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神湖底很幹淨。大多孩子都如此,卻不如小姑娘那般純粹。就好比少年心底有一處風景,李景勝怎麽也看不透,赤子丹心沒錯,但心底事兒太重太多,缺少一絲朝氣。
李景勝還是蠻心酸,膽子過重,不好。
大多數孩子識不得幾個字,就基本由李老和管家負責初次教導,李景勝單單遞給少年兩本書,便沒了蹤影。
分別是那《道書十二經》和《地誌山圖》兩冊,書很舊,卷中批字詮釋極多。
少年的內心有些沉重,此等書籍定然是登山修道相關,人間難得。緩緩翻過書籍,春風撫動,陣陣漣漪。
《道門十二經》
莊俞輕輕翻過,映入眼簾的是記錄著現行天下的修行之法的大抵分類。
自先天神靈傳法於後天種族,體納靈氣,引氣入體,悟天地規則,煉氣入體,依次登高,海納百川,鑄的人身小天地,不斷接近先天神靈。
後天種族得法崛起後,於後天鑄就武神一道,由武入道,以武化神,重在熬煉己身,登峰造極,破碎虛空,鑄就武神軀體。
前者煉氣悟規則,後者煉體鍛神魂。登的高處,不相上下。
所謂煉氣一脈,體納百川,山澤通氣,造就人身小天地。養煉合一,先引氣,挖掘溝渠,開拓筋脈;再養氣,養得竅穴、丹田,煉氣如煉丹。再開竅,後結丹,結丹如通畫龍點睛,真正開始登堂入室。不同的修士,結丹景象也同,位於丹田的“丹室”,因人而異,大體上不脫離五行。可能是荷葉搖曳生姿的蓮池、氣蒸雲夢澤的大水之地、海上生明月的畫麵、日照香爐生紫煙的意境、大雪滿關隘、幽幽龍潭、閻羅殿、十八層地獄、農田莊稼地、花鳥園圃、金鑾殿、祖祠、書齋、雷池、雲霞仙境等等。因此修士結丹之前,大多鑽研一個獨到法門,被稱為“捷徑”,類似佛門的十六觀想、或是儒家所謂的“書中自有黃金屋”,大致都是觀想天地間、某種與自己心靈最契合的奇異景象,從而丹成。
煉氣士結丹汲取日精月華,餐霞飲露,圓滿時分,育得元嬰,神遊太虛。
煉氣一脈分為下五境,中五境和上五境,大致分三個階段。
下五境又有那養氣一境,築廬二境,開脈三境,金丹四境,元嬰五境。
養氣。開的體內百竅,納氣入體,早就千金重骨,方的二兩青氣。
開脈。打開人體先天枷鎖,拓筋開脈,納得靈氣,洗煉筋骨。
築廬。人生天地,體如囚籠,體魄為熔爐,煉氣熬骨,鑄的丹室,煉氣入體,周身小循環。
金丹。由丹室煉氣化丹,煉得璀璨金丹,登堂入室,畫龍點睛,此境界金丹無時無刻不在汲取天地靈氣,煉氣入丹。
元嬰。金丹功成,育得元嬰,修的化外身,神遊天地間。
中五境是那神遊,無垢,通虛,道一,入聖五境;上五境也為長生五境。
少年如飲甘泉,看得如癡如醉,隻是越到中後境界,書中記載就越發模糊不知,批注詮釋幾乎更是見不到。看來,天地大道高遠,非人力可極。
又尋得後天武煉軀體,破碎虛空武神一道,更是觸目驚心。書中記載,武神一道,由我人族頂天大能開法而出,鑄的大道規則,銘刻世間,惠及世間生靈,又有那武瘋子的說法。
登頂高處,周身三尺內,煉氣士近身必死無疑,毫無還手之力。隻不過在高高在上的練氣士眼中,沒有修道天賦、才隻好退而求其次去武道修行。
隻是武道一途更是難上難,太過費錢。所謂‘窮學文,富學武’,道理顯而易見。
武道境界,根腳和核心在於“散氣排垢”,與練氣士的道路,截然相反。在煉體境界,第一步,就是需要將身體內所有後天之氣,無論是汙穢之氣還是精華元氣,全都摒棄排除,最終練就一口內家真氣,存於心神。而練氣士不同,練氣過程,是去蕪存菁的過程,需要小心篩選,盡可能截留下自身元氣。
外練筋骨皮,內煉一口氣。就是這個道理。相對於煉氣修行登高來說,武道一途,更為艱難。更是被先天神靈唾棄,大道難行,獨樹一幟。
武道十境,難於登天。分為煉體境,煉神境和化神一境(又名武神境)。
