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棱縫隙裏透進幾絲寒風,帶著桌上殘羹剩飯僅餘的熱氣繚繞至眼前,像平城那日未盡的餘煙。
天子寧有種耶,這蠢狗是不是翻來覆去隻會這一句她指尖用力,像要把那薄薄一條信紙捏穿。
旁人不言語,蘇姈如卻不見外,笑笑道:“這是落兒哪處的故人,今兒個園中熱鬧,竟不見上座,倒要節外生枝的托人帶信來。”
她既開了口,永樂公主也再無自持,低頭貌若埋怨道:“要給人看便老老實實給人看了,那麽一晃,誰瞧見了。”
薛淩從往事裏回神,將信擱回桌上,玩笑般道:“公主喜歡看,不如送與你。也請人裱得精致些,往駙馬府門楣上一掛,博個光宗耀祖。”
她為平城事心中氣鬱,蘇姈如幫著江玉楓說話就罷了,起碼麵子上毫無冒犯,永樂公主搭腔端得是自尋不自在。
“你..”,永樂公主氣的周身一抖,似乎欲拍案而起。目光在那信箋上一晃,卻是登時失了氣勢。大抵此刻終於看清了上頭內容,頓時一改倨傲,突而神色不寧,焦急恐懼浮於麵上。
“薛姑娘,你怎能.....”,李敬思幾乎緊跟著高聲插話,說到一半,看眾人目光齊齊聚於他身上,這才聲量小了些,垂下目光,猶疑道:“對....對公主無禮。”
好家夥,蠢貨都能聽出自己無禮了。薛淩斜眼瞧過去,臉上笑意不改:“我怎麽就無禮了”。她半天沒想出來永樂公主跟李敬思有什麽交情,值得他在此刻說胡話。
言罷嗤笑了聲,回轉臉伸手,眾人以為她要將信再拿回。不料薛淩手轉了個圈,拾起的竟是齊清霏那封。“哧啦”一聲直接將外封撕掉,連個告罪都沒有,自顧看的理直氣壯。
蘇姈如打量一圈四周,道:“罷了罷了,剛兒是我舌頭不好使。有道是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上不上座不打緊,關鍵是這心意到了。”
說著起了身,將那張紙往薛淩麵前推了些,道:“故人所托,落兒好好收著,也莫再說些送人不送人的渾話。生我幾絲氣性也就罷了,永樂聽了去,誤你二人情誼,這罪過,叫我萬死也贖不清的。”
此番眾人早已將上頭內容看的分明,無所謂誰收著不收著。永樂公主惴惴不安,作驚弓之狀,盡可能的往椅子裏縮。江玉楓氣定神閑,他早知上頭內容。便是不知,此刻瞧來,也不過如此。
李敬思瞅得一眼,卻讀不懂裏頭精妙。想多看些,偏目光不由自主總被惶惶之態的永樂公主吸引過去,且盯且躲,越發沒心思猜此話究竟何意。
逸白坐的也算安穩,他不知這信是薛淩哪位故人遞來的。不過很明顯,那位故人,對魏塱這位天子頗為不屑。如此說來,暫且是友非敵,不必急於一時。
唯蘇凔輕歎了了兩聲,恨不能立刻出聲讓薛淩將屋子眾人趕走,他好單獨問個青紅皂白。這話的意思,是屋裏一眾人要上趕著造反嗎
幸而他素來知禮修身,權衡再三,不願在人前與薛淩為難,隻能咬牙坐定,暫耐心中焦急。
薛淩已將齊清霏的信看完,還是些芝麻穀子的屁事。她本就沒多少心思看,無非拿個東西堵住眾人嘴罷了。現瞧瞧諸人皆是欲言又止的樣子,起身將拓跋銑的信拿起丟進牆角炭盆裏,這才轉身回來坐下。
算算日子,距她上次差江府去鮮卑,已有大半月,是夠來回跑一趟的。不過,原以為拓跋銑能將京中細作的接頭方式給江玉楓,不想竟是親自給自己回了信。
當初若無平城那把火,拓跋銑即使不能踏過寧城,至少不費吹灰之力取了一城糧草去。嚴冬將至,對胡人來說,也是不小的收獲。
自己壞了他好事,這蠢狗還能客客氣氣讓江府遣信來,果真能屈能伸。薛淩喉間哽了下,隻覺自己也是能屈能伸。
不過這信,按理江玉楓應該藏著掖著,私下給自己即可,如何還在逸白麵前扔出來了
薛淩道:“都看見了,蘇夫人說的對,我是個不會說話的。京中大小事,諸位都知道,多說也是無益。
今晚請大家走這一遭,是為以後來往方便”。她依次看過永樂公主、江玉楓、李敬思三人,笑道:“壑園是賣藥的,公主落水染恙,李大人為朝廷負傷,江少爺麽......恰也有隱疾在身。”
薛淩端了茶水,敬與眾人道:“唯願這園子裏,真有回春妙手,保得我與諸位,餘生康健,百病不生。”
蘇姈如喜不自勝,忙端了茶碗笑:“那可要借落兒吉言”。天可憐見,她從薛淩嘴裏就沒聽過幾句好話。
永樂公主隨後火灼一般彈起,慌張模樣早失天家氣度,跟著又手忙腳亂去捧了茶碗,雙手敬與薛淩,咬牙道:“對,百病不生。”
不待旁人起身,碗中茶已入喉。一點溫熱使她從驚恐裏恢複稍許,這一屋子人,都是要保著自己的,都要保著自己的,怕什麽!
