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國庫沒錢了
大明富商:老朱求咱去做官 作者:貓禦火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的眉頭燈時皺了起來,狠狠的拍了一下龍書案。
「朕今年秋季還曾經看過戶部的冊子,共計收入國稅六百萬兩。更何況還有許多從海外運進來的收益,怎麽可能不夠。難道是有誰貪汙了不成」
戶部尚書嚇得連連磕頭,額頭都磕出了血。
「從前收的銀兩是真的,但是朝廷在針對北元用兵,三分之二的銀兩都去了漠北。另外朝中還有幾個地方有災,賑災又撥出了許多錢。剩下的錢……」
嚇的戶部尚書不敢說了。
「剩下的錢究竟哪裏去了,講!」
工部尚書哆哆嗦嗦的看了一下身邊的太子,又低下了頭。
「臣該死,實在無法說出剩下的錢究竟去了哪裏,請陛下饒命!」
雖然他死也不敢說銀子的去向,但是剛才看的那一眼叫朱元璋起了疑心。
「太子,你知道剩下的那筆錢去了哪裏嗎」
太子嚇得冷汗都冒出來了:「父皇明鑒,半個月前,父皇曾經命令兒臣冊封,賽區道長為我大明第二國師,發重金給他修建奉天宮道觀。還命令快點修好,兒臣著急,這錢就用的冒了些。」
朱元璋哼了一聲:「那眼前的時局該怎麽辦太子有什麽良策嗎」
太子恭恭敬敬的說:「啟奏父皇,民間百姓都在盛傳,護國王朱堂實在是我大明的財神。既然我大明,有此財神,將籌錢的事交給他,想必不會辜負您老人家的期望。」
朱元璋點了點頭,心說,這位太子雖說最近心思有些重,但在關鍵時候的見識還是不差的。現在朝廷的事兒有些多,花錢未免就冒了些。
至於賺錢的本事,在我大明如果護國王朱棠認第二,絕對沒有人敢認第一。
於是轉過頭來看向了陸寧:「棠兒,朕封你為掌管軍需的總辦官,隻要有軍需有關的事,你都可以全權處理。能不能做到在三天之內籌集到一百萬兩銀子」
這話問出來,幾乎全朝堂的文臣的目光都集中在陸寧的身上,他們心中暗想。
你這個人不讀孔聖人的書,也不進行科舉專門發明一些歪門邪道的東西,賺一些黑心錢。
這回朝廷用到錢了,如果你敢推三阻四,那就是對朝廷不忠,我們有的是辦法整你。
誰知道陸寧答應得到相當的幹脆:「兒臣領旨!」
聽到陸寧這個表態,朱元璋長出了一口氣。
「先說說你究竟有什麽策略醜話說到頭,你可別說加稅。從前的元朝就因為柯捐雜稅太多,又趕上天災人禍,這才引得天下大亂。朕可不想前元的老路。」
陸寧說:「兒臣自有賺錢之道,但是而且兒臣想金陵王朱雄英為副總辦,協助兒臣一起辦差。」
聽到這裏朱雄英未免有些興奮:師父就是師父,關鍵的時候還不忘拉我一把。這回又給我露臉了。
太子朱標,感覺到叫陸寧辦這個才搶了自己的彩,本來心情有些不痛快,突然發現陸寧又保住自己的兒子,倒也不好意思再出言反對了。於是給自己東宮的這些班底們使了個眼色。
少了這方麵的阻力,再加上那些文臣們說的比誰都好聽,辦得比誰都熊,自然也沒有一個想觸這個黴頭,自己把麻煩攬上身。
朱元璋馬上拍板定案:「準奏。」
退朝之後,朱元璋留下了陸寧和朱雄英,兩個人叫他們跟自己去禦書房繼續商量。
到了禦書房,朱元璋問陸寧究竟有什麽辦法籌集來這些銀子。
陸寧小聲說:「兒臣現在謀劃的不僅是軍費的問題,還有兵員的問題。」
原本大明實行的是邊戶製度,當兵的都有專業的軍戶
,但是最近一些時候,大明戰事不斷,有不少軍戶的南丁全部戰死,再想從原來的軍戶裏招兵,顯得更加困難。
要想從別的階層裏招,又擔心那些農戶與佃戶們死傷過多,影響來年的農業勞力。
另外頭疼的就是這些軍費問題了。
現在朱元璋也為此犯愁,他真的想把在漠北方邊的那些軍隊調回來,一些馳援嘉峪關。
但一來路途遙遠,等這些人調回來,隻怕戰鬥已經結束了。
另一方麵還是軍費問題,那些人從萬裏之外調回來,所需要的銀兩,遠比從應天府發兵需要的銀兩多得多。
這怎麽看也不劃算。
陸寧小聲說:「其實天下還有一種人,他們不勞動,不讀書,不服兵役,卻日進鬥金。父皇不如把他們招來當兵就行。」
「你說的是誰」
陸寧把一些自己統計來的數據告訴了朱元璋:「現在全國的聲勢與道觀數量呈幾何基數的增長,而這些教徒們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毫無節製的從一些年輕人之中吸收信徒。導致聲道的數量遠多於國家征兵的數量,這是不正常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他們的宗教事業雖然發達,但是亡國也相當的快。這就是一個教訓。」
