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諫聽聲要去,又聞霍雲暘道:“容他吃頓飯,多放些大補之物。”
寧城地處要塞,城牆既高且厚,一丈一守,十丈一亭,霍雲暘為三軍之帥,日常起居在城最北處,出門即可登上瞭望台,上樓便能遠眺城外原野。
城後,就是梁萬裏河山。
走馬川行,平沙莽莽,孤雁入胡天。忘卻名利恩仇事,這些景色看得人熱血沸騰,隻想痛飲三杯,驅馬趕斜陽
來送信的人跟著上了閣樓,雖說京中還是水深火熱,但他能平安到達寧城也是不易,連日提心吊膽稍稍放下些許,轉眼見人上了美酒佳肴。
即使跟在主子身邊見慣富貴,他仍覺這霍雲暘太熱情了些。桌上好多東西,在京中亦是千金難換。初來乍到一個送信的,怎麽也不值得霍家的小郎君這般鄭重其事。
似瞧出他疑惑,雨諫笑道:“先生不必客氣,我家將軍尚有一物要麻煩先生帶回京中,還請先生用完膳食後早些休息,晚間便要啟程。”
那人疑惑稍緩,霍雲暘有求於自己,不敢怠慢也是情理之中。參湯連飲了好幾碗,酒足飯飽後依言躺倒了床榻上,隻覺寧城的羊皮,比京中還要軟一些。
這一路都是囫圇打個盹,一沾到床,入眠極快。人從劇痛中醒來時,眼前已一片漆黑,手腳皆被縛住,腳下空空蕩蕩,耳朵寒風呼嘯,跟刀割一樣疼。他能被派來寧城,自是有些功夫在身,來回折騰了約一盞茶的功夫,到底弄清了自己處境。
他眼球不知去向,雙耳被割,舌頭被拔,高懸於城牆之上。大概,懸掛的位置正是那會自己從窗口看出去的瞭望台之下。
人的外耳並不影響聽力,但牆太高,風聲又大,他隻能隱約聽見底下有人在議論紛紛,聲如蚊蠅,嗡嗡鳴鳴的辨別不了內容。
唯一清晰些的是,掛了大概兩三個時辰後,負責守瞭望台的卒子換班。也許不是兩三個時辰,人出於痛苦黑暗中,對時間根本沒有概念。
他隻聽得二人交接時,新來的那個問:“死了嗎”?原來守著的人像是趕著下去投胎般,跑的飛快,隻扔下一句:“哪那麽快。且......。”
風將剩下的話吹散,那人實在是跑的太快了。
不過這兩句話的信息已經夠多了,或者說自己本來已經推斷出了許多,寧城守將霍雲暘想將自己掛在城牆上等死。為了防止這個過程太快,還特意給自己上了參湯鹿茸進補。所以現在疼痛明明要將心髒撕開,偏胃裏又不斷散出暖意滋養著四肢五體。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自己是什麽地方得罪了霍雲暘他直到最後一口氣,都沒想透這個問題。
當然他對自身處境的推測,大半都是對的,唯有一處,是懸掛位置,並非在城北,而是在城南門。城南是百姓聚集所在,出去是往京中方向,看客更多些。
隨著人被掛上去,告示就貼滿了寧城大街小巷。京中有歹人來,詆毀聖上清譽,要百姓謹言,命官員慎行,誰敢妄議君王,城牆上掛著的,就是下場。
初初掛上去,那人眼口血水未幹,從高處滴落下來,在地上砸的血花四濺。但這一灘暗紅色並未存在太久,霍家馬蹄踏起塵沙,將他在大地上的痕跡盡數抹去,化為一具懸在空中的幹屍,以及,托盤上的一對眼珠子。
霍雲暘派出的人正是雨諫,比前往寧城傳旨的人還要快回到京中。天蒙蒙亮,眾人未早朝站穩,雨諫風塵仆仆端著托盤說受霍雲暘之令向皇帝複命。
魏塱勃然大怒,喝斥來人將其拿下,道:“朕憐霍家幾代忠良,允霍雲暘自行回京,而今安敢使爾代之,狼子野心,非空穴來風。”
旁大臣眼神交接,皆是不語,守門的侍衛衝上來要將人拖走,拉扯間,盤子上蓋著的紅布翩然落地,上頭一對兒眼珠子呈死灰色,上頭斑斑血跡已幹,森森然跌落在地。跳躍著滾到一文官腳下,嚇的他大叫一聲,又緊趕著閉了口,站立到一旁,不停的跺腳。
雨諫掙脫跪倒在地,大呼萬歲,道:“陛下明鑒,非將軍不回,實乃寧城有探。拓跋銑名為攻打羯族,而其囤兵不發,遙遙對峙我寧城線外。將軍恐鮮卑與羯族交戰是假,有意攻我大梁為真。故殫精竭慮,不敢怠之分毫。”
