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之上,徐曉鋒獨自一人俯身臥在躺椅之上,手中拿著一本雜書,雙腿搖搖擺擺,如同孩童一般,顯得有些無聊。
有時候他真的要懷疑,自己這些年究竟是在為了些什麽,當年與師兄一同創辦青城山,好像也並沒有令他十分滿意。
盼著師兄走,他好大刀闊斧地對宗門進行改變,如今師兄一走,又有些空落落的。
這天下終究不是隻有他一家青城山獨大啊,那些數不勝數的宗門,甚至也有一些成了氣候的宗門,實在是太多了。
根據術法區別,道教可以分為丹鼎派和符籙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這也是各種道派經過上萬年的分化合流的結果。
全真道亦稱為全真教、全真派,是由昔日道教祖師爺之一王重於大唐初年建立的鍾呂丹鼎道派。
全真道建立了傳戒和叢林製度,要求道士出家住觀修行,不鼓勵娶妻,不茹葷飲酒;其教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其修煉要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以含恥忍辱為內修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功行兩全,證聖成真,謂之“全真”。
經王重首徒邱機的推動而壯大了全真道,現為天下道教主流宗派,有龍門派、華山派、清靜派、三豐派、老華山派(陳氏堪輿派)、金丹南宗等支派。
正一道正式形成於北燕大德八年元成宗冊封張與材為‘正一教主’。
此外還有許多民間道教派別,如三一教、先天道、一貫道、天道教、高台教、亞德教等。
道教天地盟是全天下道教|徒聯合的愛國宗教團體和教務組織。其宗旨是興辦道教事業,傳揚道教文化,發揮道教在構建和諧社會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道教天地盟總部位於全真龍門派祖庭白雲觀,天下的道教天地盟分之有二十七個大盟,分散於天下小郡縣城市的道教天地盟又有多達三百多個。
甚至於在無盡海域地區和一些藩屬小國也建立了很多道教宗門。
玄門弟子道教弟子大致可以分為信士、居士、道士、法師四類,民間道教人士還有方士、術士、隱士等。
信士是指沒有經曆正式的宗教認定儀式的信仰者;居士是指皈依道、經、師三寶並受持全真五戒而獲得皈依證的正式弟子。
道士是指經受全真冠巾和獲得道士名號的神職人員,法師是指修習科儀奧秘並在齋醮法事中擔當領導角色的全真高戒位和撥過職的道士。
齋醮科儀在宮觀中,人們常常看到道士們身著道袍、手持法器、演奏仙樂、吟唱道曲,在壇場翩翩起舞,這就是齋醮科儀,亦稱為道場、法事、科教。
“齋”指齋戒潔淨,“醮”指祭祀祈禱,齋醮即供齋醮神,以求福免災,其法為清心潔身、築壇設供,書表章以禱神靈。齋醮是包羅方技術數、禮儀舞蹈、道具法器、書法繪畫、道教服飾和道教音樂的綜合儀式,具有很強的觀賞性以及實用性。
齋醮科儀分為陽事和陰事,即清礁和幽醮。清醮有祈福謝恩、卻病延壽、祝國迎祥、祈晴禱雨、解厄禳災、祝壽慶賀等太平醮之類的法事。幽醮有攝召亡魂、沐浴度橋、破獄破湖、煉度施食等濟幽度亡之類的法事。
另外,宮觀道眾每逢朔望之日、重要節日、祖師聖誕,都要舉行祝壽、慶賀等典禮,這些常行的儀規統屬齋醮科儀。
在道教官觀內,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道士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在壇場裏翩翩起舞,猶如演出一場折子戲,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
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簡稱“科教”,也就是法事。
叩拜禮儀道教禮儀源自《天地盟劄記》,涉及宗教活動、日常生活各方麵,包含叩拜、供養、誦經、戒律、服飾等內容。
信眾對常人行拱手禮或作揖禮,而對神仙、真人則行叩拜禮,以示特別尊敬。道教叩拜方式分為一禮三叩、三禮三叩、三禮九叩三種,其基礎是拱手禮和作揖禮。
拱手禮亦稱為抱拳禮,分為兩種:一種是儒家禮儀,兩手相抱,舉於胸前,立而不俯;另一種是左手抱右手,負陰抱陽、蘊含五行,內掐子午訣,外呈太極圖。作揖禮動作為:一麵躬身,一麵抱拳,自下而上,向人行禮。
宗教節日各洞神仙聖誕、得道之日,皆為道教節日。
道教節日既傳承上古人族民俗,又與七星大陸傳統節日密切聯係。
主要節日有:三清節:冬至日元始天尊聖誕,夏至日靈寶天尊聖誕,二月十五道德天尊聖誕。
三元節:正月十五上元節(元宵節),七月十五中元節(鬼節),十月十五下元節。
五臘節:正月初一天臘之辰(春節),五月初五地臘之辰(端午節),七月初七道德臘之辰(七夕節),十月初一民歲臘之辰,十二月初八王侯臘之辰。