江玉楓笑笑跟著站起,溫聲道:“身前身後事,凡俗豈敢說餘生。但得大夫盡力而為,我們這些求藥的,身死亦成仁。”
李敬思聽得雲裏霧裏,看蘇姈如站起之時,他已想站起,偏蘇凔穩坐不動。這廂聽得江玉楓幾句話說的是妥帖又風雅,再看永樂公主似乎緩過來一些。當下再忍不住,起身執了茶。
也不知是為何,他總覺在這位公主麵前不能露怯,有心要跟著學幾句體麵話,絞盡腦汁也編不出一個字。半天才信誓旦旦道:“我是相信薛姑娘醫術的,有你在,我的傷肯定好的快。”
此話一出,四座皆是忍俊不禁,連蘇凔都抬頭笑瞧了他一眼。跟著起了身,暗道罷了,今日是薛淩的宴。雖未言語,好歹喝了一盞茶。
眾人再坐下時,便說要散。逸白忽道:“姑娘稍後,我此處亦有故人所托”。言罷掏出一封信來,上頭無封無署,不知是誰的。
薛淩意味深長看了一眼逸白,方伸手接來。隨即沒作言語,直接拆開。熟絹工筆,斜描字跡像是山水畫上的隨手題款。她笑笑,仍丟到了桌上。
眾人人瞧去,也是寥寥數字而已:世事竟有子欺母。
天子寧有種耶,這蠢狗是不是翻來覆去隻會這一句她指尖用力,像要把那薄薄一條信紙捏穿。
旁人不言語,蘇姈如卻不見外,笑笑道:“這是落兒哪處的故人,今兒個園中熱鬧,竟不見上座,倒要節外生枝的托人帶信來。”
她既開了口,永樂公主也再無自持,低頭貌若埋怨道:“要給人看便老老實實給人看了,那麽一晃,誰瞧見了。”
薛淩從往事裏回神,將信擱回桌上,玩笑般道:“公主喜歡看,不如送與你。也請人裱得精致些,往駙馬府門楣上一掛,博個光宗耀祖。”
她為平城事心中氣鬱,蘇姈如幫著江玉楓說話就罷了,起碼麵子上毫無冒犯,永樂公主搭腔端得是自尋不自在。
“你..”,永樂公主氣的周身一抖,似乎欲拍案而起。目光在那信箋上一晃,卻是登時失了氣勢。大抵此刻終於看清了上頭內容,頓時一改倨傲,突而神色不寧,焦急恐懼浮於麵上。
“薛姑娘,你怎能.....”,李敬思幾乎緊跟著高聲插話,說到一半,看眾人目光齊齊聚於他身上,這才聲量小了些,垂下目光,猶疑道:“對....對公主無禮。”
好家夥,蠢貨都能聽出自己無禮了。薛淩斜眼瞧過去,臉上笑意不改:“我怎麽就無禮了”。她半天沒想出來永樂公主跟李敬思有什麽交情,值得他在此刻說胡話。
言罷嗤笑了聲,回轉臉伸手,眾人以為她要將信再拿回。不料薛淩手轉了個圈,拾起的竟是齊清霏那封。“哧啦”一聲直接將外封撕掉,連個告罪都沒有,自顧看的理直氣壯。
蘇姈如打量一圈四周,道:“罷了罷了,剛兒是我舌頭不好使。有道是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上不上座不打緊,關鍵是這心意到了。”
說著起了身,將那張紙往薛淩麵前推了些,道:“故人所托,落兒好好收著,也莫再說些送人不送人的渾話。生我幾絲氣性也就罷了,永樂聽了去,誤你二人情誼,這罪過,叫我萬死也贖不清的。”
此番眾人早已將上頭內容看的分明,無所謂誰收著不收著。永樂公主惴惴不安,作驚弓之狀,盡可能的往椅子裏縮。江玉楓氣定神閑,他早知上頭內容。便是不知,此刻瞧來,也不過如此。
李敬思瞅得一眼,卻讀不懂裏頭精妙。想多看些,偏目光不由自主總被惶惶之態的永樂公主吸引過去,且盯且躲,越發沒心思猜此話究竟何意。