朱元璋哼了一聲:「這些和尚道士不事生產,不去當兵,反而吸民間血,真的可恨!」
「朕今年秋季還曾經看過戶部的冊子,共計收入國稅六百萬兩。更何況還有許多從海外運進來的收益,怎麽可能不夠。難道是有誰貪汙了不成」
戶部尚書嚇得連連磕頭,額頭都磕出了血。
「從前收的銀兩是真的,但是朝廷在針對北元用兵,三分之二的銀兩都去了漠北。另外朝中還有幾個地方有災,賑災又撥出了許多錢。剩下的錢……」
嚇的戶部尚書不敢說了。
「剩下的錢究竟哪裏去了,講!」
工部尚書哆哆嗦嗦的看了一下身邊的太子,又低下了頭。
「臣該死,實在無法說出剩下的錢究竟去了哪裏,請陛下饒命!」
雖然他死也不敢說銀子的去向,但是剛才看的那一眼叫朱元璋起了疑心。
「太子,你知道剩下的那筆錢去了哪裏嗎」
太子嚇得冷汗都冒出來了:「父皇明鑒,半個月前,父皇曾經命令兒臣冊封,賽區道長為我大明第二國師,發重金給他修建奉天宮道觀。還命令快點修好,兒臣著急,這錢就用的冒了些。」
朱元璋哼了一聲:「那眼前的時局該怎麽辦太子有什麽良策嗎」
太子恭恭敬敬的說:「啟奏父皇,民間百姓都在盛傳,護國王朱堂實在是我大明的財神。既然我大明,有此財神,將籌錢的事交給他,想必不會辜負您老人家的期望。」
朱元璋點了點頭,心說,這位太子雖說最近心思有些重,但在關鍵時候的見識還是不差的。現在朝廷的事兒有些多,花錢未免就冒了些。
至於賺錢的本事,在我大明如果護國王朱棠認第二,絕對沒有人敢認第一。
於是轉過頭來看向了陸寧:「棠兒,朕封你為掌管軍需的總辦官,隻要有軍需有關的事,你都可以全權處理。能不能做到在三天之內籌集到一百萬兩銀子」
這話問出來,幾乎全朝堂的文臣的目光都集中在陸寧的身上,他們心中暗想。
你這個人不讀孔聖人的書,也不進行科舉專門發明一些歪門邪道的東西,賺一些黑心錢。
這回朝廷用到錢了,如果你敢推三阻四,那就是對朝廷不忠,我們有的是辦法整你。
誰知道陸寧答應得到相當的幹脆:「兒臣領旨!」
聽到陸寧這個表態,朱元璋長出了一口氣。
「先說說你究竟有什麽策略醜話說到頭,你可別說加稅。從前的元朝就因為柯捐雜稅太多,又趕上天災人禍,這才引得天下大亂。朕可不想前元的老路。」
陸寧說:「兒臣自有賺錢之道,但是而且兒臣想金陵王朱雄英為副總辦,協助兒臣一起辦差。」
聽到這裏朱雄英未免有些興奮:師父就是師父,關鍵的時候還不忘拉我一把。這回又給我露臉了。
太子朱標,感覺到叫陸寧辦這個才搶了自己的彩,本來心情有些不痛快,突然發現陸寧又保住自己的兒子,倒也不好意思再出言反對了。於是給自己東宮的這些班底們使了個眼色。
少了這方麵的阻力,再加上那些文臣們說的比誰都好聽,辦得比誰都熊,自然也沒有一個想觸這個黴頭,自己把麻煩攬上身。
朱元璋馬上拍板定案:「準奏。」
退朝之後,朱元璋留下了陸寧和朱雄英,兩個人叫他們跟自己去禦書房繼續商量。
到了禦書房,朱元璋問陸寧究竟有什麽辦法籌集來這些銀子。
陸寧小聲說:「兒臣現在謀劃的不僅是軍費的問題,還有兵員的問題。」
原本大明實行的是邊戶製度,當兵的都有專業的軍戶
,但是最近一些時候,大明戰事不斷,有不少軍戶的南丁全部戰死,再想從原來的軍戶裏招兵,顯得更加困難。
要想從別的階層裏招,又擔心那些農戶與佃戶們死傷過多,影響來年的農業勞力。
另外頭疼的就是這些軍費問題了。
現在朱元璋也為此犯愁,他真的想把在漠北方邊的那些軍隊調回來,一些馳援嘉峪關。
但一來路途遙遠,等這些人調回來,隻怕戰鬥已經結束了。
另一方麵還是軍費問題,那些人從萬裏之外調回來,所需要的銀兩,遠比從應天府發兵需要的銀兩多得多。
這怎麽看也不劃算。
陸寧小聲說:「其實天下還有一種人,他們不勞動,不讀書,不服兵役,卻日進鬥金。父皇不如把他們招來當兵就行。」
「你說的是誰」
陸寧把一些自己統計來的數據告訴了朱元璋:「現在全國的聲勢與道觀數量呈幾何基數的增長,而這些教徒們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毫無節製的從一些年輕人之中吸收信徒。導致聲道的數量遠多於國家征兵的數量,這是不正常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他們的宗教事業雖然發達,但是亡國也相當的快。這就是一個教訓。」
朱元璋哼了一聲:「這些和尚道士不事生產,不去當兵,反而吸民間血,真的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