諸神聖誕: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聖誕,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聖誕,二月初六日全真道始祖東華帝君聖誕,二月十九慈航真人(觀音)聖誕,三月廿八東嶽大帝聖誕,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聖誕、真武大帝聖誕、軒轅黃帝聖誕,三月十五玄壇財神聖誕,三月廿三媽祖娘娘聖誕,四月十四純陽祖師聖誕,四月十八碧霞元君聖誕,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九月初九鬥姆元君聖誕、重陽祖師聖誕(重陽節),十一月十一太乙天尊聖誕。
其他節日:正月初五接財神,祭祀祖先清明節,六月十九觀音成道,八月十五嫦娥奔月(中秋節),臘月二十三祭灶節(小年)。
道教服飾冠服:道士平時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齋醮儀式中穿著衣帔的總稱。早期道教對於冠服之規定甚為簡單,從南朝劉宋陸修靜起,道士的冠服製度趨向嚴格,冠服區別愈加明顯。
據南北朝《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卷五,對各類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確規定。書稱:“服以象德儀形,道士女冠,威儀之先參佩經法,各須具備如本法,不得叨謬。
違奪算三千六百。”唐道士張萬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的道士冠服分類已趨簡化,按法派分為六類。
道教稱謂在曆史上,隨著各朝代文化的影響,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詣,以及擔任的教職,配以相關的稱謂,擇要簡述如下:方丈:對道教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稱謂,亦可稱“住持”。
方丈是受過三壇大戒,接過律師傳“法”,戒行精嚴,德高望重,受全體道眾擁戴而選的道士。
監院:亦稱“當家”、“住持”。由常住道眾公選,為道教叢林中總管內外一切事務者。
當監院大任者,必須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義謙恭,寬宏大量,弱己衛眾,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備。知客:負責接待參訪及迎送賓客,《三乘集要》記載:“知客應答高明言語,接待十方賓朋,須以深知事務,通達人情,乃可任也。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於齋醮科儀,善於踏罡步鬥,溝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災,拔度幽魂,主持齋醮法|會的道士,是經師的首領。道人:最初與方士同義,最早出現於《漢書·京房傳》。
道教創立後,道人一詞曾專指道士。南北朝時代,則以道人專指沙門,而區別於道士。唐朝以後,又以道人泛指有道術之人,或指道士。道長:是當今教外人士對出家道士的尊稱,而不是職稱。
法師:精通經戒、主持齋儀,度人入道,堪為眾範的道士,叫法師。精通道法,能養生教化,為人師表者叫法師。
煉師:起初多指修習上清法者,後泛稱修煉丹法達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祖師、宗師:各道派的創始人曰祖師;各派傳道的首領稱之為宗師。真人:通常尊稱那些體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黃冠:早期道教|徒崇尚黃色,故世人根據道士衣冠顏色,稱道士為黃冠。羽客:亦稱“羽士”、“羽人”。
以鳥羽比喻仙人可飛升上天,引申為神仙方士,進而專指道士。後世道士多取以自號。先生:道士的尊稱或諡號、賜號。居士:信奉道教的俗家信眾。
道教不僅明文規定了各種修持戒律,也在祀神、修真、拜師、齋醮、參訪、飲食等方麵形成了獨特的宗教禁忌。
四不吃:道教|徒不吃四種肉食——牛肉、烏魚、鴻雁、狗肉,因為牛、烏魚、鴻雁、狗分別代表忠、孝、節、義。
道不言壽:道教重生惡死,忌諱詢問年齡,所以問老道長高壽是不禮貌的行為。
戊不朝真:道教逢陰曆天幹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不燒香、不誦經、不朝拜,不建齋設醮。
其中作為道教之中最大的兩個教派全真教與正一教,區別又是極大。
出家修行的差異,正一派道士則以降神驅鬼、祈福禳災的符籙活動為主。該派道士按傳統皆為不出家道士,他們可以結婚生兒育女,過家庭生活。
可以食葷;除上殿誦經、作經懺法事之外,平時可以穿俗裝,不留胡須,發式隨俗。俗稱"火居道士"。
全真派講究內、外丹的修煉。內丹即人身的精、氣、神的修煉,是全真派的主要修煉方術;外丹即用鉛汞和藥物配製燒煉一種可食丹丸的方法。
全真派道士按最初規定皆為出家道士,有四點基本要求:即第一,不結婚;第二,不食葷;第三,平時也必須著道裝;第四,束發麵須。他們都住在宮觀裏。
飲食起居的差異,正一道派沒有嚴格要求是否住廟修行,所以正一道士很多是以散居的形式存在的。
由於是修煉符籙為主,正一道士對於飲食的戒律也較為寬鬆,住廟道士多是奉行齋戒,而散居道士多數隻在法|會前後三日需要齋戒。在對待婚姻問題上,正一道派是可以結婚的。