逸白坐的也算安穩,他不知這信是薛淩哪位故人遞來的。不過很明顯,那位故人,對魏塱這位天子頗為不屑。如此說來,暫且是友非敵,不必急於一時。
唯蘇凔輕歎了了兩聲,恨不能立刻出聲讓薛淩將屋子眾人趕走,他好單獨問個青紅皂白。這話的意思,是屋裏一眾人要上趕著造反嗎
幸而他素來知禮修身,權衡再三,不願在人前與薛淩為難,隻能咬牙坐定,暫耐心中焦急。
薛淩已將齊清霏的信看完,還是些芝麻穀子的屁事。她本就沒多少心思看,無非拿個東西堵住眾人嘴罷了。現瞧瞧諸人皆是欲言又止的樣子,起身將拓跋銑的信拿起丟進牆角炭盆裏,這才轉身回來坐下。
算算日子,距她上次差江府去鮮卑,已有大半月,是夠來回跑一趟的。不過,原以為拓跋銑能將京中細作的接頭方式給江玉楓,不想竟是親自給自己回了信。
當初若無平城那把火,拓跋銑即使不能踏過寧城,至少不費吹灰之力取了一城糧草去。嚴冬將至,對胡人來說,也是不小的收獲。
自己壞了他好事,這蠢狗還能客客氣氣讓江府遣信來,果真能屈能伸。薛淩喉間哽了下,隻覺自己也是能屈能伸。
不過這信,按理江玉楓應該藏著掖著,私下給自己即可,如何還在逸白麵前扔出來了
薛淩道:“都看見了,蘇夫人說的對,我是個不會說話的。京中大小事,諸位都知道,多說也是無益。
今晚請大家走這一遭,是為以後來往方便”。她依次看過永樂公主、江玉楓、李敬思三人,笑道:“壑園是賣藥的,公主落水染恙,李大人為朝廷負傷,江少爺麽......恰也有隱疾在身。”
薛淩端了茶水,敬與眾人道:“唯願這園子裏,真有回春妙手,保得我與諸位,餘生康健,百病不生。”
蘇姈如喜不自勝,忙端了茶碗笑:“那可要借落兒吉言”。天可憐見,她從薛淩嘴裏就沒聽過幾句好話。
永樂公主隨後火灼一般彈起,慌張模樣早失天家氣度,跟著又手忙腳亂去捧了茶碗,雙手敬與薛淩,咬牙道:“對,百病不生。”
不待旁人起身,碗中茶已入喉。一點溫熱使她從驚恐裏恢複稍許,這一屋子人,都是要保著自己的,都要保著自己的,怕什麽!
江玉楓笑笑跟著站起,溫聲道:“身前身後事,凡俗豈敢說餘生。但得大夫盡力而為,我們這些求藥的,身死亦成仁。”
李敬思聽得雲裏霧裏,看蘇姈如站起之時,他已想站起,偏蘇凔穩坐不動。這廂聽得江玉楓幾句話說的是妥帖又風雅,再看永樂公主似乎緩過來一些。當下再忍不住,起身執了茶。
也不知是為何,他總覺在這位公主麵前不能露怯,有心要跟著學幾句體麵話,絞盡腦汁也編不出一個字。半天才信誓旦旦道:“我是相信薛姑娘醫術的,有你在,我的傷肯定好的快。”
此話一出,四座皆是忍俊不禁,連蘇凔都抬頭笑瞧了他一眼。跟著起了身,暗道罷了,今日是薛淩的宴。雖未言語,好歹喝了一盞茶。
眾人再坐下時,便說要散。逸白忽道:“姑娘稍後,我此處亦有故人所托”。言罷掏出一封信來,上頭無封無署,不知是誰的。
薛淩意味深長看了一眼逸白,方伸手接來。隨即沒作言語,直接拆開。熟絹工筆,斜描字跡像是山水畫上的隨手題款。她笑笑,仍丟到了桌上。
眾人人瞧去,也是寥寥數字而已:世事竟有子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