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這麽大的事,自然是信上重中之重。除卻對魏塱歌功頌德之外,薛淩從信上讀到另一個薛宋案的“真相”。當然霍雲暘重點在於惦記他的父親霍準,而並非有意提及往事。
新帝登基,薛弋寒擁兵自重稱胡患當頭,國喪不回。先帝入地陵,鮮卑拓跋氏來賀稱臣。薛弋寒攜子回京,不敬新帝,藐欺老臣,縱宋柏屠戮公主,毀兩國姻親。父臨危授命,內安朝野,外懾胡人。
每每念及,無不以為豪也。
誇完霍準的功績,下頭又為霍準辯解了幾句,道相者,皇政之行者,民生之呈者。而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強國之政脅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縱有偏頗,亦不改拳拳之心。
兒行千裏,不敢忘也。
薛淩不知霍雲暘是否防著這些書信落到旁人手裏,故而寫的這般忠君體國。但即使明知有些是贗品,可看著其造化精巧,就忍不住懷疑他是不是真的。
除卻這一樁,霍雲暘還沒少回憶童年時霍準對他與霍雲昇的殷殷教誨及府中趣事,自然無一例外皆是為國為民,滿門忠烈。這些文字,讓她忍不住去回想霍準臨死前的場景,他說“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這與想象中貪官汙吏麵對死亡的反應截然不同,以至於此刻捏著幾張薄薄的紙,薛淩無端心生顫抖。
以前她還在平城,年幼時曾問過自己的阿爹生死之事。一旦跟胡人開戰,免不了有人要戰死疆場,死了,是不是就沒了沒了她要到何處去把魯伯伯尋回來呢
薛弋寒曾答,以一人之死,護萬人之生,丈夫所為也。情寄於天,誌托於地,草木皆故人,何處不能尋
這等教導熏陶出來的薛淩本該安然接受現狀,以己之死,換眾之生,奈何當初魯文安的回答截然不同,他說的是“人都是要死的沒辦法,死哪是閻王爺排的啊,不過咱想這些做啥,誰殺了你要緊的人,你就殺回去,扯什麽尋回不尋回。”
這二者有何異同且不論,可她此刻記著薛弋寒那些過往,就好像看到當初自己的父親是心甘情願的去赴死,且天經地義的認為,自己也該陪著死。
這一場死亡,在所有人心中,都無比正確。薛弋寒認為正確,霍準竟也認為正確,想必魏塱隻會更甚。若是這些人,也罷了。怕的是天下萬千,都認為正確。
以薛弋寒一家之死,換西北太平穩定,再正確不過。即便最後沒能換到,那也不能否定一開始的正確。
就好像,她活著,其實才是個錯處。
深夜燭火還亮著,丫鬟貼心上了湯水,讓薛淩用過才睡,第二日早間有人來請,說是江夫人邀她過去共進早膳。
這些後宅事,似乎在齊府也曾經曆過。然竟記不起當時是何緣由還要明麵上順著齊夫人,反正如今大可不必,隨口拒了讓去跟江閎說道,薛淩賴在房裏一整日都未出門。
薛璃下朝又有來求見過,薛淩讓人鎖了院門,並未聽見鬧騰,想來是薛淩多有顧忌,不敢造次,又或者江玉楓處理了去。她確然靜了心,於無人處發誓再不為這些微末功夫傷神,卻也不肯為難自己作應酬之事。
醞釀了兩三日的秋雨在晚間時分洋洋灑灑的潑了下來,一下就是好幾天。吃好喝好,快樂不知時日過,好像轉瞬就到了十四一般。
怕耽誤了宮裏霍雲婉的事,薛淩早起尋了江玉楓,想著說要往蘇府一趟,估摸著晚間就不回了。
她第一次瞧見江玉楓幼子,是個長相極普通的婦人牽著正用湯勺喂粥水,江玉楓坐在一側,臉上輕微笑意似乎與她看到的任何一次都不同。
瞧見薛淩身影,江玉楓起身迎過來道:“有事去書房說。”
薛淩往他身後看了一眼,那婦人也恰好看向她,二人相視,薛淩尚未收回目光,那婦人先低了頭去擦拭幼童嘴角邊水漬。
江玉楓略有催促之意道:“走吧。”
薛淩便轉身跟著一道去了,她倒並非有意闖到此處來,隻去了書房沒瞧見人,弓匕也不在,隨處走了兩步,逮著個丫鬟問,那丫鬟也是不知事,指了江玉楓妻兒居處。
