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鍥而不舍
重生後我在大周開無雙 作者:六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的一段時日,李餘和宓榮相互配合,一個負責甘蔗的加速生長,一個負責甘蔗的養份補給。
相對而言,李餘要輕鬆得多。
別看他每天要凝出許多的水,要把整片植物園反複澆灌無數遍,但修為已達到玄級巔峰狀態,且是先天之體的李餘,並不覺得困難。
反而是修為已達到天級的宓榮,每日隻能催生一個時辰左右,靈氣便已消耗得所剩無幾。
不過宓榮倒不覺得無聊,他反而在李餘這裏找到一位知己,呂方。
宓榮和呂方可謂是一見如故。
他雖不屬道家之人,但精通煉丹之術,而呂方更是丹道高人,兩人在一起,有很多的共同語言。
呂方還經常把宓榮請到自己的煉丹房,與他探討煉丹的經驗和心得。
數日後,州牧曹壬派過來十數名木係術士,相隔沒幾天,刑王妃和鄭王也相繼派來十數名木係術士。
這時候,李餘手裏的木係術士已有二十餘人,隨著人手的增加,對種植園裏甘蔗的催熟效率也大大提升。
在宓榮到平昌城的一個月後,種植園裏的甘蔗全部長成。
每一株甘蔗都高有三米左右,放眼望去,整片種植園裏的甘蔗,密壓壓、烏泱泱一片。
李餘親自帶人,采摘甘蔗。
能做種的部分,全部截下,保存起來,不能做種的部分,則用來榨糖。
為了方便給甘蔗榨糖,李餘還特意拜托魯奇製作一架榨糖機。
這架榨糖機,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兩根又長又粗的木樁子,並排擺放,轉動搖杆時,兩根木樁子可以一齊轉動。
這時候,隻要有人把甘蔗放在兩根木樁子之間,用力的往前推,甘蔗便會受到兩根轉動木樁子的擠壓,從而流出汁液。
榨糖機的下麵用大盆子接著,把接滿的汁液放到大鍋裏熬煮,以蒸餾法去其水分,熬出來的便是粘稠的糖漿。
將其倒入各種形狀的容器裏,等其自然風幹,便可得到各種形狀的糖塊。
李餘的種植園有大半畝地,總共產出的甘蔗,共有五百石,換算成斤的話,差不多在三萬斤左右。
去掉可作為種子的部分,剩下的也有兩萬五千斤。
這兩萬五千斤的甘蔗,榨出的糖水,高達一萬五千斤,最後製出的糖塊,將近有三千斤。
當時市麵上的糖價,好一點的糖,每兩要賣到六十文。
而蔗糖的純度,要遠高於市麵上的糖。
即便以一兩六十文去賣,三千斤蔗糖,便可賣到接近三百萬文。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三百萬文錢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但對於要在平昌郡組建五萬邊軍的李餘來說,這點錢,隻屬杯水車薪。
以一支五萬人的兵馬來算,還不算軍糧,不算軍備損耗那些,單單隻算每月的軍餉,打底就得一億文錢往上。
所以,要養一支軍隊,要麽你富可敵國,要麽,也隻有朝廷才能做得到。
好在現在隻是李餘的一塊試驗田,便產出這麽出的蔗糖,以後擴大產生,收入定能翻倍的增加。
李餘把製好的糖塊,派人分別送給刑王妃、鄭王、曹壬一些,讓這些幫過他大忙的人也都嚐嚐鮮。
順便讓他們繼續幫自己招募木係術士,另外,還需再招募些水係術士。
以後甘蔗的種植規模肯定要擴大,光靠他一個人凝水,肯定不行,還是得有一批水係術士來幫他分擔。
事隔兩天,李餘在城外選了一塊地,建造莊園,專門用來種植甘蔗。
李餘任命宓榮為負責人,全權管理甘蔗的種植。
沒過多久,刑王妃、鄭王、曹壬又給李餘派來一大批木係術士和水係術士。
這次他們派來的術士數量,要比上一次多出許多。
而且刑王妃和鄭王都有提出,想從李餘的手裏購進一批蔗糖。
刑王妃和鄭王在吃過李餘送來的糖塊後,簡直驚為天物。
