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上本該熱鬧些,朝事未盡,大梁風雨飄搖,正是群策群力時。自垣定開戰以來,一直就是七嘴八舌各有其理,連李敬思都能被問兩句。又趕上昨兒討逆先頭軍覆沒的消息傳回來,今日尤其該多兩句高談闊論。


    被黃家逼到這個份上,主戰的自不必提,主和的卻也不敢明說求和,隻一心勸誡魏塱民生為重,勸降為佳。


    那個集天地之福分而生的小太子又被拎到了台前,眼看著雪娘子誕下的嬰兒即日滿月之喜,正是大赦之時。


    即便垣定兵敗,但仍有人大言不慚,道是皇子誕生本該大赦,奈何當日雪娘子身厄。而今皇子滿月在即,理該福澤天下同享,活罪者不罪,死罪者不死。


    倒也沒人提,逆反者,罪在不赦中。


    魏塱心裏頭明白,黃家能降,乃是上上之策。黃家不降,依然要遣個人去勸,以昭天子仁德。而今黃家又是檄文又是法令,蒙蔽了不少人心,光靠發兩張聖旨說討逆已然是於事無補了。


    這回卻沒個戶部站出來請命,畢竟上回去的那個,仵作花了大半日功夫才把腦袋和身子縫的看不出傷痕。雖說這回不用進城,可站在城底下,沒準被飛箭射成篩子,怕是再沒那麽好的手藝能逢起來。


    議前議後,有人先喊皇帝恕其死罪,得了恩準後再道:“臣以為,昭淑太後可擔此任。”


    四周嘩然,魏塱卻隻是淡淡一句:“太後年事已高,久居後宮不問朝事。難道我大梁再無男兒,還要老嫗再擔社稷”


    “陛下明鑒,臣,意非如此。陛下大赦,是為情也,朝廷勸降,是為理也。天下之情,重不過生身父母,天下之理,大不過社稷君王。


    太後為天下君母,又為黃承譽之姑母。微臣拙見,當以太後為勸降之最佳人選。


    雖婦不得出閣,然皇命無諱忌。今蒼生時艱,王家多釁,理委成頉宰,簡求忠賢。秦有羋後,漢有呂宣,我巍巍大梁,豈以男女藏私見,豈以老幼論長短”


    魏塱深以為然,又問數人。大抵讓昭淑太後去勸降,除了說起來不好聽之外,再沒別的不足。可這節骨眼上,誰還管說出來如何。


    議論一陣之後,齊齊稱確以昭淑太後去為佳。也沒誰問問昭淑太後自個兒是去還是不去。畢竟一朝太後,非帝王臣子。


    又問禮官,又問隨行,這事兒就這麽定下了。朝事散罷,即可啟程。當然了,為保太後無虞,此次勸降到垣定城外即可,無需入裏。


    依著眾人的想法,即使黃承譽在百姓之前吹的天花亂墜,可等昭淑太後一到跟前,他連骨肉血親都不顧,哪還算個什麽義士。


    魏塱隻作痛悔,道是自個兒無能,還要五十老母為江山奔波。又是一陣文說武勸,連喊陛下無需自責,罪在逆賊爾。


    這廂正是君臣情深處,匆匆跑來個小宮女,連哭帶喘求見。人往殿前一跪,不等魏塱發問,淒聲喊:“太後薨了。”


    魏塱猛一拍龍椅扶手,站起來喝道:“何時的事!”


    那宮女伏在地上,哭的抬不起身。魏塱連喘數聲,一揮袖喊“退朝”,自個兒先入了簾後,留下金鑾殿上人人麵麵相覷,無一敢言。


    寂靜許久,小太監挨個勸:“各位大人今日先回吧,先回吧,站著陛下也不能再來了啊。”


    人方陸陸續續往外走,卻仍是無人答話,或許,並非是沈元汌才覺得大梁氣數將盡,實則人人心照不宣。


    說來真是奇怪,明明去年還風調雨順,如日中天,一轉眼朝不保夕,內憂外亂。


    李敬思慣例走在最末,下午仍是以舊傷為由到了壑園。人才走到院外,聽見裏頭嬉笑聲脆,一時臉上古怪,頓了頓腳步才往裏。


    進到裏頭,果真是永樂公主在此。原昭淑太後沒了這事,既是嚷到了朝堂上,想瞞也瞞不住。國喪一發,沒剩幾個的王孫公子皆領了消息。


    永樂公主本就夢魘纏身,聽了這等慘事更是嚇的驚叫連連。宮裏的太醫也不中用了,還好原駙馬府的幾個嫲嫲都知道她與壑園主家交好,急急送了來央求園裏想想辦法。


    薛淩早聽得壑園裏人傳了話,說是宮裏老不死沒了,樂得一蹦三尺高,打定主意要自個兒溜著馬往外住上幾天,不問去處,宿風枕山,難得薛瞑也不在,正是個安樂日子。


    奈何才用罷午膳,永樂公主大呼小叫衝了進來,未等薛瞑招呼,但聞她拍著巴掌連問數聲:“聽說了沒,聽說了沒,宮裏那個婆子死了。


    哈哈哈,我一聽說就來了你這,你聽說了沒,聽說了沒。”


    到底來者是客,薛淩含笑等人靜下來,溫聲道:“我聽說了,倒沒想到你會過來。”


    永樂公主大失所望狀,道:“你怎這般早就聽說了,還是我來晚了。”話落又興起道:“無妨無妨,人死了就行,真是日盼夜盼,這婆子當真就死了。怎她好端端的,今日就死了。”