廊外雨聲尚在潺潺,不等走及書房,江玉楓道:“怎這般早,是為著宮裏的事麽。”
“嗯”薛淩稍疑惑。
江玉楓卻再沒答話,霍雲婉的名諱不好在外提起,進了書房,隨手按下某處關竅後,喊了薛淩坐才道:“你回京也有數日,一直未曾聯係皇後。如今要想進得長春宮,除非是初一十五隨僧人神尼進去。明兒就十五了,我昨夜尚且記著要與你商議,不料你今日來的這般早。”
江府一直未曾與薛淩謀劃下一步如何走,為的也是這個原因。江家雖對朝堂多有關注,不過人前那些事,真真假假做不得主,自是想等薛淩見過霍雲婉,詳細問問霍家結局再作定論。
而今霍雲婉被困於長春宮,朝野上下無人不知,畢竟天子家事即國事,堂堂皇後要出家,怎麽也得在上朝時說兩句。
雖不知薛淩是打算通過哪條路子聯係霍雲婉,但必然是要等十五之後。她家又死了個老頭,恰好趁機表達一下憐惜之情,一舉兩得,便拖到了今天。
薛淩道:“是為著此事,我要親自入宮一趟,這兩日就不宿在江府。這會還在落雨,我自個兒不好行路,你替我安排一架馬車往蘇府吧。”
“去蘇府”江玉楓似麵有難色。
“有何不便之處麽”
“那到不是,隻如今蘇凔官複原職,眼看要更上層樓,又逢沈元州得勝歸來,蘇家也算京中紅人。江府的馬車過去,給有心人瞧見,說不清道不明的,你回房歇著稍後,我讓弓匕安排此事,好了過去請你如何。”
薛淩點了點頭,正打算要走,江玉楓又道:“需要帶個人跟著麽。”
薛淩道蘇府不缺,推了此番好意,二人分開。約辰時末,弓匕來請,薛淩跟著行至後門處,上了馬車,中途又換了一架,這才順利到了蘇府門口,這麻煩勁兒讓她暗自念想還不如自個兒走。
馬車到時,蘇銀已在門口候著,不知江府是如何給蘇姈如傳的消息,這般快。江閎自詡高位,過往裏不太能瞧的上蘇家。但這倆人豈是薛淩那種意氣之輩,於薛淩成婚當晚在密室裏一坐,大有相逢恨晚的遺憾。而今相處,正是如魚得水,蜜裏調油,倒顯得薛淩格外生分。
可他二人這般不生分,薛淩通過蘇家進宮的事兒,那會看江玉楓的表情,分明蘇姈如也沒同江府提起過,還要江玉楓勉為其難的惦記著和薛淩商議。
新帝登基,薛弋寒擁兵自重稱胡患當頭,國喪不回。先帝入地陵,鮮卑拓跋氏來賀稱臣。薛弋寒攜子回京,不敬新帝,藐欺老臣,縱宋柏屠戮公主,毀兩國姻親。父臨危授命,內安朝野,外懾胡人。
每每念及,無不以為豪也。
誇完霍準的功績,下頭又為霍準辯解了幾句,道相者,皇政之行者,民生之呈者。而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強國之政脅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縱有偏頗,亦不改拳拳之心。
兒行千裏,不敢忘也。
薛淩不知霍雲暘是否防著這些書信落到旁人手裏,故而寫的這般忠君體國。但即使明知有些是贗品,可看著其造化精巧,就忍不住懷疑他是不是真的。
除卻這一樁,霍雲暘還沒少回憶童年時霍準對他與霍雲昇的殷殷教誨及府中趣事,自然無一例外皆是為國為民,滿門忠烈。這些文字,讓她忍不住去回想霍準臨死前的場景,他說“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這與想象中貪官汙吏麵對死亡的反應截然不同,以至於此刻捏著幾張薄薄的紙,薛淩無端心生顫抖。
以前她還在平城,年幼時曾問過自己的阿爹生死之事。一旦跟胡人開戰,免不了有人要戰死疆場,死了,是不是就沒了沒了她要到何處去把魯伯伯尋回來呢
薛弋寒曾答,以一人之死,護萬人之生,丈夫所為也。情寄於天,誌托於地,草木皆故人,何處不能尋
這等教導熏陶出來的薛淩本該安然接受現狀,以己之死,換眾之生,奈何當初魯文安的回答截然不同,他說的是“人都是要死的沒辦法,死哪是閻王爺排的啊,不過咱想這些做啥,誰殺了你要緊的人,你就殺回去,扯什麽尋回不尋回。”