分別是那開山、玉骨、銀血、氣盛、金身、白虹、造極、登封、青遠、止極十境,步步如履登天,一騎抵萬夫,全靠自身一口純粹武道真氣搬山倒海,登頂青遠境後,更是拳破虛空,肉身強橫。
武之極,破蒼穹,半點不假。
書中也有那其他的偏僻法門。例如養鬼豢龍,以身飼道,共生相係;也有那佛門道法,苦盡今世身,功德無量,信得輪回,享盡來世福;有那山則精寐,依身大修士,結得契約,相互反哺,共登大道;有那飼養遠古英靈傀儡,禦得金甲神人,搬山倒海,肩挑日月,替代己身;也有那司職山水神靈攀登法門,隻是月太過悠悠,雖大道親近,太過緩慢。諸多法門末流不少,如今天下最多見的就是煉氣一道和武夫一途。
也有那隻因看得書中道理,渾然入夢天地,醒來入得上四境,得證長生,真真是白日飛升,否極泰來,了不得。
少年看得心猿意馬,書中天地不得了。
《地誌山圖》則記載了如今三分天下。是那中土,南極海,西方國;被遺忘的遠古戰場,中土大荒州,北妖境,北九州版圖也是最小。。
夏氏王朝坐擁整個大荒境內五洲三藩屬國,北流雲、荊州,東青州,南蕪荒境和中州以西的三藩屬國。皇城都位於地理位置最好的中州,如今長佑郡就處於南荒境,是幾州最為偏僻人少的地方。也有各種名山,仙家洞府在冊,隻不過能被搬上書記載,也沒什麽仙家機緣可數,早就被盡數掏空。
書中大致記載著諸多山上勢力宗門和少許修真煉氣家族,和目前已經公然於世,山上皆知的八大神人化名,三武道六煉氣,名動山河。
一青遠境女子武神和兩位造極登封武學宗師,二位上四境煉氣修士,度過九九天劫,得證長生,三位道一,入聖境修士;鍾家老祖就是其中之一。
登頂高處,心神合乎天地,難誦其名,太重,神魂擔當不起,這也是山上神仙化名緣由,不然僅靠這薄薄單紙,少許朱砂,怎可但的起至高真名。
由此可見,武道一途難如登天。同境修士,你可以惹的起煉氣士,但惹不起發毛的武瘋子。
大夏五洲三藩屬,版圖遼闊,山上水太深,就藩屬國而言就更為臥龍藏虎。
而今,古戰場多是山上人曆練之處,遠古神靈遺落太多,機緣叢生,未知禁區深不可測。更有南極海外,天外天上,有遠古先天神靈隱匿,伺機而動,重返人間。山上修行煉氣士有那曆練尋得一處古法或者神靈氣運者,在短短時間,悄無聲息登頂高處,成為一方強者。
後天種族中人族得天獨厚,身形構造最與神靈接近,往往修行一途比大妖精怪順暢太多,這也是妖族化形修行的主要原因,妖善於體,人攻於心。幾萬年來,天地秩序崩塌,靈氣枯竭,末法時代,能登山修行少之又少,修行路途水太深,一不知覺就會端端的便宜別人,道法機緣嫁接他人,此等事情,屢見不鮮。
少年如今算是開了眼界,整整花了七八天功夫,前前後後翻了幾遍,對於這些常識爛熟於心,又何談修行。
山上人山上事,修行修心,不簡單。
書中學問無垠,多讀多學,錯不得。
石小可和一眾懵懂稚娃,每天咿呀咿呀的學著字,有模有樣。每天早早起了床,讀的書,識得學問。早課結束後,吃上李老親手做的一桌子好菜,肚皮滾滾,然後去往城門茶肆繼續做著活計,簡簡單單,每天的一顆銅錢都安安穩穩的落在了口袋,沒有變多,也沒有變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少年也不在往城裏送些物件,如今下了課,立於北城門,記錄著每天來往的官商客旅,勘驗文牒,校驗真偽,偶爾有些時間也會背上竹簍送些東西,每天同以前一樣,八個銅錢,不多不少。
仔仔細細,讀書萬卷,認認真真,下筆有神。
未曾有過半點馬虎。夏日炎炎,卻不覺半點,讀的書上學問,砥礪己身,如沐春風。
不知不覺,學問二三兩,四體百骸,千金中骨。少年悄然登山,如夢初醒,不得而知。
李景勝重開私塾,更是傳遍周圍縣誌鄉集,一時間往來長佑郡求學讀書的人不在少數,名門子弟,修行種子,絡繹不絕。
北城門,一少年奮筆疾書,聚精會神,學問三到,超然物外;