全真道士由於重陽祖師在立教十五論中提倡住廟修行,所以基本上是以住廟為主,並且由於以內丹修行為主,全真教派禁止非俗家弟子食用葷腥;住廟修行的全真道士多不提倡結婚。
服裝穿著的差異,正一派道士由於散居比較普遍,所以服飾受到世俗影響更大,出現了與清朝時期日常穿著更加接近的道裝製式。
全真教保留了較為傳統的道袍製式。從冠冕上,正一主要以莊子巾、九梁巾為主;全真主要以混元巾為主。
道教三大名山,武當山位於天水盧氏天寶福地,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石、二十四澗、三潭、九泉。
除了道經中記載的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道飛升外,當代曆史所記載的武當山道教最開始起源於春秋時期,老子弟子文始真人尹喜曾在武當山隱仙岩修道。
後唐代五龍祠的修建開啟了武當山輝煌的曆史篇章,經曆宋元、特別是明朝時代武當山道教走向了最輝煌的頂峰。
龍虎山位於門鷹潭市,祖天師曾在此處修行,練就金丹,現龍虎山正一觀有一口上萬年曆史的古井據說就是當年的煉丹井,另有龍虎山太上清宮一棵將近三千五百年曆史的古樹,據說是祖天師手載。
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天師攜帶印、劍、返回龍虎山修行,從此龍虎山就成了正一道祖庭和正一道中心。
齊雲山位於蒙都徽州,又成白嶽,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嶽風景名勝區,齊雲山素有“黃山白嶽相對峙,綠水丹崖甲江南”之稱。
唐朝,四川青城山“天穀子道人”的門徒餘氏六三娘從湖北武當山來齊雲山傳道。至南宋的數百年間,齊雲山道教開始逐漸走向了興盛,明代全國上下,從天子至庶民多數崇道,齊雲山道教在明代走向了輝煌的巔峰。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整個天下公認的道家氣運最為昌盛的青城山,卻並沒有被列入其中,原因也極其簡單,對於眾人來說,青城山雖說是最為強大的道家祖庭之一,可是卻並沒有被加入天下盟之中。
青城山位於玄陵潁川,是道教發祥地之一,曆史源遠流長,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禦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
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
青城山自身的強大之處,自然是眾人公認的,但是青城山向來低調,不願意做太多拋頭露麵的事情,在名氣之上,最近些年裏,反倒有些比不上天地盟的名頭。
若不是老天師張德的飛升,眾人甚至都要以為,這個所謂的青城山已經要沉寂了。
說道天地盟,恐怕整個天底下要說最大的組織,除去了九官之外,便是這天地盟了。
隻是可惜天地盟雖說強大,內生力極其具有活力,可是在整個天下各個組織之間的聯係極其淺淡,甚至大有一種零零散散一盤散沙的感覺,也就並不是十分的引人注意了。
淨天地神咒:此咒可以製魔召靈,役使群靈,安鎮五嶽,保天地長存,掃蕩厭穢,正氣充沛,使邪氣消滅,祛病長生。天地之間,汙穢太多,均由人為,所以需要此咒以清淨之。
天地自然,穢炁分散。洞中玄虛,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乾羅答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度人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一遍,卻病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首,侍衛我軒;凶穢消散,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度人(殺鬼)萬千。
“天地自然,穢氣分散”,此句意指掃除天地宇宙之間的不潔淨的氣息,包括一切山精|水怪、魑魅魍魎。如果在修煉中,則是清除體內濁氣,吸收天地之清炁,又謂吐故納新之意。
“洞中玄虛”,按照洞陽子注《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妙經》雲:“洞者,通也。上通於天,下通於地,中有神仙幽相往來。”又“聖人於虛極靜篤之中鬥轉璿璣,神通氣洞,上與天通。”故曰玄虛。
“晃朗太元”,意指洞中恍惚杳冥幽深而不可測,故言太玄也。
“八方威神”,八方指四方四隅的總稱。《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六合之內,八方之外,浸潯衍溢。”此意指“威神”之廣闊,護法神王威力無窮。
“使我自然”,“使”,令的意思。其意為令我同天地自然之炁,渾然一體。
“靈寶符命,普告九天”,“靈寶”卽上清靈寶天尊。