他們不知道李餘是怎麽製出這些糖塊的,但吃起來,比他們以前吃過的糖要更加甘甜,但又不僅僅是更甜,還甜中帶著點香,回味無窮。
鄭王最先覺察到其中的商機。
他給刑王妃寫去書信,如果十七手裏有大量的這種糖塊,他們購進一些,再販賣出去,定能從中大賺一筆。
刑王妃深覺有理。
就這樣,兩人才‘不約而同’地向李餘提出,要購進蔗糖。
李餘本打算以六十文一兩的價格賣出自己手裏的蔗糖,可既然是十五嫂和十六哥要買,他自然不好以這樣的‘高價’出售。
便以一兩三十文的價格,賣給他倆每人五百斤。
李餘給刑王妃和鄭王送去蔗糖後,立刻便收到了他二人送來的錢,各二十四萬文。
但過了還不到一個月,李餘再次收到兩人各送來的二十四萬文。
李餘很是不解,看過刑王妃和鄭王的書信後,李餘才明白是怎麽回事。
原來他二人都是以每兩一百文到一百二十文往外賣的,即便是如此高價,蔗糖依舊是大受歡迎,供不應求。
他二人一個是李餘的兄嫂,一個是李餘的親哥,都不想占他的便宜,知道李餘在梁州這邊,是以每兩六十文的價格賣糖,他倆便各自給李餘補了二十四萬文。
在書信的末尾,兩人又提出,還想要繼續購入李餘手中的蔗糖,而且是有多少要多少。
梁州這邊,地處偏遠,經濟也相對落後,六十文一兩的糖塊,還真沒多少人能買得起。
但刑王妃和鄭王都住在中原地區,封地的經濟發達,百姓富裕,即便是以一兩一百二十文往外賣,普通百姓咬咬牙,每個月也能買上一兩,打打牙祭。
有了刑王妃和鄭王這兩位‘大區經銷商’的鼎力相助,立馬就解決了李餘的出貨問題。
現在,他已經不用考慮蔗糖的銷路,隻需考慮如何增加蔗糖的產量。
李餘以自己在城外建的莊子為中心,不斷的向外圈地,種植甘蔗。23sk.
而平昌城,乃至周邊的百姓,要麽已舉家遷徙,要麽已死在蠻人的刀下。
目前,大片的土地荒廢,變成無主之地,如此一來,倒是便宜了李餘。
李餘把甘蔗的經銷搞得風生水起,負責甘蔗種植的宓榮也沒閑著。
他把木係術士、水係術士,分成好多個小組。
能力強的小組,負責兩、三畝地的催產,能力弱一點的小組,負責一畝或幾分地的催產。
在李餘的建議下,宓榮還搞出了績效,產量越高的小組,每月所領到的薪酬也就越多。
相對而言,李餘要輕鬆得多。
別看他每天要凝出許多的水,要把整片植物園反複澆灌無數遍,但修為已達到玄級巔峰狀態,且是先天之體的李餘,並不覺得困難。
反而是修為已達到天級的宓榮,每日隻能催生一個時辰左右,靈氣便已消耗得所剩無幾。
不過宓榮倒不覺得無聊,他反而在李餘這裏找到一位知己,呂方。
宓榮和呂方可謂是一見如故。
他雖不屬道家之人,但精通煉丹之術,而呂方更是丹道高人,兩人在一起,有很多的共同語言。
呂方還經常把宓榮請到自己的煉丹房,與他探討煉丹的經驗和心得。
數日後,州牧曹壬派過來十數名木係術士,相隔沒幾天,刑王妃和鄭王也相繼派來十數名木係術士。
這時候,李餘手裏的木係術士已有二十餘人,隨著人手的增加,對種植園裏甘蔗的催熟效率也大大提升。
在宓榮到平昌城的一個月後,種植園裏的甘蔗全部長成。
每一株甘蔗都高有三米左右,放眼望去,整片種植園裏的甘蔗,密壓壓、烏泱泱一片。
李餘親自帶人,采摘甘蔗。
能做種的部分,全部截下,保存起來,不能做種的部分,則用來榨糖。
為了方便給甘蔗榨糖,李餘還特意拜托魯奇製作一架榨糖機。
這架榨糖機,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兩根又長又粗的木樁子,並排擺放,轉動搖杆時,兩根木樁子可以一齊轉動。
這時候,隻要有人把甘蔗放在兩根木樁子之間,用力的往前推,甘蔗便會受到兩根轉動木樁子的擠壓,從而流出汁液。
榨糖機的下麵用大盆子接著,把接滿的汁液放到大鍋裏熬煮,以蒸餾法去其水分,熬出來的便是粘稠的糖漿。
將其倒入各種形狀的容器裏,等其自然風幹,便可得到各種形狀的糖塊。
李餘的種植園有大半畝地,總共產出的甘蔗,共有五百石,換算成斤的話,差不多在三萬斤左右。
去掉可作為種子的部分,剩下的也有兩萬五千斤。