肚中墨水點點,心中學問不算少,不經意呼吸吞吐,去蕪存菁,氣象非凡。閑了時間,雙眼遠眺,神遊山河萬裏,天人合一……
李景勝還是蠻心酸,膽子過重,不好。
大多數孩子識不得幾個字,就基本由李老和管家負責初次教導,李景勝單單遞給少年兩本書,便沒了蹤影。
分別是那《道書十二經》和《地誌山圖》兩冊,書很舊,卷中批字詮釋極多。
少年的內心有些沉重,此等書籍定然是登山修道相關,人間難得。緩緩翻過書籍,春風撫動,陣陣漣漪。
《道門十二經》
莊俞輕輕翻過,映入眼簾的是記錄著現行天下的修行之法的大抵分類。
自先天神靈傳法於後天種族,體納靈氣,引氣入體,悟天地規則,煉氣入體,依次登高,海納百川,鑄的人身小天地,不斷接近先天神靈。
後天種族得法崛起後,於後天鑄就武神一道,由武入道,以武化神,重在熬煉己身,登峰造極,破碎虛空,鑄就武神軀體。
前者煉氣悟規則,後者煉體鍛神魂。登的高處,不相上下。
所謂煉氣一脈,體納百川,山澤通氣,造就人身小天地。養煉合一,先引氣,挖掘溝渠,開拓筋脈;再養氣,養得竅穴、丹田,煉氣如煉丹。再開竅,後結丹,結丹如通畫龍點睛,真正開始登堂入室。不同的修士,結丹景象也同,位於丹田的“丹室”,因人而異,大體上不脫離五行。可能是荷葉搖曳生姿的蓮池、氣蒸雲夢澤的大水之地、海上生明月的畫麵、日照香爐生紫煙的意境、大雪滿關隘、幽幽龍潭、閻羅殿、十八層地獄、農田莊稼地、花鳥園圃、金鑾殿、祖祠、書齋、雷池、雲霞仙境等等。因此修士結丹之前,大多鑽研一個獨到法門,被稱為“捷徑”,類似佛門的十六觀想、或是儒家所謂的“書中自有黃金屋”,大致都是觀想天地間、某種與自己心靈最契合的奇異景象,從而丹成。
煉氣士結丹汲取日精月華,餐霞飲露,圓滿時分,育得元嬰,神遊太虛。
煉氣一脈分為下五境,中五境和上五境,大致分三個階段。
下五境又有那養氣一境,築廬二境,開脈三境,金丹四境,元嬰五境。
養氣。開的體內百竅,納氣入體,早就千金重骨,方的二兩青氣。
開脈。打開人體先天枷鎖,拓筋開脈,納得靈氣,洗煉筋骨。
築廬。人生天地,體如囚籠,體魄為熔爐,煉氣熬骨,鑄的丹室,煉氣入體,周身小循環。
金丹。由丹室煉氣化丹,煉得璀璨金丹,登堂入室,畫龍點睛,此境界金丹無時無刻不在汲取天地靈氣,煉氣入丹。
元嬰。金丹功成,育得元嬰,修的化外身,神遊天地間。
中五境是那神遊,無垢,通虛,道一,入聖五境;上五境也為長生五境。
少年如飲甘泉,看得如癡如醉,隻是越到中後境界,書中記載就越發模糊不知,批注詮釋幾乎更是見不到。看來,天地大道高遠,非人力可極。
又尋得後天武煉軀體,破碎虛空武神一道,更是觸目驚心。書中記載,武神一道,由我人族頂天大能開法而出,鑄的大道規則,銘刻世間,惠及世間生靈,又有那武瘋子的說法。
登頂高處,周身三尺內,煉氣士近身必死無疑,毫無還手之力。隻不過在高高在上的練氣士眼中,沒有修道天賦、才隻好退而求其次去武道修行。
隻是武道一途更是難上難,太過費錢。所謂‘窮學文,富學武’,道理顯而易見。
武道境界,根腳和核心在於“散氣排垢”,與練氣士的道路,截然相反。在煉體境界,第一步,就是需要將身體內所有後天之氣,無論是汙穢之氣還是精華元氣,全都摒棄排除,最終練就一口內家真氣,存於心神。而練氣士不同,練氣過程,是去蕪存菁的過程,需要小心篩選,盡可能截留下自身元氣。
外練筋骨皮,內煉一口氣。就是這個道理。相對於煉氣修行登高來說,武道一途,更為艱難。更是被先天神靈唾棄,大道難行,獨樹一幟。
武道十境,難於登天。分為煉體境,煉神境和化神一境(又名武神境)。
分別是那開山、玉骨、銀血、氣盛、金身、白虹、造極、登封、青遠、止極十境,步步如履登天,一騎抵萬夫,全靠自身一口純粹武道真氣搬山倒海,登頂青遠境後,更是拳破虛空,肉身強橫。
武之極,破蒼穹,半點不假。