“符命”,指最高旨意,或天尊的命令。“九天”,雲:“天有九野,中央及四方四隅,故曰九天。”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謂天有九野: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曰變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顥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曰陽天。又《淮南子十天文》與之同,唯顥天作“昊天”。
《尚書。考靈曜》、《太清玉冊》卷八中作東方曰皞天,西方曰成天,南方曰赤天,餘同。《三洞道土居山修煉科》中所說九天為:東方木王名曰蒼天,主溫生萬物;南方火王名曰赤天,主熱養萬物;西方金王名曰皓天,主涼成萬物;北方水王名曰玄天,主寒殺萬物。
中央土王名曰圓天,主風;西北方名高天,主清;東南方名元天,主氣;西南方名涼天,主陰;東北方名皇天,主政。九天之君都叫皇天。道教所說九天乃四維空間結構。
《靈寶洞玄自然九天生神章經》所謂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三祖氣化生玄、元、始三氣,各生三氣,合成九氣,以成九天。
其九天之名依次為:鬱單無量天、上上禪善無量壽天、梵監須延天、寂然兜率天、波羅尼蜜不驕樂天、洞元化應聲天、靈化梵輔天、高虛清明天、無想無結無愛天。此九天乃空間結構,與《呂氏春秋》所述九天不同。
又《洞真太上太霄琅書》卷一載“九天”名為:鬱單無量天、上上禪善無量天、梵監天(須延天)、兜率天(寂然天)、不驕樂天(波羅尼蜜天)、化應聲天(他化自在天)、梵寶天(波羅邪拔致天)、梵摩迦夷天(梵眾天)、波犁答恕天(大梵天)。
謂“此九天是始氣之精,眾真帝皇所治,其天別置三天。三天者,皆是九天之別號,合三十六天也”。
此與《九天生神章經》所說九天稍有不同,然亦屬空間結構,而不是平麵結構。再《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經》載“九天”之名為:太清天、清微天、大赤天、大青天、太玄蒼天、太玄天、大昊天、太玄都天、太明天。
雲:“故九天俱清,九地齊立,萬物鹹亨,陰陽日月,四時五行。故一氣在天,天為之清;一氣降地,萬物鹹生”。
“腎比地,心比天,土到頂以比九天。玉液煉形,自心至頂,以通九天。”
“九天者,乃統三十六天之總司也。始因東南九氣而生,正出電門,所以掌三十六雷之令,受諸司府院之印,生善殺惡,不順人情”。
“乾羅達那,洞罡太玄”,均為道教蕩穢將軍。按《蕩穢》中,破五方厭時需焚香奉請“乾羅達那,洞罡太玄使者,斬妖縛邪神使。”
“斬妖縛邪,度人(殺鬼)萬千”,“度人”有些地方要用“殺鬼”。按照道教戒律“不言殺”,一般均用“度人”。“萬千”卽數大、多之意,為形容。此句意為斬妖縛邪,普渡眾生,無量度人。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度人經》有元始天尊說大梵隱語,無量之音,謂“大神呪”。天眞皇人昔書其文,其呪無所不辟,無所不禳,無所不變。
《皇經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以經中秘法語,能度人籙仙,製星、製魔、製水、鎮五方、濟法界,故曰神咒”。故此處言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卽《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眞文天書經》,又名《太上洞玄靈寳五篇眞文赤書》,簡稱《赤書眞文》,乃元始天尊所說,出於空洞自然之中,五老掌録,秘於九天靈都之宮。言為諸天太初梵氣結成的文字。
《皇經集注》卷五《神咒品二章》:“赤書,玉帝真經,妙有之文,皆諸天初,梵氣結成,字文廣長一丈,色光赤煥,為冊天大赤”。
又《神咒品三章》:“故天地得之而分判,三景得之而發光,靈文鬱秀,洞映上清,發乎始青天,而色無定方,文勢曲折,難可尋詳。元始煉之於洞陽之館,治之於流火之庭,鮮其本文,瑩發光芒,洞陽氣赤,故號赤書”。
《三洞神符記》引《玉訣經》雲:“元始赤書,五篇真文,置以五帝,尋以陰陽,轉輪九天之紐,運明五星之光也。”《度人經集注》:“真文既受人煉,號曰赤書”。唐薛幽棲:“赤文即五篇真文也。”
“持誦一遍,卻病延年”,此句意為指導修煉之人,均要念誦《元始玉文》,以卻病延年,長生九視。
“按行五嶽,八海知聞”,“五嶽”者,東南西北中五大山名。《爾雅。釋山》:“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恒山為北嶽,嵩山為中嶽”。
此句意指“元始玉文”行持於五嶽,傳播於“八海”,無所不存,無處不在也。
“魔王束首,侍衛我軒”,“魔王”,六道眾生之一,在《皇經集注》卷十《應驗品續二十五章》雲:“三魔道,天之魔王、魔民、魔女、精邪、怪異、妖孽難窮,是魔類眾生。”
承借“元始玉文”的神奇力量,眞仙將受到保護,一切魔王鬼怪將束手就擒,受到製裁,從而保護修煉之人。
“凶穢消散,道炁長存”,“凶穢”,指凶惡不吉不潔之炁。“道炁長存”,原《道藏輯要》作“道德全成”。
“急急如律令”《北鬥七元金玄羽章》雲:“律令者,太上之敕。天神地祇,無不遵奉。敕其身神,奉其律令,而安且乎也。”此句在道教法事中和畫符中常用,意為天神頒勅,天神號令,需急急奉行,不得延誤。
