書房裏。朝堂上的局勢想來你也清楚一些,這個年恐怕過得不會安穩。我會放一些侍衛在後院,若是出了什麽情況,你一定要保住安哥兒的性命!”王爺的聲音裏透著溫和,拉著她坐到了一邊的椅子上,緊緊地盯著她看。
阿九微微一愣,心底跟著一涼,知道王爺這是要破釜沉舟了。
“是不是該把姐兒和哥兒都送出府去?鄉下的莊子裏可以藏人,也安全些!”身為母親,她隻想要孩子平安就好,此刻也希望他們能夠遠離威脅。
王爺看著她,目光裏露出一絲愧疚,緩緩地搖了搖頭。
“我雖然在府上將近一個月,皇上調走了蕭家小子,但是他還留了許多人在京都。五皇子那邊也有不少人盯著王府,若是把兩個孩子送走,恐怕還沒出京都就被抓回來了。而且有孩子在府上,才能安他們的心。”王爺輕聲拒絕道,不帶一絲商量的餘地。
阿九的心情漸漸變得沉悶,低著頭似乎在思考,心底卻是帶了十足的嘲諷。為了他那所謂的霸業和野心,王爺一向都是舍得的,前世今生他還沒有變,依然是那個把野心放在第一位的趙子卿,孩子根本不算什麽。
中秋的時候,王妃倒是被王爺放出來一回,也隻是抱著福哥兒去王家轉了一趟,隻用了午膳就回來了。也不知是王妃妥協,還是她另有詭計,總之王家並未起疑。
等到了九月份的時候,朝堂上明顯產生了些許不一樣的因素,帶著些許的蠢蠢欲動。
五皇子一黨忽然遭受攻擊,歸屬五皇子的底下官員,以各種罪名被下獄。大理寺一反常態地堅韌,仿佛是回到了當初斐濟任職大理寺卿的時候。而現如今五皇子一黨,也像太子一黨似的,被人捉住了痛腳不放。
朝堂之上,展開了一場拉鋸戰。皇上並未太過表示,隻要查出依照著律法查辦,沒有遮掩也沒有嚴苛。
王爺在書房待得時間也越來越長,阿九的心情更是不穩定。前一世的這個時候,她早就成了孤女,同時已經失去王爺的寵愛,對於朝堂局勢並不在意。但是她還是知道,王爺那段時間整日在書房忙碌。
直到宮中傳出十三皇子猝死,阿九才察覺出不對勁來。第二日,就緊接著又傳出麗妃在自己的寢宮裏自縊了。接二連三的消息傳來,頓時鬧得人心惶惶。
阿九的心思也是轉了好幾個彎兒,十三皇子都養了兩三歲了,沒道理忽然猝死。除非是有人不讓他活,緊跟著麗妃也死了,以麗妃的性子即使沒了十三皇子也會努力再生一個,可是卻這樣死了。五皇子現如今尷尬的處境,皇後更不會貿貿然出手,那麽在阿九心中徘徊的答案就隻有一個。
讓十三皇子無聲無息沒了的也隻有皇上了,緊接著麗妃被逼自縊。很可能是麗妃與五皇子之間的糾葛被皇上知道了,再聯係最近五皇子一黨頻頻被找茬,幾乎可以肯定了,竟是把時間點掐的如此之準。
果然情勢鬥轉直下,再被查出錯誤的五皇子一黨,一律嚴懲不貸。鬧得朝堂之上,想找個避風港都困難。眾大臣猜不透皇上的心思,縱觀聖上所出的皇子裏麵,當初被看好的太子已經沒有出頭之日,現如今除了五皇子還真找不出能夠入皇上眼的皇子。
阿九的日子也越發變得難熬,由於上回老夫人悄悄進宮的原因,她隱隱猜測王爺的真實身份,卻又不敢往上麵想。
朝堂上經曆幾番變動,五皇子雖然沒受什麽排擠,隻是跟著他的官員明顯越來越少。支持力量也顯得薄弱了許多,而其他實力強大的異姓王,這個時候都十分聰明地選擇了蟄伏。在這個敏感的時刻,福哥兒的周歲到了,王爺卻是一再回絕了王妃要替福哥兒辦宴席的意見。
趙王府這個庶長子,除了王妃之外,似乎所有的人都選擇性地遺忘了他。
這日,阿九照例等著王爺,芙蓉院上下的燈都還在亮著。雖然不知道王爺會不會來,但是阿九每晚都會留著燈。
“主子,都已經亥時了,王爺今個兒估計不回來了。您還是安置了吧?”今晚輪到玉葉值夜,她輕手輕腳地走過來,小聲勸道。
阿九點了點頭,正準備脫衣裳,卻是聽到院子外傳來一陣略顯嘈雜的聲音。
主仆二人對視了一眼,剛準備出去迎接,王爺披著外袍已經走了進來。幾日未瞧見,他的神色顯得十分憔悴,拉著阿九的手微微緊了緊。
“怎地這般涼?”阿九將他的大掌包裹在手中,輕輕地哈著熱氣,嬌嗔地抬起頭看著他。
男人那略顯寬厚的肩膀卻是直直地向她倒過來,竟是暈了過去。她的眼皮一跳。整個人勉強扶住牆站穩。