“而今朝中紛傳霍家與胡人勾結,將軍要我在此一問。當初是誰上奏允羯人稱臣,又是誰報的胡人一統,則大梁危矣。此天下動蕩之時,參霍家謀反。隻怕與胡人勾結的另有其人,先借羯人一事迷惑視線,又巧言令色欲使寧城無帥,則鮮卑揮師南下,某人力挽狂瀾,獨攬西北大權。”
他轉身麵向眾人攤手,指著地上那一對眼珠子道:“諸位大人可知,京中有人假扮禦林衛前往寧城,說是親眼得見霍相已死,霍家成年男子皆被聖上就地格殺。此舉何為諸位大人自有公論。雕蟲小技,安能使君臣離心”
說完回頭對著魏塱,重重跪倒在地道:“陛下,霍家耿耿忠心,日月可鑒。當初先帝赫然龍馭賓天,外敵虎視,內臣犯上,是大公子力保京中不亂。而今霍相輔佐陛下三年餘,肝腦塗地,豈有但食周粟一說。且將軍曾親率三軍,阻拓跋銑於渭水。二人兵戎相見,不共戴天。”
“陛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雨諫擰頭怒視眾人,道:“是哪位大人構陷霍府滿門,居心何在”
“這,這”,文武隻攤著手諾諾不敢語,魏塱輕拍了座椅扶手,道:“你是何人,金殿之上,豈容你大聲喧嘩”,又對著侍衛道:“將那東西收上來與朕瞧瞧。”
雨諫叩頭再拜,道:“小人為霍將軍貼身裨將,雨諫。”
魏塱並不十分想瞧一對眼珠子什麽模樣,但殿上百官瞧著,皇帝總不能被個霍家下人三言兩語給唬住。霍家家奴皆是雨字開頭,“霍”的一半嘛,他是知道的。
裨將並非在在冊官職,多是守將用得順手的人安在那位置上,若立了功,可按功行賞。若太平無事,也能按小兵的身份領得幾分月銀。霍家的家奴稱自己為裨將,倒也挑不出什麽錯。
侍衛將地上眼珠撿起,重新放回托盤裏呈到魏塱麵前。他瞧了幾眼,這東西被挖出來是有些時日了,虧得霍雲暘沒趕回京中,隨便給他挖兩刻新鮮的來。百官隻見皇帝一揚手,可憐那眼珠子咕嚕嚕再次滾回地上,侍衛追了好幾步才撿起來。
魏塱道:“朕要霍雲暘回京,他不回便罷,隨便取點人眼豬眼的,就敢胡謅說是禦林衛的人。”
“他還有什麽花招一並說來,讓朕聽聽。”
寧城地處要塞,城牆既高且厚,一丈一守,十丈一亭,霍雲暘為三軍之帥,日常起居在城最北處,出門即可登上瞭望台,上樓便能遠眺城外原野。
城後,就是梁萬裏河山。
走馬川行,平沙莽莽,孤雁入胡天。忘卻名利恩仇事,這些景色看得人熱血沸騰,隻想痛飲三杯,驅馬趕斜陽
來送信的人跟著上了閣樓,雖說京中還是水深火熱,但他能平安到達寧城也是不易,連日提心吊膽稍稍放下些許,轉眼見人上了美酒佳肴。
即使跟在主子身邊見慣富貴,他仍覺這霍雲暘太熱情了些。桌上好多東西,在京中亦是千金難換。初來乍到一個送信的,怎麽也不值得霍家的小郎君這般鄭重其事。
似瞧出他疑惑,雨諫笑道:“先生不必客氣,我家將軍尚有一物要麻煩先生帶回京中,還請先生用完膳食後早些休息,晚間便要啟程。”
那人疑惑稍緩,霍雲暘有求於自己,不敢怠慢也是情理之中。參湯連飲了好幾碗,酒足飯飽後依言躺倒了床榻上,隻覺寧城的羊皮,比京中還要軟一些。
這一路都是囫圇打個盹,一沾到床,入眠極快。人從劇痛中醒來時,眼前已一片漆黑,手腳皆被縛住,腳下空空蕩蕩,耳朵寒風呼嘯,跟刀割一樣疼。他能被派來寧城,自是有些功夫在身,來回折騰了約一盞茶的功夫,到底弄清了自己處境。
他眼球不知去向,雙耳被割,舌頭被拔,高懸於城牆之上。大概,懸掛的位置正是那會自己從窗口看出去的瞭望台之下。
人的外耳並不影響聽力,但牆太高,風聲又大,他隻能隱約聽見底下有人在議論紛紛,聲如蚊蠅,嗡嗡鳴鳴的辨別不了內容。
唯一清晰些的是,掛了大概兩三個時辰後,負責守瞭望台的卒子換班。也許不是兩三個時辰,人出於痛苦黑暗中,對時間根本沒有概念。
他隻聽得二人交接時,新來的那個問:“死了嗎”?原來守著的人像是趕著下去投胎般,跑的飛快,隻扔下一句:“哪那麽快。且......。”
風將剩下的話吹散,那人實在是跑的太快了。