徐曉鋒默默念道:“八大神咒啊,終究是個難題啊。”
有時候他真的要懷疑,自己這些年究竟是在為了些什麽,當年與師兄一同創辦青城山,好像也並沒有令他十分滿意。
盼著師兄走,他好大刀闊斧地對宗門進行改變,如今師兄一走,又有些空落落的。
這天下終究不是隻有他一家青城山獨大啊,那些數不勝數的宗門,甚至也有一些成了氣候的宗門,實在是太多了。
根據術法區別,道教可以分為丹鼎派和符籙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這也是各種道派經過上萬年的分化合流的結果。
全真道亦稱為全真教、全真派,是由昔日道教祖師爺之一王重於大唐初年建立的鍾呂丹鼎道派。
全真道建立了傳戒和叢林製度,要求道士出家住觀修行,不鼓勵娶妻,不茹葷飲酒;其教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其修煉要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以含恥忍辱為內修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功行兩全,證聖成真,謂之“全真”。
經王重首徒邱機的推動而壯大了全真道,現為天下道教主流宗派,有龍門派、華山派、清靜派、三豐派、老華山派(陳氏堪輿派)、金丹南宗等支派。
正一道正式形成於北燕大德八年元成宗冊封張與材為‘正一教主’。
此外還有許多民間道教派別,如三一教、先天道、一貫道、天道教、高台教、亞德教等。
道教天地盟是全天下道教|徒聯合的愛國宗教團體和教務組織。其宗旨是興辦道教事業,傳揚道教文化,發揮道教在構建和諧社會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道教天地盟總部位於全真龍門派祖庭白雲觀,天下的道教天地盟分之有二十七個大盟,分散於天下小郡縣城市的道教天地盟又有多達三百多個。
甚至於在無盡海域地區和一些藩屬小國也建立了很多道教宗門。
玄門弟子道教弟子大致可以分為信士、居士、道士、法師四類,民間道教人士還有方士、術士、隱士等。
信士是指沒有經曆正式的宗教認定儀式的信仰者;居士是指皈依道、經、師三寶並受持全真五戒而獲得皈依證的正式弟子。
道士是指經受全真冠巾和獲得道士名號的神職人員,法師是指修習科儀奧秘並在齋醮法事中擔當領導角色的全真高戒位和撥過職的道士。
齋醮科儀在宮觀中,人們常常看到道士們身著道袍、手持法器、演奏仙樂、吟唱道曲,在壇場翩翩起舞,這就是齋醮科儀,亦稱為道場、法事、科教。
“齋”指齋戒潔淨,“醮”指祭祀祈禱,齋醮即供齋醮神,以求福免災,其法為清心潔身、築壇設供,書表章以禱神靈。齋醮是包羅方技術數、禮儀舞蹈、道具法器、書法繪畫、道教服飾和道教音樂的綜合儀式,具有很強的觀賞性以及實用性。
齋醮科儀分為陽事和陰事,即清礁和幽醮。清醮有祈福謝恩、卻病延壽、祝國迎祥、祈晴禱雨、解厄禳災、祝壽慶賀等太平醮之類的法事。幽醮有攝召亡魂、沐浴度橋、破獄破湖、煉度施食等濟幽度亡之類的法事。
另外,宮觀道眾每逢朔望之日、重要節日、祖師聖誕,都要舉行祝壽、慶賀等典禮,這些常行的儀規統屬齋醮科儀。
在道教官觀內,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道士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在壇場裏翩翩起舞,猶如演出一場折子戲,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
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簡稱“科教”,也就是法事。
叩拜禮儀道教禮儀源自《天地盟劄記》,涉及宗教活動、日常生活各方麵,包含叩拜、供養、誦經、戒律、服飾等內容。
信眾對常人行拱手禮或作揖禮,而對神仙、真人則行叩拜禮,以示特別尊敬。道教叩拜方式分為一禮三叩、三禮三叩、三禮九叩三種,其基礎是拱手禮和作揖禮。
拱手禮亦稱為抱拳禮,分為兩種:一種是儒家禮儀,兩手相抱,舉於胸前,立而不俯;另一種是左手抱右手,負陰抱陽、蘊含五行,內掐子午訣,外呈太極圖。作揖禮動作為:一麵躬身,一麵抱拳,自下而上,向人行禮。
宗教節日各洞神仙聖誕、得道之日,皆為道教節日。
道教節日既傳承上古人族民俗,又與七星大陸傳統節日密切聯係。
主要節日有:三清節:冬至日元始天尊聖誕,夏至日靈寶天尊聖誕,二月十五道德天尊聖誕。
三元節:正月十五上元節(元宵節),七月十五中元節(鬼節),十月十五下元節。
五臘節:正月初一天臘之辰(春節),五月初五地臘之辰(端午節),七月初七道德臘之辰(七夕節),十月初一民歲臘之辰,十二月初八王侯臘之辰。
諸神聖誕: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聖誕,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聖誕,二月初六日全真道始祖東華帝君聖誕,二月十九慈航真人(觀音)聖誕,三月廿八東嶽大帝聖誕,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聖誕、真武大帝聖誕、軒轅黃帝聖誕,三月十五玄壇財神聖誕,三月廿三媽祖娘娘聖誕,四月十四純陽祖師聖誕,四月十八碧霞元君聖誕,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九月初九鬥姆元君聖誕、重陽祖師聖誕(重陽節),十一月十一太乙天尊聖誕。