“玉葉,快去吩咐人請大夫來!”阿九驚呼了一聲,連忙穩住自己的思緒,和身邊的小丫頭一同將王爺扶上床。
幾個丫頭匆忙地奔走著,端盆倒水,阿九卻是寸步不離地守在他的身邊。
請來的是王府裏的大夫,很快就過來了,那個老大夫過來診脈之後,臉上的神色就不大好。
“大夫,王爺怎麽樣?”阿九臉上的神色也變得蒼白,她的心裏一緊,不知為何王爺會忽然就暈倒了,腦子裏有些空白。
大夫剛想說話,前院已經傳來丫頭的通傳聲。
“王爺好好的怎麽會暈倒了?暈倒了也不跟我說一聲,敢情恒側妃是不把我這把老骨頭放在眼裏了,好歹我也是王爺的親生母親!”老夫人拄著拐杖走了進來,身後依然跟著王嬤嬤,臉上的神色是十分的憤怒。
阿九的眉頭輕輕一皺,就連忙鬆開了,上前幾步想要攙扶住老夫人,卻被她一把推開。
“老夫人,都已經這麽晚了,妾身怕驚擾了老夫人休息。想著等到大夫診過之後,妾身再斟酌著向您匯報。”阿九也不覺得尷尬,隻垂了手站在一邊,讓開位置給老夫人。
老夫人冷哼了一聲,斜看了一眼阿九,冷聲道:“誰知道你斟酌成什麽樣子,還是我親自來看看的好,大夫,說說王爺究竟如何了?”
阿九也不惱依然躬身垂頭站在一邊,嘴角卻露出一個無奈的笑容。老夫人現在是連一絲敷衍都不稀罕用了,麵子情都不舍得賞給她。所幸她時阿九現如今也不用看她的臉色過火,熱戀貼冷屁股的事情她還真做不出。
“不瞞老夫人,王爺這是積勞成疾,得慢慢調養。凡事都得順著,不能惹惱了。否則若是加上憂思,恐怕身體更加吃不消。”老大夫捋著胡須,麵色的神色也沒有恢複,相反還皺緊了眉頭,似乎遇上了疑難雜症。
老夫人一聽,差點就要暈過去,勉強扶著王嬤嬤的手坐穩。有些急切地問道:“王爺的身子怎地變成了這樣,可是診錯了?”
她有些難以置信,甚至口不擇言,待看到老大夫越發陰沉的麵色,嘴裏又說不出話來了。
“老夫人也是一時心急,敢問大夫王爺這樣要怎麽調養?需要什麽盡管開口,便是府裏沒有也想法子給您尋來!”阿九在心底輕歎了一口氣,真真是關心則亂,她也隻好站出來打圓場。
“對對對,缺什麽盡管說,隻要能把王爺醫好了!”老夫人這才回過神來,也跟著附和了兩聲,此刻她也選擇性地遺忘了自己不待見時阿九這件事兒。
老大夫的神色緩了緩,淡淡地擺了擺手,輕聲說道:“其實也不需要什麽,隻是王爺最近勞累了,卻不能忽視。但也不需要太緊張,在府上將養十天半月,少管煩心事兒,這身子就能養回來了。”
老夫人聽完之後,還是有些半信半疑,阿九讓屋外的元寶跟著大夫出去開藥。
老夫人心裏忐忑,難免拉著王爺的手不肯鬆開,甚至還低聲嘀咕著:萬不要讓她這把老骨頭,白發人送黑發人。
說到最後,老夫人的眼淚都止不住流了下來,想來都被王爺給嚇到了。突然暈倒算是怎麽一回事兒,阿九在一旁象征性地安慰了幾句,就立住不動了。總之已經不招老夫人待見了,也沒必要巴巴地湊過去表現賢良。
最後老夫人還是被王嬤嬤拉走了,臨走之前,還不忘冷著臉交代阿九好好照顧王爺。
阿九瞧著人走遠了,才微微鬆了一口氣,接過玉葉遞來的熱毛巾,輕輕擦拭著王爺的臉。
“行了,你先下去歇息吧,若是藥熬好了再端過來。”阿九對著玉葉揮了揮手,她就屏聲斂氣地退了下去。
女子的柔荑在臉上掃過,手腕被一隻微涼的大掌抓住。
“王爺你醒了?大夫來瞧過了,您需要好好歇息,不宜操勞。老夫人也來瞧過,剛被人勸回去了。”阿九從一旁的桌上取來一碗熱水,慢慢扶起他喂著他喝下。
在燈光的映襯下,王爺的麵色還是泛著蒼白,他的嘴唇經過水分的滋潤並沒有那麽幹裂了。
“待會子去跟玉石那裏吩咐一聲,這幾日的早朝我就不去了。”王爺的聲音也有些有氣無力,阿九替他撚好被角,輕輕地點了點頭。
後來藥熬好了,服侍著王爺喝完,兩人就都躺下了。卻是各懷心事,阿九的眉頭始終緊皺著,她不知道王爺這病來得是真是假,還是有了謀算。隻不過連老夫人都蒙在骨裏,若是有了謀劃也定是大事兒。
現如今五皇子落敗,的確是該讓這位最有實力的皇位繼承人上不來,才能有繼續玩兒野心的本錢。