這二者有何異同且不論,可她此刻記著薛弋寒那些過往,就好像看到當初自己的父親是心甘情願的去赴死,且天經地義的認為,自己也該陪著死。
這一場死亡,在所有人心中,都無比正確。薛弋寒認為正確,霍準竟也認為正確,想必魏塱隻會更甚。若是這些人,也罷了。怕的是天下萬千,都認為正確。
以薛弋寒一家之死,換西北太平穩定,再正確不過。即便最後沒能換到,那也不能否定一開始的正確。
就好像,她活著,其實才是個錯處。
深夜燭火還亮著,丫鬟貼心上了湯水,讓薛淩用過才睡,第二日早間有人來請,說是江夫人邀她過去共進早膳。
這些後宅事,似乎在齊府也曾經曆過。然竟記不起當時是何緣由還要明麵上順著齊夫人,反正如今大可不必,隨口拒了讓去跟江閎說道,薛淩賴在房裏一整日都未出門。
薛璃下朝又有來求見過,薛淩讓人鎖了院門,並未聽見鬧騰,想來是薛淩多有顧忌,不敢造次,又或者江玉楓處理了去。她確然靜了心,於無人處發誓再不為這些微末功夫傷神,卻也不肯為難自己作應酬之事。
醞釀了兩三日的秋雨在晚間時分洋洋灑灑的潑了下來,一下就是好幾天。吃好喝好,快樂不知時日過,好像轉瞬就到了十四一般。
怕耽誤了宮裏霍雲婉的事,薛淩早起尋了江玉楓,想著說要往蘇府一趟,估摸著晚間就不回了。
她第一次瞧見江玉楓幼子,是個長相極普通的婦人牽著正用湯勺喂粥水,江玉楓坐在一側,臉上輕微笑意似乎與她看到的任何一次都不同。
瞧見薛淩身影,江玉楓起身迎過來道:“有事去書房說。”
薛淩往他身後看了一眼,那婦人也恰好看向她,二人相視,薛淩尚未收回目光,那婦人先低了頭去擦拭幼童嘴角邊水漬。
江玉楓略有催促之意道:“走吧。”
薛淩便轉身跟著一道去了,她倒並非有意闖到此處來,隻去了書房沒瞧見人,弓匕也不在,隨處走了兩步,逮著個丫鬟問,那丫鬟也是不知事,指了江玉楓妻兒居處。
廊外雨聲尚在潺潺,不等走及書房,江玉楓道:“怎這般早,是為著宮裏的事麽。”
“嗯”薛淩稍疑惑。
江玉楓卻再沒答話,霍雲婉的名諱不好在外提起,進了書房,隨手按下某處關竅後,喊了薛淩坐才道:“你回京也有數日,一直未曾聯係皇後。如今要想進得長春宮,除非是初一十五隨僧人神尼進去。明兒就十五了,我昨夜尚且記著要與你商議,不料你今日來的這般早。”
江府一直未曾與薛淩謀劃下一步如何走,為的也是這個原因。江家雖對朝堂多有關注,不過人前那些事,真真假假做不得主,自是想等薛淩見過霍雲婉,詳細問問霍家結局再作定論。
而今霍雲婉被困於長春宮,朝野上下無人不知,畢竟天子家事即國事,堂堂皇後要出家,怎麽也得在上朝時說兩句。
雖不知薛淩是打算通過哪條路子聯係霍雲婉,但必然是要等十五之後。她家又死了個老頭,恰好趁機表達一下憐惜之情,一舉兩得,便拖到了今天。
薛淩道:“是為著此事,我要親自入宮一趟,這兩日就不宿在江府。這會還在落雨,我自個兒不好行路,你替我安排一架馬車往蘇府吧。”
“去蘇府”江玉楓似麵有難色。
“有何不便之處麽”
“那到不是,隻如今蘇凔官複原職,眼看要更上層樓,又逢沈元州得勝歸來,蘇家也算京中紅人。江府的馬車過去,給有心人瞧見,說不清道不明的,你回房歇著稍後,我讓弓匕安排此事,好了過去請你如何。”
薛淩點了點頭,正打算要走,江玉楓又道:“需要帶個人跟著麽。”
薛淩道蘇府不缺,推了此番好意,二人分開。約辰時末,弓匕來請,薛淩跟著行至後門處,上了馬車,中途又換了一架,這才順利到了蘇府門口,這麻煩勁兒讓她暗自念想還不如自個兒走。
馬車到時,蘇銀已在門口候著,不知江府是如何給蘇姈如傳的消息,這般快。江閎自詡高位,過往裏不太能瞧的上蘇家。但這倆人豈是薛淩那種意氣之輩,於薛淩成婚當晚在密室裏一坐,大有相逢恨晚的遺憾。而今相處,正是如魚得水,蜜裏調油,倒顯得薛淩格外生分。
可他二人這般不生分,薛淩通過蘇家進宮的事兒,那會看江玉楓的表情,分明蘇姈如也沒同江府提起過,還要江玉楓勉為其難的惦記著和薛淩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