書中也有那其他的偏僻法門。例如養鬼豢龍,以身飼道,共生相係;也有那佛門道法,苦盡今世身,功德無量,信得輪回,享盡來世福;有那山則精寐,依身大修士,結得契約,相互反哺,共登大道;有那飼養遠古英靈傀儡,禦得金甲神人,搬山倒海,肩挑日月,替代己身;也有那司職山水神靈攀登法門,隻是月太過悠悠,雖大道親近,太過緩慢。諸多法門末流不少,如今天下最多見的就是煉氣一道和武夫一途。
也有那隻因看得書中道理,渾然入夢天地,醒來入得上四境,得證長生,真真是白日飛升,否極泰來,了不得。
少年看得心猿意馬,書中天地不得了。
《地誌山圖》則記載了如今三分天下。是那中土,南極海,西方國;被遺忘的遠古戰場,中土大荒州,北妖境,北九州版圖也是最小。。
夏氏王朝坐擁整個大荒境內五洲三藩屬國,北流雲、荊州,東青州,南蕪荒境和中州以西的三藩屬國。皇城都位於地理位置最好的中州,如今長佑郡就處於南荒境,是幾州最為偏僻人少的地方。也有各種名山,仙家洞府在冊,隻不過能被搬上書記載,也沒什麽仙家機緣可數,早就被盡數掏空。
書中大致記載著諸多山上勢力宗門和少許修真煉氣家族,和目前已經公然於世,山上皆知的八大神人化名,三武道六煉氣,名動山河。
一青遠境女子武神和兩位造極登封武學宗師,二位上四境煉氣修士,度過九九天劫,得證長生,三位道一,入聖境修士;鍾家老祖就是其中之一。
登頂高處,心神合乎天地,難誦其名,太重,神魂擔當不起,這也是山上神仙化名緣由,不然僅靠這薄薄單紙,少許朱砂,怎可但的起至高真名。
由此可見,武道一途難如登天。同境修士,你可以惹的起煉氣士,但惹不起發毛的武瘋子。
大夏五洲三藩屬,版圖遼闊,山上水太深,就藩屬國而言就更為臥龍藏虎。
而今,古戰場多是山上人曆練之處,遠古神靈遺落太多,機緣叢生,未知禁區深不可測。更有南極海外,天外天上,有遠古先天神靈隱匿,伺機而動,重返人間。山上修行煉氣士有那曆練尋得一處古法或者神靈氣運者,在短短時間,悄無聲息登頂高處,成為一方強者。
後天種族中人族得天獨厚,身形構造最與神靈接近,往往修行一途比大妖精怪順暢太多,這也是妖族化形修行的主要原因,妖善於體,人攻於心。幾萬年來,天地秩序崩塌,靈氣枯竭,末法時代,能登山修行少之又少,修行路途水太深,一不知覺就會端端的便宜別人,道法機緣嫁接他人,此等事情,屢見不鮮。
少年如今算是開了眼界,整整花了七八天功夫,前前後後翻了幾遍,對於這些常識爛熟於心,又何談修行。
山上人山上事,修行修心,不簡單。
書中學問無垠,多讀多學,錯不得。
石小可和一眾懵懂稚娃,每天咿呀咿呀的學著字,有模有樣。每天早早起了床,讀的書,識得學問。早課結束後,吃上李老親手做的一桌子好菜,肚皮滾滾,然後去往城門茶肆繼續做著活計,簡簡單單,每天的一顆銅錢都安安穩穩的落在了口袋,沒有變多,也沒有變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少年也不在往城裏送些物件,如今下了課,立於北城門,記錄著每天來往的官商客旅,勘驗文牒,校驗真偽,偶爾有些時間也會背上竹簍送些東西,每天同以前一樣,八個銅錢,不多不少。
仔仔細細,讀書萬卷,認認真真,下筆有神。
未曾有過半點馬虎。夏日炎炎,卻不覺半點,讀的書上學問,砥礪己身,如沐春風。
不知不覺,學問二三兩,四體百骸,千金中骨。少年悄然登山,如夢初醒,不得而知。
李景勝重開私塾,更是傳遍周圍縣誌鄉集,一時間往來長佑郡求學讀書的人不在少數,名門子弟,修行種子,絡繹不絕。
北城門,一少年奮筆疾書,聚精會神,學問三到,超然物外;
肚中墨水點點,心中學問不算少,不經意呼吸吞吐,去蕪存菁,氣象非凡。閑了時間,雙眼遠眺,神遊山河萬裏,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