第二日,王爺病倒了的消息就傳出去了,朝堂之上也頗為震動。幾方勢力雖有意蟄伏,但也萬沒有在這個節骨眼上退下去的道理,都巴巴地守在朝堂裏,一有什麽風吹草動,也好想出萬全之策。
不想,沒幾日的功夫,明國西南那一塊兒的幾個省,忽然爆發了小規模的起義。雖陣仗不大,但因西南那一片地處貧瘠,官府守備也比較鬆散,很快就抵擋不住。那一幫起義的人,也隻將各處為官的府衙洗劫一空,就很快退兵了。
一開始西南上奏的折子被瞞了下來,卻不想那些義軍隔三差五就來幾回,甚至最後連官員的府邸都遭到洗劫。折子一天天遞上來,終於還是瞞不住了,弄得整個京都也跟著異常的緊張。
皇上知道之後,幾乎是震怒,幾次三番調人過去,卻都無法徹底鎮壓。那幫義軍見到有援軍,就立刻撤走,並不糾纏。
阿九最近都在仔細打聽京都的動向,聽到西南部開始作亂的時候,她的眉頭更是皺得緊。哪裏有那麽巧的事情,王爺剛不去上朝,那邊就有義軍發難了?王爺這幾日真的什麽都不管了,每日不是捧了本書在床頭看,就是看著阿九管家,偶爾去幾趟書房。
自然王爺也下了幾次帖子給斐遇,讓他進府看診。阿九琢磨不透王爺究竟是要做什麽,倒是收到了時景寄來的家書。
時景覺得現在朝堂上的氛圍詭異,似乎該到了不要做純臣的時刻了,直白地提出時家此刻該站隊了。阿九咬了咬牙,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抬手寫了回信讓人送回去。
就在西南地區的起義軍越發壯大的時刻,時景悄悄來了一趟王府,和王爺夜談了一次。過了不幾日,就有不少奏折傳到皇上的龍案之上,要求派遣得力的王爺前去,以示皇家威儀。
由於朝堂上五皇子不再得寵,趙王爺也拖病在家中,皇上也隻能降旨讓蕭王爺前去。這一去就被拖住了,義軍依然是那麽狡猾。估計沒個三五月,是鎮壓不了的。
十月份的時候,皇上的龍體再次欠安,斐太醫依然隨侍左右。不少臣子都在默默祈禱,一定要像上一次一樣好起來,否則像現在這般千瘡百孔的明國,實在有亡國之兆。
西南那邊打得難分難解,五皇子一黨似乎有複興的跡象,畢竟皇上是一日不如一日了,現如今有能力和五皇子搶皇位的皇子,根本沒有。皇上的病似乎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竟是越來越嚴重。
皇上病倒之後,王爺卻開始漸漸往書房跑了。
“恒側妃,王爺請您去書房一趟。”屋外是元寶來傳話的聲音,阿九輕吸了一口氣,忽然感到一絲緊張。
到了書房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王爺趴在書桌上寫些什麽東西。阿九輕聲給他行了禮,王爺放下手中的筆轉過頭,臉上的神色帶著些許的憂愁。
“阿九,這件事兒非常重要,所以我想把你叫到書房裏。朝堂上的局勢想來你也清楚一些,這個年恐怕過得不會安穩。我會放一些侍衛在後院,若是出了什麽情況,你一定要保住安哥兒的性命!”王爺的聲音裏透著溫和,拉著她坐到了一邊的椅子上,緊緊地盯著她看。
阿九微微一愣,心底跟著一涼,知道王爺這是要破釜沉舟了。
“是不是該把姐兒和哥兒都送出府去?鄉下的莊子裏可以藏人,也安全些!”身為母親,她隻想要孩子平安就好,此刻也希望他們能夠遠離威脅。
王爺看著她,目光裏露出一絲愧疚,緩緩地搖了搖頭。
“我雖然在府上將近一個月,皇上調走了蕭家小子,但是他還留了許多人在京都。五皇子那邊也有不少人盯著王府,若是把兩個孩子送走,恐怕還沒出京都就被抓回來了。而且有孩子在府上,才能安他們的心。”王爺輕聲拒絕道,不帶一絲商量的餘地。
阿九的心情漸漸變得沉悶,低著頭似乎在思考,心底卻是帶了十足的嘲諷。為了他那所謂的霸業和野心,王爺一向都是舍得的,前世今生他還沒有變,依然是那個把野心放在第一位的趙子卿,孩子根本不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