其他節日:正月初五接財神,祭祀祖先清明節,六月十九觀音成道,八月十五嫦娥奔月(中秋節),臘月二十三祭灶節(小年)。
道教服飾冠服:道士平時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齋醮儀式中穿著衣帔的總稱。早期道教對於冠服之規定甚為簡單,從南朝劉宋陸修靜起,道士的冠服製度趨向嚴格,冠服區別愈加明顯。
據南北朝《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卷五,對各類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確規定。書稱:“服以象德儀形,道士女冠,威儀之先參佩經法,各須具備如本法,不得叨謬。
違奪算三千六百。”唐道士張萬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的道士冠服分類已趨簡化,按法派分為六類。
道教稱謂在曆史上,隨著各朝代文化的影響,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詣,以及擔任的教職,配以相關的稱謂,擇要簡述如下:方丈:對道教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稱謂,亦可稱“住持”。
方丈是受過三壇大戒,接過律師傳“法”,戒行精嚴,德高望重,受全體道眾擁戴而選的道士。
監院:亦稱“當家”、“住持”。由常住道眾公選,為道教叢林中總管內外一切事務者。
當監院大任者,必須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義謙恭,寬宏大量,弱己衛眾,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備。知客:負責接待參訪及迎送賓客,《三乘集要》記載:“知客應答高明言語,接待十方賓朋,須以深知事務,通達人情,乃可任也。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於齋醮科儀,善於踏罡步鬥,溝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災,拔度幽魂,主持齋醮法|會的道士,是經師的首領。道人:最初與方士同義,最早出現於《漢書·京房傳》。
道教創立後,道人一詞曾專指道士。南北朝時代,則以道人專指沙門,而區別於道士。唐朝以後,又以道人泛指有道術之人,或指道士。道長:是當今教外人士對出家道士的尊稱,而不是職稱。
法師:精通經戒、主持齋儀,度人入道,堪為眾範的道士,叫法師。精通道法,能養生教化,為人師表者叫法師。
煉師:起初多指修習上清法者,後泛稱修煉丹法達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祖師、宗師:各道派的創始人曰祖師;各派傳道的首領稱之為宗師。真人:通常尊稱那些體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黃冠:早期道教|徒崇尚黃色,故世人根據道士衣冠顏色,稱道士為黃冠。羽客:亦稱“羽士”、“羽人”。
以鳥羽比喻仙人可飛升上天,引申為神仙方士,進而專指道士。後世道士多取以自號。先生:道士的尊稱或諡號、賜號。居士:信奉道教的俗家信眾。
道教不僅明文規定了各種修持戒律,也在祀神、修真、拜師、齋醮、參訪、飲食等方麵形成了獨特的宗教禁忌。
四不吃:道教|徒不吃四種肉食——牛肉、烏魚、鴻雁、狗肉,因為牛、烏魚、鴻雁、狗分別代表忠、孝、節、義。
道不言壽:道教重生惡死,忌諱詢問年齡,所以問老道長高壽是不禮貌的行為。
戊不朝真:道教逢陰曆天幹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不燒香、不誦經、不朝拜,不建齋設醮。
其中作為道教之中最大的兩個教派全真教與正一教,區別又是極大。
出家修行的差異,正一派道士則以降神驅鬼、祈福禳災的符籙活動為主。該派道士按傳統皆為不出家道士,他們可以結婚生兒育女,過家庭生活。
可以食葷;除上殿誦經、作經懺法事之外,平時可以穿俗裝,不留胡須,發式隨俗。俗稱"火居道士"。
全真派講究內、外丹的修煉。內丹即人身的精、氣、神的修煉,是全真派的主要修煉方術;外丹即用鉛汞和藥物配製燒煉一種可食丹丸的方法。
全真派道士按最初規定皆為出家道士,有四點基本要求:即第一,不結婚;第二,不食葷;第三,平時也必須著道裝;第四,束發麵須。他們都住在宮觀裏。
飲食起居的差異,正一道派沒有嚴格要求是否住廟修行,所以正一道士很多是以散居的形式存在的。
由於是修煉符籙為主,正一道士對於飲食的戒律也較為寬鬆,住廟道士多是奉行齋戒,而散居道士多數隻在法|會前後三日需要齋戒。在對待婚姻問題上,正一道派是可以結婚的。
全真道士由於重陽祖師在立教十五論中提倡住廟修行,所以基本上是以住廟為主,並且由於以內丹修行為主,全真教派禁止非俗家弟子食用葷腥;住廟修行的全真道士多不提倡結婚。