這兩萬五千斤的甘蔗,榨出的糖水,高達一萬五千斤,最後製出的糖塊,將近有三千斤。
當時市麵上的糖價,好一點的糖,每兩要賣到六十文。
而蔗糖的純度,要遠高於市麵上的糖。
即便以一兩六十文去賣,三千斤蔗糖,便可賣到接近三百萬文。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三百萬文錢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但對於要在平昌郡組建五萬邊軍的李餘來說,這點錢,隻屬杯水車薪。
以一支五萬人的兵馬來算,還不算軍糧,不算軍備損耗那些,單單隻算每月的軍餉,打底就得一億文錢往上。
所以,要養一支軍隊,要麽你富可敵國,要麽,也隻有朝廷才能做得到。
好在現在隻是李餘的一塊試驗田,便產出這麽出的蔗糖,以後擴大產生,收入定能翻倍的增加。
李餘把製好的糖塊,派人分別送給刑王妃、鄭王、曹壬一些,讓這些幫過他大忙的人也都嚐嚐鮮。
順便讓他們繼續幫自己招募木係術士,另外,還需再招募些水係術士。
以後甘蔗的種植規模肯定要擴大,光靠他一個人凝水,肯定不行,還是得有一批水係術士來幫他分擔。
事隔兩天,李餘在城外選了一塊地,建造莊園,專門用來種植甘蔗。
李餘任命宓榮為負責人,全權管理甘蔗的種植。
沒過多久,刑王妃、鄭王、曹壬又給李餘派來一大批木係術士和水係術士。
這次他們派來的術士數量,要比上一次多出許多。
而且刑王妃和鄭王都有提出,想從李餘的手裏購進一批蔗糖。
刑王妃和鄭王在吃過李餘送來的糖塊後,簡直驚為天物。
他們不知道李餘是怎麽製出這些糖塊的,但吃起來,比他們以前吃過的糖要更加甘甜,但又不僅僅是更甜,還甜中帶著點香,回味無窮。
鄭王最先覺察到其中的商機。
他給刑王妃寫去書信,如果十七手裏有大量的這種糖塊,他們購進一些,再販賣出去,定能從中大賺一筆。
刑王妃深覺有理。
就這樣,兩人才‘不約而同’地向李餘提出,要購進蔗糖。
李餘本打算以六十文一兩的價格賣出自己手裏的蔗糖,可既然是十五嫂和十六哥要買,他自然不好以這樣的‘高價’出售。
便以一兩三十文的價格,賣給他倆每人五百斤。
李餘給刑王妃和鄭王送去蔗糖後,立刻便收到了他二人送來的錢,各二十四萬文。
但過了還不到一個月,李餘再次收到兩人各送來的二十四萬文。
李餘很是不解,看過刑王妃和鄭王的書信後,李餘才明白是怎麽回事。
原來他二人都是以每兩一百文到一百二十文往外賣的,即便是如此高價,蔗糖依舊是大受歡迎,供不應求。
他二人一個是李餘的兄嫂,一個是李餘的親哥,都不想占他的便宜,知道李餘在梁州這邊,是以每兩六十文的價格賣糖,他倆便各自給李餘補了二十四萬文。
在書信的末尾,兩人又提出,還想要繼續購入李餘手中的蔗糖,而且是有多少要多少。
梁州這邊,地處偏遠,經濟也相對落後,六十文一兩的糖塊,還真沒多少人能買得起。
但刑王妃和鄭王都住在中原地區,封地的經濟發達,百姓富裕,即便是以一兩一百二十文往外賣,普通百姓咬咬牙,每個月也能買上一兩,打打牙祭。
有了刑王妃和鄭王這兩位‘大區經銷商’的鼎力相助,立馬就解決了李餘的出貨問題。
現在,他已經不用考慮蔗糖的銷路,隻需考慮如何增加蔗糖的產量。
李餘以自己在城外建的莊子為中心,不斷的向外圈地,種植甘蔗。23sk.
而平昌城,乃至周邊的百姓,要麽已舉家遷徙,要麽已死在蠻人的刀下。
目前,大片的土地荒廢,變成無主之地,如此一來,倒是便宜了李餘。
李餘把甘蔗的經銷搞得風生水起,負責甘蔗種植的宓榮也沒閑著。
他把木係術士、水係術士,分成好多個小組。
能力強的小組,負責兩、三畝地的催產,能力弱一點的小組,負責一畝或幾分地的催產。
在李餘的建議下,宓榮還搞出了績效,產量越高的小組,每月所領到的薪酬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