不過這兩句話的信息已經夠多了,或者說自己本來已經推斷出了許多,寧城守將霍雲暘想將自己掛在城牆上等死。為了防止這個過程太快,還特意給自己上了參湯鹿茸進補。所以現在疼痛明明要將心髒撕開,偏胃裏又不斷散出暖意滋養著四肢五體。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自己是什麽地方得罪了霍雲暘他直到最後一口氣,都沒想透這個問題。
當然他對自身處境的推測,大半都是對的,唯有一處,是懸掛位置,並非在城北,而是在城南門。城南是百姓聚集所在,出去是往京中方向,看客更多些。
隨著人被掛上去,告示就貼滿了寧城大街小巷。京中有歹人來,詆毀聖上清譽,要百姓謹言,命官員慎行,誰敢妄議君王,城牆上掛著的,就是下場。
初初掛上去,那人眼口血水未幹,從高處滴落下來,在地上砸的血花四濺。但這一灘暗紅色並未存在太久,霍家馬蹄踏起塵沙,將他在大地上的痕跡盡數抹去,化為一具懸在空中的幹屍,以及,托盤上的一對眼珠子。
霍雲暘派出的人正是雨諫,比前往寧城傳旨的人還要快回到京中。天蒙蒙亮,眾人未早朝站穩,雨諫風塵仆仆端著托盤說受霍雲暘之令向皇帝複命。
魏塱勃然大怒,喝斥來人將其拿下,道:“朕憐霍家幾代忠良,允霍雲暘自行回京,而今安敢使爾代之,狼子野心,非空穴來風。”
旁大臣眼神交接,皆是不語,守門的侍衛衝上來要將人拖走,拉扯間,盤子上蓋著的紅布翩然落地,上頭一對兒眼珠子呈死灰色,上頭斑斑血跡已幹,森森然跌落在地。跳躍著滾到一文官腳下,嚇的他大叫一聲,又緊趕著閉了口,站立到一旁,不停的跺腳。
雨諫掙脫跪倒在地,大呼萬歲,道:“陛下明鑒,非將軍不回,實乃寧城有探。拓跋銑名為攻打羯族,而其囤兵不發,遙遙對峙我寧城線外。將軍恐鮮卑與羯族交戰是假,有意攻我大梁為真。故殫精竭慮,不敢怠之分毫。”
“而今朝中紛傳霍家與胡人勾結,將軍要我在此一問。當初是誰上奏允羯人稱臣,又是誰報的胡人一統,則大梁危矣。此天下動蕩之時,參霍家謀反。隻怕與胡人勾結的另有其人,先借羯人一事迷惑視線,又巧言令色欲使寧城無帥,則鮮卑揮師南下,某人力挽狂瀾,獨攬西北大權。”
他轉身麵向眾人攤手,指著地上那一對眼珠子道:“諸位大人可知,京中有人假扮禦林衛前往寧城,說是親眼得見霍相已死,霍家成年男子皆被聖上就地格殺。此舉何為諸位大人自有公論。雕蟲小技,安能使君臣離心”
說完回頭對著魏塱,重重跪倒在地道:“陛下,霍家耿耿忠心,日月可鑒。當初先帝赫然龍馭賓天,外敵虎視,內臣犯上,是大公子力保京中不亂。而今霍相輔佐陛下三年餘,肝腦塗地,豈有但食周粟一說。且將軍曾親率三軍,阻拓跋銑於渭水。二人兵戎相見,不共戴天。”
“陛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雨諫擰頭怒視眾人,道:“是哪位大人構陷霍府滿門,居心何在”
“這,這”,文武隻攤著手諾諾不敢語,魏塱輕拍了座椅扶手,道:“你是何人,金殿之上,豈容你大聲喧嘩”,又對著侍衛道:“將那東西收上來與朕瞧瞧。”
雨諫叩頭再拜,道:“小人為霍將軍貼身裨將,雨諫。”
魏塱並不十分想瞧一對眼珠子什麽模樣,但殿上百官瞧著,皇帝總不能被個霍家下人三言兩語給唬住。霍家家奴皆是雨字開頭,“霍”的一半嘛,他是知道的。
裨將並非在在冊官職,多是守將用得順手的人安在那位置上,若立了功,可按功行賞。若太平無事,也能按小兵的身份領得幾分月銀。霍家的家奴稱自己為裨將,倒也挑不出什麽錯。
侍衛將地上眼珠撿起,重新放回托盤裏呈到魏塱麵前。他瞧了幾眼,這東西被挖出來是有些時日了,虧得霍雲暘沒趕回京中,隨便給他挖兩刻新鮮的來。百官隻見皇帝一揚手,可憐那眼珠子咕嚕嚕再次滾回地上,侍衛追了好幾步才撿起來。
魏塱道:“朕要霍雲暘回京,他不回便罷,隨便取點人眼豬眼的,就敢胡謅說是禦林衛的人。”
“他還有什麽花招一並說來,讓朕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