    薛淩抬手止住她話頭,指了指亭子,示意坐下說話。丫鬟剛將茶端上來的功夫,李敬思就到了門外。恰永樂公主聽薛淩說“魏塱讓昭淑太後去勸降”,笑的直不起腰。


    “這些人怎麽想出來的,讓個女人去勸降。”


    李敬思行至亭外,薛淩瞧見要喊,見他手指在唇邊作了“噓”聲動作,當下沒出聲。待永樂公主問完,李敬思笑道:“什麽女人去勸降。”


    永樂公主一驚,忙轉身看,是李敬思,鬆了口氣嗔道:“怎是你來了,無聲無息,嚇死人了。”又正回身子佯怪薛淩道:“你也是,瞧見他來,不說與我,由著他嚇我。”


    婦人含羞帶怯,薛淩看看這蠢貨,又見李敬思含春帶笑,越發覺得這兩人不正常,笑道:“哪裏是我由著他嚇你,怕不是你倆約好了一前一後合起夥來嚇我。”


    李敬思抿嘴入了座,永樂公主越發熱烈,連道:“誰約他了,我何曾約他來,你都會說這般閑話了。”她仍不忘慶賀昭淑太後之死:“可見那婆子死的是真好。”


    又轉臉向李敬思,拖著嗓子問:“怎麽..李大人也過來了。莫不然......”她瞟了眼薛淩,目光又轉回李敬思身上,道:“你與壑園常來常往”


    薛淩忍不住笑,低頭去端茶水,道:“壑園是醫家,李大人舊傷未愈,常來常往又有何不妥。”


    李敬思插言:“公主多心,在下隻是過來瞧傷爾。”


    永樂公主驕矜整了整衣袖,又看向薛淩道:“罷了罷了,我瞧你.....”她斜挑一眼李敬思,嘟囔道:“你也瞧不上他來。”


    薛淩嚇的一口茶水哽在喉間,心想這蠢狗郎情妾意不要緊,不要害死自己,忙找補道:“公主說的這是什麽話,李大哥什麽身份,我是瞧也不敢瞧他,怎能說瞧不上。”


    說罷佯裝才反應過來,看著永樂公主奇道:“公主此話.....是何意”


    永樂公主欲言,李敬思端了茶水,笑道:“姑娘抬舉在下。”


    聽他語氣淡淡,並沒因薛淩吹捧而得意,顯是不想在此話題上多做糾纏。永樂公主打量幾眼兩人,笑道:“隨口說說,無意無意。”


    薛淩忙請了茶,笑道:“既然公主說是不約而同,那我可就信了。不知李大哥過來,所為何事。”


    李敬思道:“我倒是來晚了。”他朝永樂公主拱了拱手:“仙人捷足,占了頭彩。”


    永樂公主噗嗤一聲笑,不知是為著誇她是個仙人,還是說昭淑太後之死是個彩頭。總而兩者都足以惹人發笑,薛淩跟著抿嘴,暗忱李敬思當真是越來越會逞口舌之利。


    又過三杯兩盞,二人來意俱明,雖說略有差異,歸根結底還是都為著昭淑太後死的不明不白。


    薛淩笑鬧一陣,道:“你們都來問我,好像是我捅了那婆子兩刀似的。具體如何個死法,我又沒親眼得見,哪裏說的上來。


    真要我猜,我看,沒準是她自個兒活不下去,早死早清淨。”


    永樂公主與李敬思皆是不信,道是以那老婆子為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自己尋死去。且莫說黃家還沒打進來,就是打進來了,那也得供著她。至於魏塱,現兒個弄死自己親媽,他圖啥啊。


    兩方人馬都拿昭淑太後當個活佛供著的,這老婆子能自己去尋死


    郎情妾意上頭,吵嘴都是個趣,二人爭鬧一陣,薛淩笑笑擱了茶碗,道:“我也就是個胡猜,人麽...”她忽記起老李頭,那籃子元寶還沒去燒,這些天竟是給忘了。旁人隻瞧她低頭,還當是故意賣關子。


    薛淩道:“免不得生老病死,突發惡疾也未知。”


    永樂公主越發不信,高聲道:“什麽惡疾早不發晚不發,發在今兒個。閻王爺要有這眼睛,那婆子不定爛了幾時了。”


    薛淩淺笑道:“說什麽你們都不信,我也找不出旁的了。難不成為了要你信我,還非得編排出個什麽不成。”


    “你倒是編排來我聽聽。”


    “那編排之說,做不得數的。”


    “不作數不作數。”


    “我看,昭淑太後是以為,她自個兒多半會死在垣定城外。倒不如,早些死在皇宮裏好。”


    李敬思垂頭端茶,永樂公主眼底驚慌一閃而過,後再不言語。薛淩淺笑道:“我聽說,今日朝堂上有人提議讓昭淑太後去勸降,這等荒唐事,若無天子授意,我是不信的。


    想來,昨日關於垣定的消息傳回來,魏塱就已經有了這打算。現黃家占盡天時地利人心,便是天皇老子去勸,他也不可能降,昭淑太後去,又有何用。


    想來,她不是去勸降,更大的用處,是去推波助瀾,汙黃承譽名爾。若是一朝太後死在那,魏塱將西北全部兵力調回來,估計也沒人再敢反對。”


    永樂公主二人仍是不言,薛淩輕笑一聲,道:“揣測而已,當不得真。我有這想法,魏塱未必有這想法。


    怕的就是,昭淑太後以為魏塱有這個想法。換言之,她被嚇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雄兔眼迷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嗑南瓜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嗑南瓜子並收藏雄兔眼迷離最新章節