服裝穿著的差異,正一派道士由於散居比較普遍,所以服飾受到世俗影響更大,出現了與清朝時期日常穿著更加接近的道裝製式。
全真教保留了較為傳統的道袍製式。從冠冕上,正一主要以莊子巾、九梁巾為主;全真主要以混元巾為主。
道教三大名山,武當山位於天水盧氏天寶福地,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石、二十四澗、三潭、九泉。
除了道經中記載的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道飛升外,當代曆史所記載的武當山道教最開始起源於春秋時期,老子弟子文始真人尹喜曾在武當山隱仙岩修道。
後唐代五龍祠的修建開啟了武當山輝煌的曆史篇章,經曆宋元、特別是明朝時代武當山道教走向了最輝煌的頂峰。
龍虎山位於門鷹潭市,祖天師曾在此處修行,練就金丹,現龍虎山正一觀有一口上萬年曆史的古井據說就是當年的煉丹井,另有龍虎山太上清宮一棵將近三千五百年曆史的古樹,據說是祖天師手載。
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天師攜帶印、劍、返回龍虎山修行,從此龍虎山就成了正一道祖庭和正一道中心。
齊雲山位於蒙都徽州,又成白嶽,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嶽風景名勝區,齊雲山素有“黃山白嶽相對峙,綠水丹崖甲江南”之稱。
唐朝,四川青城山“天穀子道人”的門徒餘氏六三娘從湖北武當山來齊雲山傳道。至南宋的數百年間,齊雲山道教開始逐漸走向了興盛,明代全國上下,從天子至庶民多數崇道,齊雲山道教在明代走向了輝煌的巔峰。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整個天下公認的道家氣運最為昌盛的青城山,卻並沒有被列入其中,原因也極其簡單,對於眾人來說,青城山雖說是最為強大的道家祖庭之一,可是卻並沒有被加入天下盟之中。
青城山位於玄陵潁川,是道教發祥地之一,曆史源遠流長,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禦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
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
青城山自身的強大之處,自然是眾人公認的,但是青城山向來低調,不願意做太多拋頭露麵的事情,在名氣之上,最近些年裏,反倒有些比不上天地盟的名頭。
若不是老天師張德的飛升,眾人甚至都要以為,這個所謂的青城山已經要沉寂了。
說道天地盟,恐怕整個天底下要說最大的組織,除去了九官之外,便是這天地盟了。
隻是可惜天地盟雖說強大,內生力極其具有活力,可是在整個天下各個組織之間的聯係極其淺淡,甚至大有一種零零散散一盤散沙的感覺,也就並不是十分的引人注意了。
淨天地神咒:此咒可以製魔召靈,役使群靈,安鎮五嶽,保天地長存,掃蕩厭穢,正氣充沛,使邪氣消滅,祛病長生。天地之間,汙穢太多,均由人為,所以需要此咒以清淨之。
天地自然,穢炁分散。洞中玄虛,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乾羅答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度人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一遍,卻病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首,侍衛我軒;凶穢消散,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度人(殺鬼)萬千。
“天地自然,穢氣分散”,此句意指掃除天地宇宙之間的不潔淨的氣息,包括一切山精|水怪、魑魅魍魎。如果在修煉中,則是清除體內濁氣,吸收天地之清炁,又謂吐故納新之意。
“洞中玄虛”,按照洞陽子注《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妙經》雲:“洞者,通也。上通於天,下通於地,中有神仙幽相往來。”又“聖人於虛極靜篤之中鬥轉璿璣,神通氣洞,上與天通。”故曰玄虛。
“晃朗太元”,意指洞中恍惚杳冥幽深而不可測,故言太玄也。
“八方威神”,八方指四方四隅的總稱。《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六合之內,八方之外,浸潯衍溢。”此意指“威神”之廣闊,護法神王威力無窮。
“使我自然”,“使”,令的意思。其意為令我同天地自然之炁,渾然一體。
“靈寶符命,普告九天”,“靈寶”卽上清靈寶天尊。
“符命”,指最高旨意,或天尊的命令。“九天”,雲:“天有九野,中央及四方四隅,故曰九天。”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謂天有九野: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曰變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顥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曰陽天。又《淮南子十天文》與之同,唯顥天作“昊天”。
《尚書。考靈曜》、《太清玉冊》卷八中作東方曰皞天,西方曰成天,南方曰赤天,餘同。《三洞道土居山修煉科》中所說九天為:東方木王名曰蒼天,主溫生萬物;南方火王名曰赤天,主熱養萬物;西方金王名曰皓天,主涼成萬物;北方水王名曰玄天,主寒殺萬物。
中央土王名曰圓天,主風;西北方名高天,主清;東南方名元天,主氣;西南方名涼天,主陰;東北方名皇天,主政。九天之君都叫皇天。道教所說九天乃四維空間結構。
《靈寶洞玄自然九天生神章經》所謂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三祖氣化生玄、元、始三氣,各生三氣,合成九氣,以成九天。
其九天之名依次為:鬱單無量天、上上禪善無量壽天、梵監須延天、寂然兜率天、波羅尼蜜不驕樂天、洞元化應聲天、靈化梵輔天、高虛清明天、無想無結無愛天。此九天乃空間結構,與《呂氏春秋》所述九天不同。
又《洞真太上太霄琅書》卷一載“九天”名為:鬱單無量天、上上禪善無量天、梵監天(須延天)、兜率天(寂然天)、不驕樂天(波羅尼蜜天)、化應聲天(他化自在天)、梵寶天(波羅邪拔致天)、梵摩迦夷天(梵眾天)、波犁答恕天(大梵天)。
謂“此九天是始氣之精,眾真帝皇所治,其天別置三天。三天者,皆是九天之別號,合三十六天也”。
此與《九天生神章經》所說九天稍有不同,然亦屬空間結構,而不是平麵結構。再《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經》載“九天”之名為:太清天、清微天、大赤天、大青天、太玄蒼天、太玄天、大昊天、太玄都天、太明天。
雲:“故九天俱清,九地齊立,萬物鹹亨,陰陽日月,四時五行。故一氣在天,天為之清;一氣降地,萬物鹹生”。
“腎比地,心比天,土到頂以比九天。玉液煉形,自心至頂,以通九天。”
“九天者,乃統三十六天之總司也。始因東南九氣而生,正出電門,所以掌三十六雷之令,受諸司府院之印,生善殺惡,不順人情”。
“乾羅達那,洞罡太玄”,均為道教蕩穢將軍。按《蕩穢》中,破五方厭時需焚香奉請“乾羅達那,洞罡太玄使者,斬妖縛邪神使。”
“斬妖縛邪,度人(殺鬼)萬千”,“度人”有些地方要用“殺鬼”。按照道教戒律“不言殺”,一般均用“度人”。“萬千”卽數大、多之意,為形容。此句意為斬妖縛邪,普渡眾生,無量度人。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度人經》有元始天尊說大梵隱語,無量之音,謂“大神呪”。天眞皇人昔書其文,其呪無所不辟,無所不禳,無所不變。
《皇經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以經中秘法語,能度人籙仙,製星、製魔、製水、鎮五方、濟法界,故曰神咒”。故此處言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卽《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眞文天書經》,又名《太上洞玄靈寳五篇眞文赤書》,簡稱《赤書眞文》,乃元始天尊所說,出於空洞自然之中,五老掌録,秘於九天靈都之宮。言為諸天太初梵氣結成的文字。
《皇經集注》卷五《神咒品二章》:“赤書,玉帝真經,妙有之文,皆諸天初,梵氣結成,字文廣長一丈,色光赤煥,為冊天大赤”。
又《神咒品三章》:“故天地得之而分判,三景得之而發光,靈文鬱秀,洞映上清,發乎始青天,而色無定方,文勢曲折,難可尋詳。元始煉之於洞陽之館,治之於流火之庭,鮮其本文,瑩發光芒,洞陽氣赤,故號赤書”。
《三洞神符記》引《玉訣經》雲:“元始赤書,五篇真文,置以五帝,尋以陰陽,轉輪九天之紐,運明五星之光也。”《度人經集注》:“真文既受人煉,號曰赤書”。唐薛幽棲:“赤文即五篇真文也。”
“持誦一遍,卻病延年”,此句意為指導修煉之人,均要念誦《元始玉文》,以卻病延年,長生九視。
“按行五嶽,八海知聞”,“五嶽”者,東南西北中五大山名。《爾雅。釋山》:“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恒山為北嶽,嵩山為中嶽”。
此句意指“元始玉文”行持於五嶽,傳播於“八海”,無所不存,無處不在也。
“魔王束首,侍衛我軒”,“魔王”,六道眾生之一,在《皇經集注》卷十《應驗品續二十五章》雲:“三魔道,天之魔王、魔民、魔女、精邪、怪異、妖孽難窮,是魔類眾生。”
承借“元始玉文”的神奇力量,眞仙將受到保護,一切魔王鬼怪將束手就擒,受到製裁,從而保護修煉之人。
“凶穢消散,道炁長存”,“凶穢”,指凶惡不吉不潔之炁。“道炁長存”,原《道藏輯要》作“道德全成”。
“急急如律令”《北鬥七元金玄羽章》雲:“律令者,太上之敕。天神地祇,無不遵奉。敕其身神,奉其律令,而安且乎也。”此句在道教法事中和畫符中常用,意為天神頒勅,天神號令,需急急奉行,不得延誤。
徐曉鋒默默念道:“八大神咒啊,終究是個難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